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主要针对聋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不能正确对待师长的正确意见,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待人处事态度冷淡、毫无热情等方面的情况,分析了影响聋生人际交往的因素,并就此提出培养聋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对策,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积极配合,共同关注聋生的生活质量,引导聋生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聋生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为他们将来的生存赢得一席之地。
聋生人际交往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163-02
1问题的提出
交往,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等的交流过程,它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对社会的发展和个性的成长有重要作用。
大量的调查证明,学生们只有在良好的人际交往情况下,他们才会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而相反那些人际交往关系差,没有固定好朋友,没有适当人际交往的同学,都会表现出孤独、抑郁、自我防卫强、不敢与他人交往,不会与他人合作特点。他们常常会感到情绪低落,对生活没有太大的热情,反之那些有许多朋友,有良好交友圈的同学,则表现出乐观向上、心情愉快、性格开朗。由此可见,一个人只有在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中,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价值,保持身心健康状态。
聋生不善于与人交往,主要表现有:不能正确对待师长的正确意见,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待人处事态度冷淡、毫无热情,等等。造成聋生人际交往欠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归纳出以下几点。
2 影响聋生人际交往的因素
2.1语言的障碍
由于听力损伤这个生理缺陷,聋生失去了与人交往合作中最重要的物质条件--语言,从而形成了最大的交往障碍。这就严重阻碍了他们与周围人群正常交往与合作。
2.2思维的障碍
由于听力语言的障碍,又使聋生产生了思维能力上的障碍。他们的思维方式较为简单,具有表象性。对于周围发生的事,不能通过多种感官认识,只能通过双眼去观察,然后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想象、去处理,以至于导致他们的行为得不到健全人的理解,很难与健全人沟通、合作。
2.3心理的障碍
因为听力语言的障碍,又导致聋生心理上的障碍。有的聋生性格怪癖、喜欢孤独、比较倔强、固执己见、我行我素,不能正确对待不同的意见等,这都是心理障碍造成的。
2.4家长与孩子沟通困难
由于听力语言障碍,家长与孩子之间仅靠几个简单的手势进行沟通,是很难进入孩子的心灵的。他们只能给孩子吃穿,供他上学,别的事就不管了,家里发生了事,家庭成员间产生矛盾也不让聋生参与。由于语言不通,聋生也很难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处理矛盾。
2.5学校管理方面的半封闭化形成人际交往的障碍
由于聋生是弱势群体,又由于社会不法分子的不断干扰,使聋人犯罪率不断递增,年龄越来越小,也包括不少在校学生。因此学校对学生不得不采取半封闭化管理,这从另一个角度看,影响了聋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
2.6教师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对学生起制约作用
聋生在家听父母的,在学校听老师的,一切听从老师的安排,按老师的要求做。教师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直接限制了学生的交流。
3培养聋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对策
由以上可见,影响聋生人际交往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针对这些原因,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和帮助聋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
3.1家庭方面
3.1.1家长应端正对待聋生的态度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模仿和学习父母。父母是第一个走进他们心灵的人,父母的行为举止、文化程度、教育方法态度、家庭成员的关系等都对聋生今后的人际交往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树立聋生残而不废的观念,并注意纠正自己的不良品行,多与孩子交流,多关心他们,随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发现他们成长中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个性缺陷,及时给予纠正。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通过营造和谐、上进、积极的家庭氛围,努力与孩子沟通,把孩子培养成勤劳、勇敢、积极进取、有理想、有爱心的人。
3.1.2积极为聋生提供社会交往的机会
家长要多关心聋生,父母应加强与聋生的交流,多找机会让聋生与正常人的孩子交流,家长可以帮助聋生建立友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家长也可以多带聋生去亲友家串门,多鼓励他们与正常孩子玩耍。还可以带他们去一些开放性的场合,让聋生适应社会,加强与周围人的沟通与交往。
3.2学校方面
