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城镇综合管沟破解“马路拉链”难题

来源 :物联网·智慧城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ww1980ww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里,道路常常因施工单位埋设修理地下管线,而被“开膛破肚”,开开合合就像拉链一样。近年来,这种现象伴随着城镇化建设四处可见,给市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慎志近日在2013(第八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上提出,城市可建设综合管线共同沟,以破解“马路拉链”的难题。
  会上,戴慎志指出,综合管线共同沟是指在城市道路下面建造一条市政共用隧道,将电力、通信、供水等多种市政管线集中放置在一条地下隧道里,隧道同时留出供检修人员行走的通道,在必要的位置上,共同管沟设有通往地面的出入口,并且管线入共同管沟后,每根管线都会注明所属单位,一旦哪根管线出了故障,只要打开接点处的井盖,便能立即查找到所属管线的所在位置,直接施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地下管道网的数量将越来越庞大,而通过建设共同管沟不仅有利于对地下管线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以减少挖掘道路频率与次数,降低对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干扰:同时可方便工作人员在共同沟内巡视、检查、维修和管理;并且对设施设置、保养、管理也更加容易、更加安全,还可以做到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
  城市综合管线共同沟益处颇多,目前已被我国许多城市采用,它被形象地称为“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据介绍,2002年12月26日,上海投资1.4亿元人民币在嘉定安亭新镇居住区内铺设共同沟,建设了我国第一条完整的地下管道民用共同沟,安亭“共同沟”工程与新镇居住区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它的建设改变管线增容、扩容等对道路的影响,改善了整体环境,并提高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和科技含量,为探索新城镇市政配套建设的新形式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另外,上海世博会园区地下公用管线均以综合管沟的形式为主,综合管沟设置于人行道下,把分散独立埋设的电力、电信、热力、给水、中水、燃气等各种管线部分或全部汇集到一条共同的地下管廊里,实施共同维护、集中管理。还有杭州钱江新城(一期)共同沟工程,2008年,钱江新城(一期)共同沟投入使用;共同沟的建设除了埋设管线外,更有利于保护钱塘江大堤,为规划发展预留了宝贵的地下空间……
  尽管当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尝试建设综合管线共同沟,以此来解决地下管道网面临的问题,但是各城市在建设综合管沟的时候依然存在着诸多困难。戴慎志表示,“综合管沟的建设,必须将城市作为一有机系统,从城市发展的全局考虑,全面衡量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综合效益。”据了解,其在规划、设计、建设、投资、运营管理等方面都与传统建设模式有着巨大的差异,传统的建设模式是一种分散、独立、低效的建设模式,而综合管沟要求集约化、系统化,并且只有投资、建设以及运营管理能够适应综合管沟集约化、系统化要求时,综合管沟的建设、运营才能成功。
  据戴慎志介绍,目前,建设共同沟在技术上已没有问题,但最大的难度还是先期的资金投入由谁来出,共同沟不便分期建设,初期一次性建设投资较大:共同沟工程建设需要科学地规划设计,以免造成容量不足或过大,导致浪费或在综合管沟附近再敷设地下管线,而这种预测较困难;目前垄断性管线运营单位管理协调困难,运营管理单位尚不明确,各单位如何分担费用问题较复杂。
  他指出,采用综合管沟使市政管线集约化,是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城镇综合管沟,可以在城市建设水平尚不具备全面推行高标准全能化的综合管沟系统时,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结合城镇建设与更新步伐进行推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推广城镇简易共同沟是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当务之急。
  此外,建设城镇综合管沟时,还需要考虑其针对性和适用性,如管线敷设空间小,街道狭窄的城镇;地质条件差,不均匀沉降明显,土壤腐蚀性较强,经常性损坏管道的城镇;冻土层较深、管道容易损坏的北方地区;对生命线系统防灾能力要求较高的人口密集地区;旅游景区以及对街道使用频率及景观有要求较高的城镇等则非常适合建设综合管沟。同时城镇规划单位需要因地制宜,选择关键性、高集约效能、施工难度小的管线进行共同敷设,这样相比综合性较强的管线综合管沟工程造价低,并能提高生命线系统防灾能力。
  不同的城镇在建设共同沟的时候,其适用的方案也不尽相同,例如:南方城镇老城区气候温暖,街道狭窄,管线敷设空间小,则宜采用南方城镇的老城区简易综合管沟方案:北方城镇老城区冬季气候寒冷,街道狭窄,且有湿陷土地带,管线敷设空间小,而且液体浸漏有碍城区安全,则适合采用北方城镇老城区综合管沟方案;城市和城镇新区,经济开发区,灾后重建城镇的规划建设则宜用城镇新区综合管沟方案:城镇已建成道路和增强生命线系统的抗震能力,则适合使用城镇人行道下综合管沟。
其他文献
我们每天行走在城市的摄像头下,口袋里装满各种能代表我们身份的卡,个人信息每天暴露在网络等信息平台上……无论我们去哪做什么,似乎都有那么一双“眼睛”在看着。无处不在的“第三只眼”,凝结成各种各样的数据,记录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并且这些数据正在迅速膨胀,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自2012年以来,大数据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其重要性也日益受到关注。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在商业、经济等领域中,决策将日益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对城市广场舞活动的特征分析入手,梳理在当前社会生活中广场舞活动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探究健康开展城市广场舞活动需注意的要点,并针对健康开展城市广场舞活动提出具体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城市广场舞;健康开展;现实问题;要点;保障措施  广场舞是一种以舞蹈为基础载体的广场活动,随着我国城市化脚步地不断推进,这种形式的日常群众性健身运动应运而生,并在现如今百姓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深受众
