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呈贡大学城学分互换互认问题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txwd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如何真正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完善大学城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云南呈贡大学城作为西部地区第一所新建大学城,对促进云南本土高等教育发展、达到经济发达地区教育水平、进一步加强和东南亚联系、合作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对中外学分交换系统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借鉴经济发达地区已建立的大学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经验,结合云南省呈贡大学城教学资源建设和利用的情况,通过建立学分互换互认系统,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其教学资源,防止出现重复投资现象。
  关键词: 呈贡大学城 资源共享 学分 互换互认
  
  一、学分互换互认发展现状
  
  学分制产生于美国哈佛大学,从1872年至今,经过10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在全世界众多高校中普遍推广。它是一种以学分计量的选课制为基础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互换是指在实行学分制的基础上,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本校的课程获得学分,也可以学习其他院校的相关课程获得学分,修得相关课程所获学分在本校和其他院校均被承认。学分互认指已经获得由国家统一认可的各级各类学校、培训机构给予的学分如何科学地转换为所需的学分,即学生的学分可在合作高校之间实现相互认可与换算。
  学分互换互认最早可追溯到1953年在巴黎召开的“关于进入别国大学学习时文凭等值的欧洲大会”,随后在“伊拉斯莫计划”实施的“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及1999年欧洲29国签署的《波洛尼亚宣言》中得到进一步完善,逐渐发展为一个学分累计系统即欧洲学分转换及累计系统。自1998年至今,欧洲已有45个国家加入到这一系统中,它的成功实施,打破了校与校之间的藩篱,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障碍,成为学分流通的典范①。
  随着高等教育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显著,国与国、校与校之间交流、合作的不断加强,学分制互换问题已引起了专家和学者的高度注意,究其原因:①它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必然趋势。②它是高校互相交换学生,加强教学合作的国际交流平台。③同时它为挖掘办学资源、教学资源共享,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学生学习积极性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因此,学分互换互认不仅是教育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结果,符合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培养方针,还促进教学资源的相互流通,给予学生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真正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二、我国大学城内实施学分互换现状
  
  学分制作为一种较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逐渐被引入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体系后,经过几十年的不断积累和探索,尤其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高校都积极努力探索一条不仅适合社会需要又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独具特色的学分制道路,为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互换奠定了基础。随我国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政策的完善,高校建设向着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出现了大学城、大学园区等形式,尤其是随高校扩招和城市化进程推进,大学城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新现象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建和在建的大学城(大学校区)近30个。
  国内大学城或大学园区都在积极实施学分互换互认制,如:北京17所高校以教学共同体的合作方式,实行相互选课、互认学分;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之间互相开放选修课、教师互动、互认学分,联合举办研究院;南京仙林大学城之间实施学分互认、课程互听、教师互聘;上海西南片、东北片、松江大学城高校之间开设形式多样的跨校选修课程,互认学分,符合条件给予转学机会;杭州大学城内实现资源共享,并开设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
  学分互换互认制的实施,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使得高校的人力、物力资源得以合理利用,避免了重复投资;促进校际间、区域间资源互换和流动,有利于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灵活的课程设置更满足了学生学习需要;大学城内学分互认,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间学生合理的横向流动和纵向流动,促进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顺应高等教育全球化发展趋势,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云南省呈贡大学城实施学分互换互认必要性
  
  云南省呈贡大学城集合了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云南艺术学院、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昆明学院、云南交通职业学院、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1所高校,占地43.15平方公里,总投资约100亿元。2010年三期工程结束后,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0万人以上。由于大学城建设之前,云南各高校一直处于各校独自发展模式,呈贡大学城的建立有利于联合各校办学力量,综合有效利用各校教学资源,提高云南办学质量,促进云南高等教育发展,满足学生多样性发展需要,为学生营造更和谐的校园环境。
  云南省呈贡大学城的建立更有助于吸引国内外大学进驻、增加教育资金的投入、促进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发展,加快云南省经济现代化建设发展,形成以大学城为中心的教育迅速发展、科技研究集中、文化生活丰富的新城区,并加强了与东南亚等国的经济、文化各方面交流,进一步推动云南省国际化进程。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资源共享,则需要在各校实施学分制基础上,推广学分互换互认制,最大限度地挖掘呈贡大学城教学资源及办学潜力,展现大学城的独有优势。
  
