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悯的人性观察者

来源 :世界科幻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晋康,男,汉族,1948年11月24日生于河南南阳。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民盟南阳市委副主委。中国科普作协会员,河南作协会员。
  1966年高中毕业适逢“文化大革命”劫难,1968年下乡,在新野五龙公社度过了3年知青生涯后,于1971年到云阳钢厂杨沟树铁矿当术模工,1974年调入南阳柴油机厂。197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内燃机专业,毕业分配到南阳油田石油机械厂至今。曾任该厂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主持研制的大型修井机自走式底盘和沙漠修井机底盘达到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获部级科技进步奖。1993年因10岁娇儿逼迫讲故事而偶然闯入科幻文坛,处女作《亚当回归》即获1993年全国科幻征文的首奖。迄今已发表短篇小说《生命之歌》、《生死平衡》、《七重外壳》、《天火》、《豹》、《西奈噩梦》、《人与狼》等三十余部,另有《癌人》、《拉格朗日墓场》等四部长篇小说即将出版,共计两百余万字。蝉联1993-1998年全国科幻文学评奖的特等奖和一等奖,并荣获1997年国际科幻大会颁发的银河奖。其作品沉郁苍凉,既融会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也有对宇宙及生命的哲思睿见。
  陈楸帆(以下简称“陈”):王老师您好,上次有机会在成都一会,实在是荣幸。其实说起来,当年正是从一篇《天火》开始,才激发我对科幻的热情,虽然这个故事您已经讲过许多遍,但我们的读者肯定还想听您说说,当年是怎样从睡前故事“误打误撞”踏入科幻界的?
  王晋康(以下简称“王”):当年娇儿10岁,每晚睡觉要逼我讲一个故事。那时我的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多看故事书。把肚里的故事讲完后就只好现编,编的多是科幻故事。儿子很挑剔,轻易不叫好。只有一次一个故事讲完后,他问:“这是你编的,还是书上的?这个故事不错。”难得被儿子夸奖,我决定把它变为文字。恰逢一个节日,有几天空闲时间,我把它写下来了。写完后还不知道国内是否有专业科幻杂志,正巧在地摊上发现了《科幻世界》(那时该杂志只有几千份销量,所以在相对偏僻的南阳能发现它,也是缘分),当时没有买,只是蹲下来抄了地址,按地址把信发去了。这就是我的处女作《亚当回归》。
  当然,这种偶然也包含着必然的因素,那就是:我少年时种下的科学情怀,我大学时对西方文学作品包括科幻小说的涉猎,大学期间后两年的文学创作经历(但那时不写科幻)。
  陈:在您的作品中,有一种“知青情结”贯穿在您各阶段的写作之中,您觉得这段经历对您影响最深的是什么?
  王:我想最好称为“文革情结”,知青生活只是“文化大革命”的一部分。“文化大革命”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因为它把社会上貌似正确的极“左”错误推到了荒谬的极致,也就自然导致了它的败亡。你们这一代人肯定想象不到,“文化大革命”前青年们的思想是何等幼稚(包括虔诚);也想象不到一个“地主”出身的青年那时会受到何种社会压力。“文化大革命”后,我们能以成人的眼光来看世界了。我文章中的“苍凉”,就与我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
  陈:在您的小说中,科技发展对伦理道德带来的冲击是一个不变的主题,您个人认为道德对于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在可见的将来,它的判定是否会变得更加模糊而困难?
  王:一位哲人说:“科学之车不可阻挡,而伦理家们只能在它前面撒一些四脚钉。”从这点上说,我与我的论敌、清华大学的赵教授并无不同。所不同的是:在认为科学必将战胜伦理道德的同时,我把悲悯的目光更多地盯在剧变期间的人类内心世界,而赵教授还保持着孩童的美好和纯真。
  陈:在您的小说中,曾经出现过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您自己最珍爱的是哪一个形象,他/她是否是您眼中理想人格的化身?
  王:相对而言,我的小说主人公的形象比较狭窄,多是那种道德高尚、智力超群、既是科学的虔诚信徒又对科学的异化作用心存隐忧的人,因而都难免有苍凉的内心世界。《生命之歌》中的孔教授就是典型的代表。他们确实是我心目中理想人格的化身。
  我也曾努力拓宽人物形象的类型,但我想,其主流应该还是这样的人,不会有变化。
  陈:《生死平衡》曾经引起过一阵不大不小的风波,您是否依然坚持着自己对于“平衡医学”的观点,您对“伪科学”和“非科学”有什么看法?
