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画在景中,美在其中。”这是在宁阳县县城驻地宁阳镇频频见到的标语,而这也正是对宁阳镇西关区最贴切的写照。其所蕴涵的居住城镇化、环境绿化、生活和谐的因素在西关区都有着相应的体现。
在西关,所有的村民都住进了集体统一规划建造的居民楼,家家用上自来水,住宅条件完全达到了城镇水平。
在西关,集体经营的560亩土地上种满了速生林和苜蓿草,宽阔的道路星罗棋布,行在其中空气清新、景色如画。
在西关,90%的村民可以不管不问自己的土地,但每年仍不失土地收入,他们或务工、或经商,俨然成了城里的一份子。
但是几年前,西关社区却是一个村办企业不产效益、村民顾上生意顾不上田地的集体。做了十多年村支书的李金生为了改变村貌,想尽了办法。集体办厂他试过,可饭店、浴池生意都不景气;种植结构调整过,但结果是利用的土地仍比荒废的少。
在李金生看来,西关社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0.3亩,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90%以上的劳动力均从事着二、三产业,许多村民对土地的管理出现了粗放的行为,致使一些土地利用率低、产出效益不高。在确保农村村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城郊务工农民的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是摆在全区村民和干部面前的一大“愁”事。
荒废的土地成为李金生的“心病”。虽然大多数村民都在从事着二、三产业,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绝不能白白地荒废了。面对许多村民对土地既不想放弃承包权又不想经营的情况,李金生产生了一个想法:把每人的三分地组织起来,由集体统一经营,每户按土地数量分红。想法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赞成。
在李金生的倡议与组织下,西关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土地承包政策和《土地承包法》为指针,充分尊重村民群众的意愿和切身利益,与每户居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集中经营,为集体组织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村民以土地入股,集体以资产入股,实行统一经营,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发展项目,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李金生说,这便是当初决定成立集体组织的设想。在这种情况下,2004年4月26日,金阳林草牧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李金生说,合作社的名称便是对经营规划的浓缩:实行林草间作,林畜兼营,大力发展优质牧草种植。他们在560亩土地上种植速生林达4.5万科,林间种满了多叶紫花苜蓿,将过去倒闭的药厂改建成合作社办公场所,在社内设置牛舍和羊舍,并引进了鲁西黄牛、波尔山羊等品种进行养殖。一个“林草并作,以草养畜,粪便还林”的产业链就此成型。
为实现合作社的专业经营,村委会联合社领导班子按“自愿、付酬”的原则组建了管理专业队伍。凡是村里的无业人员,均可进入合作社工作,他们负责集中经营合作社的土地。目前社里共有管理专业队员30多名。
今年已63岁的丛玉河便是管理队的一员,虽然已过耳顺之年,但丛玉河看上去仍如壮年,精神烁朗,身强体健。他说种了一辈子的地,现在闲着在家闷得慌,总想找点事做,而合作社恰恰给他提供了机会,闲来养养牛,忙来割割草,劳动劳动非常舒心,而且每月还有几百元的收入。
为保证合作社的顺畅运营,社里上联县经管办、镇经管站等单位,在他们的指导下,制定了《宁阳县金阳林草牧合作社章程》,在合作社成立当天,便召开了全体社员代表大会,严格按照选举程序,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并设立了秘书处、林草牧服务一体化中心。市场与信息开发中心、病虫害防治中心。融资与合作中心等部门,为社员提供资金、信息、技术、物质、销售等服务。
在采访中,记者遇到了在县城务工下班的村民,记者问及他们加入合作社的感受,有居民高兴地说:“过去家家户户土地虽然少,但要想种土地各项农具都得置办,打工种地是两头挂,既费心又见不到成效。现在好了,土地入社,不但省心,效益也好。”
作为社区和合作社的“当家人”,李金生对这位居民口中的“效益”是这样认识的:入社后的村民能按照土地数量享受固定分红,还可以享受集体兴建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据了解,合作社按照所有者权益设立集体股、个人股、法人股三种股份,其中个人固定分红为以每亩土地年产1200斤粮食计,按市场最高价格折算成现金补贴给村民。
成立了合作社后,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商的村民现在可以一心一意地做生意,务工的村民现在也可以全身心地工作了,过去没工作的村民现在都可以进入合作社,不仅学会了种草和饲养技术,而且还带来了收入。
由于合作社在年度分配时都会从总收益中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因此合作社的运营不仅解放了村里的劳动力,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而且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李金生说,以2005年为例,合作社实现销售总收入189万元,社员分红44万元,人均纯增收200多元,比不入社的居民增加近一倍,其中还不包括几年后即将采伐的林木价值。
“近两年来,西关区的集体收入全部返还到了村集体软、硬设施与服务建设中。”宁阳镇宣传部称峰同志对记者介绍。据了解,近年来西关区为改善村容村貌,先后集体出资修缮了村里道路,改善了住宅条件,为村集体招商引资奠定了基础。目前西关区已发展了集体企业8家,个体和私营业户近300户,全区居民均住进了社区公寓楼。
土地入社,村民放心挣钱,既解放了生产力,也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西关区所探索的“林草牧一体化”合作组织思路,为众多“城中村”突破发展困局带来了良好的启示。
