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开展与推进,新课程的理念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的心中,课堂教学互动为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运用。在课堂上,有时学生似乎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结果却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其实,这只是形式上的互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增加互动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角色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在新课程中,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
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教师再也不能视知识的传授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二、优化问题设计
教学互动起源于问题,问题推动了教学互动。比如在创设教学情境后,就需要我们设计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来达成教学目标。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问题的设计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服务,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学互动不偏离主题。第二,设计的问题应简洁、明确,问题本身不应该有歧义。第三,设计的问题最好是发散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让学生有东西可说又给学生的思维创造留下了充分的空间。第四,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可以设计有梯度的系列问题,让学生逐渐领悟。第五,设计的问题若能引起争辩那是再好不过了,争辩的问题容易引起互动,随着互动的展开,不断地推动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水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第六,在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选择的问题还应该是在一般情况下个人难以完成的,这样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
三、密切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建立起师生间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平等相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在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这样课堂上就会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
四、形成学生互动协作关系
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并结合实际活动让学生懂得如何关注弱者,如何帮助身边的同学排忧解难,如何为别人提供急需的材料,如何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索。当学生自我意识过强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个人竞争引向组与组竞争,增强组内合作,使每一位学生在同伴的关爱和帮助下开展探究活动。
五、运用评价保持互动热情
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具体做到:第一,准确不能模糊。教学中准确语言能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第二,生动还要丰富。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如沐春雨,促进思维发展。第三,严谨不失幽默。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可以打破课堂内的枯躁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第四,中听更要中用。《课程标准》指出“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光对学生说单一鼓励的评价语,更要从思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保持探究的热情,使课堂互动越来活跃。
总之,课堂互动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互动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师生互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处理分歧,学会接受别人的不同见解,学会分享合作成果。更重要的是,在师生广泛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会逐步增强,敢于怀疑权威并且进行研究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墩中心学校(734000)
一、转变角色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在新课程中,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
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教师再也不能视知识的传授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二、优化问题设计
教学互动起源于问题,问题推动了教学互动。比如在创设教学情境后,就需要我们设计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来达成教学目标。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问题的设计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服务,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学互动不偏离主题。第二,设计的问题应简洁、明确,问题本身不应该有歧义。第三,设计的问题最好是发散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让学生有东西可说又给学生的思维创造留下了充分的空间。第四,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可以设计有梯度的系列问题,让学生逐渐领悟。第五,设计的问题若能引起争辩那是再好不过了,争辩的问题容易引起互动,随着互动的展开,不断地推动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水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第六,在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选择的问题还应该是在一般情况下个人难以完成的,这样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
三、密切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建立起师生间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平等相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在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这样课堂上就会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
四、形成学生互动协作关系
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并结合实际活动让学生懂得如何关注弱者,如何帮助身边的同学排忧解难,如何为别人提供急需的材料,如何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索。当学生自我意识过强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个人竞争引向组与组竞争,增强组内合作,使每一位学生在同伴的关爱和帮助下开展探究活动。
五、运用评价保持互动热情
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具体做到:第一,准确不能模糊。教学中准确语言能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第二,生动还要丰富。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如沐春雨,促进思维发展。第三,严谨不失幽默。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可以打破课堂内的枯躁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第四,中听更要中用。《课程标准》指出“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光对学生说单一鼓励的评价语,更要从思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保持探究的热情,使课堂互动越来活跃。
总之,课堂互动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互动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师生互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处理分歧,学会接受别人的不同见解,学会分享合作成果。更重要的是,在师生广泛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会逐步增强,敢于怀疑权威并且进行研究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墩中心学校(7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