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笔谈:沉默的言说对抗虚无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c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并没有一定的想要画的主题,并不刻意的去讲述故事或者诉说某些宏大的东西,就连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也并不一定。而主要的来源一般都是过往的事件或场景,细小的片段,抑或那些萦绕于心的甜蜜或苦楚的情绪,然后将它们重组。事物显现的方式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隐蔽的。很多东西并不能直接的被抒发,有不可说,也有不必说。那为什么要画呢?或许仅仅是因为作为一个人,我有我的徘徊、迷惑、痛楚…….而我认为最契合我心的就是用绘画的方式去记录那些神秘的,不能被直抒的存在感。让我找到自己孤独的个体生命体验到的灵魂的对照物,由此在寻常而又无常的生活中平添勇气。我偏爱感性的思考,并在绘画中以缓慢的方式去发现自己在世界中安顿下来与外界相处的秩序。被绘画记录下的情感或许与最初的想法已经完全不同,但它们仍能给我带来更多可视的心灵突破口,从而再一次被它们照亮。“我”并非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而是在我的感知、体验、表达中,在我朝向世界的实存中不断发展和形成自身。或许找到人生真相和答案的人太少了,但我仍希望自己对世界给予我的和我所体验到的作出反应,通过绘画去认知,了解自己与周遭的关系,然后渐渐对事物,对外界树立一个正确的态度。
  随着时间的流逝,过往轻轻蒸发,但我似乎依然能听见或看见有些东西沉甸甸的还在,我期望自己可以把它們放在一个美丽的位置,让它们延续。即使只是一个打动我的瞬间,以我的方式捕获它们,将一个点或许多个点凝固,或者说是按着我始终不渝的幻觉将它们在画面上纪录、延续它们,赋予它们生命。除了困顿,许多时刻绘画能带给我的,是某种特别而美妙的状态,伴随着精神的欢乐,尽管它们并不能使我在日常经验的环境之网得到完全解放,凭借它们的生活对于人生活要面对的问题也并不会有豁免权。但我需要绘画,它们可以在某些时刻使我短暂的超越于日常生活的狭小天地和局限,使我得以专注而热情的审视我的生活。
  “消解”与“蚕食”的一层缓慢的覆盖或不断的延续一条条线或者重复一个个点是我的主要绘画方式。这样的绘画方式本身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我关心过程,就算一幅画有时会给我一种已经立于绝境的感受,我仍希望自己在停顿之后可以欣赏、饱尝、实现我对过程精彩的期望。一点、一线、一层又一层的画并不直接改变什么,但是在画面上的停留的确又带给我了些什么。生活中太多无法被诉说的情绪聚集形成的不可名状的巨大力量将自己包围的时候,我偏爱用绘画的方式去面对它们,梳理它们,并给自己的情绪出口。而所谓的生活的苦恼,存在的空虚,欲望的动荡,生活的烦闷……都是因为有绘画,我得以更加勇敢的去面对,
  去认知。




  《你细心掩盖的悲哀》是我在生活中遇到的事件急需一个个情绪的出口时的作品。我将我和“我”的对话一遍遍的写下来,最后用间距不同的细小短线将它们覆盖。过程中我所面对的问题得以逐渐梳理清晰,我和“我”得以暂时和解。
  《愿赌服输——离场》对应我生活中具体的事件,底层为色彩对比较大的泼洒,然后又在上面用短直线形成的网将其覆盖。表面是细小色块形成的盘踞向下代表欲望的蛇的形状。于我来说,在具体的情感中,人的感性和理性的对峙始终是持续而激烈的,或许很多问题的根本都是,我的欲望是什么。成长过程中,我感谢有画,陪我一起去凝视那些优美而感伤的时光。让我更好的去面对自己。
  “我不时会体验到奇异、激烈、短暂的美的幻想。陌生难以捉摸,从某些词语或风景,从世界的某种色调,从某些时刻里,浮出几乎无法觉察的美……我无法描述,不能言传,我无法表达或形容它。因为这些时刻我才活下来……没有别的理由,没有别的原因活下去…..”莫泊桑说,“奇异、激烈、短暂的美的幻想,我怎能没有它们而生活。”在这样的时刻,一个人体验到某种难以理解,尖锐的东西,奢侈又绝对根本。今天,我们谁也不是那些完全沉浸其中的人,我们的节日只持续片刻。美的短暂启示和巨大的悲伤,无法抗拒的悲痛时刻,以某些奇怪的方式相辅相成。然而它们任何一个都不是纯个人的心血来潮或仅仅是一种情绪的起伏,喜悦和悲伤都对应着现实中的某个事物,我并不确知是什么引起美的感受,也不愿选择做一个简化论者,但我依旧想以绘画的方式让那些痛或美的无常而持久,消失与遗留的调和在画面上停留,记录那些日常生活的小奇迹。
  于我来说,目前的生活就是通过绘画去认知,认知也为了更好的去创作。当我渐渐意识持续不断的怀疑和片刻的极度欢乐都是绘画是带给我的,我明白了,创作,绘画,就是我愿意用全部去拥抱的美好。
  作者简介:张佳颖,美术学(绘画)
其他文献
杜甫所著《赠卫八处士》描述了诗人因直言进谏而被贬,去往谪居地的路上偶遇旧友,相逢之时悲喜交集的过程。从一开始对久别重逢的感慨、对年华流逝与生死相隔的唏嘘,再到暂且放下伤痛,与旧友暂享温馨时光的享受,最后回到对世事变迁的慨叹。本诗以平淡的方式将相逢之事娓娓道来,却并未用到单纯的浓烈抒情之句,并做到了真切地道出了面对旧友时悲喜交加的情感与对人生的感慨。  “凡诗,情深者不厌浅”,相较同时期的盛唐之詩,
期刊
通过观察研究、调查问卷和现场访谈等方式,从大众文化的视角对目前中国家庭影像的审美趣味进行客观的分析,旨在更加透彻地分析影响各个家庭影像审美的因素,目的是给大众影像未来的发展做一个参考,寻找更加便于大众接受的影像艺术创作的因素,推动影像创作的发展。  我以家庭影像审美为例,进行了问卷、访谈等形式的公众审美调查。调查分析不同阶段、年龄、工作、生活环境等的社会家庭,这里的主要家庭結构是:1.长辈(五零后
