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蓝色隐忧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kinwal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处一个讲究自我实现的时代,每个人都很优秀,每个人都很忧愁。当享受来自生活、工作、婚姻、人际交往的喜悦同时,都不可避免地在承担着其对立面——令人不那么愉快的忧愁。
  相信每个人都有这类体验,在一些巨大的疑惑与难题面前,难免从忧愁陷入悲观失落的抑郁情绪,严重则发展为厌弃自我乃至人生的抑郁症,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伤害。如果能够及时体察、处理与之关联的种种情绪,则最有可能微笑着和抑郁说再见。
  当我开始偷偷抑郁
  抑郁或抑郁症,对人们而言都并不陌生,这有时就像两个提醒“人人都会不开心”的关键词。直到2012年3月18日,一名网名走饭的女生,在个人微博直播自杀,更多人才开始关注抑郁症群体,去真正理解抑郁症的含义,并体察自身抑郁情绪。
  “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
  显然,更多时候我们只是比平时更悲观更沮丧一些,但还不至于能够如此轻松地留下微博遗书,果断执行生死。
  “以前总是看见娱乐明星患抑郁症自杀,觉得他们压力很大,而且离自己也挺远。直到看见走饭的死,才觉得抑郁症其实就在身边,说实话有点害怕。”
  参加抑郁小组临时讨论的曾吉亚今年29岁,在北京一家大型视频网站工作。几年的北漂生活,让他经常感觉很抑郁。
  “记得念书的时候,大家都很喜欢说郁闷,其实当时根本不懂什么叫郁闷。我大学毕业后到北京闯荡,这里物价高,到处堵车,每个人似乎都没空搭理别人,一切都显得对外来人很不友善。花了很长时间建立自己的人际圈子,但前景依然茫然,至今都没彻底打消格格不入感。很多新闻里都说,抑郁症是都市白领的流行病,而真正感觉到抑郁,是我发现并不是不爱跟人说话,而是总在外绷出一副穷开心的样子,生怕别人看出我过得不好,回家却开着电视或电脑一言不发,连女友都说我是具连架都不会吵的尸体。”
  “我偷偷在网上搜过抑郁自评量表来看,确定自己已经有很深的抑郁,经常对什么都感觉无聊。走饭出事后,我总在想,很可能哪天就一脚从抑郁跨入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个慢慢积累不良情绪的过程。曾吉亚表面看似受挫能力强,事实却只是选择态度强硬地面对,长久地将忧愁和沮丧留给无处言说的自己,却疏忽了需要排解这回事儿。并不断暗示自己“我很抑郁”。这种一个人带点强制性意味的偷偷抑郁,的确比外露出“我不愉快”危险许多。
  传说中的抑郁症
  当抑郁症让我们有点谈虎色变的意思时,不妨来看看这玩意儿究竟有多厉害。这是从英文depression(消沉)翻译过来的一个精神病学专业名词,曾有患者用“掉进一个没有底的深井,而且永远在往下掉”来进行比喻,仿佛一个无法摆脱的困局。
  医学上的抑郁症,并非短暂情绪低落或一段时期心理压抑的抑郁情绪。和正常的悲伤、失望不同,这是一种显著而持久的心理障碍,需要配合药物进行治疗。最明显的特征是,脱离外界环境、快乐感丧失、思维迟缓,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生理症状,严重则可能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甚至伤害他人的念头和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史培勒说过:“抑郁症往往袭击那些最有抱负,最有创意,工作最认真的人。”
  事实上,让我们感觉到不愉快的抑郁情绪也是如此。社会发展的多元,要求人们拥有更高适应能力来承受压力,而一些偏颇的成功论,也在令人急功近利地实现自我价值——介意外界评价,对自我要求过高,目标却难以实现的人,就最容易抑郁缠身。
  人们往往很容易跌入这个思维怪圈:我的工作能力是否比别人强、收入是否比别人高、房子是否比别人大、车子是否比别人贵、伴侣是否比别人更聪明漂亮……人比人只好气死人。