在西关,所有的村民都住进了集体统一规划建造的居民楼,家家用上自来水,住宅条件完全达到了城镇水平。
在西关,集体经营的560亩土地上种满了速生林和苜蓿草,宽阔的道路星罗棋布,行在其中空气清新、景色如画。
在西关,90%的村民可以不管不问自己的土地,但每年仍不失土地收入,他们或务工、或经商,俨然成了城里的一份子。
但是几年前,西关社区却是一个村办企业不产效益、村民顾上生意顾不上田地的集体。做了十多年村支书的李金生为了改变村貌,想尽了办法。集体办厂他试过,可饭店、浴池生意都不景气;种植结构调整过,但结果是利用的土地仍比荒废的少。
在李金生看来,西关社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0.3亩,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90%以上的劳动力均从事着二、三产业,许多村民对土地的管理出现了粗放的行为,致使一些土地利用率低、产出效益不高。在确保农村村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城郊务工农民的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是摆在全区村民和干部面前的一大“愁”事。
荒废的土地成为李金生的“心病”。虽然大多数村民都在从事着二、三产业,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绝不能白白地荒废了。面对许多村民对土地既不想放弃承包权又不想经营的情况,李金生产生了一个想法:把每人的三分地组织起来,由集体统一经营,每户按土地数量分红。想法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赞成。
在李金生的倡议与组织下,西关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土地承包政策和《土地承包法》为指针,充分尊重村民群众的意愿和切身利益,与每户居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集中经营,为集体组织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村民以土地入股,集体以资产入股,实行统一经营,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发展项目,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李金生说,这便是当初决定成立集体组织的设想。在这种情况下,2004年4月26日,金阳林草牧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李金生说,合作社的名称便是对经营规划的浓缩:实行林草间作,林畜兼营,大力发展优质牧草种植。他们在560亩土地上种植速生林达4.5万科,林间种满了多叶紫花苜蓿,将过去倒闭的药厂改建成合作社办公场所,在社内设置牛舍和羊舍,并引进了鲁西黄牛、波尔山羊等品种进行养殖。一个“林草并作,以草养畜,粪便还林”的产业链就此成型。
为实现合作社的专业经营,村委会联合社领导班子按“自愿、付酬”的原则组建了管理专业队伍。凡是村里的无业人员,均可进入合作社工作,他们负责集中经营合作社的土地。目前社里共有管理专业队员30多名。
今年已63岁的丛玉河便是管理队的一员,虽然已过耳顺之年,但丛玉河看上去仍如壮年,精神烁朗,身强体健。他说种了一辈子的地,现在闲着在家闷得慌,总想找点事做,而合作社恰恰给他提供了机会,闲来养养牛,忙来割割草,劳动劳动非常舒心,而且每月还有几百元的收入。
为保证合作社的顺畅运营,社里上联县经管办、镇经管站等单位,在他们的指导下,制定了《宁阳县金阳林草牧合作社章程》,在合作社成立当天,便召开了全体社员代表大会,严格按照选举程序,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并设立了秘书处、林草牧服务一体化中心。市场与信息开发中心、病虫害防治中心。融资与合作中心等部门,为社员提供资金、信息、技术、物质、销售等服务。
在采访中,记者遇到了在县城务工下班的村民,记者问及他们加入合作社的感受,有居民高兴地说:“过去家家户户土地虽然少,但要想种土地各项农具都得置办,打工种地是两头挂,既费心又见不到成效。现在好了,土地入社,不但省心,效益也好。”
作为社区和合作社的“当家人”,李金生对这位居民口中的“效益”是这样认识的:入社后的村民能按照土地数量享受固定分红,还可以享受集体兴建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据了解,合作社按照所有者权益设立集体股、个人股、法人股三种股份,其中个人固定分红为以每亩土地年产1200斤粮食计,按市场最高价格折算成现金补贴给村民。
成立了合作社后,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商的村民现在可以一心一意地做生意,务工的村民现在也可以全身心地工作了,过去没工作的村民现在都可以进入合作社,不仅学会了种草和饲养技术,而且还带来了收入。
由于合作社在年度分配时都会从总收益中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因此合作社的运营不仅解放了村里的劳动力,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而且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李金生说,以2005年为例,合作社实现销售总收入189万元,社员分红44万元,人均纯增收200多元,比不入社的居民增加近一倍,其中还不包括几年后即将采伐的林木价值。
“近两年来,西关区的集体收入全部返还到了村集体软、硬设施与服务建设中。”宁阳镇宣传部称峰同志对记者介绍。据了解,近年来西关区为改善村容村貌,先后集体出资修缮了村里道路,改善了住宅条件,为村集体招商引资奠定了基础。目前西关区已发展了集体企业8家,个体和私营业户近300户,全区居民均住进了社区公寓楼。
土地入社,村民放心挣钱,既解放了生产力,也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西关区所探索的“林草牧一体化”合作组织思路,为众多“城中村”突破发展困局带来了良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