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及强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作为国家教育体系重要力量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本文结合高教思想政治工作上提出的育人总体要求及衍生出的“五个思政”创新理念,结合民办高校实际,探讨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是现阶教育工作的要求和方向,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五个思政”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新规律。
关键词:五个思政;教育创新;民办高校
一、引言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要求学校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创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新方式、新思维、新体系。在教育中不断总结、完善,逐步提升民办高校办学机制和治理体系,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五个思政”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新规律。使学生逐步熟知,形成一个好的思政思想,转化到实际学习、生活、工作中,成为一名合格的正能量传播者、执行者。
二、“五个思政”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一)“五个思政”提出的背景、内涵及内在逻辑联系
党的十九大民办高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业已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新时期未来的栋梁,必须肩负起国家振兴赋予的责任。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文化水平,能够保证国家在复兴之路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始终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就是新时代指引高校教育创新发展的指示要求。纵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情况与不足,经实际与理论探索,具有总结性的提出“五个思政”。即“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环境思政”,较好的诠释总书记对思想教育工作内涵具体要求的体现。五个思政就是一种新的教育育人理念,是进一步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总体来说,“五个思政”的核心是育人,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为出发点,学生是教育目的是具体落脚点。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实施者、引路人,课程是教育实施主要渠道。学科是教育育人的依托和基础。环境是教育育人的保障。围绕“育人”思政核心,即统筹安排、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从而构成一个有朝气、文明、和谐、诚信、积极、完整的整体,由此为现阶段各民办高校办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势在必行
由于民办高校是弥补国家教育体系下的办学,是脱离国家教育经费的社会力量。由于他的特殊性,使得民办部分高校在各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因素,突显出思想政治教育中师资力量得薄弱,多数表现在课堂老师以宣讲灌输方式进行,学生两耳听讲被动式接收,相互不“干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逐渐产生厌倦心理,未有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背离思想教育的初衷。为此民办高校要在提高人才的培养综合实力上多下功夫,突破原有教育育人方式,探索出一种适合现代发展需要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确保增强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为国家和社会输出大量的综合型、技术型的人才,鉴于此,现阶段必须加强和提高、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一体化,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十分重要和势在必行。
三、“五个思政”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内在关联
(一)强化“五个思政”理念可以进一步满足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需要
民办高校办学理念、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师资力量、一人多用及其生源都具有不可否认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走进民办高校后也必然表现出很多的特殊性。他的特殊性也一定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使思政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受到了限制和弱化。为此,新时代必须不断强化和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审视、探索出适合现代发展需要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使其符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所以,民办高校要培养出素质、专业、品行、职业操守都合格的国家需要人才。必须按新的理念,强化开展“五个思政”教育工作,较好解决民办高校在“五个思政”中的特殊性。
学生、教师、课程、学科、环境的即统一全面的体系。“五个思政”涵盖民办高校整个管理体系,将所有资源统一到一个主题中,明确了教育宗旨,学生思政是这个体系中接收者和教育对象;教师思政是这个体系中的履职关键,规定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全员参与,包括行政管理人员,以身作则。课程思政则是整个体系中的主通道,体现教育内容、教育者、接受者相互交流的主要空间,学科思政是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具体要求和范围。环境思政则伴随着“五个思政”模式运行过程,包括民办高校整体组织机构、管理和文化理念。由此可见强化实施“五个思政”理念完全可以解决满足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需要,达到社会主义教学育人的需要。
(二)发挥“五个思政”重要载体作用可以进一步推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
民办高校应围绕“五个思政”大力推进教育体系改革,教学创新工作。思政工作要想全面推进又精确到位,必需将推广任务进行量化、分解并建立考核管理体系进行闭环管理。同时明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推进学生思政;以师德师风为主推进教师思政;以协调育人为关键推进课程思政;以新时代新思想政治理论学科为方向推进学科思政;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和氛围推进环境思政,进一步激励学生、教师、课程、学科、环境各要素,通过五个思政一体化建设,发挥“五个思政”重要载体作用,就会全面有效提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三)“五个思政”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提供智能支持
