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育改革也正朝着信息化的方向飞速前进。信息技术课作为中学时期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对提升学生的信息技能、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农村的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来说,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其教学质量和效率始终无法得到明显提高。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对教学的效果要求更加严格,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了。对此,迫切地需要在结合农村教学实际和条件的基础上,探索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
【关键词】新课改 农村 中学信息技术课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31-02
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仅要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应用信息的技能,让学生充分地了解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认识信息技术强有力的影响,从而正确地使用信息,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将来的信息化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会给农村的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机遇,然而,对于农村这样的地域而言,在其师资力量薄弱,学生总体素质不高、学校设施水平低下等等不良因素的制约下,对其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了很大的限制,这也是新课改给农村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挑战。对此,亟需探索出高效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新课改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变化
1.课程设置的基点不同
新课程改革之前,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内容更加地琐碎、细小、全面,这是因为其所针对的学生是没有任何信息知识基础的;而在新课改之后,其课程设置的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2.教学内容不同
新课改之前,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基础的理论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如word、excel等,其他一些更深刻地内容几乎是涉及不到的。而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则是分模块进行的,其中既包括必修,也包括选修。在必修模块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快速地调动起已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然后通过新内容的学习,对原有知识进行巩固和升华,不仅了解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应用,从而增强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此过程中不断培养自身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选修模块的学习,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培养,从而让学生有意识地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自己。
3.教学目标不同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相较于之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也更加变得更加完善和全面。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知识、技能以及情感价值观,同时这也是新课改的重点。知识即有关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以及其特点;技能即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信息软件、利用信息基础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价值观即通过课程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基本信息素养等。其中情感价值观是新课程与之前课程之间的本质区别。
二、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1.学生的基础方面
农村的信息技术教学与城市相比相差一大截,其中一方面的体现就是重视程度上。农村长期以来,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是十分不重视的,即使也开设了相应的计算机课程,但是由于学生对计算机的陌生、任教老师水平不高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教学效果不明显的现象,最终导致了学生几乎是零基础。
2.学生态度方面
在计算机巨大的便利优势以及强大的吸引力之下,接触计算机的人数越来越多,当然这主要表现在城市当中。农村地区由于受信息技术的影响小,计算机在其中的普及和应用相对来说也比较晚,中小学生无论在平时地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也都很少接触计算机,因而信息技术的价值和意义对他们来说是不大的,因而是否学习信息技术也是无关紧要的,即使关注计算机,也只是局限在无关的信息和新闻上,并不会真正触及深刻的内容。
三、新课改环境下农村中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育模式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新课程改革之后,农村的信息化普及的范围也变得更加广泛。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要想实现其信息技术教学的重大发展,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提高和增强,首先需要转变教育思想,提高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为农村的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有利的条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上也需要进行改变,从而在此基础上来对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和完善,最终实现农村信息技术教学的跨越式发展。由于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课程,其更新的速度十分之快,涉及的内容也是瞬息万变的,因此必须要进行不断地改革,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需要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强化自身的角色意识,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地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转变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指引者,与学生成为朋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此外,还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地探索出有效的教学途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成效提升的根本和关键所在,那如何探索出有效的教学途径呢?当然,重点还是需要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
首先,可以采用互帮结对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法。根据兴趣的不同,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且从中选出组长作为学习的指导,当然前提是要教师先对组长进行培训,在让组长掌握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之后,再去教会其他组员。这样不仅节省了教师的时间,而且强化了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来对每个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从而起到巩固和加强的作用。
其次,可以采用示范教学法,这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教师展示,学生边学边练的方法。当然,这一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不适用较难的教学内容,教师单纯地示范,学生是无法立刻消化掌握的。
3.优化课堂训练
首先,以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内容的导向,在找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的基础上,确定课堂的训练目标。学生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情况下,在进行具体操作的时候效果会更加明显。其次,训练重复化。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本身难度较大,学生不可能一步到位,要想达到操作娴熟的地步,只有经过连续而重复地训练,从而不断地加深印象,不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信息技术这样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来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上需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鼓励学生们发挥自主学习精神以及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对农村的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了新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必须进行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师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主导,需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以及教学经验的总结,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信息技术教学的道路,从而实现其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文娣.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赤子(中旬),2013(07).
