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讨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与皮下瘀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80例门诊输液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采用直接按压法(实验组)和交换按压法(对照组)进行比较,拔针按压5min后观察局部皮下瘀血情况。结果:实验组99.5%(378/380)无皮下出血或瘀血,显著高于对照组96.3%(366/380),p<0.01(x2=9.194)。结论:采用直接按压法明显降低皮下瘀血发生率。
【关键词】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皮下瘀血
【中图分类号】R452;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37-01
静脉输液治疗与护理是临床应用最多的一项重要的护理实践活动,其拔针按压是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1-8]。当一次次成功穿刺静脉输液拔针后,经常见到穿刺局部发生皮肤皮下出血和瘀血现象,不仅影响以后的穿刺,而且引起局部疼痛,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还有损美感[1-5]。为减轻这一现象,作者对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进行了研究,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6月在本院门诊输液室且连续静脉输液3天以上的患者380例,其中男225例,女155例,年龄14-79岁,年均45岁。全组患者能自理、合作,出凝血时间正常。其中患脑动脉硬化者23例,肺部感染169例,急性胃肠炎145例,盆腔炎29例,其他14例。
1.2 方法 选择一次穿刺成功的静脉输液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即同一受试者采用前后两种方法按压),前为实验组,后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直接按压法:静脉输液完毕,拔针前将患者未穿刺侧手掌的大鱼际肌部位平、轻放在盖有纱布的穿刺点上方,工作人员用一手指重叠放在患者的该手背上,揭输液胶贴后,在快速平行拔针的同时,向下按压穿刺部位。对照组采用交换按压法(传统按压法):揭输液胶贴后拔针时,先由工作人员手持针柄远端平行拔出针头,针头拔出的瞬间,左手持棉签纵形按压穿刺点及上方相应部位,再交给患者自己按压。两种方法均按压5min后(均不能揉擦)观察患者局部皮下出血及瘀血情况。
2 结果
两种按压方法结果显示,实验组无皮下出血或瘀血378例(99.5%),对照组为366例(96.3%),前后两次比较p<0.01(x2=9.194),结果见表1。两组均无穿刺部位局部感染现象。
3 讨论
3.1 静脉输液拔针后发生皮下出血或瘀血的原理 静脉输液拔针后发生皮下出血或瘀血是因为穿刺本身对血管壁完整性损伤血液溢至皮下所致[1-3]。
3.2 静脉输液拔针止血的机理 静脉输液拔针止血,一是生理止血机理,二是压迫止血机理。生理止血:首先是小血管受伤后刺激局部缩血管及血管内膜损伤激活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浆中凝血系统形成止血栓,堵塞伤口,有效地制止出血[4,5]。压迫止血:压迫局部,暂时阻断局部的血流。由于上述机制,采用交换按压法,局部血流形成阻断-恢复-阻断-凝固过程。在恢复过程中,血液迅速经损伤的血管壁溢出至皮下而发生皮下瘀血。而采用直接按压法,局部血液形成阻断-凝固过程,无血流恢复过程,从而有效地避免皮下瘀血。
3.3 健康宣教
3.3.1 拔针按压时间和力度的宣教 正常人出血时间是1~3min,凝血时间2~8min(玻片法),因此,按壓针眼的时间与发生针眼出血、皮下瘀血有密切的关系。拔针后按压时间短易造成局部出血、瘀血,分析认为是血管穿刺处的血细胞凝聚块尚未形成,在静脉压和骨骼肌收缩的挤压作用下血液易从针眼处外溢,形成出血或皮下瘀血。有效延长按压时间,有利于局部血细胞凝聚块形成,从而减少了皮下瘀血的发生[6]。有关静脉拔针按压血管时间的临床研究显示:至少3min才能有效地防止出血。不同的按压时间其皮下出血的比例也不同,1min为5.6%,2min~3min为2.7%。对于老年病人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时间3min,有17.6%的病人发生皮下瘀血,按压时间延长至5min时皮下瘀血发生率则降至4.3%以下。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老年人静脉输液拔针后按5min可以有效地减少穿刺部位皮下瘀血的发生。考虑到正常人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建议静脉拔针按压时间以5min为宜。按压力度应均匀适中,力量过小起不到按压止血的效果,力量过大又会导致病人疼痛[7]。
