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戏的发展演变和舞蹈艺术特色分析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nwoo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花鼓戏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明珠,历来都是广受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而且具有强烈的地方舞蹈艺术特色。文章简单介绍花鼓戏的发展演变情况,分析花鼓戏舞蹈的民间生活气息、喜剧性风格、典雅化艺术风格等基本特色,并从旦角舞、生角舞、歌舞、特殊舞蹈动作等方面,对花鼓戏舞蹈程式套路加以研究,从而探讨花鼓戏的舞蹈艺术特色。
  关键词:花鼓戏;发展演变;舞蹈艺术特色
  注:本文系湖南省益阳市一般课题“湖南花鼓戏表演与舞蹈作品创作研究”(2019YS052)研究成果。
  花鼓戏是全国地方戏曲中同名最多的剧种,其中以湖南花鼓戏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花鼓戏作为极具民间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在近年来受流行文化冲击而面临传承保护方面的难题,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有效传承。而要对花鼓戏加以传承和发展,则有必要了解其发展演变情况,同时对其舞蹈这一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特色进行深度分析研究。
  一、花鼓戏的发展演变
  花鼓戏是由地方民歌发展而来,融入大量民歌内容与民间艺术特色,逐渐发展为一旦一丑演唱的初级形式。随着花鼓戏受到地方底层劳动人民群众的欢迎,其演出形式及规模也在不断变化与拓展,逐渐形成以小旦、小生和小丑为主的“三小”演出形式,还包含大量其他角色,成为能够带给观众更为丰富体验的艺术形式。花鼓戏在诞生之初便是依托于底层劳动人民群众,因而其内容往往也和劳动人民密切相关,以传统农业生产、生活为主要内容,表演农村与农民的日常生活,以方言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大量使用民间乐器与民间旋律。随着时代的发展,花鼓戏逐渐融入了更多传统戏曲艺术相关内容,逐渐成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全新剧种,成为风格独特的艺术形式。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传统民间艺术保护越来越受重视,花鼓戏也被纳入传统剧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之中。
  二、花鼓戏的舞蹈艺术特色
  (一)花鼓戏舞蹈的基本特色
  1.民间生活气息
  花鼓戏本身就是从地方民歌发展而来,在发展过程中大量借鉴了传统戏曲艺术,是民间艺人吸收戏曲艺术的一般程式并进行创新而形成的。花鼓戏舞蹈融入了地方特色,重点通过舞蹈表现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与生产耕作,具有极强的民间生活气息。花鼓戏舞蹈的创作理念来源于生活,其动作也取材于生活,这使得其具有较为强烈的“下里巴人”气息,和东北的“二人转”一样是极具民间生活特色、接近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实际的艺术表现形式。花鼓戏演员在台上通过舞蹈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展现出浓烈的生活气息,能够快速引起观众共鸣。这正是花鼓戏自诞生以来便受到地方劳动人民普遍欢迎和喜爱的重要原因。从现存的花鼓戏作品中,不难发现其中大部分舞蹈动作都来源于生活,将生活动作韵律化,以艺术形式呈现生活动作,表现出浓烈的生活气息。例如《打铁》中类似于打铁的舞蹈动作,《磨豆腐》中类似于推磨的舞蹈动作,《捉蝴蝶》中类似于捉蝴蝶的舞蹈动作,这些动作能快速调动观众的生活记忆,从而调动观众情绪,促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不过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花鼓戏舞蹈的缺陷所在,即表演者为了迎合大众需求,尤其是为了迎合社会底层缺乏文化素质人群的爱好,以媚俗的方式对舞蹈动作进行调整,导致部分花鼓戏变得过于荒唐、低俗,反而成为了文化糟粕。因此,必须辩证看待花鼓戏舞蹈中的民间生活气息,既要保留其中的精华部分,也要适当剔除其中的糟粕部分,让优秀舞蹈文化得以有效传承与发展。
  2.喜剧性风格