[2]钱桂春; 曹农. 新课程下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6) .
【关键词】新课改 农村 中学信息技术课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31-02
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仅要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应用信息的技能,让学生充分地了解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认识信息技术强有力的影响,从而正确地使用信息,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将来的信息化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会给农村的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机遇,然而,对于农村这样的地域而言,在其师资力量薄弱,学生总体素质不高、学校设施水平低下等等不良因素的制约下,对其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了很大的限制,这也是新课改给农村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挑战。对此,亟需探索出高效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新课改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变化
1.课程设置的基点不同
新课程改革之前,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内容更加地琐碎、细小、全面,这是因为其所针对的学生是没有任何信息知识基础的;而在新课改之后,其课程设置的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2.教学内容不同
新课改之前,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基础的理论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如word、excel等,其他一些更深刻地内容几乎是涉及不到的。而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则是分模块进行的,其中既包括必修,也包括选修。在必修模块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快速地调动起已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然后通过新内容的学习,对原有知识进行巩固和升华,不仅了解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应用,从而增强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此过程中不断培养自身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选修模块的学习,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培养,从而让学生有意识地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自己。
3.教学目标不同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相较于之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也更加变得更加完善和全面。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知识、技能以及情感价值观,同时这也是新课改的重点。知识即有关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以及其特点;技能即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信息软件、利用信息基础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价值观即通过课程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基本信息素养等。其中情感价值观是新课程与之前课程之间的本质区别。
二、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1.学生的基础方面
农村的信息技术教学与城市相比相差一大截,其中一方面的体现就是重视程度上。农村长期以来,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是十分不重视的,即使也开设了相应的计算机课程,但是由于学生对计算机的陌生、任教老师水平不高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教学效果不明显的现象,最终导致了学生几乎是零基础。
2.学生态度方面
在计算机巨大的便利优势以及强大的吸引力之下,接触计算机的人数越来越多,当然这主要表现在城市当中。农村地区由于受信息技术的影响小,计算机在其中的普及和应用相对来说也比较晚,中小学生无论在平时地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也都很少接触计算机,因而信息技术的价值和意义对他们来说是不大的,因而是否学习信息技术也是无关紧要的,即使关注计算机,也只是局限在无关的信息和新闻上,并不会真正触及深刻的内容。
三、新课改环境下农村中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育模式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新课程改革之后,农村的信息化普及的范围也变得更加广泛。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要想实现其信息技术教学的重大发展,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提高和增强,首先需要转变教育思想,提高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为农村的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有利的条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上也需要进行改变,从而在此基础上来对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和完善,最终实现农村信息技术教学的跨越式发展。由于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课程,其更新的速度十分之快,涉及的内容也是瞬息万变的,因此必须要进行不断地改革,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需要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强化自身的角色意识,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地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转变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指引者,与学生成为朋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此外,还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地探索出有效的教学途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成效提升的根本和关键所在,那如何探索出有效的教学途径呢?当然,重点还是需要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
首先,可以采用互帮结对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法。根据兴趣的不同,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且从中选出组长作为学习的指导,当然前提是要教师先对组长进行培训,在让组长掌握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之后,再去教会其他组员。这样不仅节省了教师的时间,而且强化了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来对每个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从而起到巩固和加强的作用。
其次,可以采用示范教学法,这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教师展示,学生边学边练的方法。当然,这一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不适用较难的教学内容,教师单纯地示范,学生是无法立刻消化掌握的。
3.优化课堂训练
首先,以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内容的导向,在找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的基础上,确定课堂的训练目标。学生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情况下,在进行具体操作的时候效果会更加明显。其次,训练重复化。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本身难度较大,学生不可能一步到位,要想达到操作娴熟的地步,只有经过连续而重复地训练,从而不断地加深印象,不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信息技术这样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来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上需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鼓励学生们发挥自主学习精神以及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对农村的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了新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必须进行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师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主导,需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以及教学经验的总结,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信息技术教学的道路,从而实现其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文娣.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赤子(中旬),2013(07).
[2]钱桂春; 曹农. 新课程下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