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手翻开柴静的《看见》,一段文字映入眼帘, 直刺心底:每个床上都是拱起的凌乱的被褥,有些从床上扯到地上,椅子翻倒在地,四脚朝天,那是逃命的撤退。这段话描写的是2003年非典时期北京市人民医院的一个场景。17年后,新型肺炎病毒疫情席卷全国,原本走亲访友、团聚欢笑的佳节,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情地剥夺了。每个人只能足不出户待在家里,在冷清至极、焦虑、担心中慢慢挨过。没有了人声鼎沸,没有了车水马龙,没有了……周边是一片沉默,这沉默却又仿佛在尖叫。
苦难从不优雅,也不会顾全大局。我们看到的新闻,是数字,可在那背后却是别人的一生。一个个数字,是无声的告别。
在各种恐慌和敌视日渐壮大的同时,温暖和支持从未消失。
全国医疗资源和生活物资大规模支援湖北,国家甚至统筹安排了19个省市对口支援湖北,以一省包一市,全力支持湖北省患者的救治工作。全国将近四万余名医务人员冒着生命的危险,向着疫情逆行;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华科协和医院医生的一封“请赴一线”的申请书刷屏,短短百字,看了让人热血沸腾,尤其是最后的“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一语,更是令人肃然起敬。随后,“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这句激荡人心的“誓言”,出现在更多医护人员的请战书中。
钟南山,一个原本在我的印象里只是内科学教科书的主审,耄耋之年的他不顾生命危险毅然决然再征武汉。人民日报微博这样评价他:84岁的终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其实不止是他,更多的疫情逆行者是的没有姓名的,他们也许是在空旷的城市街道上依旧风雨兼行的外卖小哥,也许只是医疗器械工厂里加班加点的工人,也许只是在路口检查来往车辆的交通管理者,又或者是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们……
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让出于恐惧中的其他中国人开始理解武汉人的处境。留守的志愿者在宛如空城的武汉,给一个个还在奔波的快递员递上了口罩;嘈杂的医院中,护士长被迫采取抽签的方式来强制医护人员休息;火神山医院工地上,工人们在路边吃着盒装的“年夜饭”;94岁的老母坐在床边痴痴守护着因疫情去世的儿子,不愿面对现实;空旷的夜晚,万家灯火,城市上空响着此起彼伏的国歌。
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中国,一直都是一个英雄国家。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速度再一次刷新记录,用10天的时间建成了拥有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用15天时间建成了拥有16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这样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找不出第二个国家,充分彰显了中国实力,中国情怀,中国速度,为取得抗议的胜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此次抗疫战场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来自境外的援助,也同样暖着中国人民的心。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一架专机、万枚口罩、百万物资。来自日本的捐赠暖了中国人的心,这里不光是数字,还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例如,缅甸向中国提供大米,蒙古国向我们捐赠3万只羊,巴基斯坦拿出全国医院库存的口罩提供给我们。雪中送炭,患难见真情,我们必当铭记于心。外国友人寄来的物资,送来的祝福与期盼更加坚定了我们抗疫的决心,也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的强大,中国的力量感照。
从风月同光到万千逆行,人性依然闪光夺目。点滴的爱汇聚成大江大河,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虽然我不能一一记住疫情逆行者的姓名,也许我们不会相见,也许他们的形象在我的眼中是模糊的,但他们“人间大爱” 的精神却在我的心中熠熠闪光。
我清楚地记得小说《三体》中一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当我们轻视SARS时,疫情爆发了;当我们蔑视自然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大快朵颐时,报应来了。17年前的SARS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与对抗疫情的经验;如今疫情的爆发,也让我们明白了人与自然本应和谐共生。恩格斯曾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病毒在自然环境中的存在时间之久、种类之多是人类无法企及的,无视或肆意破坏自然界的规律无异于是打开肆虐人间的潘多拉魔盒。
生命是如此脆弱,也是如此伟大;脆弱的,是我们的身体,而伟大的,是那不屈的灵魂,是我们心中对于愛的守护,是我们心中对于生命底线的坚守。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是一场众志成城的人民战争。诗人雪莱的那不朽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合上书,听见电视机里播报的疫情进展,每一个疫情数字的轻微浮动都牵动了我的心;然而,我并未感到恐惧,因为一种比这个更强烈的情感占据了我的心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暖,暖化了冬日的雪,带来的明媚的春。我摸着血管,这就是最原始的东西。在所有的灾难中,这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灾难面前,生命何其脆弱,人们孜孜一生,经历痛苦与绝望,却依旧坚定地手持信念的火炬,正是因为生命脆弱而人心有情。14亿中国人的血脉相连,14亿颗心也将共同温热的跳动。