期刊
住建部刚刚公布了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确定阳泉市、大同市城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03个城市(区、县、镇)为试点,比2012年试点范围扩大9个。历时5年多,智慧城市从概念的提出到如今在各地不断推进建设,已小有成绩,但智慧城市建设在创新应用、为民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政府建设智慧城市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应在于更好地服务民生。因此,能否解决好老百姓“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期刊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与信息化交替融合的阶段,“十八大”的召开昭示着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瓶颈,因此,对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成为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方向和首要任务。在智慧城市建设初期,清洁能源的利用成为城市发展的源动力,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新能源汽车等先进技术将会大规模普及,清洁、可持续利用的新型能源将与传统能源融合互补,
期刊
立体停车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被称为城市空间的“节能者”。在纽约、巴黎等国际化大都市,主要通过建设大量的6层以上、近千个车位的立体停车场,配以市场化的收费标准,来解决城市繁华地段、核心区域的停车难问题。日本、韩国等为缓解城市交通问题,修建了大量机械式停车库。  截至2011年底,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578万辆,增长16.4%。按照国际城市建设
期刊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狄更斯《双城记》的开篇名句亦成为人类发展的警世名言。作者生活的年代正是伦敦的“雾都”时代,当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达到120年前英国的水平时,我们该怎样防止这种“最坏”和“愚蠢”的出现?  1898年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出版《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正式提出“田园城市”概念,而我国现在积极推行的智慧、低碳、生态城市正是这一构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我国对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关注度明显增高,在新时期里,群众文化活动的诸多问题开始暴露了出来,相关部门必须对其予以改进,以此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为我国群众提供强大的精神助力。本文就新时期下应该如何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展开简要分析。  [关键词]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丰富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三个特点  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的一种全新展现,其本身具有强大的独特性,相关部门若是想在新时期的
期刊
[摘 要]谈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想到各种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和礼仪民俗,然而非遗的范畴远不尽此,传统美术、传统戏剧、曲艺和节庆习俗等。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亟需我们共同保护其所赖以存续的生态环境,而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各文化馆、站,已经通过日常的群文工作,特别是表演艺术方面相关的比赛、创作表演、业余团队扶持等努力,挑起对非遗特别是具有表演方面的非遗项目的保护重任。非遗保护任重道远,非遗培
期刊
邹涛,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硕士,工学博士,博士后出站,现任-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城市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综合模型与指标体系、城市生态规划、GIS城市规划应用以及绿色住区和建筑等。主持及参与国内国际合作城市生态规划、低碳规划等实践项目及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相关期刊论文20篇,专著1部,译著3部。  一 快速城市化下的地表水环境问题  近几十年来,伴随经济的高速持
期刊
近2个月内,李克强总理3次提及地下管道网为城市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要重点加大投资,加强市政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完善城镇供水设施,提升城市防涝能力。  城市的地下管线又被称为“城市毛细血管”,是城市建设發展的重要载体和血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市地下管道的数量越来越庞大。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底,我国仅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地下管线约174万公里,其中城市地下管线约148万公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