“五个思政”推进建设中,要突出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创新出新的思政教育精品课程、探索适合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同时,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科、专业课教学相融合。在教学中,逐步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及解决问题的新观念,充分开发学生的各种智力,相互交流让在传授解惑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在课程育人的同时,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加深对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关心和理解。依靠网络,建立共享式的“五個思政”智库分享平台,将思政工作和活动情况实施对接展现,进一步发挥民办高校教育的主体优势,挖掘校内教育的育人功效,汇聚育人智慧,形成育人氛围。同时进行一步发挥教师育人的聪明智慧,使信息数据得到及时补充、更新和完善。根本上保证信息在师生间、师师间的共享互动交流,这样不仅能提高思政工作的效果和针对性同时可以让学生有更多学习内容和信息,开拓思政教育的视野,让思想政治教育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提供智能支持。 四、“五个思政”视域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探析
(一)民办高校办学机制和治理体系,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活力不够
由于民办取向不同,办学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使得民办高校在管理中着偏重职业教育及专业教育,无形中挤压思政教育的“教学时间”,同时民办教师一岗多用的现象较多,将专任教师忙于校园其它琐碎的事务中。而行政管理部门、学工队伍以及后勤队伍大部分岗位工作职责未有思政相关要求,没有建立一体化的“五个思政”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导致各部门缺乏交流,同时校园媒体网络平台中思政信息内容陈旧,活动传导和管理存在拖后的现象,无法形成思政整体教育活力。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1、教育环境的特殊性
由于办学方式的特殊化,社会给予民办高校的评价不高,存在着的偏见,其次由于办学资源来源已脱离公有制,更加重了这种偏见,部分民办高校以社会所需就业专业教育为主,使得培养方向大多数以技术型人才为主,严重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组织构架以及师资方面的影响,导致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第一课题的思政教育未达到应有效果。另外,民办高校内忽视网络管理,思政教育未有正确引导,未有一定的赛选,将处于无管理开放性环境之中同时思政教育工作未有管理制度和考核管理流程进行保障。
2、教育主体的特殊性
民办高校是在公司制下校长负责制下运行,体制中以行政管理为主,以投资为主,考虑投入与产出,实用主义过重。学校中的思政教师及辅导员是民办高校主要思政教育力量,他们只在自己领域内开展相应工作,未有与学生、其他专业教师的沟通交流,其他学科也未将思政教育融入自己的课堂上,形成知识点的隔墙,未有形成应有的一体化。同时,部分教师不稳定,配置思政教师多数为兼职的,其实有专职思政教师也身兼数值,日常忙于其它事务,任务较多繁忙。思政教学多数脱离学生实际,缺乏说服力,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意识问题,长期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3、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民办高校学生大多数低于普通高校学生的特殊性,学生個体差异较大。一般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主要表现在好高骛远,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政治思想信仰迷茫等,来到民办高校是为了一张毕业证,日常时间往往沉溺网络、不务学业。在进行五个思政的课堂教育中,很难达到立德树人效果。
(三)民办高校教育资源系统性整合不够,未能形成有效合力推动思想政治创新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过程民办高校的行政、教学组织体系不匹配、不均衡。学校主体间协同机制不够完善,表现出主体同思政教育引领、传播、管理等环节有所脱节,育人机制上存在着“独立作战”的现象,只片面理解为是思政教师的专属,各教师、课程、学科、管理等环节缺少的沟通和共享,缺乏交流及对话机制,未形成全员、全过程的思政教育。新媒体多维沟通平台建设薄弱,内容更新较慢,共享题材较少,未时时跟进,这些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思政工作发展将成为一种障碍。
五、“五个思政”视域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对策
(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新时期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原则和以德树人为内容的工作目标。聚力统筹学校各种资源;注重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思政教育导向为改革创新起点,进一步解决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阻碍;坚持行政、教学及学科相互沟通、共享、协同联动,把思政工作始终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氛围。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二)以“五个思政”为重要实践载体,构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新体系。
“五个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遵循立德树人理念,从“学生”“教师”“课程”“学科”“环境”这五个方面规范思政的总体工作方向,他的内涵扩充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利用学校资源,创新教学方法,结合五个思政实际和客观要求,有意识、有针对性开展以“五个思政”为重要实践载体活动,这种思政教育工作方式,进一步巩固对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同时也完善补充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新程序,构建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新体系。
(三)推进“五个思政”一体化建设,创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
