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阊门是个奇特地方。随便转转就有收获,比如见着了巷子里的跨街楼,近来已不太常见。遥想着当年这里作为南北大运河起点之一的热闹劲儿,水路便利,四通八达,从寒山寺到阊门再到桃花坞,又便利又能赏景,夜里坐船里还能听到寺庙的钟声。连唐伯虎都说,“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建筑构件保留运河记忆
说起运河文化,我们见到了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苏州科技大学教授戈春源,“中央曾指出,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苏州运河开发特别早,要谈运河,一定要先厘清苏州运河的文化特色。”戈老說,中国最早一段大运河,就在苏州,是公元前514年开凿的苏州护城河,而普遍认为的邗江在28年后的公元前486年才开凿。苏州是吴国都城,源头必然从苏州出发,先开江南运河,再开邗江。悠久的运河历史,带来了丰富的运河文化内涵,两岸建筑、运河闸门、河上桥梁、圩堤码头等都极具艺术性。
开发运河遗产,除河道管护要到位,“能用则用,运河很有经济性的水上航运和灌溉价值可以继续保留。”而留下了的大量运河物质文化遗产,古桥、古堤坝、古亭、古塔、古庙等,一些东西如能修旧如旧地很好修复,也是一种创新,将古代的尽量保存下来。如果实在保存不下来,就将古构件集中起来,或建寺庙、祠堂之类收集起来。戈老说,“我是主张做块牌子的,一定要纪念一下,苏州段是中国第一条运河这一事。”
在此基础上适度开发。如今的运河还有一项休闲的功能要突出。现在环城河沿岸修建得不错,向外围扩展也在按此标准修建,他认为,这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工作,还可以适度建设一些具有中国特色民俗风味的建筑,并与现代化相结合,这也是一项创新工作。
“运河的范围较广,京杭大运河虽是主要航道,但修建时,范围可以扩大到运河支流。支流上的老桥、老闸门没有得到及时修缮,这是很可惜,延及沿河的城墙、城门、祠堂等,都需要好好保护。”
体育活动唤起运河精神
运河上过去开展的活动多了去了,龙舟竞渡、打船拳、设集市等都促进了两岸经济发展,阊门等地就是这样繁华起来的。说起运河民俗文化活动,戈老建议,适度开展一些水上活动。
运河上曾经的水上体育活动十分活跃。吴人善泳,还富有潜水的本领,在春秋列国已很出名,明朝时苏州人张二曾潜人水中,凿沉倭寇的船只而立下奇功。过去水上著名的体育项目有弄军器、船拳与竞渡等。各乡以数十只船之多,汇聚到运河市镇,每船两橹六桨,“船头一人弄军器或他技,杂以金鼓”,称“青苗会”。船拳就是由船头或中舱铺上平板,拳手作各式表演,含有比赛性质。每逢端午等节日,运河沿线开展竞渡活动,苏州阊门也是重点地区之一。所用龙舟也很考究,“舟广不移步长约二丈许,彩楼三层,高至五六丈,飞行水上,倏忽往来,雪浪摇空,彩旗飒目,金鼓间作。夜则燃灯数百盏,如巨鳌戴山,火龙出海”。苏州龙舟还在船头设龙头太子一人,在船尾设梢公一人,以增龙舟气势,两岸观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此外,与体育相关的一些娱乐活动也产生于河上,如在棋牌类博戏中有一种先掷骰后摸牌、被称为“游河”的游戏,起源地之一就是在苏州河道里划行的游船上。
戈老说,“我主张搞一个世界性的龙舟竞渡的,眼光要放远一点、放宽一点,让各国都到苏州来。我们有这个实力。”
文学活动记录运河岁月
运河也孕育出丰富生动的民间音乐,吴歌多产生于水上。在夜航船与小火轮上,艺人经常唱着“小热昏”调以推销梨膏糖等产品,消除旅客疲劳,曲调多咏水乡情趣,柔软婉转,充满江南音乐韵味。每逢七月十五等节日,都有水上戏曲表演。一种是木偶、布偶或纸偶表演。另一种由真人表演,戏台可以设在船上,也可以设在岸边,表演《水漫金山》《孙悟空大闹水晶官》等。
“有关于运河的文学活动,可以多开展一些。”戈老说,历代以来,歌咏运河的文学作品很多,形式也极为丰富,式样有诗词赋曲,风格豪放与婉约并存,描写运河的奔流与柔静,通过水的描写反映史事与感悟,表达似水缠绵的爱情。这些作品也名扬海内外。大诗人李白歌唱“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发展成“西江月”的词牌。“而到了近代就较少了,周瘦鹃写过运河风光;现代文学里虽然也写到,像苏童、陆文夫的作品里很多写到苏州的运河、苏州的街道,但没有专门写运河的作品。”戈老认为,可以首先做些运河文学整理,将诗歌集、文化集等继承下来,顶好后续再创作一些新的运河颂等。
