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思想和艺术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y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辞赋代表作,备受推崇,同时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篇目。本文主要从探究陶渊明归隐的思想及赋文所呈现的淡远潇洒的风格两方面进行论述,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品读这一代佳作。
  关键词:归隐;淡远潇洒;疏放拙朴
  一、内容概述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与上层社会分手告别的宣言书。作者叙述了他弃官归田的心情,回家后的生活情趣和感受,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是一篇述志之作。托意深远,出语天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影响较为深远的一篇赋文。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钦佩之情,无以复加。而《归去来兮辞》在思想和艺术上的确是精心结撰的逸品。
  二、陶渊明归隐思想探究
  陶渊明的归隐是否真的如文中所述“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辞氏妹丧于武昌。”还是别有隐情呢?这个问题人们长期争论不休。有人认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拂衣归田里”之举是为了虚浮的隐居高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只要我们深入考察他从29岁到41岁的13年中,几进几出,时官时隐达3次,为官不过四五年的历史事实可知,“真”才是陶渊明生而具有的可贵秉性——“性刚才拙,与物多忤”“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正如苏东坡所云“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这种“委心任去留”的任真,自得之意,绝非隐逸的名号可拘囿的。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这千古一喟,耐人寻味,生命智慧,亦尽在其中,但能够像陶渊明那样,饱含深情并坚决喊出“归去”的,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一个“归去”,富含对故乡对心灵归属地的确认,“有四方之事”和“风波未静”的官场对诗人来说,只是“异地”,是个人精神无法生根的漂泊地,而在漂泊中,牵挂心灵的永远是故土田园。“田园将芜”,自己的精神又何尝不是近于“荒芜”呢?显然,“田园将芜”纯系托词,所谓“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昨非。”这才是肺腑之言,一种悔悟和庆幸之情溢于言外,在平静的语气中显示出思绪的变迁和深沉的感慨。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昨非”表明作者的归隐决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缘于外界的“仕途不意”;更不是为了虚浮的隐居高名。而是一种深刻的反思,是对前途和命运的理性的抉择:是源于对自己本性的思考和保持;是源于“知正”和“自知”和智慧。他的归田之喜悦是一种智者的喜悦,正是这种智慧,使其显示出与当时及后世诸多“隐士”的不同。品味全文可悟,陶渊明的归隐是对官场主动放弃之归;是执著人生寻打真我之归。他既不狂放,也不沉沦,对生命和自然满怀真挚与热爱,他所做的是为了追求内在的生命自由,将心灵寄托于田园,在平凡的现实中将主观情感与自然万物合一,在耕读觞咏中咀嚼人生的真正价值,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大解脱,无怪乎刘载熙说:“陶渊明为文不多,且未尝经意,然其文不可以学而能,非文己难,有胸次为难也”。对于诗人来说“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只愿“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如此之真,这般之纯,图何虚名?
  又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逃避,他秉承了老庄哲学思想,是消极的。勿庸置疑,魏晋士人性多敏感,受老庄玄学影响,身处社会急剧动荡时代,往往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文人参政,多为权力相争的牺牲品。陶渊明从青少年时欲“大济于苍生”,到此时退隐归田,自得其乐,是一种智慧无奈的选择。在“儒”之入世进取与“道”之出世退隐之中,他选择了道家的人生态度,心中却充满了矛盾。其实文章开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典出《论语·微子》,是从楚狂接舆劝孔子放弃仕途理想时所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中化出。“悟”“知”二字充分表明作者充分接受了“乱而隐”这一人生选择,这一种人生,大概也不是仅用消极就能概括的。其实,看一个人生活得是否积极,关键是看他有没有理想,因而,陶渊明弃职归田断不能说其意志消沉,消极处世。他所追求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在书卷中追求安谧,在田园里追求自己平静的心境。无论是庭中孤松,还是田间闲云,田园里的一草一木,都值得他流连忘返。亲戚晤谈,弹琴读书可以乐其心,参加耕作,登山巡壑,可以快其意。“园日涉以成趣,乐琴书以消忧,”从此,孤寂、惆怅与他绝缘,日子过得多么惬意、充实、有意义,在那并不富有的田园里,他欣然开怀,洒脱自在,如那朵无心出岫的白云。其实,田园处处可寻,千载难觅的是那般快乐而满足的心,诗人享受到了“形为心役”的无限乐趣,他的心灵趋于平静了,在世俗中无法追求到的却在田园生活中得到了,反映出一种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乐观精神,当然“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一切随生死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也流露出某种无可奈何、安天乐命的消极情绪。
  三、淡远潇洒的风格
  《归去来兮辞》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耐人寻味,在艺术表现上也堪称上乘之作。“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风格。尤其是在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上,有一种美的情趣,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在轻描淡写中蕴藉着诗人炽热的情感。“景翳翳将入”,夕阳残照的晚景,点染出晋王朝的衰败,寓有对国事的深沉隐痛与怨愤。诗人自彭泽归田到家不顾惜“三径就荒”惟喜“松菊犹存”,“抚孤松盘桓”,菊的芳洁,松的傲霜耐寒,一向象征着忠贞坚强。“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泛此望忧物,远我遗世情”。诗人对菊的酷爱,对松的钦慕,岂不是他淡泊、真淳、傲岸性格的写照,卓然特立,鄙棄庸俗的风度气韵的显示。陶渊明归来时,见庭院中仍有傲霜独立的青松,历寒而秀的秋菊,顿感无限欣慰——世事变迁,世态炎凉,惟我不变,那就是顺应天性,放浪于自然大化之中,这一刻他感到分裂的人格终于弥合,自我在多年艰难寻求和痛苦徘徊之后,蝉蜕而出。“云无心以出岫,乌倦飞而知还”把自己内心受客观事物触动而产生的复杂情感不露形迹地轻轻点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云的无心出山,暗喻出仕并非为了功名利禄,乌的倦飞知还,含有对官场生活的厌倦,用“无心”“知还”形容云和鸟,把无情之物人格化,写得活脱活现。诗人不但以景喻情的态,而且以景写情的质,因而即景抒情十分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此外,《归去来兮辞》还继承了辞赋的一些艺术传统,巧妙地运用诸如“惆帐”、“崎岖”、“欣欣”、“涓涓”、“遑遑”等双声叠韵叠音词,音律和谐流畅,富有音乐美,文中还多用类似“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的对偶句,贴切于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语言的锤炼上,功夫也很深,一个词组,一个短句,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觉今是昨非”寥寥几字,隐含诗人对整个仕途生涯的痛苦回顾和深切悔恨,令人回味无穷,一言以概之,陶渊明的语言看似简单,其实正是艺术造诣高超的表现,“精能所至,反造疏淡”,这种语言是超越了华丽雕饰之后达到返璞归真、炉火纯青的标志,从而使辞赋呈现出淡远潇洒、疏放拙朴的文风。