五个思政一体化建设,在民办高校中应充实到各个角落、各种学科。形成统一的效应,首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把握学生关心的热点、疑点和难点,在思政教育上进行解释、引导,在思政实践中求真。思政教育必须遵循严肃、严格、认真、严谨的工作原则,建立完善考核管理机制和奖励体制,促进思政教师建设,形成多种资源共享,共建新媒体视频、网络、APP平台,其本质是为了推进“五个思政”一体化建设,同时也创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
(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探索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大思政”教育理念是党在新形势下的一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概念以及从根本上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工作指导方法。“大思政”工作格局,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意识形态及其体制、环境和管理机制的实践创新。从民办高校的组织体系与教育工作中要以“大思政”工作为出发点要相互联系、系统考虑、整体管理、全局共享的新模式。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全方位、多学科、全员为主的参与,遵照民办高校社会化的教育体制,理顺、整合学校内外一切教育设施和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组织结构、制度、管理上的全覆盖。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载体、资源的合理性,充分发挥党、团、学生会等相当多的各种团体组织,在学校党组织及校长负责制领导下,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力求影响至学校每一个层面,每一个教室、每一个宿舍。以此达到以“德智体美劳”育人教育目的。同时将思政工作有效融合进各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播活动中,成为聚焦学生思想品质、专业水平、政治觉悟、道德情操和文化素着力点,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铸魂,为学生进入社会发展奠基思想基础和精神底色,引进一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六、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开展“五个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通过一系列有效形式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是新时代的要求。高校应该构建大思政格局,扩大“五个思政”内容的影响力,提高“五个思政”在整体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学生为本,进一步引领、提高新形势下的民办高校综合能力,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更好的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及任务。
参考文献:
[1] 王春伟, 唐娣芬, 刘云涛.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 职业时空, 2009, 005(003):92-93.
[2] 关亮. 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中国商界:上半月, 2012, 000(004):P.369-370.
[3] 王志娟. 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科学导报, 2015, 000(016):141.
作者简介:
杨丰铭(1982-05-),男,广西百色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为湖北省2019年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以“五个思政”为基点探索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19GB096)》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五个思政;教育创新;民办高校
一、引言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要求学校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创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新方式、新思维、新体系。在教育中不断总结、完善,逐步提升民办高校办学机制和治理体系,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五个思政”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新规律。使学生逐步熟知,形成一个好的思政思想,转化到实际学习、生活、工作中,成为一名合格的正能量传播者、执行者。
二、“五个思政”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一)“五个思政”提出的背景、内涵及内在逻辑联系
党的十九大民办高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业已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新时期未来的栋梁,必须肩负起国家振兴赋予的责任。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文化水平,能够保证国家在复兴之路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始终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就是新时代指引高校教育创新发展的指示要求。纵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情况与不足,经实际与理论探索,具有总结性的提出“五个思政”。即“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环境思政”,较好的诠释总书记对思想教育工作内涵具体要求的体现。五个思政就是一种新的教育育人理念,是进一步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总体来说,“五个思政”的核心是育人,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为出发点,学生是教育目的是具体落脚点。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实施者、引路人,课程是教育实施主要渠道。学科是教育育人的依托和基础。环境是教育育人的保障。围绕“育人”思政核心,即统筹安排、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从而构成一个有朝气、文明、和谐、诚信、积极、完整的整体,由此为现阶段各民办高校办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势在必行
由于民办高校是弥补国家教育体系下的办学,是脱离国家教育经费的社会力量。由于他的特殊性,使得民办部分高校在各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因素,突显出思想政治教育中师资力量得薄弱,多数表现在课堂老师以宣讲灌输方式进行,学生两耳听讲被动式接收,相互不“干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逐渐产生厌倦心理,未有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背离思想教育的初衷。为此民办高校要在提高人才的培养综合实力上多下功夫,突破原有教育育人方式,探索出一种适合现代发展需要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确保增强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为国家和社会输出大量的综合型、技术型的人才,鉴于此,现阶段必须加强和提高、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一体化,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十分重要和势在必行。