  还有一些习惯性悲观的人,或许是因为遗传父母的思维模式、成长环境的不利因素、经受过难以放下的巨大创伤,都会让他们在面对生活中挫折事件时,缺乏希望和勇气,不容易快乐,总是看向事物的阴暗面,也只得愁眉苦脸。
  当然,即便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我们也不能矢口否认掉曾经遇到过的郁闷事,信誓旦旦地宣称情绪一直处于愉悦的亢奋状态。高考、失婚、产后、丧亲……如果被一件感觉无解的事困扰超过两周,就说明,真的抑郁了。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将被抑郁情绪困扰。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抑郁情绪长久不散,就会累及思维模式,与抑郁关联的失望、沮丧、严重自我怀疑等情绪,将蔓延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达到常人难以理解的程度。
  体察她的心
  感觉抑郁的时候,我们总千方百计寻求解决方案,以期将情绪调整回来。而这对于我们身边的重要他人也不例外,我们的父母、伴侣、子女、朋友,他们都有可能或正在陷入抑郁情绪,而与之相处时,就得肩负起情绪疏导师的责任。
  在丽江开特色手工店的张显就提到:“我和妻子一直追求一种世外桃源的生活,结婚后,我们如愿以偿地开了这家特色手工店,日子虽然过得平淡,但内心却格外满足。去年,我们添了宝宝,妻子突然显得精神紧张,对什么事都不放心,孩子一哭,她就烦躁不安,甚至跟着哭,事后又总自责是自己没想清楚就要了孩子。起初我对她的变化并不理解,觉得她这个突变烦人,还吵过几次,一段时间后我才意识到,这大概就是很多女人生完孩子后,会得的产后抑郁症。”
  产后女性的雌激素降低,加上社会角色变化,都会影响其精神及心理状态,很容易将不愉快的事情放大,既做不好当下角色,又莫名担忧未来,并为此反复对自己和身边的人找茬儿。
  张显说:“当了解到这些后,我开始调整自己的行为,这种时候,男人就必然更有担当一些。妻子喋喋不休,其实是缺乏安全感。发现她焦虑时,我会更耐心地跟她沟通,必要时也会哄哄她,让她感觉到即便生完孩子身材走样,我对她的爱也一样不会减少。观察她容易因为什么事情不开心,也留意她为了什么高兴,然后加倍做足,甚至陪她商量可能并不靠谱的孩子抚养计划、家庭未来发展计划。这让我深深觉得,如果身边的人抑郁了,最重要的,就是体察她的心。”   当一个人开始抑郁,除了这个人自己,则应该是身边最亲密的人第一时间发现,这才是之所以亲密关系会形成、并能持久维系的基础条件。而如果不能体察、包容,缺乏有效沟通和疏导,抑郁者则很可能会在孤军作战中,越陷越深。
  正如张显所说,当我们身边的重要他人抑郁时,最有担当的做法,就是体察对方的心,并恰当配合其内心需求,渐渐地达到改善。
  别太看重这玩意儿
  抑郁症在西方被称为“蓝色隐忧”,在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5%,目前已经有超过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但目前全国地市级以上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因为不开心的事情陷入抑郁情绪,但普通的抑郁就好比一场精神上的伤风感冒,是可以被调节的。一顿内容丰富的大餐,一件朝思暮想的礼物,甚至一场酣畅淋漓的有氧运动,都有可能帮助我们消除抑郁情绪,重新获得愉悦的感受。
  当我们感觉到无助、沮丧和失落,可以用自我说服法,告诉自己在生活中放慢脚步,接纳自己,活在当下。别总干和他人攀比的事儿,也别总是盲从。停下来,倾听内心最真实的需求。尊重内心,并对自己以诚相待,就是和抑郁Say goodbye的时刻。
  接着,与其一个人憋得受不了,不如考虑下找到值得信赖的人分享。俗话说得好,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说出来大家开心一下。很多实验证明,当人们把不开心的事情全部罗列出来,自己都会为因为它们不值一提而感觉好笑。