3.2.1要教会聋生克服不良心理,增强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和勇气
比如,有些聋生在家里表现较随和,与外人面前就较为紧张,因此,教师要依靠大家给聋生建立一个较好的人际交往情景,以帮助聋生重树信息,找回勇气。例如,聋人学校学生周某,他代表学校参加市、省的残疾人运动会,获得了多项金牌。据他的老师说,他刚入校的时候,因听力、智力双重残疾,再加上入学年龄偏大,所以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入校后通过近三年的教育,同时老师结合他体育成绩较好的特点,对其进行鼓励和训练,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多项金牌。这一次次进步,使他增强了信心和生活的乐趣,从那以后,学校的很多活动他都积极参加,尽力表现,平时也愿意与同学交往,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3.2.2聋校应重视语言教学,帮助聋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工具
在聋校,聋生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交往主要是依靠手语,可是当他们走向社会时,会发现大多数健听人不会打手语,也看不懂手语,再加上没有相应的助残设施和手段,他们与健听人的交流,只能采取通过书面语进行交流的方式。于是很多老师给学生准备了一个大笔记本,在平时交流时鼓勵聋生采用书面语交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聋生的书面语言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受聋人手语的影响,他们在词句的表达方面,语法规则方面都与汉语书面语言有一定的差异,如聋生常常会将语序倒装使用:"我家回。"(我回家。)"药买不要。"(我不需要买药。)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强调聋生使用文法手语,将汉语表达与手语结合起来,帮助聋生学习汉语的语序,掌握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聋生学习语言是一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过程,除了利用手课堂教学的时间规范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还要调动聋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通过大量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帮助聋生创造运用语言的机会,如,多与他们笔谈,给他们创造多写、多练,不断积累词汇、语句的机会,还可以教会聋生用手机发短信,让他们用手机与家人、与朋友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笔谈能力的同时,为他们将来参与社会交往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3.2.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聋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聋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工作。要培养聋生人际交往能力,须要加强他们与周围人的交流交往水平,开展较大范围的人际交往工作,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学校可以组织聋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参加各种竞赛,也可以组织聋生和普通学生一起去春游,通过活动帮助聋生提供更多的与聋生、与普通学生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活动中体会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感受健听人给予他们的关爱。还可以组织聋生到超市,与营业员通过笔谈的形式进行交流,从而帮助聋生学习如何与陌生人交流、询问,锻炼他们的能力和胆量;组织聋生到市场,与小商贩讨价还价,锻炼他们生成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人际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适当增加聋生与普通孩子的交流交往,通过使他们共同相互谈话交流,从而扩大聋生的交流范围,和交往层面,学校利用课余时间,让他们感到健康给予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人更好的交流,也学会了关心他人,树立正确人生观,提高交往能力,如何正常与人交流等,基本交往常识。
3.2.4加强与家长联系,举办家长学校
每一个聋生走进特殊教育学校的大门,家长就成为该校的"家长学校"的一名"学生"。学校在家长中间搞调查问卷,搞家访,建立通訊录,电话联系等,经常互通信息,共商培养方法。通过家长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家长教育,增加家长与聋生的交流,进一步提高聋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据统计,有相当多的聋生家长不能很好地同自己的孩子交流。为此,家长学校有针对性的开设了《聋人心理特点及教育》、《听力学常识》、《中国手语》等专题讲座。请一些聋生家长介绍自己与孩子的沟通经验,鼓励聋生家长积极主动地同孩子交流。
参考文献
[1] 张宁生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5.1
[2]刘俊卿 盲聋哑学生社会能力研究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5年11月
[3]刘俊卿,邹积会,赵哲 盲聋哑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6
[4]李强 听障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及分析 中国特殊教育 2004年第10期