三、“五个思政”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内在关联
(一)强化“五个思政”理念可以进一步满足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需要
民办高校办学理念、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师资力量、一人多用及其生源都具有不可否认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走进民办高校后也必然表现出很多的特殊性。他的特殊性也一定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使思政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受到了限制和弱化。为此,新时代必须不断强化和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审视、探索出适合现代发展需要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使其符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所以,民办高校要培养出素质、专业、品行、职业操守都合格的国家需要人才。必须按新的理念,强化开展“五个思政”教育工作,较好解决民办高校在“五个思政”中的特殊性。
学生、教师、课程、学科、环境的即统一全面的体系。“五个思政”涵盖民办高校整个管理体系,将所有资源统一到一个主题中,明确了教育宗旨,学生思政是这个体系中接收者和教育对象;教师思政是这个体系中的履职关键,规定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全员参与,包括行政管理人员,以身作则。课程思政则是整个体系中的主通道,体现教育内容、教育者、接受者相互交流的主要空间,学科思政是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具体要求和范围。环境思政则伴随着“五个思政”模式运行过程,包括民办高校整体组织机构、管理和文化理念。由此可见强化实施“五个思政”理念完全可以解决满足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需要,达到社会主义教学育人的需要。
(二)发挥“五个思政”重要载体作用可以进一步推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
民办高校应围绕“五个思政”大力推进教育体系改革,教学创新工作。思政工作要想全面推进又精确到位,必需将推广任务进行量化、分解并建立考核管理体系进行闭环管理。同时明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推进学生思政;以师德师风为主推进教师思政;以协调育人为关键推进课程思政;以新时代新思想政治理论学科为方向推进学科思政;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和氛围推进环境思政,进一步激励学生、教师、课程、学科、环境各要素,通过五个思政一体化建设,发挥“五个思政”重要载体作用,就会全面有效提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三)“五个思政”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提供智能支持
“五个思政”推进建设中,要突出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创新出新的思政教育精品课程、探索适合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同时,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科、专业课教学相融合。在教学中,逐步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及解决问题的新观念,充分开发学生的各种智力,相互交流让在传授解惑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在课程育人的同时,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加深对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关心和理解。依靠网络,建立共享式的“五個思政”智库分享平台,将思政工作和活动情况实施对接展现,进一步发挥民办高校教育的主体优势,挖掘校内教育的育人功效,汇聚育人智慧,形成育人氛围。同时进行一步发挥教师育人的聪明智慧,使信息数据得到及时补充、更新和完善。根本上保证信息在师生间、师师间的共享互动交流,这样不仅能提高思政工作的效果和针对性同时可以让学生有更多学习内容和信息,开拓思政教育的视野,让思想政治教育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提供智能支持。 四、“五个思政”视域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探析
(一)民办高校办学机制和治理体系,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活力不够
由于民办取向不同,办学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使得民办高校在管理中着偏重职业教育及专业教育,无形中挤压思政教育的“教学时间”,同时民办教师一岗多用的现象较多,将专任教师忙于校园其它琐碎的事务中。而行政管理部门、学工队伍以及后勤队伍大部分岗位工作职责未有思政相关要求,没有建立一体化的“五个思政”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导致各部门缺乏交流,同时校园媒体网络平台中思政信息内容陈旧,活动传导和管理存在拖后的现象,无法形成思政整体教育活力。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1、教育环境的特殊性
由于办学方式的特殊化,社会给予民办高校的评价不高,存在着的偏见,其次由于办学资源来源已脱离公有制,更加重了这种偏见,部分民办高校以社会所需就业专业教育为主,使得培养方向大多数以技术型人才为主,严重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组织构架以及师资方面的影响,导致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第一课题的思政教育未达到应有效果。另外,民办高校内忽视网络管理,思政教育未有正确引导,未有一定的赛选,将处于无管理开放性环境之中同时思政教育工作未有管理制度和考核管理流程进行保障。
2、教育主体的特殊性
民办高校是在公司制下校长负责制下运行,体制中以行政管理为主,以投资为主,考虑投入与产出,实用主义过重。学校中的思政教师及辅导员是民办高校主要思政教育力量,他们只在自己领域内开展相应工作,未有与学生、其他专业教师的沟通交流,其他学科也未将思政教育融入自己的课堂上,形成知识点的隔墙,未有形成应有的一体化。同时,部分教师不稳定,配置思政教师多数为兼职的,其实有专职思政教师也身兼数值,日常忙于其它事务,任务较多繁忙。思政教学多数脱离学生实际,缺乏说服力,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意识问题,长期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3、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民办高校学生大多数低于普通高校学生的特殊性,学生個体差异较大。一般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主要表现在好高骛远,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政治思想信仰迷茫等,来到民办高校是为了一张毕业证,日常时间往往沉溺网络、不务学业。在进行五个思政的课堂教育中,很难达到立德树人效果。