  王:风波倒不是《生死平衡》本身引起的,那是1998年的作品,而风波是在“非典”期间。其实我的观点也在变化,《生死平衡》是我看了民间医生王右三的《平衡医学》后的观点总结,后来,又看过西方一些书之后,如《我们为什么生病》,我的观点又进了一步。西方提的“达尔文医学”比王右三的“平衡医学”要更广泛和深刻一些,但从思想基调上说,两者是相通的。那些观点不能说是我的,我没那个荣幸,我只是做了一个吹鼓手而已(也有少许深化)。
  “达尔文医学”还算不上科学,只能称为潜科学,在西方学术界尚未被广泛认可。也许几十年几百年后它会发展成一门科学,也许它会被逐渐证明是错误的而逐渐消亡。但我认为至少它不是伪科学,而且,即使它最终消亡,先行者的思考也是有益的。那些动辄就宣布某某是“伪科学”甚至是“妄人”的先生们,恐怕是自我感觉太好了。这类人大概是中国的特产吧。
  陈:许多小读者都曾经讨论过。在您的小说中总会出现一些性描写。对文学作品来说,这本无可厚非,国外就有许多以性为主题的科幻小说,但在目前国内的科幻小说写作中,似乎涉及性的科幻小说家就只有您跟韩松。对科幻小说中的性,您有什么看法。
  王:如果不把科幻小说非要定位在“儿童文学”和“非主流文学”上,我的作品中简直就算不上有性描写,很有限的。而我从来没有把作品受众局限在“小读者”,我主要瞄着大学及高中的读者群。
  性是人类最重要的属性,而文学家歌颂了万年的“爱情”只是它的附庸而已。如果刻意避开性,那么作者所描绘的人性就是不真实不完整的。试想一下,如果在我的《最后的爱情》和《蚁生》等作品中完全把性回避掉,其深度恐怕要大打折扣吧。
  陈:您对目前国内原创科幻小说创作有怎样的评价?是否有比较欣赏的作者?
  王:总的说,国内目前状况还不错。我欣赏的国内作者很多,十几个吧,楸帆你即是其中之一,不一一列举了。
  陈:那么,您对未来科幻小说的发展有怎样的预见呢?
  王:永远不会成为文学的主流,但永远不会消亡。
  陈:在你最近的几篇作品中,《高尚的代价》是受到广泛争议和讨论的一篇,据说是出自您之手的一篇后记中写道:这其实是一篇“恶搞”性质的文章。请问真是这样吗?
  王:你说的那篇不是后记,是我与一个读者的通信。没错,《高尚的代价》确实带着某种程度的“恶搞” 性质,从第一句的句式就应该能看出来的(一个人不该高尚到如此地步……)。中国科幻作家的道德责任感太沉重,以我为甚。当然,作者有道德责任感是好事,但老是板着脸忧国忧民忧宇宙,也累。所以偶尔来个自我“恶搞”(说是自我解嘲也行),也算是心理调剂。作品中那个包打天下的“耶和华”,我有意让他落个啼笑皆非的结局。
  陈:您最近还有些什么创作计划,是否还会有风格和题材上的新尝试?
  王:刚写了一个长篇,其他还没有明确的计划。我觉得,风格上的变化是自然形成的,不是刻意追求的。比如我近期的文风与前期就有变化,那就是一种“自然风化”。即使想回到前期那种比较灵活的文风,也是不可能了。
  陈:其实许多读者都认为,以您的阅历和文笔,足以驾驭主流文学题材的创作,是否有过这方面的考虑呢?
  王:《蚁生》算不算主流文学?我看能算吧。其中有我对人生和中国人群体命运的思索,某些思索可以说是为我独有的,也嵌有独特的“文化大革命”经历(包括知青经历),是我半生的生活积淀。说句敝帚自珍的话,把它放到眼下的主流作品里,它不会是垫底的一篇吧。
  可惜杂志刊登时有删节,此后我又改了一遍,扩了一些,正在寻找出版社出书。有意向的有心者可以同我联系(抱歉,做了个免费广告)。
  陈:您的儿子今年也有24岁了,他是否还看您写的小说,或者在您的熏陶下,拿起笔来写作呢?
  王:看,但不写。他的文笔尚可,但似乎没有写科幻的才气。不过他一直吹嘘,老爸这个科幻作家是他催生出来的。
  陈:您对当前业余从事创作科幻小说的年轻人有什么样的建议,或者寄望?