  花鼓戏舞蹈具有较强的民间生活气息,这也间接使其具有更强的喜剧性风格。正所谓艺术大多是悲剧性的,不少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时都更加追求对悲剧艺术的探索。但是普罗大众,尤其是封建社会中的社会底层劳动人民,他们更加偏爱喜剧性风格的作品。花鼓戏作为从诞生之初便有着强烈民间生活气息的艺术形式,其在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也呈现出较强的喜剧性风格,尤其是花鼓戏创作人员在进行创作时往往会充分考虑大众需求,优先选择创作喜剧性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艺术内涵。而花鼓戏演员在表演时往往也会更加追求喜剧效果,通常会对舞蹈动作进行夸张化处理,想方设法地逗观众笑,这反而让花鼓戏舞蹈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传统民族舞蹈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典雅化艺术风格
  花鼓戏舞蹈不仅仅是“下里巴人”,也是“阳春白雪”。不可否认,花鼓戏诞生发展之初主要是为迎合地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需求,在艺术创作和表演上都会刻意迎合观众,呈现出明显的民间生活气息,甚至存在一些较为低俗的内容。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花鼓戏逐渐被社会大众所接受,成为了具有高文化素质群众的娱乐、欣赏对象,并逐渐朝着更加专业化、艺术化的方向发展,融入了中国古典舞的诸多艺术特色。花鼓戏本身就脱胎于传统戏曲,在舞蹈动作方面虽然更具生活气息,但是也有一定的程式套路和技艺标准,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较强的典雅化特性。发展至今,花鼓戏已经成为兼具高超艺术造诣和民间生活气息的民间歌舞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格。
  (二)花鼓戏舞蹈的程式套路
  1.旦角舞
  小旦是花鼓戏中的重要角色,对应的旦角舞一般出现于压花场部分,并且可分为压的形式、步式、手式与舞蹈程式四部分。其中压的形式主要包含单压与双压两种形式,另外还有旦生双压、四旦群压等,通常需要根据剧情发展选择合适的形式;步式则是小旦舞蹈时的步法形式,主要包括大碎步、小碎步、快碎步、慢碎步、大跳步、小跳步等;手式则指小旦在舞蹈时用的手法形式,主要包含单手与双手左右大摇摆两种形式,另外还可以根据花鼓戏剧情需要采取左拉手、右拉手等形式;舞蹈程式则是在花鼓戏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舞蹈表演程式,如剪子股走、圆场走、踮起脚尖过河等。
  2.生角舞
  小生和小旦一样,都是花鼓戏中的主要角色,其表演的舞蹈通常被称作生角舞。生角舞往往需要用到鼓,故而其舞蹈程式套路一般与鼓有关。生角在表演舞蹈时需要重点注意花鼓位置、击鼓姿势以及基本鼓点,往往是以花鼓戏剧情为基础,选择合适的动作进行舞蹈表演。其中花鼓位置有上下、左右、前后等,击鼓姿势通常会随花鼓位置变化而变化,而基本鼓点则可以根据剧情变化而选择毛儿头、三番子、凤凰三点头等不同形式。至于生角舞的舞蹈程式,则广泛包含半圆场、走圆场、骑马式、分腿跳等,也要根据剧情需要而做出合理选择。
  3.歌舞
  在花鼓戏的歌舞中,“叉”是一个重要的舞蹈动作,往往起到吸引观众、带给观众强烈视觉冲击的作用。在实际表演过程中,所有表演者通常会集体上台跳舞,将翻筋头作为主要动作,共同为观众献上一场精彩的視觉盛宴。
  4.特殊舞蹈动作
  特殊舞蹈动作指花鼓戏表演中脱离常规的旦角舞、生角舞范围,同时出现频次较少的舞蹈动作,往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较为常见的特殊舞蹈动作包括“顽石磙”“顶碗灯”“垫子功”等,以“顽石磙”为例,该舞蹈动作一般由老生配合旦角完成,老生将身体倚靠在顽石磙上,四个旦角分别站立于老生的双膝与胸部,五人同台表演,随音乐节奏同时挥动绸子,表演难度极大,往往能获得满堂彩。
  综上所述,花鼓戏的历史性、文化性均是不可替代的,其作为中华民间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被深度保护、有效传承与多元发展。在现代流行文化冲击下,花鼓戏的传承与发展遭遇了不少阻碍,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花鼓戏本身的艺术特色,结合时代发展潮流,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路径,让花鼓戏在当下依旧能被广大群众接受和喜爱。
  参考文献:
  [1]任慧婷.花鼓戏的历史嬗变和舞蹈艺术特色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9(3):120-121.