(三)民办高校教育资源系统性整合不够,未能形成有效合力推动思想政治创新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过程民办高校的行政、教学组织体系不匹配、不均衡。学校主体间协同机制不够完善,表现出主体同思政教育引领、传播、管理等环节有所脱节,育人机制上存在着“独立作战”的现象,只片面理解为是思政教师的专属,各教师、课程、学科、管理等环节缺少的沟通和共享,缺乏交流及对话机制,未形成全员、全过程的思政教育。新媒体多维沟通平台建设薄弱,内容更新较慢,共享题材较少,未时时跟进,这些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思政工作发展将成为一种障碍。
五、“五个思政”视域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对策
(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新时期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原则和以德树人为内容的工作目标。聚力统筹学校各种资源;注重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思政教育导向为改革创新起点,进一步解决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阻碍;坚持行政、教学及学科相互沟通、共享、协同联动,把思政工作始终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氛围。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二)以“五个思政”为重要实践载体,构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新体系。
“五个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遵循立德树人理念,从“学生”“教师”“课程”“学科”“环境”这五个方面规范思政的总体工作方向,他的内涵扩充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利用学校资源,创新教学方法,结合五个思政实际和客观要求,有意识、有针对性开展以“五个思政”为重要实践载体活动,这种思政教育工作方式,进一步巩固对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同时也完善补充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新程序,构建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新体系。
(三)推进“五个思政”一体化建设,创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
五个思政一体化建设,在民办高校中应充实到各个角落、各种学科。形成统一的效应,首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把握学生关心的热点、疑点和难点,在思政教育上进行解释、引导,在思政实践中求真。思政教育必须遵循严肃、严格、认真、严谨的工作原则,建立完善考核管理机制和奖励体制,促进思政教师建设,形成多种资源共享,共建新媒体视频、网络、APP平台,其本质是为了推进“五个思政”一体化建设,同时也创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
(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探索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大思政”教育理念是党在新形势下的一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概念以及从根本上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工作指导方法。“大思政”工作格局,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意识形态及其体制、环境和管理机制的实践创新。从民办高校的组织体系与教育工作中要以“大思政”工作为出发点要相互联系、系统考虑、整体管理、全局共享的新模式。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全方位、多学科、全员为主的参与,遵照民办高校社会化的教育体制,理顺、整合学校内外一切教育设施和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组织结构、制度、管理上的全覆盖。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载体、资源的合理性,充分发挥党、团、学生会等相当多的各种团体组织,在学校党组织及校长负责制领导下,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力求影响至学校每一个层面,每一个教室、每一个宿舍。以此达到以“德智体美劳”育人教育目的。同时将思政工作有效融合进各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播活动中,成为聚焦学生思想品质、专业水平、政治觉悟、道德情操和文化素着力点,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铸魂,为学生进入社会发展奠基思想基础和精神底色,引进一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六、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开展“五个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通过一系列有效形式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是新时代的要求。高校应该构建大思政格局,扩大“五个思政”内容的影响力,提高“五个思政”在整体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学生为本,进一步引领、提高新形势下的民办高校综合能力,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更好的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及任务。
参考文献:
[1] 王春伟, 唐娣芬, 刘云涛.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 职业时空, 2009, 005(003):92-93.
[2] 关亮. 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中国商界:上半月, 2012, 000(004):P.369-370.
[3] 王志娟. 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科学导报, 2015, 000(016):141.
作者简介:
杨丰铭(1982-05-),男,广西百色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为湖北省2019年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以“五个思政”为基点探索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19GB096)》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