期刊
【摘要】艺术家和技术家的关系是近代人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如早期的石器工艺从最早的技术发展到之后的艺术,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充满磨砺的路。关于这两者之间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但也有一定的区别。  【关键词】技术家;艺术家;工匠精神  一、第一章:艺术家与技术家的定义  想要从本质上了解艺术家和技术家的关系,就必须先知道什么是艺术家,什么是技术家,在这里先为这两者做简单一下的定义。  “艺术家”一词在现代汉语
期刊
弗朗索瓦·肖邦和弗朗兹·李斯特,他们是十九世纪欧洲杰出的两位浪漫主义音乐家,在钢琴领域具有突出成就。肖邦和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作品大多数为现代钢琴而作。  一、两位音乐家的出生背景及作品简介  (一)肖邦  费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rydery Franciszek Chopin)1810年出生于波兰,父亲尼古拉·肖邦来自法国,1787年迁居华沙,母亲是波兰人,父母都有较深的音乐造诣。肖邦受两种
期刊
【摘要】本文以杂技艺术为研究视角,针对杂技艺术的表演美与形体美做出深入分析,期待为杂技艺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及杂技艺术的全面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杂技艺术;表演美;形体美  一、杂技艺术的表演美  在杂技表演过程中,成功与否主要在于演员的表演是否能够真正打动观众,触动观众的审美思考进而产生共鸣。所以对于杂技表演来讲,演员是否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展示、呈现与诠释表演美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在杂技表演
期刊
【摘要】当前时代下,歌唱艺术有许多种唱法,其中最受大众欢迎的唱法就是流行唱法,流行演唱通俗易懂,简单明了,传唱度也十分高。基于此,本文以流行演唱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艺术意境和创作理念两方面阐述如何在流行演唱中表现艺术性,从发声练习、真假声技巧和二度创造、声音辨识度等方面详细阐述如何在流行演唱中体现科学性,经过探索,有利于推动流行演唱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流行演唱;艺术性;科学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记录了作者在某农村小学支教时,与一位“特别”学生之间的二三事,并由此而发的感想。  【关键词】农村;支教;音乐教育  作为华南师范大学的音乐教育研究生,研二去支教是我们的必修课之一,刚刚结束的一学期的支教,在收获的同时,也有太多的酸甜苦辣的经历和回忆。  如果把上课比喻成一场超级玛丽历险记,那么老师就是玛丽。能在课堂认真上课,就是瑪丽的任务,阻碍正常上课的一切行为都是玛丽完成任务征
期刊
引言:  纳西族作为中华大地56个民族中的一支,其独特的文化在民族艺术之林中独领风骚。纳西东巴文化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宗教文化,它经历了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变迁,由原始的自然崇拜发展为后期的祖先崇拜、鬼神崇拜,而东巴文化中对于蛙、蛇、猴、熊的图腾崇拜确是经久不衰。东巴文化中的图腾文化和其独特的文化载体作为本篇研究的中心,介绍一下纳西族独特的民族信仰和文化载体。  一、东巴文化中的图腾崇拜  纳西族
期刊
维克多·罗恩菲德(Victor Lowcnfcld,1903-1960)是当代美国艺术教育发展史上的权威人士,是进步主义美术教育运动的核心和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进步主义美术教育思想和视觉触觉理论对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也是二战以来对艺术教育领域的发展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著作《创造力与心智的成长》连续再版七次,不仅成为二战后最有影响的艺术教育方面的教科书,对当代美术教育的发展也有着举
期刊
【摘要】我国影视产业发展至今,已经进入蓬勃多元化阶段,影视呈多样化发展,有电视剧、电影、网络电影、网络剧、频道电影等多种门类;那么随着影视的迅速发展,其影视作品中的艺术造型也随着演变,并朝向统一的主流前进。那么现今的影视作品在艺术造型中其文化复原是否考究,已是当下电影人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如果一部影视作品,它的表达观念是扭曲的,不健康的,那么观众得到的信息就是扭曲的、消极的。所以未来发扬中华民族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