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学专业大学生法律课程学习心理研究及教学对策探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w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对非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法律教育问题,关注并研究的很少。很多非法学专业法律课程的教学研究论文,都重点在各种教学案例法及教学目的构建上面,而研究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又单独关注他们的教学心理及心理健康问题。本文觉得,教学案例及教学目的其实都是一个教学工具,都要建立在分析大学生课堂教学心理研究基础上,所以有必要在研究非法学法律课程学生课堂教学心理的基础上,研究相关的教学教改对策问题。
  十八大以后,中国加强依法治国,需要整个社会法制意识的提高,大学生作为精英阶层的未来储备更加需要相应的法律通识,目前高校对非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明显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必须重视并加以改革。

一、非法学专业大学生面对法律课程心理研究分析


  本文在法律课程民法学的基础上面分析非法学专业大学生课堂教学心理,采用了调查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写关于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下来,基本是三种学习心理类型。
  (一)畏惧心理
  这类学生比较畏惧逃避选修法律类课程,觉得学法律很难,知识很深奥,课本枯燥无味。觉得学习法律是需要把条条框框背诵下来的。倾向于去选修那些比较轻松好学的,如歌曲欣赏、影视欣赏等课程。在调查中,有学生这样写:“初次看到民法学这门课程时,首先闪过脑海的便是,条回众多且复杂的法律条文,拿到这本厚厚的教材时,更是印证了这个想法”。
  (二)从众心理
  这类学生觉得,我舍友或同学有选修,我也去选修,对此并没有自己的意见,对法律也是一片空白,从来没有学过,如果问他们对选修法律课程有什么看法,他们回复基本是这种:“没有啊,没什么看法”。 在调查中,有学生这样写:“在接触民法学之前,对于法律的认知基本上算是空白的,这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讲是非常恐怖的事情,你生活在一个法治社会,怎么能不懂一点法律呢”。“学习民法这门课之前,我从未接触过法律知识,算是一个法盲,学习这门课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知识的短浅,这世界上还有很多领域,很多知识,我未曾领略。”
  (三)崇拜的心理
  这类学生对法律比较有兴趣,对法律课程觉得是很神圣,有崇拜心理。在调查中,有学生写道:“虽然自己的专业不是法律,但是 自小对法律抱着一种神圣的情怀,觉得法律又神秘又迷人”。“民法给我的感觉和其他法给我的感觉是一样的,就是庄严,厚重”。

二、面对非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法律课程,必须具有教学针对性和通识性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工具,无论是视频案例法,小组讨论还是案例分析等,这些都是教学工具,都能通过学习能掌握的教学技巧。在教学当中,本文觉得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拥有教学热情。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现在的大学生,情感很敏感的,思维很敏捷。老师有激情,学生才有热情,互相之间才有共鸣。在课堂教学当中,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呈现在同学的眼里。他们从心里能体会到,你是在敷衍他们,还是认真教授他们。做老师的其实都有体会,如果你上课上的不好,干巴巴的,你难受,学生也难受。所以,从课堂效率来说,我们教师需要认真备课,打心底里面就重视这门课程,重视学生。
  针对有些大学生认为法学课程孤燥无味的想法与观念。对非法学专业学生采取因材施教,采用創造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上课不要一味讲空洞的民法理论,不要刻板枯燥的给同学解释这条法律如何如何采用。而是将理论与生活相结合,运用幽默的语言讲授,还要结合一些经典案例教学,案例通常是通俗易懂的与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一些例子。播放与相关知识点有关的视频课件,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点。

