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对非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法律教育问题,关注并研究的很少。很多非法学专业法律课程的教学研究论文,都重点在各种教学案例法及教学目的构建上面,而研究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又单独关注他们的教学心理及心理健康问题。本文觉得,教学案例及教学目的其实都是一个教学工具,都要建立在分析大学生课堂教学心理研究基础上,所以有必要在研究非法学法律课程学生课堂教学心理的基础上,研究相关的教学教改对策问题。
十八大以后,中国加强依法治国,需要整个社会法制意识的提高,大学生作为精英阶层的未来储备更加需要相应的法律通识,目前高校对非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明显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必须重视并加以改革。
本文在法律课程民法学的基础上面分析非法学专业大学生课堂教学心理,采用了调查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写关于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下来,基本是三种学习心理类型。
(一)畏惧心理
这类学生比较畏惧逃避选修法律类课程,觉得学法律很难,知识很深奥,课本枯燥无味。觉得学习法律是需要把条条框框背诵下来的。倾向于去选修那些比较轻松好学的,如歌曲欣赏、影视欣赏等课程。在调查中,有学生这样写:“初次看到民法学这门课程时,首先闪过脑海的便是,条回众多且复杂的法律条文,拿到这本厚厚的教材时,更是印证了这个想法”。
(二)从众心理
这类学生觉得,我舍友或同学有选修,我也去选修,对此并没有自己的意见,对法律也是一片空白,从来没有学过,如果问他们对选修法律课程有什么看法,他们回复基本是这种:“没有啊,没什么看法”。 在调查中,有学生这样写:“在接触民法学之前,对于法律的认知基本上算是空白的,这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讲是非常恐怖的事情,你生活在一个法治社会,怎么能不懂一点法律呢”。“学习民法这门课之前,我从未接触过法律知识,算是一个法盲,学习这门课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知识的短浅,这世界上还有很多领域,很多知识,我未曾领略。”
(三)崇拜的心理
这类学生对法律比较有兴趣,对法律课程觉得是很神圣,有崇拜心理。在调查中,有学生写道:“虽然自己的专业不是法律,但是 自小对法律抱着一种神圣的情怀,觉得法律又神秘又迷人”。“民法给我的感觉和其他法给我的感觉是一样的,就是庄严,厚重”。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工具,无论是视频案例法,小组讨论还是案例分析等,这些都是教学工具,都能通过学习能掌握的教学技巧。在教学当中,本文觉得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拥有教学热情。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现在的大学生,情感很敏感的,思维很敏捷。老师有激情,学生才有热情,互相之间才有共鸣。在课堂教学当中,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呈现在同学的眼里。他们从心里能体会到,你是在敷衍他们,还是认真教授他们。做老师的其实都有体会,如果你上课上的不好,干巴巴的,你难受,学生也难受。所以,从课堂效率来说,我们教师需要认真备课,打心底里面就重视这门课程,重视学生。
针对有些大学生认为法学课程孤燥无味的想法与观念。对非法学专业学生采取因材施教,采用創造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上课不要一味讲空洞的民法理论,不要刻板枯燥的给同学解释这条法律如何如何采用。而是将理论与生活相结合,运用幽默的语言讲授,还要结合一些经典案例教学,案例通常是通俗易懂的与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一些例子。播放与相关知识点有关的视频课件,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点。
在调查中,有些大学生刚开始还有疑问,说知道要学这门课程时,还有些诧异,毕竟是历史学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本该是法学专业学习的课程呢!结束这门课程的时候,这学生很感慨地说:“开始学习这门课程之后,才发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应具备众多生活技能,比如电脑,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更应具备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理应学法、懂法、知法、守法,以及在必要的时候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还有的学生在调查中写道,“法盲,与过去的文盲相对应,指的是对法律一无所知的人,在当今社会,一个法盲无法立足于社会”。“我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法治社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法律更完善,社会更美好”。
有的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感情比较脆弱,面对法律课程当中那些比较负面的案例,会感觉很难受。情感上很难接受,因为法律上很多案例都是带悲剧色彩的。有个女生说“还好是学习民法,要是学刑法,暴力犯罪或者变态心理犯罪,我可能有那么一点感觉到无法承受之生命之重,太负能量,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呢,生活处处充满了陷阱,有时候不经意就掉下去了,有时候也会被人硬硬的推下去,处处充满心机,处处都是套路,不过社会避免不了有纠纷,法律总比暴力好,毕竟我们要做文明社会里的文明人”。 有个男生还在课堂上打了个顺口溜:城市套路深,俺要回农村,农村路也滑,人心都难防。面对着这些负面情绪,老师一定要善于疏导。这是上法律课程难以避免的,因为法律是建立在人性恶哲学基础上的。所以要把人性分析清楚,并且要宣扬些光明的向上的观点。也就是正能量的,三观正确的,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思想与观念。