3.3.2 按压方法与面积的宣教 通常静脉输液共有两个“针眼”,一个是穿过皮肤的“针眼”,看得见;另一个是穿过血管壁的“针眼”,看不见。按压部位的面积大小与针眼出血、皮下出血、皮下瘀血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其原因是,皮肤表面针眼与血管壁针眼不在同一个点,两者距离与进针角度和皮下脂肪厚度有关。如果按压面积较小,只是按压皮肤的针眼而不按压血管上的针眼,则血液会从血管壁这个针眼流入皮下形成瘀血。即使按压血管处针眼也不能消除皮下瘀血的症状,因而容易发生皮肤针眼出血和皮下瘀血。故此,按压针眼的正确方法是加大按压面积,使两个针眼均被压住,血液就不会渗出血管外。采用手掌的大鱼际肌按压穿刺局部,因其面积大,且力量均匀,不需要严格掌握穿刺点的位置,克服了用手指按压时,指缝间隙无压力的缺点。静脉输液拔针时按压两个针眼,能大大降低静脉穿刺部位的皮下瘀血率。
3.3.3 其他事项的宣教:嘱患者在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暂勿用力,如手背静脉输液或肘静脉输液时,应防止拔针后腕关节及手臂负重,嘱输液的手勿抓拿重物、紧握拳,防止再出血。拔针后告知患者勿对穿刺处进行边压边揉,揉搓可使已闭合的针眼重新冲开,发生瘀血。此外,患者在静脉输液拔针后,24小时内禁热敷,防止局部血管扩张,加重皮下出血,导致皮下瘀血[8]。
本组结果表明,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直接按压法致皮下瘀血比交换按压法更少(p<0.01),不仅减少了皮下瘀血产生的疼痛,而且也不影响手部的美观,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为目的”的服务宗旨。
参考文献:
[1] 洪晓珍.静脉穿刺针柄左侧固定法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029-1030.
[2] 孙雪然.静脉输液拔针小技巧[J].护理学,2010,12:122.
[3] 孟维玲,周建芳.静脉输液病人拔针时间观察与无创拔针方法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1706-1707.
[4] 陈风华,梁镝敏.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及时间的研究[J].中国护理杂志,2009,25:33.
[5] 陈卓.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2013,24(8):451.
[6] 覃俊.静脉输液拔针技巧介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5):93.
[7] 韩翔,杨华华,王建英.静脉输液后不同拔针方法的效果观察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7(2):38-39.
[8] 左丽宏,李春燕.静脉输液护理相关用具合理选择与临床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78-80.
【关键词】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皮下瘀血
【中图分类号】R452;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37-01
静脉输液治疗与护理是临床应用最多的一项重要的护理实践活动,其拔针按压是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1-8]。当一次次成功穿刺静脉输液拔针后,经常见到穿刺局部发生皮肤皮下出血和瘀血现象,不仅影响以后的穿刺,而且引起局部疼痛,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还有损美感[1-5]。为减轻这一现象,作者对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进行了研究,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6月在本院门诊输液室且连续静脉输液3天以上的患者380例,其中男225例,女155例,年龄14-79岁,年均45岁。全组患者能自理、合作,出凝血时间正常。其中患脑动脉硬化者23例,肺部感染169例,急性胃肠炎145例,盆腔炎29例,其他14例。
1.2 方法 选择一次穿刺成功的静脉输液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即同一受试者采用前后两种方法按压),前为实验组,后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直接按压法:静脉输液完毕,拔针前将患者未穿刺侧手掌的大鱼际肌部位平、轻放在盖有纱布的穿刺点上方,工作人员用一手指重叠放在患者的该手背上,揭输液胶贴后,在快速平行拔针的同时,向下按压穿刺部位。对照组采用交换按压法(传统按压法):揭输液胶贴后拔针时,先由工作人员手持针柄远端平行拔出针头,针头拔出的瞬间,左手持棉签纵形按压穿刺点及上方相应部位,再交给患者自己按压。两种方法均按压5min后(均不能揉擦)观察患者局部皮下出血及瘀血情况。
2 结果
两种按压方法结果显示,实验组无皮下出血或瘀血378例(99.5%),对照组为366例(96.3%),前后两次比较p<0.01(x2=9.194),结果见表1。两组均无穿刺部位局部感染现象。