世界遗产顾问米歇尔·科特曾言道:“大运河保护绝不仅是某一团体或政府的工作,应该让更多普通百姓参与其中。开发大运河才能让百姓真正接触运河,让运河‘活’起来,‘火’起来,从而达到良性循环。”
建筑构件保留运河记忆
说起运河文化,我们见到了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苏州科技大学教授戈春源,“中央曾指出,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苏州运河开发特别早,要谈运河,一定要先厘清苏州运河的文化特色。”戈老說,中国最早一段大运河,就在苏州,是公元前514年开凿的苏州护城河,而普遍认为的邗江在28年后的公元前486年才开凿。苏州是吴国都城,源头必然从苏州出发,先开江南运河,再开邗江。悠久的运河历史,带来了丰富的运河文化内涵,两岸建筑、运河闸门、河上桥梁、圩堤码头等都极具艺术性。
开发运河遗产,除河道管护要到位,“能用则用,运河很有经济性的水上航运和灌溉价值可以继续保留。”而留下了的大量运河物质文化遗产,古桥、古堤坝、古亭、古塔、古庙等,一些东西如能修旧如旧地很好修复,也是一种创新,将古代的尽量保存下来。如果实在保存不下来,就将古构件集中起来,或建寺庙、祠堂之类收集起来。戈老说,“我是主张做块牌子的,一定要纪念一下,苏州段是中国第一条运河这一事。”
在此基础上适度开发。如今的运河还有一项休闲的功能要突出。现在环城河沿岸修建得不错,向外围扩展也在按此标准修建,他认为,这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工作,还可以适度建设一些具有中国特色民俗风味的建筑,并与现代化相结合,这也是一项创新工作。
“运河的范围较广,京杭大运河虽是主要航道,但修建时,范围可以扩大到运河支流。支流上的老桥、老闸门没有得到及时修缮,这是很可惜,延及沿河的城墙、城门、祠堂等,都需要好好保护。”
体育活动唤起运河精神
运河上过去开展的活动多了去了,龙舟竞渡、打船拳、设集市等都促进了两岸经济发展,阊门等地就是这样繁华起来的。说起运河民俗文化活动,戈老建议,适度开展一些水上活动。
运河上曾经的水上体育活动十分活跃。吴人善泳,还富有潜水的本领,在春秋列国已很出名,明朝时苏州人张二曾潜人水中,凿沉倭寇的船只而立下奇功。过去水上著名的体育项目有弄军器、船拳与竞渡等。各乡以数十只船之多,汇聚到运河市镇,每船两橹六桨,“船头一人弄军器或他技,杂以金鼓”,称“青苗会”。船拳就是由船头或中舱铺上平板,拳手作各式表演,含有比赛性质。每逢端午等节日,运河沿线开展竞渡活动,苏州阊门也是重点地区之一。所用龙舟也很考究,“舟广不移步长约二丈许,彩楼三层,高至五六丈,飞行水上,倏忽往来,雪浪摇空,彩旗飒目,金鼓间作。夜则燃灯数百盏,如巨鳌戴山,火龙出海”。苏州龙舟还在船头设龙头太子一人,在船尾设梢公一人,以增龙舟气势,两岸观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此外,与体育相关的一些娱乐活动也产生于河上,如在棋牌类博戏中有一种先掷骰后摸牌、被称为“游河”的游戏,起源地之一就是在苏州河道里划行的游船上。
戈老说,“我主张搞一个世界性的龙舟竞渡的,眼光要放远一点、放宽一点,让各国都到苏州来。我们有这个实力。”
文学活动记录运河岁月
运河也孕育出丰富生动的民间音乐,吴歌多产生于水上。在夜航船与小火轮上,艺人经常唱着“小热昏”调以推销梨膏糖等产品,消除旅客疲劳,曲调多咏水乡情趣,柔软婉转,充满江南音乐韵味。每逢七月十五等节日,都有水上戏曲表演。一种是木偶、布偶或纸偶表演。另一种由真人表演,戏台可以设在船上,也可以设在岸边,表演《水漫金山》《孙悟空大闹水晶官》等。
“有关于运河的文学活动,可以多开展一些。”戈老说,历代以来,歌咏运河的文学作品很多,形式也极为丰富,式样有诗词赋曲,风格豪放与婉约并存,描写运河的奔流与柔静,通过水的描写反映史事与感悟,表达似水缠绵的爱情。这些作品也名扬海内外。大诗人李白歌唱“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发展成“西江月”的词牌。“而到了近代就较少了,周瘦鹃写过运河风光;现代文学里虽然也写到,像苏童、陆文夫的作品里很多写到苏州的运河、苏州的街道,但没有专门写运河的作品。”戈老认为,可以首先做些运河文学整理,将诗歌集、文化集等继承下来,顶好后续再创作一些新的运河颂等。
世界遗产顾问米歇尔·科特曾言道:“大运河保护绝不仅是某一团体或政府的工作,应该让更多普通百姓参与其中。开发大运河才能让百姓真正接触运河,让运河‘活’起来,‘火’起来,从而达到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