[5]刘扬 1~6年级聋生与普通学生学校社会行为的比较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004年第11期
[6]高升,李明 聋生交往能力的现状分析 特殊教育 2003.3
[7]沈幼生 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聋校职业教育 特殊教育 2005.1
[8]彭文平 如何帮助聋生进行家庭交往 特殊教育 2005.1
聋生人际交往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163-02
1问题的提出
交往,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等的交流过程,它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对社会的发展和个性的成长有重要作用。
大量的调查证明,学生们只有在良好的人际交往情况下,他们才会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而相反那些人际交往关系差,没有固定好朋友,没有适当人际交往的同学,都会表现出孤独、抑郁、自我防卫强、不敢与他人交往,不会与他人合作特点。他们常常会感到情绪低落,对生活没有太大的热情,反之那些有许多朋友,有良好交友圈的同学,则表现出乐观向上、心情愉快、性格开朗。由此可见,一个人只有在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中,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价值,保持身心健康状态。
聋生不善于与人交往,主要表现有:不能正确对待师长的正确意见,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待人处事态度冷淡、毫无热情,等等。造成聋生人际交往欠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归纳出以下几点。
2 影响聋生人际交往的因素
2.1语言的障碍
由于听力损伤这个生理缺陷,聋生失去了与人交往合作中最重要的物质条件--语言,从而形成了最大的交往障碍。这就严重阻碍了他们与周围人群正常交往与合作。
2.2思维的障碍
由于听力语言的障碍,又使聋生产生了思维能力上的障碍。他们的思维方式较为简单,具有表象性。对于周围发生的事,不能通过多种感官认识,只能通过双眼去观察,然后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想象、去处理,以至于导致他们的行为得不到健全人的理解,很难与健全人沟通、合作。
2.3心理的障碍
因为听力语言的障碍,又导致聋生心理上的障碍。有的聋生性格怪癖、喜欢孤独、比较倔强、固执己见、我行我素,不能正确对待不同的意见等,这都是心理障碍造成的。
2.4家长与孩子沟通困难
由于听力语言障碍,家长与孩子之间仅靠几个简单的手势进行沟通,是很难进入孩子的心灵的。他们只能给孩子吃穿,供他上学,别的事就不管了,家里发生了事,家庭成员间产生矛盾也不让聋生参与。由于语言不通,聋生也很难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处理矛盾。
2.5学校管理方面的半封闭化形成人际交往的障碍
由于聋生是弱势群体,又由于社会不法分子的不断干扰,使聋人犯罪率不断递增,年龄越来越小,也包括不少在校学生。因此学校对学生不得不采取半封闭化管理,这从另一个角度看,影响了聋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
2.6教师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对学生起制约作用
聋生在家听父母的,在学校听老师的,一切听从老师的安排,按老师的要求做。教师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直接限制了学生的交流。
3培养聋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对策
由以上可见,影响聋生人际交往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针对这些原因,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和帮助聋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
3.1家庭方面
3.1.1家长应端正对待聋生的态度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模仿和学习父母。父母是第一个走进他们心灵的人,父母的行为举止、文化程度、教育方法态度、家庭成员的关系等都对聋生今后的人际交往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树立聋生残而不废的观念,并注意纠正自己的不良品行,多与孩子交流,多关心他们,随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发现他们成长中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个性缺陷,及时给予纠正。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通过营造和谐、上进、积极的家庭氛围,努力与孩子沟通,把孩子培养成勤劳、勇敢、积极进取、有理想、有爱心的人。
3.1.2积极为聋生提供社会交往的机会
家长要多关心聋生,父母应加强与聋生的交流,多找机会让聋生与正常人的孩子交流,家长可以帮助聋生建立友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家长也可以多带聋生去亲友家串门,多鼓励他们与正常孩子玩耍。还可以带他们去一些开放性的场合,让聋生适应社会,加强与周围人的沟通与交往。
3.2学校方面
3.2.1要教会聋生克服不良心理,增强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和勇气
