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武县位于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国家级贫困县,县域经济以种养业和务工收入为主。精准扶贫的号角吹响后,县委县政府从实际出发,确立了“狠抓果业不动摇、提质增效促脱贫”的产业扶贫发展思路。通过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实现年均新建苹果园1万亩、户均3亩园、人均1亩果的奋斗目标,有效地扩大了基地规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产业保障。截止到2019年底,全县累计脱贫8 396户30 773人,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底的7.93%降至0.79%。
1 发展优势
1.1 区域优势明显
长武县位于陕西西北部,312国道横贯全境,福银高速、西平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商贸活跃,素有丝绸之路“旱码头”之称,是陕西省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陕西苹果”原产地域保护县、国家出口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中国苹果之乡。海拔847~1 274米,年平均气温9.4 ℃,年降水量566.3毫米,1月中旬平均气温-4.7 ℃,年极端最低气温-25.2 ℃,夏季6—8月平均气温20.7 ℃,大于35 ℃日数少于5日,夏季平均最低气温15.5 ℃,完全符合苹果生产的7项气象指标(表1),长武县远离矿工企业,工业污染少,加之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为生产绿色苹果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长武县果园面积基本稳定,随着果品需求及果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果园面积年递增0.067%,处于动态稳定阶段,步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目前,全县果园面积达到了29万亩,挂果面积18万亩,总产量30万吨,果业总产值15亿元,农民人均果业纯收入达到了6 600元,以苹果为主的产业已成为长武县农民增收的拳头产业。
1.2 市场竞争力强
随着新优技术的推广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大力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苹果产地认定、产品认证使长武县苹果生产水平不断提升,果品质量不断提高,“长武苹果”知名度越来越高,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市场占有率逐年增长。
1.3 技术力量雄厚
长武县栽培苹果历史悠久,果农基本掌握了苹果常规管理技术,整体管理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县设有果业服务中心,各乡镇设有专管果树的副乡镇长、果树专干。目前有研究员1人、高级农艺师8人、农艺师12人,各村有果业专业合作社和果农协会,基本上达到了每村有一名技术员、每户有一名懂技术会管理的明白人。
1.4 产业化水平高
长武县拥有省级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登记注册果业合作社52家,注册登记从事苹果中介的300多人,建成果品清洗分级生产线6条,果品贮藏库19座,年贮藏能力15万吨,贮藏能力占到产能的50%,现代果业经营体系日益健全,电商微商异军突起,季产年销格局初步形成。
2 产业助贫措施
2.1 政策扶持
为了鼓励贫困户积极发展苹果产业,依靠产业实现脱贫,长武县连年制定了产业扶持政策,并将贫困户发展产业拉入年度考核,作为领导干部晋升提拔的重要依据;出台了多项优惠措施,采取免费发放果树苗、化肥,补贴农机具等措施,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近年来累计向贫困户免费提供苹果苗木60万株,化肥1 000吨,补贴农机具500台,累计补贴资金2 000万元。2017、2018、2019连续3年对有苹果园的建档立卡户,每亩补贴600元。2020年,贫困户新建果园每亩补贴1 000元,老果园改造每亩补贴800元,已建成的果園每亩补贴600元,调动了贫困户发展苹果产业的积极性,树立了依靠产业脱贫的决心。3年来,贫困户散户种植果树7 200亩(图1),建成苹果产业园区15个,园区面积6 000余亩(图2)。
2.2 技术支持
2.2.1 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 为了做大做强苹果产业,长武县从果业部门选派16名果业科技特派员,进驻全县7镇1办、11个涉农企业、10个示范基地、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97个科技示范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图3)。科技特派员在村级广场、合作社、科技示范户挂牌服务,实现一对一的帮扶,同时向广大群众发放服务联系卡,公开联系方式,“全天候”、“无间隙”地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农业技术服务。每个科技示范村确立3个作务水平较高的科技示范户,每个特派员对应1个示范村的3个示范户和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个示范户带动周边10个农户,形成了“果业特派员 科技示范户 贫困户 辐射带动户”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
2.2.2 产业扶贫员挂牌服务 长武县产业扶贫办公室从全县农业系统抽调100名产业扶贫员进驻全县97个贫困村,每名产业扶贫员对口联系1个科技示范村,负责10个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指导;负责制定并实施分户技术指导方案。在关键环节、关键农时、突发事件及农民有需求时,及时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建立了长效服务机制。
2.2.3 技术培训扎实开展 治贫先治愚,为了使贫困户从思想上、技术上有所突破,专业技术人员利用各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定期组织贫困户和苹果种植大户开展“扶智扶志扶技”大培训,通过理论培训、实地操作、现场参观等形式,使贫困户开阔视野、提升技能。同时根据果树管理不同季节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来长武县对科技示范户、贫困户进行果树实用技术培训。全年累计培训200场次,培训贫困户和种植大户20 000人次(图4),为贫困户实现产业脱贫提供了技术保障。
