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部6省应在基于文化个性价值的文化资本改进基础上,整合休闲产业链竞争力网络,培育休闲经济竞争力。要改善消费行为导向,引导休闲文化个性创新,丰富文化产业结构,选择个性改进策略,用文化价值链整合休闲产业链,培育休闲品牌营销竞争力,促进战略联盟,构建中部休闲经济圈。
关键词:休闲经济;文化竞争力;文化资本当量;个性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7)02-0041-04
休闲经济是指那些与人的休闲行为密切相关的一切经济活动。休闲经济范畴一般包括休闲产业经营活动、休闲项目的投资活动、休闲消费活动、休闲研究活动以及直接为这些活动提供服务的其他经济活动。典型的休闲产业代表包括旅游、度假酒店、文化产业以及满足人的休闲需求的其他服务行业。休闲与经济有着内在的联系,休闲需求刺激休闲产品的生产和休闲产业的诞生、增长,形成一定规模后推动经济社会向新的空间发展。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又反过来激励新的休闲需求和更大的休闲消费。本文将放眼中部6省,聚焦中部与东部休闲经济竞争力差别的原因和改善对策。
一、休闲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鉴于休闲经济的民营化,其竞争力受到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影响,建立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可从这两个方面人手。本文涉及的休闲产业主要集中考察文化、旅游等行业,并从5个方面构筑休闲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其中,文化竞争力是休闲竞争力的核心部分,客观反映该产业的长期盈利能力,来源于文化个性价值构建的资本当量,规模竞争力则集中反映一个地区民营经济和休闲产业的总体实力。
二、休闲经济竞争力评价方法
(一)微观面的价值指数评价
在企业价值系统理论框架下,我们继续建立三个模型,使文化个性价值和资本当量可测(刘新荣,2006)。
1.文化资本模型。新时代的新资本是货币和文化的有机组合。理性的业主在审视企业价值生产链时,文化个性表现为文化资本的6个维度的个性(见图1)。它包含思想资本的创意性(IC),软资本的经济性(IJ),组织资本的自主性(IZ),人力资本(包括智力资本)的协调性(IR),生态资本的和谐性(IH),以及时间资本的沉淀性(IT)。
文化资本模型如下:
SP≈σ∑I(1+π)SC……………个性模型1
SP是文化资本总含量,SC为文化成本,σ是个性权重向量,∑I是6维个性集合,π是总资本收益率。设文化资本当量为SAO,PI=σ∑I(1+π)。有:SP=PI*SC以及SAO=SP-SC。故:SAO=PI*SC-SC=(PI-1)*SC。当且仅当SAO大于0,即PI大于1时,形成文化投资动机。但理性的业主动机不等于行动,因为需要确定文化的客户价值是否也大于1。
2.文化价值模型。站在非业主视角考察业主价值关系链,文化个性价值(SV)有机地包含供应商价值维度、员工价值维度和客户价值维度的特质。供应商价值维度特质用CV表示,包含现金价值、诚信、利润联盟等方面,是企业生态文化资本的重要源泉。员工价值维度特质用WV表示,包含职业生涯、机会均等、福利、利润分享,是企业人力文化资本的重要支撑。客户价值维度特质用GV表示,包含服務、质量、效用、文化偏好等方面,是企业思想文化资本的重大基石。由此建立如下文化价值模型:
SV≈σ∑V(1+π)SC………个性模型2
∑V是非业主三维特质CV、WV和GV的集合。若“非业主”(广义客户)认可的文化管理成本也是SC,那么,文化资本有效当量SA是SV与SC的差。设:SI=σ∑V(1+π)。有:SV=SI*SC。故:SA=(SI-1)SC。当且仅当SA大于0,即SI大于1时,沉积的文化个性具有经济价值或投资价值。
3.文化决策模型。委托一代理契约条件下,成功地整合企业价值生产链和业主价值关系链之后,企业价值系统平稳运行,其文化资本与个性价值趋向一致,即SP≈SV。这时,扩大文化投资的方式受到文化个性价值的市场估值与当期重置文化成本的比率的影响。文化个性价值的市场估值MSV是指客户、员工和供应商评估企业文化价值的加权平均数,当期重置文化成本RSC是指将公司的文化总投入(包含人力的、文化设施的、文化管理系统的)按下一年的市场价格重新计算后的数值。沿引Tobin的Q投资理论,个性文化QS的模型计算式为:QS=MSV/RSC。一般地,QS大于1时,企业追加资本构建自己的文化个性,小于1时,企业有并购成功文化企业的倾向。
4.个性改进系数λ的竞争力意义:记λ=PL/SI。当入大于1时,业主选择的文化个性偏离“非业主”的嗜好,企业文化缺乏竞争力;当入等于1时,业主培育的文化个性符合“非业主”的偏好,具有市场竞争力;当λ小于1时,业主培育的文化个性存在“非业主”偏好剩余,竞争力剩余而存在浪费:需要调整或节省“非业主”剩余偏好。
(二)宏观面的竞争力等级评估
