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超过美国,达到1200万辆,中国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这几年国内汽车销售市场火爆,但人们关注的目光主要放在以轿车为主的乘用车市场上,而占汽车产销市场超过50%市场份额的商用车市场却处于许多消费者的视野盲区。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物流运输的快速增长,中国商用车市场一片繁荣景象。但在我们欣喜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无论是在生产技术、设计工艺、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上与国外商用车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当国外各大商用车厂商将眼光纷纷投向中国并进军中国市场的同时,人们不禁要问,国内商用车企业是否能承受国外品牌的冲击,中国造的商用车是否能真正走向世界。
客车应是大汽车集团的主业
这几年,中国的客车企业发展很快,像宇通、大小金龙等已逐步成长为初具规模和实力的客车企业,并具备了与国外客车企业相抗衡的能力。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无论从产品开发还是生产工艺,我们与国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客车与国外高档产品之间最大的技术差距应该是在底盘上,国内部分客车企业通过购买国外客车底盘生产高档车型,但由于受价格较高和无法掌握核心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数量不是很大,主要还是通过购买拥有先进底盘生产技术的大汽车集团底盘来满足日常的生产需要,但相当部分的客车企业与这些大汽车集团并没有隶属或合作关系。这样就造成生产底盘的大汽车集团和客车企业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场上,纷纷将手伸进对方的饭碗,大汽车集团开始打客车制造的主意,而客车企业则开始动拼装底盘的脑筋。
目前国内客车行业通过几轮的兼并重组,已逐渐形成几大客车集团,但这些企业身后都没有大汽车集团的背景。而一些大的汽车集团虽然兼并了部分客车企业(如一汽兼并了大连客车厂、无锡汽车厂),但由于这些客车企业规模小、技术实力弱,并不能满足大汽车集团提高客车技术的愿望。趁着现在火爆的客车市场,大大小小的客车企业都不愁有车卖不出去,年产上万辆车的大厂和年产几百辆的小厂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一旦市场出现变化,在缺少部分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客车企业生存将面临危机。
放眼全球客车行业,我们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大型客车企业都隶属于或与大的商用汽车集团(乘用车或货车)有合作关系。大汽车集团看好客车制造业,想使其成为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毕竟客车部分总成还要依靠大批量生产的卡车总成厂来提供。同时,客车和卡车差异在增大,大汽车集团也希望在掌握卡车生产技术的同时拥有最先进的客车技术。而客车企业出于对底盘等总成的需求以及产品在销售网络上的互补性,也乐于投靠大的汽车集团,并利用大汽车集团雄厚的研发能力进行技术改进。目前像沃尔沃、奔驰、MAN等国外商用车巨头旗下就拥有不少客车企业,它们与这些客车企业通过控股、技术引进等合作形式,扩大了产品类型,避免了恶性竞争,并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专”而能“强”的专用车企业
我国专用车企业,不仅数量众多(有统计显示目前国内有700多家专用汽车厂家),而且专业性也不强,许多专用车厂还从事底盘改造。这样就造成专用车行业专业化差,不专不强,难以适应国际上对专用车行业精细化的要求。与我们相比,日本目前有60多家专用改装车厂,这些专用车公司有的是大汽车集团的子公司,但大多数专用车企业与大汽车集团只是商业往来,用哪家汽车公司的底盘进行改装并不确定,可根据改装需要和用户要求,自由选择汽车厂家。这些专用车公司对专用车业精益求精,做精做强了自己,使日本的专用车业十分发达。日本专用车厂家针对市场需求、做精做强、发展壮大自己的经验,是很值得中国众多专用车厂家借鉴的。
所以说,今后的专用车厂家应该改变进入汽车行业的观念,专用车厂不在汽车制造厂的行列中,它只是完成车辆从事专门用途的改装任务,当然专用车企业更不应从事汽车制造厂所完成的改装底盘工作,所有底盘改装工作均由大汽车集团的底盘厂完成。这样,专用车企业就把精力全部放在车型改装上了。
实现高度专业化生产,扩大专用车品种,不求大,但求精,提高改装技术水平、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做“专”而“强”的专用车企业,这才是今后国内专用车企业发展的方向。
正走向世界的卡车企业
2004年,对于卡车企业来讲产品结构的分化倾向愈发明显。随着国家治理整顿超载车力度的不断加强,中型载货车市场需求趋势继续下降,但在另一方面,其市场集中度也越来越强。重型卡车虽然在2003年市场需求明显萎缩,但在国家内需的影响下,重型车仍然占有一定的市场空间,特别是随着北汽福田等企业相继加入竞争,一汽、东风、中国重汽和北方奔驰等大型企业不断优化重组,以及2004年下半年进行的治理公路超载等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重型卡车的发展。
预计到2010年,作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中国重型卡车市场的销量将达到150万辆,届时将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需求的总和,可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重卡市场。随着戴-克、沃尔沃、雷诺和MAN这四大重卡巨头全部进军中国市场,中国卡车市场将成为继轿车之后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另外,由于国产卡车价格低廉、维修方便、适应各种恶劣环境使用,已出口亚非拉等多个国家,虽然数量不大,但这是中国卡车企业进入国际卡车市场的有益尝试,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自己优势,全面进军国际卡车市场指日可待。
“轻装上阵”的商用车企业