2.3 园区带动全面覆盖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的指示要求,从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出发,探索形成了贫困村产业脱贫保障体系,按照“引进一家龙头企业、选准一项脱贫产业、吸纳一批贫困群众、推动一村整体发展”的思路,采取“一企带一村”或“一企带多村”的模式,帮助贫困村引进了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企业与贫困户采取托管、联营、入股等形式进行合作,通过统一配送生产资料、统一技术培训,培育经营主体、实施最低果品价格收购等措施,实现扶贫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的双赢,为产业脱贫装上了“强大引擎”。同时鼓励党员大户、致富能人、技术能手牵头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资金、劳动力、土地整合起来,走集约化、组织化发展之路。结合“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完善“大户带动、基地带动、合作经营、入股分红、实验培育”五种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到专业合作社当中,通过自主经营、联合经营、参与务工等模式,真正享受分红收益,实现稳定脱贫。目前,全县引入果业龙头企业10家,果业合作社25家,与60个贫困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受益贫困群众3 000多户,基本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覆盖。 3 产业格局初具规模
经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长武县苹果产业发展迅猛,截止到目前共发展苹果29万亩,其中贫困户发展苹果产业1.4万亩。基本达到了户均3亩园、人均1亩果的要求。
3.1 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长武县苹果产业经过“七五”打基础、“八五”大发展、“九五”大提升和近年的产业扶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全县规模发展最快、效益最好、对农民脱贫贡献最大的产业,成为统筹城乡发展重要而坚实的产业支撑,果业已成为名副其实富民强县的优势产业。广大果农及贫困户已普遍掌握了先进的务果技术,苹果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服务体系已日益健全,配套产业日益强大,依托政府支持,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及关键技术的推广普及得到了提升,果品质量和效益逐年呈上升趋势。
3.2 示范引领作用凸显
通过鼓励贫困户发展苹果产业,以及龙头企业的引进、扶贫项目的整合,强化了产业扶贫的示范带动作用,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探索出了产业扶贫的成功经验,为全县乃至全省的产业扶贫工作树立了样板。共建成省级示范园12个,市级示范园21个,县级示范园300个。
3.3 发展模式逐步成熟
采取“贫困户 党支部 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通过“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产销模式,以龙头企业、产业园区为主体,推广无公害苹果、有机苹果生产技术,大力发展订单式销售。共引进果业龙头企业10家,果业合作社25家,果业企业及产业园区(图5)可带动贫困户3 000户,提供固定就业岗位200个,临时岗位5 000多个,每年为贫困户增加收入360万元,户均增加收入1 200元。
4 带贫益贫效果明显
4.1 经济效益
通过政府扶持和企业带动,长武县苹果产业取得了显著效益,累计带动6 307户贫困户19 603人脱贫增收,通过发展苹果产业,达到盛果期后人均可增收1 500元,通过园区务工人均可增收1 200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构建起了完善的特色扶贫产业支持体系。
4.2 社会效益
通过新的栽培模式,统一技术标准,实现减耗、提质增效,对提高果园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贫困户收入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模式成功应用,将改变周边地区果农的种植理念,对提高果品质量、打造地域品牌、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都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一方面可以让全县40 000多户果农及贫困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果业发展对生活带来的变化,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的政策的温暖;另一方面,可加快果业转型升级和果业效益提升,实现果业产業的重新洗牌和栽培模式的重大突破,也有利于坚定果农及贫困户进一步搞好果业生产的信心和决心,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通过扶贫项目资金整合,可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水、电、路等热难点问题,使群众生产、生活的道路、饮水等公共服务基础得到很大改善,彰显良好的社会效益。
4.3 生态效益
长武县苹果产业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发挥资源优势,避免对环境的污染,极大地改善园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当地植被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覆盖率,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总之,长武县苹果产业的发展,为贫困户提供了长期稳定的产业保障,产业园区的带动,为贫困户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保障,开创了广阔的就业途径,同时为贫困户树立了产业样板和技术支撑。近年来,长武县苹果产业已经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拳头产业,确保了贫困户快速、稳定脱贫。苹果产业的助力为如期完成年度脱贫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发展优势