  四、云南省呈贡大学城实施学分互换互认制约因素
  
  1996年起西南林学院率先在云南省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自此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云南农业大学等10余所高校开始逐渐试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
  学分互换互认制打破了传统办学体制重高校的教学界限,实现了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但呈贡大学城作为一个正在不断完善中的新兴学城,在学分互换互认制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制约因素。第一,选课制尚不健全,课程体系间有机联系不够、整体功能不强,缺乏模块功能,不能适应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要求②;第二,学分制内部机制不健全,教学管理滞后,学分制下的重修、辅修、缓修、第二专业和双学士学位等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已使教学管理的复杂程度提高,而学分互换互认制的实施跨越几个学校,更添加了教学管理复杂性,不健全的内部机制、不完善的教学管理配套设施,增加大学城教学管理难度;第三,师资难以满足需要,呈贡大学城三期竣工后,预计容纳约十万学生,而现在云南高校约有教职工三万人,教师数量远远不够,加之选课制的开设要求教师具较好的专业素质和全面的知识系统,而现行的专业制度导致全面型教师的缺乏以致无法开设足够的课程供学生选修,不能充分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养,现有师资难以满足要求。
  
  五、云南省呈贡大学城实施学分互换互认措施及建议
  
  (1)实施配套的管理制度
  为了促使学分互换互认制的顺利进行,必须制订学分互换互认制的实施方案,并建立一系列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应明确学分的计算方法及互换方式、学籍管理等等。同时还应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制度,包括:①选课制度。明确选修课的课程目录、课程内容简介、课程学分、任课教师介绍、学生选课程序及班主任或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科学选课的方法等。②选师制度。按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分别开设不同课程,并实行教师挂牌上课制度,规定学生试听时间以及及时准确的收集学生试听。③考勤制度。严格制定和实施考勤制度、明确考勤负责人及如何考勤记录,如何与课程学分挂钩。④考试制度。学生对已取得的成绩、学分数不满意,可申请重考,以取得最高成绩和学分登记归档。⑤学籍管理制度。制定与学分互换互认机制相配套的学籍管理制度,是实现大学城间学分互认的前提和保障。学籍管理制度需明确学分折算标准,规定学生学分互换的实施办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学籍管理制度。
  (2)加强选修课课程建设和设置
  选修课是学分制的基础,也是学分互认互换的前提,丰富的选修课程、合理的课程内容、精良的师资队伍是吸引学生选修的基本条件,因此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是必须且必要的。
  学分互认互换制的实施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必须保证学生在专业课中奠定坚实的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加大选修课的比例,从课程数量和质量入手,开设结构合理、质量较高、数量充足、内容新颖的选修课程。所开课程需与学科专业课程知识互补、以增强学生知识的广度和适应能力,以实效性应用性为主、理论性为辅,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其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能力,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3)建立学分互认互换系统
  学分互认互换制拉近了大学城中校与校之间的距离,消除了各校各自发展的独立模式,但呈贡大学城中实施学分互认互换制还处于探索阶段,学生如何跨校选修课程、学分如何互换、如何折算并没有一个规定的模式,因此需在大学城实施学分制基础上建立一个学分互认互换系统。
  学分互认互换系统应由系统内所有高校共同建立,其主要内容包括:学分互认互换的内容和各校互选课程安排及结构;校际间互选课程的课程简介及任课教师情况;学分互认互换中学分折算办法;学分互认互换相关管理规定;学分互认互换系统通过网络系统为相关高校共享,由专业人员维护为高校广大师生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
  学分互认互换制是一个教学体制转轨的过程,呈贡大学城还属新兴学城,内部机制建设尚不完善,还需要许多相关配套的政策和措施,因此实现学分的互认互换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这需要政府部门支持和各校共同努力。
  