2003年初肆虐中国的天灾“非典”,沉重地打击了中国商用车市场。中国的商用车企业面对如此猛烈的打击,变得聪明起来,他们积极调整了发展战略,加快了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按市场实际需求来生产产品,这样就形成今天这种“轻装上阵”的局面。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物流运输的快速增长,中国商用车市场一片繁荣景象。但在我们欣喜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无论是在生产技术、设计工艺、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上与国外商用车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当国外各大商用车厂商将眼光纷纷投向中国并进军中国市场的同时,人们不禁要问,国内商用车企业是否能承受国外品牌的冲击,中国造的商用车是否能真正走向世界。
客车应是大汽车集团的主业
这几年,中国的客车企业发展很快,像宇通、大小金龙等已逐步成长为初具规模和实力的客车企业,并具备了与国外客车企业相抗衡的能力。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无论从产品开发还是生产工艺,我们与国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客车与国外高档产品之间最大的技术差距应该是在底盘上,国内部分客车企业通过购买国外客车底盘生产高档车型,但由于受价格较高和无法掌握核心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数量不是很大,主要还是通过购买拥有先进底盘生产技术的大汽车集团底盘来满足日常的生产需要,但相当部分的客车企业与这些大汽车集团并没有隶属或合作关系。这样就造成生产底盘的大汽车集团和客车企业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场上,纷纷将手伸进对方的饭碗,大汽车集团开始打客车制造的主意,而客车企业则开始动拼装底盘的脑筋。
目前国内客车行业通过几轮的兼并重组,已逐渐形成几大客车集团,但这些企业身后都没有大汽车集团的背景。而一些大的汽车集团虽然兼并了部分客车企业(如一汽兼并了大连客车厂、无锡汽车厂),但由于这些客车企业规模小、技术实力弱,并不能满足大汽车集团提高客车技术的愿望。趁着现在火爆的客车市场,大大小小的客车企业都不愁有车卖不出去,年产上万辆车的大厂和年产几百辆的小厂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一旦市场出现变化,在缺少部分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客车企业生存将面临危机。
放眼全球客车行业,我们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大型客车企业都隶属于或与大的商用汽车集团(乘用车或货车)有合作关系。大汽车集团看好客车制造业,想使其成为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毕竟客车部分总成还要依靠大批量生产的卡车总成厂来提供。同时,客车和卡车差异在增大,大汽车集团也希望在掌握卡车生产技术的同时拥有最先进的客车技术。而客车企业出于对底盘等总成的需求以及产品在销售网络上的互补性,也乐于投靠大的汽车集团,并利用大汽车集团雄厚的研发能力进行技术改进。目前像沃尔沃、奔驰、MAN等国外商用车巨头旗下就拥有不少客车企业,它们与这些客车企业通过控股、技术引进等合作形式,扩大了产品类型,避免了恶性竞争,并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专”而能“强”的专用车企业
我国专用车企业,不仅数量众多(有统计显示目前国内有700多家专用汽车厂家),而且专业性也不强,许多专用车厂还从事底盘改造。这样就造成专用车行业专业化差,不专不强,难以适应国际上对专用车行业精细化的要求。与我们相比,日本目前有60多家专用改装车厂,这些专用车公司有的是大汽车集团的子公司,但大多数专用车企业与大汽车集团只是商业往来,用哪家汽车公司的底盘进行改装并不确定,可根据改装需要和用户要求,自由选择汽车厂家。这些专用车公司对专用车业精益求精,做精做强了自己,使日本的专用车业十分发达。日本专用车厂家针对市场需求、做精做强、发展壮大自己的经验,是很值得中国众多专用车厂家借鉴的。
所以说,今后的专用车厂家应该改变进入汽车行业的观念,专用车厂不在汽车制造厂的行列中,它只是完成车辆从事专门用途的改装任务,当然专用车企业更不应从事汽车制造厂所完成的改装底盘工作,所有底盘改装工作均由大汽车集团的底盘厂完成。这样,专用车企业就把精力全部放在车型改装上了。
实现高度专业化生产,扩大专用车品种,不求大,但求精,提高改装技术水平、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做“专”而“强”的专用车企业,这才是今后国内专用车企业发展的方向。
正走向世界的卡车企业
2004年,对于卡车企业来讲产品结构的分化倾向愈发明显。随着国家治理整顿超载车力度的不断加强,中型载货车市场需求趋势继续下降,但在另一方面,其市场集中度也越来越强。重型卡车虽然在2003年市场需求明显萎缩,但在国家内需的影响下,重型车仍然占有一定的市场空间,特别是随着北汽福田等企业相继加入竞争,一汽、东风、中国重汽和北方奔驰等大型企业不断优化重组,以及2004年下半年进行的治理公路超载等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重型卡车的发展。
预计到2010年,作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中国重型卡车市场的销量将达到150万辆,届时将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需求的总和,可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重卡市场。随着戴-克、沃尔沃、雷诺和MAN这四大重卡巨头全部进军中国市场,中国卡车市场将成为继轿车之后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另外,由于国产卡车价格低廉、维修方便、适应各种恶劣环境使用,已出口亚非拉等多个国家,虽然数量不大,但这是中国卡车企业进入国际卡车市场的有益尝试,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自己优势,全面进军国际卡车市场指日可待。
“轻装上阵”的商用车企业
2003年初肆虐中国的天灾“非典”,沉重地打击了中国商用车市场。中国的商用车企业面对如此猛烈的打击,变得聪明起来,他们积极调整了发展战略,加快了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按市场实际需求来生产产品,这样就形成今天这种“轻装上阵”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