1.1 区域优势明显
长武县位于陕西西北部,312国道横贯全境,福银高速、西平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商贸活跃,素有丝绸之路“旱码头”之称,是陕西省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陕西苹果”原产地域保护县、国家出口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中国苹果之乡。海拔847~1 274米,年平均气温9.4 ℃,年降水量566.3毫米,1月中旬平均气温-4.7 ℃,年极端最低气温-25.2 ℃,夏季6—8月平均气温20.7 ℃,大于35 ℃日数少于5日,夏季平均最低气温15.5 ℃,完全符合苹果生产的7项气象指标(表1),长武县远离矿工企业,工业污染少,加之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为生产绿色苹果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长武县果园面积基本稳定,随着果品需求及果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果园面积年递增0.067%,处于动态稳定阶段,步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目前,全县果园面积达到了29万亩,挂果面积18万亩,总产量30万吨,果业总产值15亿元,农民人均果业纯收入达到了6 600元,以苹果为主的产业已成为长武县农民增收的拳头产业。
1.2 市场竞争力强
随着新优技术的推广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大力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苹果产地认定、产品认证使长武县苹果生产水平不断提升,果品质量不断提高,“长武苹果”知名度越来越高,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市场占有率逐年增长。
1.3 技术力量雄厚
长武县栽培苹果历史悠久,果农基本掌握了苹果常规管理技术,整体管理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县设有果业服务中心,各乡镇设有专管果树的副乡镇长、果树专干。目前有研究员1人、高级农艺师8人、农艺师12人,各村有果业专业合作社和果农协会,基本上达到了每村有一名技术员、每户有一名懂技术会管理的明白人。
1.4 产业化水平高
长武县拥有省级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登记注册果业合作社52家,注册登记从事苹果中介的300多人,建成果品清洗分级生产线6条,果品贮藏库19座,年贮藏能力15万吨,贮藏能力占到产能的50%,现代果业经营体系日益健全,电商微商异军突起,季产年销格局初步形成。
2 产业助贫措施
2.1 政策扶持
为了鼓励贫困户积极发展苹果产业,依靠产业实现脱贫,长武县连年制定了产业扶持政策,并将贫困户发展产业拉入年度考核,作为领导干部晋升提拔的重要依据;出台了多项优惠措施,采取免费发放果树苗、化肥,补贴农机具等措施,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近年来累计向贫困户免费提供苹果苗木60万株,化肥1 000吨,补贴农机具500台,累计补贴资金2 000万元。2017、2018、2019连续3年对有苹果园的建档立卡户,每亩补贴600元。2020年,贫困户新建果园每亩补贴1 000元,老果园改造每亩补贴800元,已建成的果園每亩补贴600元,调动了贫困户发展苹果产业的积极性,树立了依靠产业脱贫的决心。3年来,贫困户散户种植果树7 200亩(图1),建成苹果产业园区15个,园区面积6 000余亩(图2)。
2.2 技术支持
2.2.1 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 为了做大做强苹果产业,长武县从果业部门选派16名果业科技特派员,进驻全县7镇1办、11个涉农企业、10个示范基地、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97个科技示范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图3)。科技特派员在村级广场、合作社、科技示范户挂牌服务,实现一对一的帮扶,同时向广大群众发放服务联系卡,公开联系方式,“全天候”、“无间隙”地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农业技术服务。每个科技示范村确立3个作务水平较高的科技示范户,每个特派员对应1个示范村的3个示范户和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个示范户带动周边10个农户,形成了“果业特派员 科技示范户 贫困户 辐射带动户”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
2.2.2 产业扶贫员挂牌服务 长武县产业扶贫办公室从全县农业系统抽调100名产业扶贫员进驻全县97个贫困村,每名产业扶贫员对口联系1个科技示范村,负责10个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指导;负责制定并实施分户技术指导方案。在关键环节、关键农时、突发事件及农民有需求时,及时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建立了长效服务机制。
2.2.3 技术培训扎实开展 治贫先治愚,为了使贫困户从思想上、技术上有所突破,专业技术人员利用各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定期组织贫困户和苹果种植大户开展“扶智扶志扶技”大培训,通过理论培训、实地操作、现场参观等形式,使贫困户开阔视野、提升技能。同时根据果树管理不同季节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来长武县对科技示范户、贫困户进行果树实用技术培训。全年累计培训200场次,培训贫困户和种植大户20 000人次(图4),为贫困户实现产业脱贫提供了技术保障。
