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审美教育是指通过一定方式、设施,培养人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人的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体会,探讨在政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 初中生 美育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19-01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所谓审美,是指人们领会和感悟事物或艺术的美。所谓审美教育是指通过一定方式、设施,培养人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人的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实际上就是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是一个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看待人生的立生之本。
所谓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美育,是指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使一切教学行为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和美的创造,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教学艺术美的享受, 从而使学生具备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如何在政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体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挖掘美育资源,用美的知识陶冶学生
美的形态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自然美是指以自然的感性形式直接唤起人的美感,主要指山水、田野、海洋、花草树木等自然风光给人的直观之美。社会美是指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和现象呈现的美,包括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环境美等。艺术美是指经过艺术创造实践,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加以概括和提炼,集中的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的美。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在思品课的教材从形式到内容,无不贯穿着美。但学生由于缺乏审美的知识和方法,无法轻易发现书中所蕴含的美育内容,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具备发掘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的能力,同时要根据作者和教材中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意识,挖掘出教学目标中的审美素材,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这样不仅能给予学生知识上的“营养”,从而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而且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准确地将美传达给学生,以指导他们进行审美实践,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营造教学过程的和谐美,用美的氛围感动学生
和谐是一种美。营造课堂的和谐氛围,可以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给学生美的感动。要营造和谐的课堂,一是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不能居高临下,要倡导课堂民主,形成平等的课堂对话。二是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教学要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三是要采用和谐的教学评价方式: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使评价与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相一致。
三、强化教师的审美素质,用美的行为感染学生
教学能否具有审美性,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观察和评价之中,所以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地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而应该给学生留下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审美形象。教师作为教育者本身具备怎样的审美素质,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1、形体之美
形体之美表现在身材相貌、姿态动作、风采气度、衣着打扮上。教师举止端庄文雅、平易近人等外在形式美,总会诱发学生去欣赏。从审美心理的角度看,人体美的诱导作用是“ 首次效应”的规律去作用。教师若要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就应该从日常的衣着打扮和举止言谈等外在的形式美入手。初中生虽不具备系统的审美知识和方法,但是对美的追求更为敏感、强烈和执著,他们对教师的观察和评价是从外在开始,得体的穿着、优雅的形象更能抓住学生的眼球,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
2、思想之美
常言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什么又是教师的灵魂呢?答案就是“师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要成为一名“美丽”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是高尚的师德。思想道德情操给予学生的影响是直观而具体的,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反之,则会被学生所厌倦,这是一种人格化的教育方式,高尚的师德通过三尺讲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道德之美通过老师渗透进学生的心灵之中。
3、言行之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作为教育者,不仅其思想道德情操对学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教师的一切言行同样会在学生面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人先正己,教育者必先修养和锻炼自己。润物无声,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带头执行,才能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偶像,成为学生自觉效仿的榜样。一位正直善良、胸襟坦荡、公正为人的好教师不仅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爱戴,而且是授予学生行为美最好的活教材。教师要注意教育中的细节,用细节去濡染学生,熏陶学生。比如:在平时,学生的作业本的角卷起来,帮助他抹平;窗户上的玻璃缺了,亲自去钉好;一个小纸片,弯腰捡起来;教室里的垃圾箱、笤帚,亲手摆顺。这些都是无声的语言,比说教更有作用,教师的细节表现学生看在眼中,也学在平时,美育应该从日常细节之中抓起。
4、才能之美
在当今这个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担任德育工作的政治老师。初中思品课的老师必须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业务工作能力素质,主要包括教学能力、表达能力和教育能力等。高知低能”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因此,老师也要不断地加强学习,自身提高,达到“ 运用之妙,存手一心”的美学境界。
郭沫若说过:“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性教育、美的教育人手。”由此可见,美育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育者,应该具有美学意识,能更好地把握教育教学的艺术,挖掘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尹桂森.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J].课程教材研究
[2]胡振开.教育心理学[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安徽师大美学教研室.审美教育[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
