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躺在手术台上,不是一件惬意的事。因为外科手术的疼痛会刺激着患者脆弱的神经。来点麻药如何?局部麻还是全麻?哦,对了,麻醉手术前除了要和医院签署《手术同意书》外,还要另外签署一份《麻醉协议书》,手术麻醉的意外有:呼吸抑止,缺氧休克,肝、肾等重大脏器衰竭,呕吐昏迷,甚至痴呆等。还有就是患者在全麻的情况下,一些医生不规范的甚至错误操作,切除了患者本来不该切除的部位。那么,能不能在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时不接受麻醉,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仍然意识清醒,这可能吗?能!完全有可能。在今天,世界上一些医院正说服患者接受在催眠状态下的手术。
需要病人导入
一个年轻的男孩平躺在手术台上,他微笑着睁着双眼。几秒钟前,一位外科医生在他胸口处刚刚取出一个肿瘤,现在还在给他的伤口缝针。他本应该在手术前全身麻醉,处于人为昏迷的无意识。但现在他在手术中一直是有意识的,并愉快地回忆着和伙伴们骑着山地自行车在森林里悠哉游哉的情景。当手术刀将他的胸腔剖开,剪刀取出肿瘤的时候,他感觉到树枝轻抚自己的脸庞。而当主刀医师与手术小组讨论时,他听到的是小河潺潺的流水声。这是神话吗?不,这只是一次小小的催眠手术。
尽管催眠手术有着惊人的效果,但令人总抱有怀疑的态度。当我们讲到催眠的时候,有人马上就会想到摆地摊的骗子。催眠真的能改变大脑机制吗?经过了若干年的争论,1993年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拍摄的大脑照片提供了无可争辩的证据:的确,在催眠状态下,大脑的运转与平常是不同的。对催眠的科学依据的发现,无疑是极富价值的。
事实上,大脑似乎较平常更活跃了,只有位于脑后部的一个特定区域是个例外,那里悄无声息。我们将这一区域称为右侧楔前叶,它负责对于自我及周围环境的意识,在睡眠或昏迷中它同样是不活动的。对催眠进行了研究,催眠可以分成三个状态沉静、无知觉和梦游。实验发现,人们在不同的催眠状态下会有不同的反应,并通过不同的测试再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催眠状态的主导力量更多的来自于当事人自己而不是催眠师。成功催眠少不了被催眠者的生理状态、对催眠者的信任和期望。通过催眠师肢体的导引,可以让整个催眠过程更容易进入状态。被催眠者相信自己可以进入到催眠状态,同样也信任催眠师可以帮助他很快地进入被催眠状态。所以,如果信任感消失的话,一切都不会再存在。让我们重新回到手术室。同催眠表演一样,对病人进行催眠状态下手术的条件是得到病人的“相信”和“信任”,一般情况下,做到这点对整个手术的顺利进行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催眠手术实验
要了解什么是催眠,还是来追溯一下它的历史。古埃及的金字塔、南美玛雅文化的传说、印度托钵僧的修行记录、中国古代的传统宗教、波斯的魔法中都有催眠的记录,古希腊人也懂得催眠术。那么为什么我们依然会对催眠有着莫名的恐惧排斥、躲避、迷信、不可思议或神秘的感觉,至今催眠还依然不能被大众所接受,仍然被认为是科学界的神秘现象。
所谓催眠,就是催眠师运用不断重复的、单调的语言或动作,向接受者的感官进行刺激,从而诱使其意识状态逐渐进入一种特殊的境界。最著名的催眠就是“视线固定”导入法,将人的视线固定在某一点的时候,会对被催眠者的眼睛肌肉造成疲劳,进而会引发神经系统的连锁反应,从而产生了类似睡眠的状态。催眠手术发生除了催眠师的介入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外,当事人的自我心理和生理状态也是一个主要的因素,所有的催眠都是自我催眠的过程。催眠发生在当事人的心灵深处,而不是发身在催眠师的大脑里面。研究人员曾经让一对夫妇长时间地凝视一只葡萄酒瓶,结果同样导致了催眠状态的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由于药物的缺少,在战俘医院里,被迫使用催眠麻醉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非常满意,被治疗者很快痊愈。这些成功案例的医学报告一直流传到战后,年轻的医生们不怕使用新的治疗手段,催眠技术很快与牙医、妇产科、皮肤科等医学领域综合治疗,当时医学界兴起了催眠治疗的热潮。
在印度,一位苏格兰医生运用催眠术在手术台上,获得了令人惊讶的成果。尽管现在将催眠术运用于手术的过程中还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但这位医生在他提交的一份报告中说,在数千例的小手术,300例大手术,包括19例截肢手术中运用催眠术,完全没有疼痛感。更加令人惊讶的是,他居然让手术后死亡率由当时的50%降至8%以下(有些书籍称死亡率甚至是低于5%)。这是一个令人无法相信的奇迹。其主要原因是,通过催眠消除了病人手术后的恐惧感,使康复的过程更快。
催眠师帮助患者的诀窍是什么?物我两忘!躺在皮制的手术台上,患者闭上双眼,放慢呼吸。在医生的要求下,患者开始集中精力回忆一次愉快的经历。那是泡在一家中国茶馆里的闲适懒散的一天。在患者描述的同时,医生用平静的语调要患者讲得更详细一些,直到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回忆上。这种感觉非常奇特,没有什么神秘可言,但医生的暗示使患者深深陷入回忆当中,以至于身体似乎渐渐离他远去,发生的一切就好像患者的躯壳变成了又大又重的潜水服,而患者漂浮其中,变得很轻很轻。医生动手术的当儿,患者注视的是别处,在自己的思想里信马由缰!