3 讨论
3.1 静脉输液拔针后发生皮下出血或瘀血的原理 静脉输液拔针后发生皮下出血或瘀血是因为穿刺本身对血管壁完整性损伤血液溢至皮下所致[1-3]。
3.2 静脉输液拔针止血的机理 静脉输液拔针止血,一是生理止血机理,二是压迫止血机理。生理止血:首先是小血管受伤后刺激局部缩血管及血管内膜损伤激活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浆中凝血系统形成止血栓,堵塞伤口,有效地制止出血[4,5]。压迫止血:压迫局部,暂时阻断局部的血流。由于上述机制,采用交换按压法,局部血流形成阻断-恢复-阻断-凝固过程。在恢复过程中,血液迅速经损伤的血管壁溢出至皮下而发生皮下瘀血。而采用直接按压法,局部血液形成阻断-凝固过程,无血流恢复过程,从而有效地避免皮下瘀血。
3.3 健康宣教
3.3.1 拔针按压时间和力度的宣教 正常人出血时间是1~3min,凝血时间2~8min(玻片法),因此,按壓针眼的时间与发生针眼出血、皮下瘀血有密切的关系。拔针后按压时间短易造成局部出血、瘀血,分析认为是血管穿刺处的血细胞凝聚块尚未形成,在静脉压和骨骼肌收缩的挤压作用下血液易从针眼处外溢,形成出血或皮下瘀血。有效延长按压时间,有利于局部血细胞凝聚块形成,从而减少了皮下瘀血的发生[6]。有关静脉拔针按压血管时间的临床研究显示:至少3min才能有效地防止出血。不同的按压时间其皮下出血的比例也不同,1min为5.6%,2min~3min为2.7%。对于老年病人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时间3min,有17.6%的病人发生皮下瘀血,按压时间延长至5min时皮下瘀血发生率则降至4.3%以下。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老年人静脉输液拔针后按5min可以有效地减少穿刺部位皮下瘀血的发生。考虑到正常人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建议静脉拔针按压时间以5min为宜。按压力度应均匀适中,力量过小起不到按压止血的效果,力量过大又会导致病人疼痛[7]。
3.3.2 按压方法与面积的宣教 通常静脉输液共有两个“针眼”,一个是穿过皮肤的“针眼”,看得见;另一个是穿过血管壁的“针眼”,看不见。按压部位的面积大小与针眼出血、皮下出血、皮下瘀血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其原因是,皮肤表面针眼与血管壁针眼不在同一个点,两者距离与进针角度和皮下脂肪厚度有关。如果按压面积较小,只是按压皮肤的针眼而不按压血管上的针眼,则血液会从血管壁这个针眼流入皮下形成瘀血。即使按压血管处针眼也不能消除皮下瘀血的症状,因而容易发生皮肤针眼出血和皮下瘀血。故此,按压针眼的正确方法是加大按压面积,使两个针眼均被压住,血液就不会渗出血管外。采用手掌的大鱼际肌按压穿刺局部,因其面积大,且力量均匀,不需要严格掌握穿刺点的位置,克服了用手指按压时,指缝间隙无压力的缺点。静脉输液拔针时按压两个针眼,能大大降低静脉穿刺部位的皮下瘀血率。
3.3.3 其他事项的宣教:嘱患者在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暂勿用力,如手背静脉输液或肘静脉输液时,应防止拔针后腕关节及手臂负重,嘱输液的手勿抓拿重物、紧握拳,防止再出血。拔针后告知患者勿对穿刺处进行边压边揉,揉搓可使已闭合的针眼重新冲开,发生瘀血。此外,患者在静脉输液拔针后,24小时内禁热敷,防止局部血管扩张,加重皮下出血,导致皮下瘀血[8]。
本组结果表明,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直接按压法致皮下瘀血比交换按压法更少(p<0.01),不仅减少了皮下瘀血产生的疼痛,而且也不影响手部的美观,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为目的”的服务宗旨。
参考文献:
[1] 洪晓珍.静脉穿刺针柄左侧固定法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029-1030.
[2] 孙雪然.静脉输液拔针小技巧[J].护理学,2010,12:122.
[3] 孟维玲,周建芳.静脉输液病人拔针时间观察与无创拔针方法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1706-1707.
[4] 陈风华,梁镝敏.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及时间的研究[J].中国护理杂志,2009,25:33.
[5] 陈卓.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2013,24(8):451.
[6] 覃俊.静脉输液拔针技巧介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5):93.
[7] 韩翔,杨华华,王建英.静脉输液后不同拔针方法的效果观察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7(2):38-39.
[8] 左丽宏,李春燕.静脉输液护理相关用具合理选择与临床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