有资料表明,民营企业是休闲经济中具有相对竞争实力的重要部分,虽然个体工商户在民营经济的户数中占有绝对优势,但注册资本总量只有民营企业的1/10,户均注册资本不及民营企业的1/1000。而外资企业虽然强大,但在一省一地的GDP比重一般不超过15%(个别省份除外)。因此,本文主要综合国家竞争力评价方法和民营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构建休闲经济竞争力的评价体系。
比较公认的民营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是采用建立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然后广泛采集企业样本(调查数百个民营企业的指标体系具体值)并对企业样本实行函数评估。当调查的样本足够大时,样本的各项指标均值和方差服从正态分布N(μ,σ2),根据概率论的原理,民营企业竞争力得分的密度函数可表示为:y=f(μ,σ)
依据以上密度函数按可信度90%区间建立4个得分等级:A类μ+σ≤y≤100,竞争力强;B类μ≤y≤μ+σ,竞争力中等;C类μ-σ≤y≤μ,竞争力偏弱;D类0≤y≤μ-σ,竞争力弱。
本文参照上述评价方法的基本思路,将休闲经济竞争力得分按6个等级评价。得分达65分以上为竞争力很强,59-65分为竞争力强,47-58分为竞争力中等,35-46分为竞争力偏弱,23-34分为竞争力弱,23分以下为很弱。应用综合评价方法的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收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应用微软的Excel表格进行简化的运算。例如民营企业500强数量指标的无量纲处理:找出全部对比省份在这个指标的最大数和最小数,计算最大数Max与最小数Min的差K。设原始数据代号为X,无量纲处理后为Y。Y=(X-Min)/K。按此公式处理所有指标,得到无量纲系数矩阵。第二步,运用专家访谈法和经验判断,给出所有竞争力指标的计分权重,即将总权数为100,按重要性程度分配给n个竞争力指标。第三步,计算休闲经济竞争力综合指数,即n项竞争力指标无量纲系数分别乘以相应的权重后累加在一起,得出竞争力综合得分。重复第三步的工作得出每个省份的民营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数值。
三、休闲经济竞争力比较分析
应用上述方法,我们对中部6省和沿海省份的休闲经济竞争力进行了综合测度,在测度结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部和东部休闲经济竞争力差距的原因,并提出发展中部休闲经济的几点建议。
(一)测度结果
根据上述竞争力评价方法以及数据的获得程度,我们最终选择了16个主要指标(见表1),分4个竞争力子系统,对中部6省加沿海3省的休闲经济竞争力进行了比较测评。结果显示:中部6省的休闲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数处于第4、第5档(分值23-58分)水平,明显地弱于浙江和江苏;中部6省排序结果:河南(54.6),湖南(45.8),山西(41.5),江西(31.2),湖北(28.1),安徽(23.0)。
(二)休闲竞争力比较分析
中部6省内部比较,休闲经济竞争力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特征。从休闲综合竞争力指数看,最强的河南比最弱的安徽多了31.6分,相差3级。湖南和山西的休闲竞争力指数比湖北和江西高出10分以上。中部休闲经济竞争力不平衡的原因,一是休闲资源的不平衡和休闲文化的个性差异。休闲资源是休闲经济竞争力的基础,中部的休闲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分布不均,加上大部分休闲资源的不可流动性,决定了休闲竞争力的长期差距只可缩小不可消失。河南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吸引外国和外省的休闲消费能量在中部领先,具有较强的休闲经济辐射力。休闲文化的个性差异导致文化产业的文化资本当量差别,形成文化竞争力的高低。二是城市居民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更新的差别。消费习惯决定了现有经济结构,消费理念更新决定了将来的经济结构。例如,2003年湖北武汉的人均消费支出与长沙相近,都在8300元左右,但长沙的人均休闲消费比武汉高出592元。一般而言,本地休闲消费需求是休闲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河南的休闲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其文化旅游国际品牌满足非本省休闲需求。因此,打造休闲国际品牌和国内名牌的能力和实力成为休闲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与沿海比较,中部的休闲经济竞争力有明显的差距。