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经多次实践,我发现在高年级音乐课堂上,融音乐、知识、趣味为一体的音乐活动,就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音乐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这样,便大大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主要提出三个主张:一是寻找吸引学生的音乐活动;二是运用两法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三是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要把握原则。
关键词:高年级;音乐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把握原则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 这说明了对于学习的感知,莫过于我们全身心投入到其中。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让学生愉悦地感受音乐,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音乐活动的基础素质教育。经过对音乐课堂的摸索、实践、反思,我以音乐活动贯穿课堂为重要抓手,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一、寻找吸引学生的音乐活动
怎样的音乐活动才能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课堂当中呢?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创设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能够大大地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
1.鼓励编编创创
音乐课堂中的编创教学,是新课标中的“创造性”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以发展学生的散发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进行为歌曲配打击乐节奏、为旋律配身势练习、填空完成旋律、为旋律配歌词、改编歌词、改编旋律、创作旋律等等,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费旧易拉罐、酒瓶盖、茶杯、瓷碗等材料自制打击乐器。这些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灵感,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自主参与、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创造力。
2.运用多种趣味形式
音乐活动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活动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融音乐、知识、趣味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音乐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我根据歌曲的不同风格或是歌曲旋律特点,适当运用轮唱、对唱、肢体律动、配伴奏乐器、添加衬词等多种富有趣味的形式去引导学生学习歌曲,提高学生对歌曲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其更深刻地理解歌曲,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上六年级第一课三首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茉莉花》欣赏课时,我先深入了解歌曲特点,根据每一首歌曲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江苏方言是亮点,因此选择模唱形式;东北的秧歌富有地方特色,因此选择学习秧歌来表现歌曲;河北的歌曲节奏明亮,因此选择用课堂小乐器为歌曲伴奏的形式。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让学生对音乐的欣赏不限于听觉感官上。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了解到不同地区《茉莉花》的音乐风格,还体验了表现音乐的多种有趣形式。
二、运用两法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有趣生动的音乐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如何把他们的这股热情具体落实到主动参与活动当中呢?笔者经过不断地实践反思总结发现,运用视听结合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方式,能够很好地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1.视听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认识音乐主要是依靠听觉感知。但由于学生对音乐理解需要长期培养,因此,如果只有纯粹的听觉感知,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运用视听结合,让学生感知音乐的旋律后积极地活动起来,激发其投入到音乐中去,使他们随着流动的旋律,形象具体的情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进行《魔法师的弟子》音乐欣赏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制作了精美的课件。首先我播放迪士尼片段《魔法师的弟子》音乐视频,学生被视频中的顽皮可爱的米老鼠吸引了,同时也对视频中的配乐很感兴趣,通过视频的欣赏,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然后,我继续利用视听结合一一介紹了乐曲当中的乐器和音色,还让学生模仿视频中乐器演奏家们演奏乐器的动作,学生全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来。
2.品味音乐,让学生主动联系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因此,联系生活,是品味音乐的方法之一。在音乐教学中,我会注重创造真实的音乐生活,让学生更“接地气”地感知音乐。
例如,进行一年级歌曲《龙咚锵》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过年时的快乐心情。接着,我又利用过年时贴对联的情景,让学生玩“对对联”的游戏,学生们都发挥自己的小宇宙,积极参与对联游戏,在游戏中掌握了歌曲的歌词;伴着音乐中欢快热闹的气氛,学生们还配合着歌曲,模仿着敲锣打鼓。由于这些音乐活动都源于实际生活,而且充满趣味,因此,课堂的活跃度高,孩子积极参与歌曲的学习效率就高。
三、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要把握原则
如何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成为了音乐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关键因素,也是音乐活动能否贯穿课堂的全过程的关键所在。我在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以下三个原则。
1.独学与合作互补共生的原则