作者简介:孙文杰(1996-),女,汉族,籍贯山东,学生,本科,南昌大学,研究方向:医学。
苦难从不优雅,也不会顾全大局。我们看到的新闻,是数字,可在那背后却是别人的一生。一个个数字,是无声的告别。
在各种恐慌和敌视日渐壮大的同时,温暖和支持从未消失。
全国医疗资源和生活物资大规模支援湖北,国家甚至统筹安排了19个省市对口支援湖北,以一省包一市,全力支持湖北省患者的救治工作。全国将近四万余名医务人员冒着生命的危险,向着疫情逆行;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华科协和医院医生的一封“请赴一线”的申请书刷屏,短短百字,看了让人热血沸腾,尤其是最后的“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一语,更是令人肃然起敬。随后,“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这句激荡人心的“誓言”,出现在更多医护人员的请战书中。
钟南山,一个原本在我的印象里只是内科学教科书的主审,耄耋之年的他不顾生命危险毅然决然再征武汉。人民日报微博这样评价他:84岁的终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其实不止是他,更多的疫情逆行者是的没有姓名的,他们也许是在空旷的城市街道上依旧风雨兼行的外卖小哥,也许只是医疗器械工厂里加班加点的工人,也许只是在路口检查来往车辆的交通管理者,又或者是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们……
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让出于恐惧中的其他中国人开始理解武汉人的处境。留守的志愿者在宛如空城的武汉,给一个个还在奔波的快递员递上了口罩;嘈杂的医院中,护士长被迫采取抽签的方式来强制医护人员休息;火神山医院工地上,工人们在路边吃着盒装的“年夜饭”;94岁的老母坐在床边痴痴守护着因疫情去世的儿子,不愿面对现实;空旷的夜晚,万家灯火,城市上空响着此起彼伏的国歌。
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中国,一直都是一个英雄国家。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速度再一次刷新记录,用10天的时间建成了拥有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用15天时间建成了拥有16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这样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找不出第二个国家,充分彰显了中国实力,中国情怀,中国速度,为取得抗议的胜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此次抗疫战场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来自境外的援助,也同样暖着中国人民的心。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一架专机、万枚口罩、百万物资。来自日本的捐赠暖了中国人的心,这里不光是数字,还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例如,缅甸向中国提供大米,蒙古国向我们捐赠3万只羊,巴基斯坦拿出全国医院库存的口罩提供给我们。雪中送炭,患难见真情,我们必当铭记于心。外国友人寄来的物资,送来的祝福与期盼更加坚定了我们抗疫的决心,也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的强大,中国的力量感照。
从风月同光到万千逆行,人性依然闪光夺目。点滴的爱汇聚成大江大河,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虽然我不能一一记住疫情逆行者的姓名,也许我们不会相见,也许他们的形象在我的眼中是模糊的,但他们“人间大爱” 的精神却在我的心中熠熠闪光。
我清楚地记得小说《三体》中一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当我们轻视SARS时,疫情爆发了;当我们蔑视自然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大快朵颐时,报应来了。17年前的SARS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与对抗疫情的经验;如今疫情的爆发,也让我们明白了人与自然本应和谐共生。恩格斯曾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病毒在自然环境中的存在时间之久、种类之多是人类无法企及的,无视或肆意破坏自然界的规律无异于是打开肆虐人间的潘多拉魔盒。
生命是如此脆弱,也是如此伟大;脆弱的,是我们的身体,而伟大的,是那不屈的灵魂,是我们心中对于愛的守护,是我们心中对于生命底线的坚守。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是一场众志成城的人民战争。诗人雪莱的那不朽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合上书,听见电视机里播报的疫情进展,每一个疫情数字的轻微浮动都牵动了我的心;然而,我并未感到恐惧,因为一种比这个更强烈的情感占据了我的心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暖,暖化了冬日的雪,带来的明媚的春。我摸着血管,这就是最原始的东西。在所有的灾难中,这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灾难面前,生命何其脆弱,人们孜孜一生,经历痛苦与绝望,却依旧坚定地手持信念的火炬,正是因为生命脆弱而人心有情。14亿中国人的血脉相连,14亿颗心也将共同温热的跳动。
作者简介:孙文杰(1996-),女,汉族,籍贯山东,学生,本科,南昌大学,研究方向: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