  [2]江慧.“湖南花鼓戏”舞蹈之我见[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12):153.
  [3]王峥,常真.歌舞共娱雅俗同乐:湖南花鼓戏舞蹈的研究[J].明日风尚,2018(8):68.
  [4]向章元.湖南花鼓戏的艺术特点与创新发展研究[J].北方音乐,2018(17):251-252.
  作者单位:
   湖南城市学院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音乐的研究离不开文献资料,文献是做研究的基础,是著书立说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使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研究初步形成一个较完整、较系统且具有自身特色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舞蹈形体训练课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其借助自身操作性强、艺术性高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学生的一致欢迎.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主要立足于
长笛是西洋木管乐器中重要的一员,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无数经典的曲目,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学习长笛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许多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受长笛音乐教育,但长笛的
古典舞身韵要求舞蹈者实现内外的和谐统一,外在的技巧和内在的神韵有效结合,充分显现古典舞的魅力.由此可见,身韵对于古典舞表演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古典舞学习中加强对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媒体和网络丰富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过去承担着娱乐和宣传工作的“红色轻骑兵”乌兰牧骑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乌兰牧骑需要注入新鲜血液来充实自己。高校的音乐院系是培养音乐教师和表演人才的主阵地,需要创建一个实践平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师生的实践水平。高校音樂院系与乌兰牧骑均具有传播音乐文化的社会服务职责,两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将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
江苏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等因素,造就了江苏省民间舞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这里的舞蹈种类十分丰富,其中最主要的有花鼓、龙舞、莲湘舞、花船舞、马灯舞等等,这些舞蹈几乎遍布全
摘 要:民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他们对精神方面的更高追求,舞蹈欣赏属于精神方面的需求之一。舞蹈技术技巧的使用是舞蹈表演的关键与灵魂。笔者从舞蹈表演的角度出发,对舞蹈技术技巧的作用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现阶段舞蹈技术技巧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舞蹈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有效运用。舞蹈表演者应该将舞蹈技术技巧更好地应用起来,为舞蹈表演增添更多美感。  关键词:舞蹈技术技巧;舞蹈
文章对民俗舞蹈艺术形式进行分析,总结了“身体民俗”视角下的舞蹈艺术特点,旨在通过对民俗舞蹈艺术与“身体民俗”的研究,加深舞蹈演员对身体动作的艺术展现及文化传承的理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经济实力在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同时人们对于艺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人们对于芭蕾舞的要求在目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基于此,文章对芭蕾舞基训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分析,以促进芭蕾舞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芭蕾;基训;课堂教学  在对一门基础课程进行评价之前,先要了解它的基本内涵。芭蕾舞蹈之所以被人们所喜爱,自然是有其长处以及特色。
摘 要:笔者通过苏尼皮鼓舞教学实践研究,初步探索综合类大学舞蹈编导专业区域性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完善的可行性。就培养民族民间舞蹈编创方向人才而言,“跳得好”不是舞蹈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单纯的“动作素材积累”也不能满足该专业的教学需要。综合类大学教材教法应真正使学生吸收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加强对其动态的研究及综合风格把握的能力,最终实现通过课程辅助学生提高民族民间舞蹈作品编创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