  《归去来兮辞》以折射陶渊明的思想和表现其日臻成熟的淡远文风而成为一代佳作,至今读来仍满口余香,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宋书 陶潜传》.
  [2]蔡阿聪.《论陶渊明的二重人格》.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加大了阅读的词汇量,特别是2016年在全国大部分省市都会采用的全国卷,更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本文立足农村地区,对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成因、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农村;高中英语;课外阅读  阅读理解是各级各类英语考试中的重头戏,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有好多难度、区分度大的题目都在阅读理解
期刊
摘 要: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在小学时期,他们处于思想活跃期,正是思想叛逆的时候,思维灵活,且自我控制能力太差,日常生活中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易受到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诱惑,很容易脱离人生的正常轨道,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在小学阶段,少先队的组织教育管理就十分重要了,学校的少先队的组织在学生落实德育教育工作中起带头作用。  关键词:少先队;德育;小学生  少先队是由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少年儿童的群
期刊
摘 要:时代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育观念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师生模式,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模式,旨在突出学生的作用,将学生培养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在此基础上,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方向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将教育目光放在学生本身上,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还关注学生的个性,想要推动学生全面进步。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班主任;工作效率  初中生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
期刊
摘 要:班主任少不了与学生家长打交道。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就有几十个家长。家长的职业,教育背景各式各样,要同时处理好与这几十个家长的关系,形成教育的合力。班主任光有对学生的爱还不够,还很需要智慧,能常对家长进行引导。下面是带学生高考及家长会的几个小故事,在与家长的交往下中,尊重家长,爱学生,对家长进行引导。  关键词:班主任;引导;学生家长;温暖;信任  很多学生,是家里的宝贝,家长对其是很不放心
期刊
摘 要:《硬软管路施工》是飞机维修技术专业和发动机维修技术专业中一项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内容多且杂,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将整个过程有效的衔接起来,学生技能掌握不够熟练。对该课程采用闯关式教学法,通过设置关卡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一步一步提高技能,为相似课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闯关式教学法;硬软管路施工;质量管理平台。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落实到
期刊
摘 要:班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任务,高质量的班级管理有助于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高中班主任要全面的明确自身的责任意识,积极的提升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地改进和优化自身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方法与策略使用,有效地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效能,为高中学生更好的开展学习和健康的成长助力。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就高中班主任班级有效管理策略开展
期刊
摘 要:音乐,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帮助学生放松心情,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学生整个成长阶段,不可否认游戏占据了很大的位置。尤其是小学阶段,小学生对游戏有着不可抵抗力。因此,在音乐启蒙的关键时期,将游戏和音乐相结合,以游戏增强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是音乐课堂效率提高的重要方式。本篇文章对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探究,希望音乐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实践愈加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也更加面向农村。农村由于经济条件,文化教育水平较城市来说是略微差一些的,所以作为农村的初中班主任,则更应该重视班级当中的具体管理工作,努力的维持好班级的秩序,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对于农村初中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以及相关的研究将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希望对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农村;初中班级管理  长期在农村的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中,许多地区对于青少年的教育,仍旧停留在校内的应试教育阶段中,往往对这些青少年在校外的教育明显不够重视。但是随着素质教育与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区对于青少年的校外教育逐渐重视起来。这种教育对于学生在其精神品质方面有着非常理想的教育意义,在这其中,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因此,本文以永胜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为例,对于贫困地区建设与管
期刊
摘 要: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有充足的实践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新课改形势下,课堂实践活动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线教师要给予其足够重视,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开展实施。本文以莱洛三角形与圆的探究为例来加以较为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课堂实践活动;实施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