三、非法学专业大学生学习法律课程后的心理收获


  在调查中,有些大学生刚开始还有疑问,说知道要学这门课程时,还有些诧异,毕竟是历史学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本该是法学专业学习的课程呢!结束这门课程的时候,这学生很感慨地说:“开始学习这门课程之后,才发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应具备众多生活技能,比如电脑,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更应具备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理应学法、懂法、知法、守法,以及在必要的时候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还有的学生在调查中写道,“法盲,与过去的文盲相对应,指的是对法律一无所知的人,在当今社会,一个法盲无法立足于社会”。“我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法治社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法律更完善,社会更美好”。
  有的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感情比较脆弱,面对法律课程当中那些比较负面的案例,会感觉很难受。情感上很难接受,因为法律上很多案例都是带悲剧色彩的。有个女生说“还好是学习民法,要是学刑法,暴力犯罪或者变态心理犯罪,我可能有那么一点感觉到无法承受之生命之重,太负能量,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呢,生活处处充满了陷阱,有时候不经意就掉下去了,有时候也会被人硬硬的推下去,处处充满心机,处处都是套路,不过社会避免不了有纠纷,法律总比暴力好,毕竟我们要做文明社会里的文明人”。 有个男生还在课堂上打了个顺口溜:城市套路深,俺要回农村,农村路也滑,人心都难防。面对着这些负面情绪,老师一定要善于疏导。这是上法律课程难以避免的,因为法律是建立在人性恶哲学基础上的。所以要把人性分析清楚,并且要宣扬些光明的向上的观点。也就是正能量的,三观正确的,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思想与观念。
  更有的大学生,抱着一种走法律的道路,把它作为一生的职业并为之奋斗。有的大学生在调查中写道,“虽然它不是我的本专业,但我有信心能够学好它,因为在学习法律时,我深刻地认识到,若想要保持它的公平严明性,需要有一个公正严明的法律工作者来维护,我想成为这样的人”。
其他文献
在很多人看来,体育就是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学生模仿练习的教学过程,根本就没必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这其实是对高中体育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错误认识。教育实践表明,高中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科学融合存在显而易见的突出优势。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体育教学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使体育以更生动形象而又直观的特点显示在学生面前,受到了学生的喜爱,也开阔了师生的视野,达到了很好的教学目的。  1.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体育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部分的总目标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但现实中很多学生谈文色变,提起作文就心烦,没有兴趣,不会写,写不好。老师也头痛,不会教,教不会,没心情。那么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学写作文呢?我认为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通过观察、积累生活素材,真正做到有话说,有事写,懂得写,这样学生就会爱上写作文了。因此,我
期刊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曾几何时,家长、老师们都信奉“严”字当头的教育方式。他们坚信:严师出高徒。甚至还扬言: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于是乎,棍棒教育成为主流,大家争先效仿虎妈狼爸。  但当我们面对学困生,“严”字真言却毫无办法。千说万劝还一样,打骂责罚也没用。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早已有了一块“厚障壁”了,家长老师办法用尽,却毫无起色。怎么办?如何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  只有“
期刊
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新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投入使用,《道德与法治》加大了价值承载力度,强化了育人功能,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落地生根,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教学快乐,彰显学科教学的特色与魅力,这是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努力的方向。  下面,我摘取课堂中的几
期刊
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带领下,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进入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它将幼儿园课程组织带上一个新的台阶。所谓课程组织是指将课程的各种要素加以妥善安排,使其力量彼此相辅相成,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最大的作用。针对幼儿阶段孩子具有不善于理解事情发生的顺序;不善于解释事情的因果关系;不善于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不善于精确地了解其他说话者的真正意思;不善于了解和记住规则等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
期刊
目前基于信息技术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等发挥音﹑图﹑视频﹑文字等作用,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优势。但笔者认为基于信息技术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情况反馈,并根据反馈信息作出评价、反思。另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用智能手机学习符合时代的潮流。因此,本文提出两方面的创新点,第一方面,课堂中使用《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图
期刊
德育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后进生思想活跃,有很重的逆反心理。如果不想方设法地把后进生的精力引导到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知识技能的训练上,就容易出问题。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务实高效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作为一名小学的班主任,我时刻感受到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小学的学习状态乃至对社
期刊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群体。这些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关爱和温暖,在德育或者人格方面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说谎、欺凌弱小、孤僻自闭、冷漠等。这些问题使得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呈现一定的困境,亟待突围。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困境  1.家庭德育缺位  亲子教育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其对于儿童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道德认知与道德体验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农村留守儿童的
期刊
我曾经《河池教育》刊登过一篇文章《忽略了一点》先与大家分享:  …….  “老师我恨死你,昨天你还在我日记里写了许多红笔字,我看着你的文字、笔迹,我恶心、我恨你……”  我批改一个学生的日记,读到让我毛骨耸立的文字。我疑惑不解地翻回她昨天的日记……  “老师,我们双福村与加城村的同学进行球赛,多次乞求你帮我们做裁判,你却借口拒绝,没有公正的裁判我们输了……我们哭、我们伤心,如果……我们会……”  
期刊
一、教育、美育、德育的涵义及美育与德育的相互关系  1.教育的涵义  什么是教育?古今中外的人们对此做过诸多探究。在古代中国,西汉时期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在近代西方,英国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认为,良好的教育与训练,能培养出生龙活虎的青少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认为,人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力量、帮助、判断的能力全都是教育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