更有的大学生,抱着一种走法律的道路,把它作为一生的职业并为之奋斗。有的大学生在调查中写道,“虽然它不是我的本专业,但我有信心能够学好它,因为在学习法律时,我深刻地认识到,若想要保持它的公平严明性,需要有一个公正严明的法律工作者来维护,我想成为这样的人”。
十八大以后,中国加强依法治国,需要整个社会法制意识的提高,大学生作为精英阶层的未来储备更加需要相应的法律通识,目前高校对非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明显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必须重视并加以改革。
一、非法学专业大学生面对法律课程心理研究分析
本文在法律课程民法学的基础上面分析非法学专业大学生课堂教学心理,采用了调查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写关于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下来,基本是三种学习心理类型。
(一)畏惧心理
这类学生比较畏惧逃避选修法律类课程,觉得学法律很难,知识很深奥,课本枯燥无味。觉得学习法律是需要把条条框框背诵下来的。倾向于去选修那些比较轻松好学的,如歌曲欣赏、影视欣赏等课程。在调查中,有学生这样写:“初次看到民法学这门课程时,首先闪过脑海的便是,条回众多且复杂的法律条文,拿到这本厚厚的教材时,更是印证了这个想法”。
(二)从众心理
这类学生觉得,我舍友或同学有选修,我也去选修,对此并没有自己的意见,对法律也是一片空白,从来没有学过,如果问他们对选修法律课程有什么看法,他们回复基本是这种:“没有啊,没什么看法”。 在调查中,有学生这样写:“在接触民法学之前,对于法律的认知基本上算是空白的,这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讲是非常恐怖的事情,你生活在一个法治社会,怎么能不懂一点法律呢”。“学习民法这门课之前,我从未接触过法律知识,算是一个法盲,学习这门课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知识的短浅,这世界上还有很多领域,很多知识,我未曾领略。”
(三)崇拜的心理
这类学生对法律比较有兴趣,对法律课程觉得是很神圣,有崇拜心理。在调查中,有学生写道:“虽然自己的专业不是法律,但是 自小对法律抱着一种神圣的情怀,觉得法律又神秘又迷人”。“民法给我的感觉和其他法给我的感觉是一样的,就是庄严,厚重”。
二、面对非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法律课程,必须具有教学针对性和通识性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工具,无论是视频案例法,小组讨论还是案例分析等,这些都是教学工具,都能通过学习能掌握的教学技巧。在教学当中,本文觉得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拥有教学热情。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现在的大学生,情感很敏感的,思维很敏捷。老师有激情,学生才有热情,互相之间才有共鸣。在课堂教学当中,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呈现在同学的眼里。他们从心里能体会到,你是在敷衍他们,还是认真教授他们。做老师的其实都有体会,如果你上课上的不好,干巴巴的,你难受,学生也难受。所以,从课堂效率来说,我们教师需要认真备课,打心底里面就重视这门课程,重视学生。
针对有些大学生认为法学课程孤燥无味的想法与观念。对非法学专业学生采取因材施教,采用創造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上课不要一味讲空洞的民法理论,不要刻板枯燥的给同学解释这条法律如何如何采用。而是将理论与生活相结合,运用幽默的语言讲授,还要结合一些经典案例教学,案例通常是通俗易懂的与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一些例子。播放与相关知识点有关的视频课件,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点。
三、非法学专业大学生学习法律课程后的心理收获
在调查中,有些大学生刚开始还有疑问,说知道要学这门课程时,还有些诧异,毕竟是历史学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本该是法学专业学习的课程呢!结束这门课程的时候,这学生很感慨地说:“开始学习这门课程之后,才发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应具备众多生活技能,比如电脑,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更应具备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理应学法、懂法、知法、守法,以及在必要的时候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还有的学生在调查中写道,“法盲,与过去的文盲相对应,指的是对法律一无所知的人,在当今社会,一个法盲无法立足于社会”。“我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法治社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法律更完善,社会更美好”。
有的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感情比较脆弱,面对法律课程当中那些比较负面的案例,会感觉很难受。情感上很难接受,因为法律上很多案例都是带悲剧色彩的。有个女生说“还好是学习民法,要是学刑法,暴力犯罪或者变态心理犯罪,我可能有那么一点感觉到无法承受之生命之重,太负能量,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呢,生活处处充满了陷阱,有时候不经意就掉下去了,有时候也会被人硬硬的推下去,处处充满心机,处处都是套路,不过社会避免不了有纠纷,法律总比暴力好,毕竟我们要做文明社会里的文明人”。 有个男生还在课堂上打了个顺口溜:城市套路深,俺要回农村,农村路也滑,人心都难防。面对着这些负面情绪,老师一定要善于疏导。这是上法律课程难以避免的,因为法律是建立在人性恶哲学基础上的。所以要把人性分析清楚,并且要宣扬些光明的向上的观点。也就是正能量的,三观正确的,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思想与观念。
更有的大学生,抱着一种走法律的道路,把它作为一生的职业并为之奋斗。有的大学生在调查中写道,“虽然它不是我的本专业,但我有信心能够学好它,因为在学习法律时,我深刻地认识到,若想要保持它的公平严明性,需要有一个公正严明的法律工作者来维护,我想成为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