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的酒友们没有不知道红星二锅头的,它是北京第一家国营酒企,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有“二锅头家族第一标”之称,所传承的北京二锅头传统酿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也是一家有红色基因和光荣传统的酒企,红星作为一种产品,曾是迎接新中国诞生的献礼酒,当年制酒的老员工还有幸参加了庄严的开国大典。
故事要从共和国成立的那年说起。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政府决定实行酒类专卖。其后又决定成立华北酒业专卖公司,在北平建立第一家国营酿酒厂——华北酒业专卖公司实验厂(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实验厂建厂筹备组共6人,组长为马少峰,组员为王秋芳等,办公地点位于东城区北兵马司胡同。筹备组首先要选厂址:第一,不能建在城区内,要减少城区污染;第二,也不能离城区太远,便于员工、原材料、成品酒的进出。
1949年5月6日早晨,组长马少峰对组员们说:“今天咱们找厂址去,去城外找。”一行人骑着自行车,一路东行。
骑到八王坟附近,在马路南边,组员们发现了一片房子,里面还有不少半米多高的水泥桩子,也有不少没窗户没门的小屋子,看起来像是用来圈牲口的。大家都开始疑虑道:“这种条件怎么能建酒厂呢?”但马组长宽慰大家:“咱们找的是地,这地方又大,离城里也不远。”六人一商量:“就这儿了!”马组长找了一个筐子,装上白灰,顺着厂区边撒上一圈,又找了块木板,写下“华北酒业公司实验厂用地”,就等于是把厂址给圈定了。这样,第一家国营酒厂就此诞生。
建厂初期的员工有一部分来自北京的源升号、龙泉、景全茂等12家老字号制酒作坊。政府把很多经验丰富的酿酒技师和工人集中到实验厂,他们使用过的酿酒设备也都由实验厂接收。实验厂作为新企业,也是12家老字号和酿造技艺的继承者。
开始建厂不久,实验厂接到了一项光荣任务——在10月1日开国大典之前,生产一批酒作为迎接新中国诞生的献礼酒。
这个消息令全厂的职工们兴奋异常。但同时摆在面前的困难也显而易见,接到任务时已是7月,在2个多月的时间内出酒,难度非常大。
据王秋芳回忆:“接到任务时厂子还没完全建起来,没有住房,没有电灯。大家把门板当床。一天三顿窝窝头,个把星期改善一次伙食。工作没有上下班之说,白天晚上连轴转,直到困得不能动弹为止。一个月休息一天,走到城里推推头、洗洗澡。每个月的工资是60公斤小米。”
有人问:“当时那么苦那么累,您一点都不怕?”她的答案是:“就是要为新中国的建设出力。大家热情都很高,没有喊苦喊累的!”
为了能按时完成任务,全厂上下齐心协力,起早贪黑,摸爬滚打,挖酵池、立甑锅、育酒曲,终于在1949年9月的时候,生产出首批红星二锅头酒。
酒生产出来后用棕色瓶子来灌装。献礼酒被配以红五星、蓝飘带的“红星” 商标。红星代表中国革命,飘带代表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胜利。该商标由集体研究决定,日本友人樱井安藏完成设计。
1949年10月1日,是红星人最难忘、最光荣的日子之一。在这一天,组织上特别批准实验厂员工参加开国大典。为此,实验厂组成了一个三十余人的方阵,王秋芳、成志安等老员工均在其中。
10月1日凌晨2点大家就起床了,每个人都穿上最好的衣服,带上午餐,乘汽车到建国门下车,步行走到东单。这时,马路上已全是坦克、骑兵和炮车。实验厂三十余人方阵列于天安门东边的南池子南口。
开国大典下午3点开始。虽然人们又渴又饿,但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时候就什么都忘了,大家又蹦又跳,欢呼声响成一片。值得一提的是,“红星”是唯一参加了开国大典的酒厂。这是一份难以忘怀的殊荣!
王秋芳后来在回忆这段故事时,动情地说:“我们感到非常光荣。尽管我们付出了这么多的劳动,生活上又有这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所得来的荣誉,所得来的成果,对我们来讲应该说是非常值得。想起过去的这些事,还都历历在目,感觉时间并没有过去70多年,而是很近似的。所以我能够很细地记住这些。”
(本文资料由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