除河南外,其他5省与江苏和浙江比,至少相差3个等级。其中,河南差2级,湖南和山西差3个等级,江西、湖北差4个等级。广东的休闲经济规模虽然在全国位居第一,但其综合竞争力处于中等偏弱的水平,从综合竞争力计算结果看,甚至比中部的河南还要低2.5分。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水平和总体实力相当,但休闲经济资源禀赋不平衡以及不可流动的特性,导致广东的休闲经济综合竞争力敌不过浙江和江苏。随着中部经济的崛起,休闲资源和休闲文化的经济优势有效地转换为竞争力,湖南和山西有可能在“十一五”末赶上甚至超过广东,成为休闲产业竞争力中等水平的省份。与发达地区比,中部休闲经济竞争力存在大差距的原因有如下两点:
第一,富裕程度的差距。国际发展历史证明,当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时,社会才会对休闲消费产生强烈需求,当恩格尔系数在40%以下时,人们才进入富裕状态。中部省区大多有农业省和国家的粮食基地的共同背景,与东部先富裕起来省份相比,富起来的时间晚、程度低。200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部6省城鎮居民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分别为10177.9元和8830.5元,长三角经济带城镇居民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为31060.3元和14406.1元。中部人们富裕度低限制了本地休闲经济的发展强度。
第二,休闲文化的差异。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带对外开放比内地早100多年,休闲文化理念融合了西方“时尚、高贵”的内涵,人们较早地追求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高雅”的和多样化的休闲方式,这种现代休闲文化有利于高附加值休闲产品的规模化发展;中部受农耕文化的影响深远,比较满足于传统朴实的大众化休闲方式,这种传统休闲文化不利于高附加值休闲产品的规模化发展,从而形成休闲竞争力的差距。
影响休闲竞争力的因素是多纬度的。除了上述两点外,目前休闲资源的禀赋和配备程度、城市化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国家政策倾斜等因素都是中部和东部休闲竞争力差距的深层原因。
(二)提升中部休闲经济竞争力的策略和思路
1.改进消费行为,引导休闲文化个性创新。消费行为决定消费习惯,消费习惯决定消费理念,消费理念形成消费文化,消费文化决定休闲竞争力。中部30个大中城市,除了其中有6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多是典型的传统休闲消费习惯:电视、杂志、茶楼等占休闲主流。休闲经济的发展需要现代休闲理念和个性发展观的支持。大城市青年是休闲理念更新的先行者,要加强中部省会城市青年社团与沿海大城市相应社团的联系,促进青年休闲方式的体验交流,强化新的休闲消费行为,促进中部休闲经济的多元化、现代化发展,形成行为竞争力。
2.调整文化产业结构,选择个性改进策略。休闲产业结构的优化依赖于企业价值系统的改进。从企业文化的特质看,文化价值系统的成长既离不开民族文化和行业文化的哺乳,又需要选择个性、培育个性和发展个性。选择个性要看客户的表情,培育个性要尊重员工价值观、引导其广泛参与并兼顾供应商的价值诉求,发展个性要基于企业价值目标,服务于企业战略,惠泽于员工生涯,和谐于社会生态。
3.用文化价值链整合休闲产业链,培育休闲品牌营销竞争力。休闲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旅游资源转换为竞争力的潜力主要依赖于文化含量,文化资源转换为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具有显著的文化特色。各省可立足现存优势,延展休闲文化价值链,打造文化价值链上的系列品牌及其品牌的营销能力,从整体上培育营销竞争力。山西可立足晋文化特色,将区内的神话、耕读、边塞、佛教、道教、晋商整合打造为休闲文化产业链;安徽可进一步挖掘“徽文化”的价值内涵,构建徽文化休闲品牌系列;江西应大力推进“摇篮”文化价值链建设,发展红色系列的休闲品牌;河南更是有条件推进“少林”、“帝都”和等多种休闲品牌的“中原”文化价值链;湖北是“楚”文化的摇篮,可打造楚文化特色的休闲价值链:湖南可提炼“伟人”特色的湖湘文化价值链,打造湘文化休闲品牌系列。
4.促进战略联盟,构建中部休闲经济圈。如果文化价值链整合休闲产业链的思路有利于休闲产业竞争力的发展,那么,将中部的多条文化价值链对接,构建更大的休闲经济网络,则有利于中部各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中的竞争力提升。因此,有必要筹划中部休闲经济圈战略,规划最具魅力的中国中部度假休闲带,形成全球最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责任编辑:晓 立