  注释:
  ①李联明.全球一体背景下我国高等学分互换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3.
  ②周清明.中国高校学分制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4.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张宝昆.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分制研究[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2]蔡先金,宋尚桂.大学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3]周清明.中国高校学分制研究—弹性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出版社,2008.
  (二)学术论文
  [1]李联明,陈云棠.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我国高等学校学分互换探究[J].合肥工业大学报,2003.
  [2]李晓佳.全球视野下的学分互换探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5,(8).
  [3]顾玲玲.高校学分互换规范问题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07,(4).
  [4]刘华,姜为.学分互认的现状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7,(2).
  [5]徐丹.高等学校课程资源共享研究[J].中南大学,2002.
  [6]孟红永.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构建[J].华东师范大学,2005.
  [7]张小良.独立与共享: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2003.
  [8]上官琳.我国大学城开发现状及开发云做模式研究[J].重庆大学,2005.
  [9]俞建伟.国外大学城概览[J].比较教育研究,2002,(10).
  
  (作者系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06级研究生)
其他文献
依据褪色分光光度法对BrO_3~--甲基红-NaCl体系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518nm为最大吸收波长下,测定了该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确定了反应速率方程式,得知该反应的总反应级数为2.5
含金性不同的微斜长石在偏振光条件下的可见光吸收光谱,与其不同程度地含有过渡金属离子密切相关。微斜长石对600~650 nm光波的吸收谱线特征,可以用来评价寄主脉的含金性,作为找
摘要: 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培养青年教师迅速适应新情况,处理好新问题的能力,是每个教师应关注的课题,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培养青年教师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新课改 青年教师 培养    课程改革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关注学生成为“全面人才”的发展,从根本上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课堂,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的变化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的以班为单位的授课体制的约束,在进行班级教学的时候,教师备课、讲授、辅导、作业的布置和批改都采用同样的标准,甚至在考查和评价学生的时候,均是让学生面对同一张试卷,很少考虑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智能水平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势必造成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的尴尬局面。我校地处边远农村,同一班级的学生的个体差异非常大,进行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时候,这
为了探索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理,作者采用了10﹪二异氢酸甲笨酯(TDI)橄榄油溶液给大鼠滴鼻而造成的变应性鼻炎的大鼠模型,并与西药扑尔敏治疗组相比较,从行为
一、政治课教学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实施几年来,给高中政治课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激发了广大教师投身新课改的热情。伴随着新教材、新课标的一系列培训和通过新课程的展示课、观摩课,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几年来,我们政治课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探索,积极实践着新课程理念,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理念上,如淡化知识的简单传授,注
摘要: 本文从数学教师心理研究的现状和必要性出发,对数学教师的心理特征、表现和成因作了深入的分析,并为数学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数学 教师 心理压力 个性 调适    一 、国内研究现状及意义    对各种研究资料的调查报告显示,教师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有专家认为:“40岁—50岁是教师死亡的高峰期,这个高峰期是很不正常的,这个年龄段正是出成
该文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以古代解剖为先导,运用阴阳、五行等论理方法,对脾脏的若干概念及脾脏的重大理论问题作了深入系统的探讨.
目的:探讨清脑益智方血清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培养原代鼠胚脑神经细胞,根据缺血时脑损伤机理制成缺氧及谷氨酸损伤模型。应用细胞凋亡原位检测技术(即TUNEL法)观察中药清脑益智方血清在谷氨酸损伤条件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逆转录-多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缺氧及谷氨酸损伤后脑神经细胞白介素-6(IL-6)...
A rice etiolation mutant 824ys featured with chlorophyll deficiency was identified from a normal green rice variety 824B. It showed whole green-yellow plant f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