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如果把所有的教学方法归纳这一条的话,那就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了解学生。若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换位思考,就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那么如何进行换位思考呢?
1.换位思考:学生原来的基础和可能遭到的困难
有些教學内容老师看起来比较容易,但从学生的角度可能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老师要断然采取措施,站到学生的位置上来,思考学生出现的“疑”,以便释疑。如我在讲授《多边形》时,有“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这一公式时,学生接受有很大的困难,教材也没有给出详细的证明过程。教学计划中也没有证明的要求。当讲到这个问题时,有一位学生要求我给出解答。由于课前我考虑过这个问题,我就因势利导解决了这个问题,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过程得到了优化。
2.换位思考:学生在想什么
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想什么,这是教师备课时应该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比如在一些概念课教学中,有些学生对一些概念的规定不理解,常会提出:为什么要规定呢?这时教师若简单的说“规定就是规定,没有为什么”,或者干脆避而不答,都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所以上课前一定要思考这些问题的解答。
3.换位思考:思学生之错,之遗
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更何况是学生。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一旦掉进错误的“陷阱”,并在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出来,就会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为深刻。我在批改作业时,时常会发现学生的错误,为了使学生从“陷阱”中跳出来,有时须重新“暴露”他们的错误。如:若函数Y=aX2+2aX+1的图像都在X轴上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学生往往会错解为a>0且(2a)2-4a<0,得出0 <1,而忽略了a=0的情况。上课前,我首先让出错的学生板演了自己的题目,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讨论找出错误的原因,同时总结和归纳经验,这比直接告诉学生结论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记忆和遗忘是相伴而生的,有所记忆,必有所遗忘。较成熟的老师常有这样一种心理体验,即在用到某一知识点时,突然间明明熟悉的知识好像变得模糊起来,此时教师则马上意识到学生对这一知识也容易遗忘,这是典型的心理换位现象。遇到这种现象,应立即“换位”学生角色,唤醒学生的模糊记忆,从而战胜遗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换位思考让教师改变了以往的教学上主导的位置,同时学生也从他主走向自主,自己进行积极的理解、探究和独立思维。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同时也从学生的创新思维中获取了丰富的教学储备。课堂从问答走向对话和交流,这是一种精神的相遇,是一种经验的共享。
1.换位思考:学生原来的基础和可能遭到的困难
有些教學内容老师看起来比较容易,但从学生的角度可能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老师要断然采取措施,站到学生的位置上来,思考学生出现的“疑”,以便释疑。如我在讲授《多边形》时,有“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这一公式时,学生接受有很大的困难,教材也没有给出详细的证明过程。教学计划中也没有证明的要求。当讲到这个问题时,有一位学生要求我给出解答。由于课前我考虑过这个问题,我就因势利导解决了这个问题,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过程得到了优化。
2.换位思考:学生在想什么
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想什么,这是教师备课时应该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比如在一些概念课教学中,有些学生对一些概念的规定不理解,常会提出:为什么要规定呢?这时教师若简单的说“规定就是规定,没有为什么”,或者干脆避而不答,都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所以上课前一定要思考这些问题的解答。
3.换位思考:思学生之错,之遗
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更何况是学生。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一旦掉进错误的“陷阱”,并在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出来,就会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为深刻。我在批改作业时,时常会发现学生的错误,为了使学生从“陷阱”中跳出来,有时须重新“暴露”他们的错误。如:若函数Y=aX2+2aX+1的图像都在X轴上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学生往往会错解为a>0且(2a)2-4a<0,得出0 <1,而忽略了a=0的情况。上课前,我首先让出错的学生板演了自己的题目,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讨论找出错误的原因,同时总结和归纳经验,这比直接告诉学生结论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记忆和遗忘是相伴而生的,有所记忆,必有所遗忘。较成熟的老师常有这样一种心理体验,即在用到某一知识点时,突然间明明熟悉的知识好像变得模糊起来,此时教师则马上意识到学生对这一知识也容易遗忘,这是典型的心理换位现象。遇到这种现象,应立即“换位”学生角色,唤醒学生的模糊记忆,从而战胜遗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换位思考让教师改变了以往的教学上主导的位置,同时学生也从他主走向自主,自己进行积极的理解、探究和独立思维。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同时也从学生的创新思维中获取了丰富的教学储备。课堂从问答走向对话和交流,这是一种精神的相遇,是一种经验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