关键词:休闲经济;文化竞争力;文化资本当量;个性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7)02-0041-04
休闲经济是指那些与人的休闲行为密切相关的一切经济活动。休闲经济范畴一般包括休闲产业经营活动、休闲项目的投资活动、休闲消费活动、休闲研究活动以及直接为这些活动提供服务的其他经济活动。典型的休闲产业代表包括旅游、度假酒店、文化产业以及满足人的休闲需求的其他服务行业。休闲与经济有着内在的联系,休闲需求刺激休闲产品的生产和休闲产业的诞生、增长,形成一定规模后推动经济社会向新的空间发展。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又反过来激励新的休闲需求和更大的休闲消费。本文将放眼中部6省,聚焦中部与东部休闲经济竞争力差别的原因和改善对策。
一、休闲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鉴于休闲经济的民营化,其竞争力受到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影响,建立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可从这两个方面人手。本文涉及的休闲产业主要集中考察文化、旅游等行业,并从5个方面构筑休闲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其中,文化竞争力是休闲竞争力的核心部分,客观反映该产业的长期盈利能力,来源于文化个性价值构建的资本当量,规模竞争力则集中反映一个地区民营经济和休闲产业的总体实力。
二、休闲经济竞争力评价方法
(一)微观面的价值指数评价
在企业价值系统理论框架下,我们继续建立三个模型,使文化个性价值和资本当量可测(刘新荣,2006)。
1.文化资本模型。新时代的新资本是货币和文化的有机组合。理性的业主在审视企业价值生产链时,文化个性表现为文化资本的6个维度的个性(见图1)。它包含思想资本的创意性(IC),软资本的经济性(IJ),组织资本的自主性(IZ),人力资本(包括智力资本)的协调性(IR),生态资本的和谐性(IH),以及时间资本的沉淀性(IT)。
文化资本模型如下:
SP≈σ∑I(1+π)SC……………个性模型1
SP是文化资本总含量,SC为文化成本,σ是个性权重向量,∑I是6维个性集合,π是总资本收益率。设文化资本当量为SAO,PI=σ∑I(1+π)。有:SP=PI*SC以及SAO=SP-SC。故:SAO=PI*SC-SC=(PI-1)*SC。当且仅当SAO大于0,即PI大于1时,形成文化投资动机。但理性的业主动机不等于行动,因为需要确定文化的客户价值是否也大于1。
2.文化价值模型。站在非业主视角考察业主价值关系链,文化个性价值(SV)有机地包含供应商价值维度、员工价值维度和客户价值维度的特质。供应商价值维度特质用CV表示,包含现金价值、诚信、利润联盟等方面,是企业生态文化资本的重要源泉。员工价值维度特质用WV表示,包含职业生涯、机会均等、福利、利润分享,是企业人力文化资本的重要支撑。客户价值维度特质用GV表示,包含服務、质量、效用、文化偏好等方面,是企业思想文化资本的重大基石。由此建立如下文化价值模型:
SV≈σ∑V(1+π)SC………个性模型2
∑V是非业主三维特质CV、WV和GV的集合。若“非业主”(广义客户)认可的文化管理成本也是SC,那么,文化资本有效当量SA是SV与SC的差。设:SI=σ∑V(1+π)。有:SV=SI*SC。故:SA=(SI-1)SC。当且仅当SA大于0,即SI大于1时,沉积的文化个性具有经济价值或投资价值。
3.文化决策模型。委托一代理契约条件下,成功地整合企业价值生产链和业主价值关系链之后,企业价值系统平稳运行,其文化资本与个性价值趋向一致,即SP≈SV。这时,扩大文化投资的方式受到文化个性价值的市场估值与当期重置文化成本的比率的影响。文化个性价值的市场估值MSV是指客户、员工和供应商评估企业文化价值的加权平均数,当期重置文化成本RSC是指将公司的文化总投入(包含人力的、文化设施的、文化管理系统的)按下一年的市场价格重新计算后的数值。沿引Tobin的Q投资理论,个性文化QS的模型计算式为:QS=MSV/RSC。一般地,QS大于1时,企业追加资本构建自己的文化个性,小于1时,企业有并购成功文化企业的倾向。
4.个性改进系数λ的竞争力意义:记λ=PL/SI。当入大于1时,业主选择的文化个性偏离“非业主”的嗜好,企业文化缺乏竞争力;当入等于1时,业主培育的文化个性符合“非业主”的偏好,具有市场竞争力;当λ小于1时,业主培育的文化个性存在“非业主”偏好剩余,竞争力剩余而存在浪费:需要调整或节省“非业主”剩余偏好。
(二)宏观面的竞争力等级评估
有资料表明,民营企业是休闲经济中具有相对竞争实力的重要部分,虽然个体工商户在民营经济的户数中占有绝对优势,但注册资本总量只有民营企业的1/10,户均注册资本不及民营企业的1/1000。而外资企业虽然强大,但在一省一地的GDP比重一般不超过15%(个别省份除外)。因此,本文主要综合国家竞争力评价方法和民营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构建休闲经济竞争力的评价体系。