2.3 园区带动全面覆盖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的指示要求,从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出发,探索形成了贫困村产业脱贫保障体系,按照“引进一家龙头企业、选准一项脱贫产业、吸纳一批贫困群众、推动一村整体发展”的思路,采取“一企带一村”或“一企带多村”的模式,帮助贫困村引进了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企业与贫困户采取托管、联营、入股等形式进行合作,通过统一配送生产资料、统一技术培训,培育经营主体、实施最低果品价格收购等措施,实现扶贫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的双赢,为产业脱贫装上了“强大引擎”。同时鼓励党员大户、致富能人、技术能手牵头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资金、劳动力、土地整合起来,走集约化、组织化发展之路。结合“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完善“大户带动、基地带动、合作经营、入股分红、实验培育”五种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到专业合作社当中,通过自主经营、联合经营、参与务工等模式,真正享受分红收益,实现稳定脱贫。目前,全县引入果业龙头企业10家,果业合作社25家,与60个贫困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受益贫困群众3 000多户,基本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覆盖。 3 产业格局初具规模
经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长武县苹果产业发展迅猛,截止到目前共发展苹果29万亩,其中贫困户发展苹果产业1.4万亩。基本达到了户均3亩园、人均1亩果的要求。
3.1 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长武县苹果产业经过“七五”打基础、“八五”大发展、“九五”大提升和近年的产业扶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全县规模发展最快、效益最好、对农民脱贫贡献最大的产业,成为统筹城乡发展重要而坚实的产业支撑,果业已成为名副其实富民强县的优势产业。广大果农及贫困户已普遍掌握了先进的务果技术,苹果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服务体系已日益健全,配套产业日益强大,依托政府支持,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及关键技术的推广普及得到了提升,果品质量和效益逐年呈上升趋势。
3.2 示范引领作用凸显
通过鼓励贫困户发展苹果产业,以及龙头企业的引进、扶贫项目的整合,强化了产业扶贫的示范带动作用,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探索出了产业扶贫的成功经验,为全县乃至全省的产业扶贫工作树立了样板。共建成省级示范园12个,市级示范园21个,县级示范园300个。
3.3 发展模式逐步成熟
采取“贫困户 党支部 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通过“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产销模式,以龙头企业、产业园区为主体,推广无公害苹果、有机苹果生产技术,大力发展订单式销售。共引进果业龙头企业10家,果业合作社25家,果业企业及产业园区(图5)可带动贫困户3 000户,提供固定就业岗位200个,临时岗位5 000多个,每年为贫困户增加收入360万元,户均增加收入1 200元。
4 带贫益贫效果明显
4.1 经济效益
通过政府扶持和企业带动,长武县苹果产业取得了显著效益,累计带动6 307户贫困户19 603人脱贫增收,通过发展苹果产业,达到盛果期后人均可增收1 500元,通过园区务工人均可增收1 200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构建起了完善的特色扶贫产业支持体系。
4.2 社会效益
通过新的栽培模式,统一技术标准,实现减耗、提质增效,对提高果园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贫困户收入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模式成功应用,将改变周边地区果农的种植理念,对提高果品质量、打造地域品牌、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都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一方面可以让全县40 000多户果农及贫困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果业发展对生活带来的变化,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的政策的温暖;另一方面,可加快果业转型升级和果业效益提升,实现果业产業的重新洗牌和栽培模式的重大突破,也有利于坚定果农及贫困户进一步搞好果业生产的信心和决心,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通过扶贫项目资金整合,可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水、电、路等热难点问题,使群众生产、生活的道路、饮水等公共服务基础得到很大改善,彰显良好的社会效益。
4.3 生态效益
长武县苹果产业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发挥资源优势,避免对环境的污染,极大地改善园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当地植被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覆盖率,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总之,长武县苹果产业的发展,为贫困户提供了长期稳定的产业保障,产业园区的带动,为贫困户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保障,开创了广阔的就业途径,同时为贫困户树立了产业样板和技术支撑。近年来,长武县苹果产业已经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拳头产业,确保了贫困户快速、稳定脱贫。苹果产业的助力为如期完成年度脱贫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