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凸面型成年女性正畸拔牙矫正后切牙位置和唇组织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39例2017—2021年完成正畸治疗的凸面型年轻女性,采用正畸拔牙矫治.对治疗前后的CBCT进行3D重叠,测量分析软硬组织变化及相关性.结果 正畸治疗后,SNA、U1?SN、上下唇到E线距离及鼻唇角的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上中切牙内收量与治疗前上中切牙唇倾度、上唇到E线距离呈正相关;下唇内收量与治疗前下唇到E线距离呈正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上唇内收量=0.174×上切牙内收量+1.103,下唇内收量=0.520×下切牙内收量+1
【机 构】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2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凸面型成年女性正畸拔牙矫正后切牙位置和唇组织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39例2017—2021年完成正畸治疗的凸面型年轻女性,采用正畸拔牙矫治.对治疗前后的CBCT进行3D重叠,测量分析软硬组织变化及相关性.结果 正畸治疗后,SNA、U1?SN、上下唇到E线距离及鼻唇角的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上中切牙内收量与治疗前上中切牙唇倾度、上唇到E线距离呈正相关;下唇内收量与治疗前下唇到E线距离呈正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上唇内收量=0.174×上切牙内收量+1.103,下唇内收量=0.520×下切牙内收量+1.590.结论 基于3D影像重叠分析,初步证实对凸面型成年女性患者进行正畸拔牙治疗,并通过控制切牙位置,可以有效改善唇部和面部突度,改善软组织面型,塑造唇部和侧貌美观.
其他文献
2021年11月8日,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张先正教授和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孙志军教授团队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发表了题为 Biomaterial-mediated modulation of oral microbiota syner-gizes with PD-1 blockade in mice with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的研究论文,首次发现了口腔鳞癌中的消化链球菌具有促进免疫并抑制肿瘤的作用,并设计了含银纳米粒子黏
报告1例利用部分脱矿自体牙本质颗粒(partially demineralized autogenous dentin matrix,PDADM)联合自体血液浓缩物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为纵裂的上颌第一磨牙进行拔牙位点保存术,术后3个月、6个月、15个月的CBCT显示骨量维持效果明显.组织学切片可见牙本质颗粒周围有大量新形成的编织骨.
口颌系统包括多个元件,是一个相互制约而又相互协调的整体.对口颌系统功能紊乱的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充分了解牙列静态和动态接触状态、颞下颌关节结构以及运动协调性,对认识其疾病发生的原因、咀嚼系统尤其是颞下颌关节损害的程度以及疾病的转归尤为重要,也是后续治疗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将CT、磁共振成像、口内外扫描数据进行多模态数据融合已经成为可能,能更全面地对颞下颌关节及咬合功能进行评估.
目的:观察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患者使用益生菌芦荟发酵凝胶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口腔微生物群落构成改变.方法:随机双盲设计.入选35例RAU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局部涂抹益生菌芦荟发酵凝胶,对照组局部涂抹壳聚糖凝胶.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溃疡愈合天数.未用药前唾液为阳性对照PC组;试验组用药后唾液为AA组和对照组用药后唾液为AC组;另有10名健康人唾液作为阴性对照NC组.高通量测序分析4组唾液(AA、AC、PC、NC)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变化和相似
口腔颌面部创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常因颅脑外伤救治或区域医疗技术的限制,可能错过颌面伤的最佳治疗时机,然而,基于牙颌功能和面容外形重建的颌面创伤精准治疗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较为系统的口腔颌面创伤治疗管理始于近代,从最初的简单缝合、夹板固定及钢丝结扎固定,到钛板坚固内固定,再到当前数字化技术辅助下的精准整复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回溯了口腔颌面创伤的发展过程,介绍了目前数字化相关技术的具体应用,同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进入大数据时代,多学科交叉日益得到重视与发展.近年来,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在口腔正畸学领域的应用日渐增多,并在正畸临床和科研实践中呈现出可喜成效.本文拟通过回顾机器学习在颅颌面影像处理和分析、正畸诊断和治疗、相关临床研究支撑三个方面的应用,对目前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并展望其未来趋势,以期对机器学习在口腔正畸专业领域的应用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牙颌面畸形常采用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以纠正颌骨位置不调和咬合错乱.治疗流程分为经典的正畸先行模式和近几年逐渐发展的手术先行模式,后者因可快速改变面型而更符合患者期望,然而一些不足使手术先行模式尚未被广泛接受.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手术先行模式的不足正逐渐被改善.本文将对手术先行模式的发展作一阐述,并介绍我们在“精准牙-骨移动的手术先行”的尝试,提出新的治疗策略,探索符合新时代患者需求的正颌正畸治疗模式.
突向鼻腔的埋伏多生牙位置较高,拔除难度较大,有损伤邻近恒牙根、鼻腔黏膜的风险,甚至有可能将多生牙推入鼻道,进而落入消化道或呼吸道,造成更严重的并发症.本文介绍1例突向鼻腔的埋伏多生牙微创化拔除术的病例.
目的 评价立体光固化成型氧化锆陶瓷的生物安全性.方法 依照国标GB/T 16886.5—2017、GB/T 16886.10—2017及医药行业标准YY/T 0127.14—2009、YY/T 0127.13—2018对该陶瓷材料进行实验,包括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皮肤致敏实验、急性经口毒实验及黏膜刺激实验.结果 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浸提液组细胞培养24 h后存活率均>90%;皮肤致敏实验中,实验组红斑反应程度及发生率等于阴性对照组,证实陶瓷材料对皮肤无致敏作用;急性经口毒实验观察实验组大鼠大体器
目的 体外建立粪肠球菌根管感染模型,比较3种生物陶瓷类根管封闭剂的抗菌性能.方法 选择人单直根管的离体前牙48颗,接种粪肠球菌并孵育4周以构建体外根管感染模型.完成根管成形和清理后,随机将样本分为3个实验组和2个对照组,每组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根管充填:A组,Biodentine+牙胶;B组,iRoot BP+牙胶;C组,MTA+牙胶;D组,阳性对照组(单纯牙胶充填);E组,阴性对照组(无菌根管).分别于第1、3、7、14天取样,利用涡轮机磨除充填材料和牙本质,收集粉末,梯度稀释后,常规进行细菌培养并计数.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