  然后,制定一些计划,比如去实现一些想了很久却没做的事情。可以是报名学习一门新课程,也可以是纯粹地给自己放个大假去最想去的地方,甚至挑战大尺度内衣给他一个惊喜……总之每个全新感,都会让人找到不一样的自己,发现无限的可能性。
  尽管处理情绪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但正是因为情绪处理不当,才导致了抑郁。而当我们身边的人,特别是守望相助的家人,开始发出郁郁寡欢的信号时,不妨让自己更温柔些,就当做是一个训练耐性和情商的好机会,尝试理解他们,并为其做到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们走出抑郁。
  另外,抑郁及抑郁症还有一个误区,比如我们经常可以在媒体的宣传中,听到抑郁症已经是都市流行病的说法,于是很多人干脆就把它作为逃避的理由,在不断地使用过程中,对自己心理暗示,反而弄假成真了。抑郁是种病,假装抑郁更是种病,而真正的抑郁症病患,其痛苦并非假装抑郁者和普通抑郁者所能体会。
  那些常见传说中的要“预防抑郁症”,也是针对有自杀倾向及攻击他人倾向的高危人群所设计,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对着不良情绪使劲,太看重这玩意儿,反而会适得其反地强化它。
  这世界是一个中立的存在,没有任何事有绝对的正面或负面,只取决于我们的诠释和内心的态度。请记得,一个人是否快乐或抑郁,关键在于个人心境,而非遭遇。
  伯恩斯抑郁症自评清单
  美国新一代心理治疗专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David D·Burns博士设计出一套抑郁症的自我诊断表“伯恩斯抑郁症清单(BDC)”,这个自我诊断表可帮助人们快速诊断出抑程度。请在符合你情绪的项上打分:没有0,轻度1,中度严重3。
  1.悲伤:你是否一直感到伤心或悲哀?
  2.泄气: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
  3.缺乏自尊:你是否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自以为是一个失败者
  4.自卑:你是否觉得力不从心或自叹比不上别人?
  5.内疚:你是否对任何事都自责?
  6.犹豫:你是否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7.焦躁不安:这段时间你是否一直处于愤怒和不满状态?
  8.对生活丧失兴趣:你对事业、家庭、爱好或朋友是否丧失
  了兴趣?
  9.丧失动机:你是否感到一蹶不振做事情毫无动力?
  10.自我印象可怜:你是否以为自己已衰老或失去魅力?
  11.食欲变化:你是否感到食欲不振或情不自禁地暴饮暴食?
  12.睡眠变化:你是否患有失眠症或整天感到体力不支、昏昏
  欲睡?
  13丧失性欲:你是否丧失了对性的兴趣?
  14.臆想症:你是否经常担心自己的健康?
  15.自杀冲动:你是否认为生存没有价值,或生不如死?
  结果:
  0~4分,没有抑郁症;5~10分,偶尔有抑郁情绪;
  11~20分,有轻度抑郁症;21~30分,有中度抑郁症;
  31~45分,有严重抑郁症。
  提醒:
  中度和严重抑郁症要立即到心理专科诊治。
其他文献
吉乌娜维芙·库克孤独地坐在圣诞派对一角,除了那个蜻蜓点水一样翻飞在房间各处的主人,她没有找到一个认识的人。  百无聊赖地踱进厨房,打算找点东西填饱肚子然后离开,她惊奇地发现竟然有人捷足先登了。一个混血黑人男子正站在桌旁大块朵颐,他看上去很年轻,眉宇之间却有种老成持重的沉稳和不怒自威的英气。  吃完东西,本打算离开的吉乌娜维芙鬼使神差地选择留下。她有预感,自己和那个男人会发生点什么。  这个叫贝拉克
期刊
成功男安迪,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男主角,这部电影常年在IMDB(互联网电影资料库)与《教父》竞争打分第一名。故事开始时,这位银行家令女人反感:性格内向,专注事业,冷落老婆,使得老婆被健身教练勾搭上床,嫉火中烧的安迪才子弹上膛,欲施枪杀。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人抢在他的前面开枪了,迫使安迪落得污名,被投进肖申克监狱。  在冤狱期间,安迪内心承受着巨大压力,最终认罪杀妻,但无关枪支,而是用冷漠。他回忆