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中,小组合作活动是重要的教学形式。在小组合作前,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会进入一个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静状态,初步体会音乐;而进入小组合作学习阶段,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学生就会对音乐的理解更深刻。音乐课堂中,我一般采取“导、学、研、展、评”的小组合作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独立学,小组合作学习、研讨与展示,师生评价,去开展有效的音乐教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这种先独学,后合作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表现音乐,培养其参与意识、创造意识,产生创新思维。值得一提的是,独学与合作学习的开展,有利于解决乐曲歌曲的重难点,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抒发个人见解,又通过共同讨论、互相交流、一起编创一起表演、互相评,取长补短,提高课堂的成效。 2.思想与行动互相交融的原则
只有動态的课堂并不一定是真正活跃的课堂,静态的课堂也有活跃积极的思维。动静结合的音乐教学课堂是一个充满了知识交融,思想交锋和情感共鸣的过程,也是提高音乐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只有思想与行动互相交融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天真稚嫩,想象力丰富,他们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自由地想象。我抓住了学生的这个特点,在课堂上积极调动他们的思维,多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理解歌词含义,也通过感受优美的旋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
例如,三年级歌唱课《春天举行音乐会》,歌曲以“春天”为主题,我通过让学生“感受春天,模仿春天的声音,唱春天,表现春天”等几个环节,并利用用说说、唱唱、演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自觉思考和创造体验的学习热情,引领学生走进春意盎然的音乐世界,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有趣的歌词中一步步领略春天的美,让学生体会时光的美好,珍惜时光。
3.树立自信与表达自我相辅相成的原则
为了建立学生音乐学习的信心,激励学生大胆表现自我,我会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音乐,尤其对于个别音乐素质不佳的学生,或是身心有缺陷的特殊生,应多采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两者结合的评价形式,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我会关注每一位学生,他们在音乐表现中的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或任何一次参与行为,我都会及时地表扬、鼓励他们;我会切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音乐课堂上,我开展了“音乐大擂台”活动,从第一批上台的学生中选出第一位小擂主,让其他学生通过独唱,独舞,独奏等形式向他挑战。当然评委也由学生担任,让他们自己总结,从而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的表演既能自信又很富感染力与表现力。自信与展示相结合,是一个良性循环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音乐活动自信地展示自己,又在展示中收获了自信,相得益彰,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音乐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自觉地接受音乐的熏陶,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书目:
【1】《中国音乐教育》
【2】《中小学音乐教育》
关键词:高年级;音乐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把握原则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 这说明了对于学习的感知,莫过于我们全身心投入到其中。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让学生愉悦地感受音乐,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音乐活动的基础素质教育。经过对音乐课堂的摸索、实践、反思,我以音乐活动贯穿课堂为重要抓手,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一、寻找吸引学生的音乐活动
怎样的音乐活动才能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课堂当中呢?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创设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能够大大地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
1.鼓励编编创创
音乐课堂中的编创教学,是新课标中的“创造性”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以发展学生的散发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进行为歌曲配打击乐节奏、为旋律配身势练习、填空完成旋律、为旋律配歌词、改编歌词、改编旋律、创作旋律等等,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费旧易拉罐、酒瓶盖、茶杯、瓷碗等材料自制打击乐器。这些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灵感,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自主参与、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创造力。
2.运用多种趣味形式
音乐活动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活动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融音乐、知识、趣味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音乐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我根据歌曲的不同风格或是歌曲旋律特点,适当运用轮唱、对唱、肢体律动、配伴奏乐器、添加衬词等多种富有趣味的形式去引导学生学习歌曲,提高学生对歌曲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其更深刻地理解歌曲,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上六年级第一课三首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茉莉花》欣赏课时,我先深入了解歌曲特点,根据每一首歌曲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江苏方言是亮点,因此选择模唱形式;东北的秧歌富有地方特色,因此选择学习秧歌来表现歌曲;河北的歌曲节奏明亮,因此选择用课堂小乐器为歌曲伴奏的形式。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让学生对音乐的欣赏不限于听觉感官上。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了解到不同地区《茉莉花》的音乐风格,还体验了表现音乐的多种有趣形式。
