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运河的阊门追忆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y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阊门是个奇特地方。随便转转就有收获,比如见着了巷子里的跨街楼,近来已不太常见。遥想着当年这里作为南北大运河起点之一的热闹劲儿,水路便利,四通八达,从寒山寺到阊门再到桃花坞,又便利又能赏景,夜里坐船里还能听到寺庙的钟声。连唐伯虎都说,“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建筑构件保留运河记忆
  说起运河文化,我们见到了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苏州科技大学教授戈春源,“中央曾指出,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苏州运河开发特别早,要谈运河,一定要先厘清苏州运河的文化特色。”戈老說,中国最早一段大运河,就在苏州,是公元前514年开凿的苏州护城河,而普遍认为的邗江在28年后的公元前486年才开凿。苏州是吴国都城,源头必然从苏州出发,先开江南运河,再开邗江。悠久的运河历史,带来了丰富的运河文化内涵,两岸建筑、运河闸门、河上桥梁、圩堤码头等都极具艺术性。
  开发运河遗产,除河道管护要到位,“能用则用,运河很有经济性的水上航运和灌溉价值可以继续保留。”而留下了的大量运河物质文化遗产,古桥、古堤坝、古亭、古塔、古庙等,一些东西如能修旧如旧地很好修复,也是一种创新,将古代的尽量保存下来。如果实在保存不下来,就将古构件集中起来,或建寺庙、祠堂之类收集起来。戈老说,“我是主张做块牌子的,一定要纪念一下,苏州段是中国第一条运河这一事。”
  在此基础上适度开发。如今的运河还有一项休闲的功能要突出。现在环城河沿岸修建得不错,向外围扩展也在按此标准修建,他认为,这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工作,还可以适度建设一些具有中国特色民俗风味的建筑,并与现代化相结合,这也是一项创新工作。
  “运河的范围较广,京杭大运河虽是主要航道,但修建时,范围可以扩大到运河支流。支流上的老桥、老闸门没有得到及时修缮,这是很可惜,延及沿河的城墙、城门、祠堂等,都需要好好保护。”
  体育活动唤起运河精神
  运河上过去开展的活动多了去了,龙舟竞渡、打船拳、设集市等都促进了两岸经济发展,阊门等地就是这样繁华起来的。说起运河民俗文化活动,戈老建议,适度开展一些水上活动。
  运河上曾经的水上体育活动十分活跃。吴人善泳,还富有潜水的本领,在春秋列国已很出名,明朝时苏州人张二曾潜人水中,凿沉倭寇的船只而立下奇功。过去水上著名的体育项目有弄军器、船拳与竞渡等。各乡以数十只船之多,汇聚到运河市镇,每船两橹六桨,“船头一人弄军器或他技,杂以金鼓”,称“青苗会”。船拳就是由船头或中舱铺上平板,拳手作各式表演,含有比赛性质。每逢端午等节日,运河沿线开展竞渡活动,苏州阊门也是重点地区之一。所用龙舟也很考究,“舟广不移步长约二丈许,彩楼三层,高至五六丈,飞行水上,倏忽往来,雪浪摇空,彩旗飒目,金鼓间作。夜则燃灯数百盏,如巨鳌戴山,火龙出海”。苏州龙舟还在船头设龙头太子一人,在船尾设梢公一人,以增龙舟气势,两岸观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此外,与体育相关的一些娱乐活动也产生于河上,如在棋牌类博戏中有一种先掷骰后摸牌、被称为“游河”的游戏,起源地之一就是在苏州河道里划行的游船上。
  戈老说,“我主张搞一个世界性的龙舟竞渡的,眼光要放远一点、放宽一点,让各国都到苏州来。我们有这个实力。”
  文学活动记录运河岁月
  运河也孕育出丰富生动的民间音乐,吴歌多产生于水上。在夜航船与小火轮上,艺人经常唱着“小热昏”调以推销梨膏糖等产品,消除旅客疲劳,曲调多咏水乡情趣,柔软婉转,充满江南音乐韵味。每逢七月十五等节日,都有水上戏曲表演。一种是木偶、布偶或纸偶表演。另一种由真人表演,戏台可以设在船上,也可以设在岸边,表演《水漫金山》《孙悟空大闹水晶官》等。
  “有关于运河的文学活动,可以多开展一些。”戈老说,历代以来,歌咏运河的文学作品很多,形式也极为丰富,式样有诗词赋曲,风格豪放与婉约并存,描写运河的奔流与柔静,通过水的描写反映史事与感悟,表达似水缠绵的爱情。这些作品也名扬海内外。大诗人李白歌唱“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发展成“西江月”的词牌。“而到了近代就较少了,周瘦鹃写过运河风光;现代文学里虽然也写到,像苏童、陆文夫的作品里很多写到苏州的运河、苏州的街道,但没有专门写运河的作品。”戈老认为,可以首先做些运河文学整理,将诗歌集、文化集等继承下来,顶好后续再创作一些新的运河颂等。
  世界遗产顾问米歇尔·科特曾言道:“大运河保护绝不仅是某一团体或政府的工作,应该让更多普通百姓参与其中。开发大运河才能让百姓真正接触运河,让运河‘活’起来,‘火’起来,从而达到良性循环。”
其他文献
三月桃红柳绿,正是赏花好时节!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苏州各园林、景区旅游业务也按下了“复苏键”。  这几天,踏青、赏花、野餐,成了出游标配。周末小编就是和家人一起在油菜花田中野餐欢愉,地垫、帐篷、美食应有尽有。《现代苏州》杂志忠实读者林菲告诉小编,这个周末带孩子出门赏春景,可把小家伙们高兴坏了!承诺了好久,孩子们也期盼了好久,现在疫情逐渐稳定了,踏春活动终于成行,赏景聊天吃美食,感觉特别舒