期刊
“红十字商会总经理”郭美美对市场营销学的最大贡献,大概就是树立了“干爹”这一概念。  曾经还不怎么上得了台面的该词,不仅重新蕴涵了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暧昧,也从字面上带着理直气壮、你奈我何的无辜。这擦边球,打得实在妙。  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些如获至宝的姑娘们,纷纷携干  爹来到舆论的浪尖儿上弄潮。杨紫璐发微博秀干爹888万元请她去伦敦看奥运,安子熙则索性带着干爹送的假玉观音上了电视。然而就算这个尺
期刊
小女儿的到来,对全家来说没有丝毫惊喜。本来在她之前,我已经有了盈盈,一个性格内向、有些腼腆的小女孩。那次意外让我拥有了她。老公劝我说:“别要了吧,一个孩子就够了。”  但我坚持想凑个“好”字。怀孕3个月时,婆婆把我带到一家小诊所,对我说:“照照吧,是女孩,咱就不要了。”照出来的结果让婆婆大失所望,我虽也有些失落,但想到要失去她,眼泪不知不觉扑簌而下。  晚上,我问两岁半的盈盈:“你还想要个弟弟或者
期刊
我们都out了  去年春天的某个晚上,妈端上最后一道菜后向我们宣布:“从今儿起,我要理财了!”我和嫂子边扒饭边嗤嗤笑,不搭话。老妈用蹩脚的普通话像背诗那样饱含深情地说道:“你不  理财,财不理你!”  “哎呦呦,了不得了哎,您还懂理财呢!”哥阴阳怪气地讽刺妈。  老妈大手一挥,说:“你out了!”  自从妈宣布理财,家里气场全变了。首先,妈开始记账,她戴上老花镜把每天的开销一笔笔全记下来,并及时向
期刊
一个中年男人带年迈的母亲去吃快餐,店里的服务员给所有就餐的小朋友分发礼物,但要求他们表演一个小节目。有些痴呆的老母亲也嚷着要礼物,男子想掏钱给母亲买一份,却被委婉地拒绝了,说是店里有规定,只送给表演节目的人。  于是,这位身穿西装、身材有些发福的男人站了起来,像个笨笨的企鹅,又蹦又跳,似乎并未察觉自己的动作在旁人眼里是多么滑稽可笑。老母亲拿到礼物后,像个孩子一样开怀大笑,他这才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期刊
纪念逝者,是生活的一部分  玛丽·肯尼迪是我弟弟罗伯特·肯尼迪二世的妻子,他们的婚姻在两年前就出现了问题。我弟弟曾委托律师提出离婚申请,但直至今天玛丽自杀,婚姻关系仍未解除。  这确实是肯尼迪家族的又一悲剧。经常有人对我失去亲人表示同情:在世界舞台之上,面对这些悲剧,一定非常困难吧?我有一个女儿不愿意参加葬礼,即便是她所深爱的人的葬礼,她也不想参加。但我认为,葬礼这种祭奠方式是对生命的肯定。  我
期刊
姥姥老了。阿姨在电话里说:“她就是身体不怎么好,过年前才去打了四天吊针。”  姥姥今年98岁,四世同堂。几十口人都眼巴巴盼着给她做百岁大寿。93岁时,她打麻将无人可赢她分厘;94岁时,厨房里淘米做饭是她的工作;95岁时,她还在电话那头唤我:“宁宁,过来耍啊。”  可是昨天见到的姥姥,瘦瘦小小的老太太,变成了孩子般的脆弱。阿姨没告诉我,姥姥已经快看不见了。  我坐在她身边,唤了声:“姥姥。”她应是听
期刊
有人说,关于一个女人的回忆录,人们通常只在乎三件事情:她最美的样子、曾经爱过的男人以及拥有的高跟鞋。高跟鞋对于女人来说,从来就不是搁置在鞋柜里毫无生命的物件。在女人眼里,它有时意味着成熟,有时诠释着自信,但在男女之间,它催化着爱情。它不仅是一只时尚猛兽,更能激发出伴侣之间的性爱渴望。  被误解的高跟鞋  很多女性反对高跟鞋的主要理由就是:高跟鞋是一种虐足的表现,穿上高跟鞋会令脚十分不舒适,甚至会很
期刊
那一次不欢而散的诀别  父亲在弥留之际,一直念着他的小女儿陈美。陈美23岁那年,在旅行社勤工俭学,邂逅了46岁的美国商人David。这个美国佬有过一次婚姻,还有个比陈美大1岁的女儿,父亲不同意他们交往。陈美与父亲大吵一架后,竟不顾家人和未完成的学业,跟着David私奔去了美国。唯一被她带走的,是一张母亲与我们姐妹俩的合照。那时,母亲已去世5年了。  陈美的抛弃让父亲难以接受,与美国老男人私奔的家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