  王:写,坚持下去。年轻人可能看问题浅一些、文笔嫩一些(实际很多年轻人的文笔老辣得让我吃惊)、生活底子差一些。这都算不了什么。坚持写下去,五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这是我常对年轻人说的话。这一代人的信息量、眼界和才气是我们那一代无法相比的。
  有些年轻人可能狂妄一些,也算不上毛病,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只是——写上一两百万字后再狂妄。
  陈:谢谢王老师拨冗接受我们的采访,希望您的身体与创作都能松柏常青。最后请您为《世界科幻博览》的读者们说几句话吧。
  王:爱看科幻作品的入,常常是人群中理性思维较强的那一小群。希望《世界科幻博览》的读者们继续你们的爱好,并在本职工作或学习上也有大成。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 本文对2007/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进行了评析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能源、农矿产品、环境和中国经济谜局等当前世界经济焦点问题进行了较为透彻的解剖,进而对今后世界经济格局做出了基本判断。  [关键词]世界经济 能源 初级产品 环境 中国  中图分类号:F1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8)1-0001-07    2007世界经济评析    1.世
期刊
[内容提要] 2007年6月22日,欧盟通过了第一份系统全面的中亚战略文件——《欧盟与中亚:新伙伴关系战略》。欧盟对中亚战略进行调整,是与它对中亚地区追求战略目标所提出挑战的认知密不可分的。由于欧盟在中亚地区的利益主要集中在安全与能源领域,因此安全与能源方面的挑战也就构成欧盟最为关注的问题。在安全方面,中亚地区向欧盟提出了恐怖主义袭击、毒品走私泛滥、各国可能出现国家失败、该地区跨国性问题的错综复杂
期刊
[内容提要]FDI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自2002年以来,全球FDI增长迅猛,欧美继续领先的同时,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为投资新热点。中国在不远的将来势必成为世界一流的投资大国与受资大国。本文在分析了2007年世界FDI进展形势的基础上,预测了2008年的发展趋势,进而总结了近年来FDI发展的新特点,最后归纳了国际利用外资方面重要的新特点。  [关键词] FDI 并购 跨国公司 利用外资
期刊
最后一批火星人在绝望之中挣扎,他们知道一切已经无可挽回,直到这时,他们才认识到了一个放之宇宙而皆准的真理:生命才是最可贵的。他们居住的火星地下城市已到处是死亡、到处是尸体。科学家早预见到这一天,但是没有人相信这样的事情真的会发生。可现在,一切都为时已晚。  火星大气层渐渐变得稀薄起来,但是自从火星人住到了行星的地核中,并在那里建造了人工大气层之后,人们不再为此担忧。只要他们还拥有火星表面浩瀚的大海
期刊
[内容提要] 结构一单元模式的国家身份理论是体系理论。它既重视国际体系的结构因素对国家身份的建构,又考虑了国际体系的构成单元对国家身份的塑造。在将这一模式用于解释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和平、发展等国际体系层次的文化结构,有助于塑造中国合作型的战略文化。而抱持这一战略文化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实践,可以破除不利于社会主义大国地位上升的陈旧理念,可以破解中国和平融入国际社会的过
期刊
方陵生 译    很久以前,美国一个阴冷多雨的城市里,有一个巨大而阴暗的仓库,在这幢阴森森的建筑里,有一间与周围环境丝毫不相称的房间。  那是一间经过消毒处理的房间,四面墙壁粉刷得雪白,与周围发出陈腐霉味的仓库不同,房间里面的空气清新而纯净。地上拉着许多电线,结成一个复杂而有条不紊的线网。这些电线将几台计算机和一台先进仪器连接在一起。所有这些都围绕着屋子中间的一个实验台,实验台上有一个密封的玻璃容
期刊
罗马不仅有丰富的地面文物遗存,在不为人知的地下更潜藏着一个惊人的艺术宝库。在这里,随时可能意外发现千年古迹。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一探罗马的地下遗迹,见识一下令人毛骨悚然的骷髅大厅。  在这个城市地下,有一座全世界最大、尚未被发现的博物馆。  卢卡把头探进下水道,吸了一口气,笑道:“今天下水道的气味还不算太糟糕。”卢卡让自己悬垂进入涅尔瓦广场中央的一个暗洞中,脚先着地。尽管他乐观对待,但伸手不见五指的下
期刊
朱迪丝站在我对面的沙丘上,她的身影在暗色天空的衬托下很显眼。她用一只手遮住眼睛,观察着地平线,那儿正聚集着傍晚初现的云彩。从黎明起,她就在那儿一动不动、心无旁骛地观察着,等待迈克尔和他的白色鸟儿归来。我向她速快跑去,身后的海浪缓慢地冲刷着我留下的迤逦的脚印。她见我靠近,笑了。然而,我们都没有说话。就像往常一样,一旦太阳落山,她便会和我一同走下沙丘。  今夜会有风暴,我的皮肤和指尖已有所感觉。沙漠里
期刊
拉尔夫·斯温登总是喜欢修理和摆弄机械。只要我们去他那儿吃饭,在詹妮和拉尔夫享用百丽甜(一种产于爱尔兰、用爱尔兰威士忌配以奶油蒸馏水调制而成的酒)时,或者他们俩站在阳台上眺望池塘时,我都会钻进他车库里。  有一次拉尔夫倾述:车库是唯一能让他真正放松的地方。他在一间专为间谍和军事机构设计硬件的大型科研公司工作。他常常带些小设备回家,用自己富于创造性的大脑去应对处理。我从不怀疑他在自己车库那毫无压力环境
期刊
早晨,还是在七点钟时就醒来了。  电光时间信号显示“7:00AM”,设置好的立体声开始流淌出节奏感很强的古典名曲《如早晨那般喧闹》,昏暗的卧室里倾洒着模仿太阳光的蔷薇色照明。人工照明笼罩着整个市区。沉睡时,遮盖人工照明的高分子有机玻璃与时间信号同步透出光来。  尽管人工照明会使人难以辨别白天和黑夜,但白天工作、晚上睡觉的生活模式还是没有太大的改变。人类延续了二十万年的生活模式,在生活态度上是不会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