比如,有些聋生在家里表现较随和,与外人面前就较为紧张,因此,教师要依靠大家给聋生建立一个较好的人际交往情景,以帮助聋生重树信息,找回勇气。例如,聋人学校学生周某,他代表学校参加市、省的残疾人运动会,获得了多项金牌。据他的老师说,他刚入校的时候,因听力、智力双重残疾,再加上入学年龄偏大,所以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入校后通过近三年的教育,同时老师结合他体育成绩较好的特点,对其进行鼓励和训练,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多项金牌。这一次次进步,使他增强了信心和生活的乐趣,从那以后,学校的很多活动他都积极参加,尽力表现,平时也愿意与同学交往,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3.2.2聋校应重视语言教学,帮助聋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工具
在聋校,聋生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交往主要是依靠手语,可是当他们走向社会时,会发现大多数健听人不会打手语,也看不懂手语,再加上没有相应的助残设施和手段,他们与健听人的交流,只能采取通过书面语进行交流的方式。于是很多老师给学生准备了一个大笔记本,在平时交流时鼓勵聋生采用书面语交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聋生的书面语言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受聋人手语的影响,他们在词句的表达方面,语法规则方面都与汉语书面语言有一定的差异,如聋生常常会将语序倒装使用:"我家回。"(我回家。)"药买不要。"(我不需要买药。)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强调聋生使用文法手语,将汉语表达与手语结合起来,帮助聋生学习汉语的语序,掌握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聋生学习语言是一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过程,除了利用手课堂教学的时间规范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还要调动聋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通过大量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帮助聋生创造运用语言的机会,如,多与他们笔谈,给他们创造多写、多练,不断积累词汇、语句的机会,还可以教会聋生用手机发短信,让他们用手机与家人、与朋友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笔谈能力的同时,为他们将来参与社会交往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3.2.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聋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聋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工作。要培养聋生人际交往能力,须要加强他们与周围人的交流交往水平,开展较大范围的人际交往工作,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学校可以组织聋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参加各种竞赛,也可以组织聋生和普通学生一起去春游,通过活动帮助聋生提供更多的与聋生、与普通学生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活动中体会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感受健听人给予他们的关爱。还可以组织聋生到超市,与营业员通过笔谈的形式进行交流,从而帮助聋生学习如何与陌生人交流、询问,锻炼他们的能力和胆量;组织聋生到市场,与小商贩讨价还价,锻炼他们生成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人际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适当增加聋生与普通孩子的交流交往,通过使他们共同相互谈话交流,从而扩大聋生的交流范围,和交往层面,学校利用课余时间,让他们感到健康给予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人更好的交流,也学会了关心他人,树立正确人生观,提高交往能力,如何正常与人交流等,基本交往常识。
3.2.4加强与家长联系,举办家长学校
每一个聋生走进特殊教育学校的大门,家长就成为该校的"家长学校"的一名"学生"。学校在家长中间搞调查问卷,搞家访,建立通訊录,电话联系等,经常互通信息,共商培养方法。通过家长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家长教育,增加家长与聋生的交流,进一步提高聋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据统计,有相当多的聋生家长不能很好地同自己的孩子交流。为此,家长学校有针对性的开设了《聋人心理特点及教育》、《听力学常识》、《中国手语》等专题讲座。请一些聋生家长介绍自己与孩子的沟通经验,鼓励聋生家长积极主动地同孩子交流。
参考文献
[1] 张宁生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5.1
[2]刘俊卿 盲聋哑学生社会能力研究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5年11月
[3]刘俊卿,邹积会,赵哲 盲聋哑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6
[4]李强 听障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及分析 中国特殊教育 2004年第10期
[5]刘扬 1~6年级聋生与普通学生学校社会行为的比较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004年第11期
[6]高升,李明 聋生交往能力的现状分析 特殊教育 2003.3
[7]沈幼生 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聋校职业教育 特殊教育 2005.1
[8]彭文平 如何帮助聋生进行家庭交往 特殊教育 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