需要病人导入
一个年轻的男孩平躺在手术台上,他微笑着睁着双眼。几秒钟前,一位外科医生在他胸口处刚刚取出一个肿瘤,现在还在给他的伤口缝针。他本应该在手术前全身麻醉,处于人为昏迷的无意识。但现在他在手术中一直是有意识的,并愉快地回忆着和伙伴们骑着山地自行车在森林里悠哉游哉的情景。当手术刀将他的胸腔剖开,剪刀取出肿瘤的时候,他感觉到树枝轻抚自己的脸庞。而当主刀医师与手术小组讨论时,他听到的是小河潺潺的流水声。这是神话吗?不,这只是一次小小的催眠手术。
尽管催眠手术有着惊人的效果,但令人总抱有怀疑的态度。当我们讲到催眠的时候,有人马上就会想到摆地摊的骗子。催眠真的能改变大脑机制吗?经过了若干年的争论,1993年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拍摄的大脑照片提供了无可争辩的证据:的确,在催眠状态下,大脑的运转与平常是不同的。对催眠的科学依据的发现,无疑是极富价值的。
事实上,大脑似乎较平常更活跃了,只有位于脑后部的一个特定区域是个例外,那里悄无声息。我们将这一区域称为右侧楔前叶,它负责对于自我及周围环境的意识,在睡眠或昏迷中它同样是不活动的。对催眠进行了研究,催眠可以分成三个状态沉静、无知觉和梦游。实验发现,人们在不同的催眠状态下会有不同的反应,并通过不同的测试再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催眠状态的主导力量更多的来自于当事人自己而不是催眠师。成功催眠少不了被催眠者的生理状态、对催眠者的信任和期望。通过催眠师肢体的导引,可以让整个催眠过程更容易进入状态。被催眠者相信自己可以进入到催眠状态,同样也信任催眠师可以帮助他很快地进入被催眠状态。所以,如果信任感消失的话,一切都不会再存在。让我们重新回到手术室。同催眠表演一样,对病人进行催眠状态下手术的条件是得到病人的“相信”和“信任”,一般情况下,做到这点对整个手术的顺利进行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催眠手术实验
要了解什么是催眠,还是来追溯一下它的历史。古埃及的金字塔、南美玛雅文化的传说、印度托钵僧的修行记录、中国古代的传统宗教、波斯的魔法中都有催眠的记录,古希腊人也懂得催眠术。那么为什么我们依然会对催眠有着莫名的恐惧排斥、躲避、迷信、不可思议或神秘的感觉,至今催眠还依然不能被大众所接受,仍然被认为是科学界的神秘现象。
所谓催眠,就是催眠师运用不断重复的、单调的语言或动作,向接受者的感官进行刺激,从而诱使其意识状态逐渐进入一种特殊的境界。最著名的催眠就是“视线固定”导入法,将人的视线固定在某一点的时候,会对被催眠者的眼睛肌肉造成疲劳,进而会引发神经系统的连锁反应,从而产生了类似睡眠的状态。催眠手术发生除了催眠师的介入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外,当事人的自我心理和生理状态也是一个主要的因素,所有的催眠都是自我催眠的过程。催眠发生在当事人的心灵深处,而不是发身在催眠师的大脑里面。研究人员曾经让一对夫妇长时间地凝视一只葡萄酒瓶,结果同样导致了催眠状态的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由于药物的缺少,在战俘医院里,被迫使用催眠麻醉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非常满意,被治疗者很快痊愈。这些成功案例的医学报告一直流传到战后,年轻的医生们不怕使用新的治疗手段,催眠技术很快与牙医、妇产科、皮肤科等医学领域综合治疗,当时医学界兴起了催眠治疗的热潮。
在印度,一位苏格兰医生运用催眠术在手术台上,获得了令人惊讶的成果。尽管现在将催眠术运用于手术的过程中还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但这位医生在他提交的一份报告中说,在数千例的小手术,300例大手术,包括19例截肢手术中运用催眠术,完全没有疼痛感。更加令人惊讶的是,他居然让手术后死亡率由当时的50%降至8%以下(有些书籍称死亡率甚至是低于5%)。这是一个令人无法相信的奇迹。其主要原因是,通过催眠消除了病人手术后的恐惧感,使康复的过程更快。
催眠师帮助患者的诀窍是什么?物我两忘!躺在皮制的手术台上,患者闭上双眼,放慢呼吸。在医生的要求下,患者开始集中精力回忆一次愉快的经历。那是泡在一家中国茶馆里的闲适懒散的一天。在患者描述的同时,医生用平静的语调要患者讲得更详细一些,直到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回忆上。这种感觉非常奇特,没有什么神秘可言,但医生的暗示使患者深深陷入回忆当中,以至于身体似乎渐渐离他远去,发生的一切就好像患者的躯壳变成了又大又重的潜水服,而患者漂浮其中,变得很轻很轻。医生动手术的当儿,患者注视的是别处,在自己的思想里信马由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