比较公认的民营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是采用建立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然后广泛采集企业样本(调查数百个民营企业的指标体系具体值)并对企业样本实行函数评估。当调查的样本足够大时,样本的各项指标均值和方差服从正态分布N(μ,σ2),根据概率论的原理,民营企业竞争力得分的密度函数可表示为:y=f(μ,σ)
依据以上密度函数按可信度90%区间建立4个得分等级:A类μ+σ≤y≤100,竞争力强;B类μ≤y≤μ+σ,竞争力中等;C类μ-σ≤y≤μ,竞争力偏弱;D类0≤y≤μ-σ,竞争力弱。
本文参照上述评价方法的基本思路,将休闲经济竞争力得分按6个等级评价。得分达65分以上为竞争力很强,59-65分为竞争力强,47-58分为竞争力中等,35-46分为竞争力偏弱,23-34分为竞争力弱,23分以下为很弱。应用综合评价方法的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收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应用微软的Excel表格进行简化的运算。例如民营企业500强数量指标的无量纲处理:找出全部对比省份在这个指标的最大数和最小数,计算最大数Max与最小数Min的差K。设原始数据代号为X,无量纲处理后为Y。Y=(X-Min)/K。按此公式处理所有指标,得到无量纲系数矩阵。第二步,运用专家访谈法和经验判断,给出所有竞争力指标的计分权重,即将总权数为100,按重要性程度分配给n个竞争力指标。第三步,计算休闲经济竞争力综合指数,即n项竞争力指标无量纲系数分别乘以相应的权重后累加在一起,得出竞争力综合得分。重复第三步的工作得出每个省份的民营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数值。
三、休闲经济竞争力比较分析
应用上述方法,我们对中部6省和沿海省份的休闲经济竞争力进行了综合测度,在测度结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部和东部休闲经济竞争力差距的原因,并提出发展中部休闲经济的几点建议。
(一)测度结果
根据上述竞争力评价方法以及数据的获得程度,我们最终选择了16个主要指标(见表1),分4个竞争力子系统,对中部6省加沿海3省的休闲经济竞争力进行了比较测评。结果显示:中部6省的休闲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数处于第4、第5档(分值23-58分)水平,明显地弱于浙江和江苏;中部6省排序结果:河南(54.6),湖南(45.8),山西(41.5),江西(31.2),湖北(28.1),安徽(23.0)。
(二)休闲竞争力比较分析
中部6省内部比较,休闲经济竞争力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特征。从休闲综合竞争力指数看,最强的河南比最弱的安徽多了31.6分,相差3级。湖南和山西的休闲竞争力指数比湖北和江西高出10分以上。中部休闲经济竞争力不平衡的原因,一是休闲资源的不平衡和休闲文化的个性差异。休闲资源是休闲经济竞争力的基础,中部的休闲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分布不均,加上大部分休闲资源的不可流动性,决定了休闲竞争力的长期差距只可缩小不可消失。河南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吸引外国和外省的休闲消费能量在中部领先,具有较强的休闲经济辐射力。休闲文化的个性差异导致文化产业的文化资本当量差别,形成文化竞争力的高低。二是城市居民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更新的差别。消费习惯决定了现有经济结构,消费理念更新决定了将来的经济结构。例如,2003年湖北武汉的人均消费支出与长沙相近,都在8300元左右,但长沙的人均休闲消费比武汉高出592元。一般而言,本地休闲消费需求是休闲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河南的休闲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其文化旅游国际品牌满足非本省休闲需求。因此,打造休闲国际品牌和国内名牌的能力和实力成为休闲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与沿海比较,中部的休闲经济竞争力有明显的差距。除河南外,其他5省与江苏和浙江比,至少相差3个等级。其中,河南差2级,湖南和山西差3个等级,江西、湖北差4个等级。广东的休闲经济规模虽然在全国位居第一,但其综合竞争力处于中等偏弱的水平,从综合竞争力计算结果看,甚至比中部的河南还要低2.5分。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水平和总体实力相当,但休闲经济资源禀赋不平衡以及不可流动的特性,导致广东的休闲经济综合竞争力敌不过浙江和江苏。随着中部经济的崛起,休闲资源和休闲文化的经济优势有效地转换为竞争力,湖南和山西有可能在“十一五”末赶上甚至超过广东,成为休闲产业竞争力中等水平的省份。与发达地区比,中部休闲经济竞争力存在大差距的原因有如下两点:
第一,富裕程度的差距。国际发展历史证明,当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时,社会才会对休闲消费产生强烈需求,当恩格尔系数在40%以下时,人们才进入富裕状态。中部省区大多有农业省和国家的粮食基地的共同背景,与东部先富裕起来省份相比,富起来的时间晚、程度低。200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部6省城鎮居民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分别为10177.9元和8830.5元,长三角经济带城镇居民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为31060.3元和14406.1元。中部人们富裕度低限制了本地休闲经济的发展强度。
第二,休闲文化的差异。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带对外开放比内地早100多年,休闲文化理念融合了西方“时尚、高贵”的内涵,人们较早地追求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高雅”的和多样化的休闲方式,这种现代休闲文化有利于高附加值休闲产品的规模化发展;中部受农耕文化的影响深远,比较满足于传统朴实的大众化休闲方式,这种传统休闲文化不利于高附加值休闲产品的规模化发展,从而形成休闲竞争力的差距。
影响休闲竞争力的因素是多纬度的。除了上述两点外,目前休闲资源的禀赋和配备程度、城市化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国家政策倾斜等因素都是中部和东部休闲竞争力差距的深层原因。
(二)提升中部休闲经济竞争力的策略和思路
1.改进消费行为,引导休闲文化个性创新。消费行为决定消费习惯,消费习惯决定消费理念,消费理念形成消费文化,消费文化决定休闲竞争力。中部30个大中城市,除了其中有6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多是典型的传统休闲消费习惯:电视、杂志、茶楼等占休闲主流。休闲经济的发展需要现代休闲理念和个性发展观的支持。大城市青年是休闲理念更新的先行者,要加强中部省会城市青年社团与沿海大城市相应社团的联系,促进青年休闲方式的体验交流,强化新的休闲消费行为,促进中部休闲经济的多元化、现代化发展,形成行为竞争力。
2.调整文化产业结构,选择个性改进策略。休闲产业结构的优化依赖于企业价值系统的改进。从企业文化的特质看,文化价值系统的成长既离不开民族文化和行业文化的哺乳,又需要选择个性、培育个性和发展个性。选择个性要看客户的表情,培育个性要尊重员工价值观、引导其广泛参与并兼顾供应商的价值诉求,发展个性要基于企业价值目标,服务于企业战略,惠泽于员工生涯,和谐于社会生态。
3.用文化价值链整合休闲产业链,培育休闲品牌营销竞争力。休闲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旅游资源转换为竞争力的潜力主要依赖于文化含量,文化资源转换为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具有显著的文化特色。各省可立足现存优势,延展休闲文化价值链,打造文化价值链上的系列品牌及其品牌的营销能力,从整体上培育营销竞争力。山西可立足晋文化特色,将区内的神话、耕读、边塞、佛教、道教、晋商整合打造为休闲文化产业链;安徽可进一步挖掘“徽文化”的价值内涵,构建徽文化休闲品牌系列;江西应大力推进“摇篮”文化价值链建设,发展红色系列的休闲品牌;河南更是有条件推进“少林”、“帝都”和等多种休闲品牌的“中原”文化价值链;湖北是“楚”文化的摇篮,可打造楚文化特色的休闲价值链:湖南可提炼“伟人”特色的湖湘文化价值链,打造湘文化休闲品牌系列。
4.促进战略联盟,构建中部休闲经济圈。如果文化价值链整合休闲产业链的思路有利于休闲产业竞争力的发展,那么,将中部的多条文化价值链对接,构建更大的休闲经济网络,则有利于中部各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中的竞争力提升。因此,有必要筹划中部休闲经济圈战略,规划最具魅力的中国中部度假休闲带,形成全球最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责任编辑:晓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