[4]韩艺.略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美育功能[J].琼州大学学报,2002(2)
关键词:思想品德 初中生 美育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19-01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所谓审美,是指人们领会和感悟事物或艺术的美。所谓审美教育是指通过一定方式、设施,培养人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人的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实际上就是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是一个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看待人生的立生之本。
所谓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美育,是指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使一切教学行为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和美的创造,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教学艺术美的享受, 从而使学生具备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如何在政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体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挖掘美育资源,用美的知识陶冶学生
美的形态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自然美是指以自然的感性形式直接唤起人的美感,主要指山水、田野、海洋、花草树木等自然风光给人的直观之美。社会美是指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和现象呈现的美,包括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环境美等。艺术美是指经过艺术创造实践,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加以概括和提炼,集中的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的美。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在思品课的教材从形式到内容,无不贯穿着美。但学生由于缺乏审美的知识和方法,无法轻易发现书中所蕴含的美育内容,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具备发掘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的能力,同时要根据作者和教材中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意识,挖掘出教学目标中的审美素材,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这样不仅能给予学生知识上的“营养”,从而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而且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准确地将美传达给学生,以指导他们进行审美实践,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营造教学过程的和谐美,用美的氛围感动学生
和谐是一种美。营造课堂的和谐氛围,可以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给学生美的感动。要营造和谐的课堂,一是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不能居高临下,要倡导课堂民主,形成平等的课堂对话。二是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教学要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三是要采用和谐的教学评价方式: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使评价与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相一致。
三、强化教师的审美素质,用美的行为感染学生
教学能否具有审美性,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观察和评价之中,所以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地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而应该给学生留下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审美形象。教师作为教育者本身具备怎样的审美素质,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1、形体之美
形体之美表现在身材相貌、姿态动作、风采气度、衣着打扮上。教师举止端庄文雅、平易近人等外在形式美,总会诱发学生去欣赏。从审美心理的角度看,人体美的诱导作用是“ 首次效应”的规律去作用。教师若要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就应该从日常的衣着打扮和举止言谈等外在的形式美入手。初中生虽不具备系统的审美知识和方法,但是对美的追求更为敏感、强烈和执著,他们对教师的观察和评价是从外在开始,得体的穿着、优雅的形象更能抓住学生的眼球,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
2、思想之美
常言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什么又是教师的灵魂呢?答案就是“师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要成为一名“美丽”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是高尚的师德。思想道德情操给予学生的影响是直观而具体的,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反之,则会被学生所厌倦,这是一种人格化的教育方式,高尚的师德通过三尺讲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道德之美通过老师渗透进学生的心灵之中。
3、言行之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作为教育者,不仅其思想道德情操对学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教师的一切言行同样会在学生面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人先正己,教育者必先修养和锻炼自己。润物无声,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带头执行,才能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偶像,成为学生自觉效仿的榜样。一位正直善良、胸襟坦荡、公正为人的好教师不仅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爱戴,而且是授予学生行为美最好的活教材。教师要注意教育中的细节,用细节去濡染学生,熏陶学生。比如:在平时,学生的作业本的角卷起来,帮助他抹平;窗户上的玻璃缺了,亲自去钉好;一个小纸片,弯腰捡起来;教室里的垃圾箱、笤帚,亲手摆顺。这些都是无声的语言,比说教更有作用,教师的细节表现学生看在眼中,也学在平时,美育应该从日常细节之中抓起。
4、才能之美
在当今这个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担任德育工作的政治老师。初中思品课的老师必须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业务工作能力素质,主要包括教学能力、表达能力和教育能力等。高知低能”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因此,老师也要不断地加强学习,自身提高,达到“ 运用之妙,存手一心”的美学境界。
郭沫若说过:“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性教育、美的教育人手。”由此可见,美育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育者,应该具有美学意识,能更好地把握教育教学的艺术,挖掘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尹桂森.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J].课程教材研究
[2]胡振开.教育心理学[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安徽师大美学教研室.审美教育[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
[4]韩艺.略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美育功能[J].琼州大学学报,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