二、运用两法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有趣生动的音乐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如何把他们的这股热情具体落实到主动参与活动当中呢?笔者经过不断地实践反思总结发现,运用视听结合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方式,能够很好地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1.视听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认识音乐主要是依靠听觉感知。但由于学生对音乐理解需要长期培养,因此,如果只有纯粹的听觉感知,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运用视听结合,让学生感知音乐的旋律后积极地活动起来,激发其投入到音乐中去,使他们随着流动的旋律,形象具体的情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进行《魔法师的弟子》音乐欣赏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制作了精美的课件。首先我播放迪士尼片段《魔法师的弟子》音乐视频,学生被视频中的顽皮可爱的米老鼠吸引了,同时也对视频中的配乐很感兴趣,通过视频的欣赏,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然后,我继续利用视听结合一一介紹了乐曲当中的乐器和音色,还让学生模仿视频中乐器演奏家们演奏乐器的动作,学生全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来。
2.品味音乐,让学生主动联系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因此,联系生活,是品味音乐的方法之一。在音乐教学中,我会注重创造真实的音乐生活,让学生更“接地气”地感知音乐。
例如,进行一年级歌曲《龙咚锵》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过年时的快乐心情。接着,我又利用过年时贴对联的情景,让学生玩“对对联”的游戏,学生们都发挥自己的小宇宙,积极参与对联游戏,在游戏中掌握了歌曲的歌词;伴着音乐中欢快热闹的气氛,学生们还配合着歌曲,模仿着敲锣打鼓。由于这些音乐活动都源于实际生活,而且充满趣味,因此,课堂的活跃度高,孩子积极参与歌曲的学习效率就高。
三、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要把握原则
如何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成为了音乐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关键因素,也是音乐活动能否贯穿课堂的全过程的关键所在。我在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以下三个原则。
1.独学与合作互补共生的原则
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中,小组合作活动是重要的教学形式。在小组合作前,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会进入一个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静状态,初步体会音乐;而进入小组合作学习阶段,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学生就会对音乐的理解更深刻。音乐课堂中,我一般采取“导、学、研、展、评”的小组合作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独立学,小组合作学习、研讨与展示,师生评价,去开展有效的音乐教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这种先独学,后合作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表现音乐,培养其参与意识、创造意识,产生创新思维。值得一提的是,独学与合作学习的开展,有利于解决乐曲歌曲的重难点,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抒发个人见解,又通过共同讨论、互相交流、一起编创一起表演、互相评,取长补短,提高课堂的成效。 2.思想与行动互相交融的原则
只有動态的课堂并不一定是真正活跃的课堂,静态的课堂也有活跃积极的思维。动静结合的音乐教学课堂是一个充满了知识交融,思想交锋和情感共鸣的过程,也是提高音乐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只有思想与行动互相交融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天真稚嫩,想象力丰富,他们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自由地想象。我抓住了学生的这个特点,在课堂上积极调动他们的思维,多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理解歌词含义,也通过感受优美的旋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
例如,三年级歌唱课《春天举行音乐会》,歌曲以“春天”为主题,我通过让学生“感受春天,模仿春天的声音,唱春天,表现春天”等几个环节,并利用用说说、唱唱、演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自觉思考和创造体验的学习热情,引领学生走进春意盎然的音乐世界,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有趣的歌词中一步步领略春天的美,让学生体会时光的美好,珍惜时光。
3.树立自信与表达自我相辅相成的原则
为了建立学生音乐学习的信心,激励学生大胆表现自我,我会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音乐,尤其对于个别音乐素质不佳的学生,或是身心有缺陷的特殊生,应多采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两者结合的评价形式,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我会关注每一位学生,他们在音乐表现中的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或任何一次参与行为,我都会及时地表扬、鼓励他们;我会切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音乐课堂上,我开展了“音乐大擂台”活动,从第一批上台的学生中选出第一位小擂主,让其他学生通过独唱,独舞,独奏等形式向他挑战。当然评委也由学生担任,让他们自己总结,从而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的表演既能自信又很富感染力与表现力。自信与展示相结合,是一个良性循环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音乐活动自信地展示自己,又在展示中收获了自信,相得益彰,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音乐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自觉地接受音乐的熏陶,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书目:
【1】《中国音乐教育》
【2】《中小学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