期刊
春天依旧如期而至,全国的疫情得到了初步的控制。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74名支援湖北的苏州医务人员顺利归来了。3月20日下午,一架白衣勇士乘坐的专机降落在南京禄口机场,机长举起“身着白衣、心有锦缎”字牌向医疗队员们致敬。  继3月17日首批48名医护人員回苏后,这批支援湖北黄石、武汉的苏州白衣勇士共有26名。据悉,回苏的他们将在太湖边一家酒店内进行14天集中休养。  截至目前,苏州仍有275名医务工作
期刊
蘇州女人是给男人长脸的,娶到苏州女人,大约是外地男人们值得炫耀的一件事。往远一点说,你看民国的杜月笙,经历过多少风月场,见了苏州来的沈月英还是被迷住了,想方设法娶回家去。以前军阀高官的姨太太,也不乏出身苏州的。九如巷里的张家四姐妹,更被叶圣陶盛赞:“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大散文家沈从文不远千里跑到苏州,天天去巷口守望要见张家三小姐一面。  要说是因为苏州女人美,我是有一
期刊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倷好苏州”的关注与支持!在这个三月,《现代苏州》杂志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搬家啦!更名为“现代苏州杂志”。长按下方二维码进行识别,就可以关注杂志社的最新动态,偶遇更多更美好的深度美文。同时,“倷好苏州”公众号也将继续使用,会定期进行推送。  将故梦重温,  把情怀永续。  歡迎广大读者朋友们继续支持和关注我们《现代苏州》杂志,陪伴我们成长,一起共享那最美妙的苏式生活。
期刊
从低洼的农田到如今高楼林立、现代化的产业新城,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来到苏州工业园区的21年里,见证着园区巨大的变迁。  在这其中,博世与园区共同成长,携手共进。从最早的租赁办公室到现在拥有近万名员工,五个营业场所,博世的发展与园区多年来对企业贴心的服务密不可分。  不断蝶变的是效率,不变的是服务的热忱  谈及园区对企业的贴心服务,公司政府事务总监杨明珠感触颇深。2003年,杨明珠加入博世,
期刊
世界上有一座城市,绝无仅有,繁华了两千多年,那就是苏州。2020年春節前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蔓延全国,甚至全球,苏州也未能幸免。全国一盘棋,合力抗疫情。在本该热闹的春节期间,人声鼎沸的酒肆茶楼安静了下来,车水马龙的大街小巷空旷起来,连自豪了千百年的精雅园林也闭门谢客,撩人题咏的湖光山色也停下了迎来送往。繁华的苏州静了,柔婉的苏州人“宅家”了,涂几笔浅红淡绿,加几分俏皮洒脱,“宅家”的苏州人没有闲
期刊
2020年行进到现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被一场“疫情”按下了慢进键。“宅家”成了无奈,也成了无数人在无奈中寻找乐趣的新生活情景。对于宅家不宅心的苏州人来说,在其背后,更能道出那悠然自得的生活美学。  自娱自乐是与生俱来的本事  要说起“苏式宅家”,那就要先读读那来自200年多前的绝美情书。  芸娘偷偷藏起一碗粥在自己的闺房里,和丫鬟阿妈们谎称粥已吃尽,却暗暗为沈复藏起暖粥和小菜。简单的一碗白粥却开始
期刊
双塔市集小吃区恢复开放  沉寂了两个月,位于姑苏区双塔街道的双塔市集小吃区在3月24日恢复开放。生煎、小笼、糖粥、梅花糕等老苏州人喜爱的传统美食,以及来自台湾的奶茶、北海道的咖啡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饮品悉数回归,在暖暖的春日里吸引了不少顾客前来品尝久违的味道。小吃区恢复开放,但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工作丝毫不能松懈,开放之后每日不少于两次消毒,小吃区经营人员也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清洗、消毒、检查。此外,市集
期刊
宅家一周,朋友圈美食晒图一如往常;宅家半月,朋友圈美食分享明显增长;宅家二十天,朋友圈好似开启了美食大赛,平时从不晒吃的人都变着花样地“PO”图……不得不说,这次疫情,炸出了朋友圈一堆隐形中华小当家。  十天,从厨房小白到解锁N款硬菜  小当家:张素素  张素素是一名体育老师,但跟印象中的体育老师不太一样,她身上没有天然的“糙”,反倒活得很精致。2月16日,她在朋友圈“PO”出4张图,有饭团、有虾
期刊
疫情期间,少出门,宅在家成了众多居民的选择。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市井百态, 寻常生活,始终抵不过家人亲手做的一顿家常便饭,无需华丽铺张,无需大加修饰,人间至味是清欢。  宅在家里,买菜做饭这样的基本民生需求,该怎么满足呢?家有余粮,心中不慌。平时,我们都是去菜场、市场上买菜,这不出门,可怎么办?外卖软件上生鲜的选择并不算多,如何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呢?一种苏式经营智慧由此诞生。  在苏州,有一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