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力学概念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深度的实践和研究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力学概念是初二物理中的最重要的知识点,力学概念的建立需要深度思维的参与。深度思维不是加大思维难度,而是理清物理知识脉络,用清晰的物理知识与逻辑去解释物理现象。惯性概念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以之为例进行分析,具有示范作用。
  【关键词】 初二物理;力学概念;思维深度;实践研究;惯性
  力学是初中物理中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难点”,难就难在力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容易受到错误的前概念影响,而学生的思维之所以受到前概念影响,又是因为在新的概念学习中的思维缺少尝试的缘故。因此,力学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就是帮学生提高思维的深度。本文就以“惯性”概念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
  一、力学概念需要深度思维作为支撑
  初二力学概念比较丰富,从力到力的三要素,从形变到运动状态的改变,从弹力到重力到摩擦力,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到二力平衡……可以说每一个概念的建构都不是那么简单的,这就意味着思维需要深度参与。以“惯性”为例,初中物理定义惯性为“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就算背得再熟,学生也不懂为什么惯性是个“性质”,而这个性质又与“惯”什么关系。当然,很多情况下,学生对惯性的理解常常是基于具体实例的,比如说坐在匀速行驶的汽车上,突然刹车时人会前倾;而坐在静止的汽车上,汽车突然启动时人会后仰……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说学生在解释此现象时回答出“惯性”两字,学生就懂惯性了,因为当我们进一步追问学生“为什么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就是惯性呢”时,学生是回答不出来的。
  事实上,惯性概念的构建,更重要的还是要基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来进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之为惯性定律,不是没原因的。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本身是一个理想定律,是需要学生在思维当中完成理想实验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描述的是现实生活中无法出现的“物体不受力”的情形,因而只好在已有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情推理才得到最终的结论。显然,这里离开了深度思维,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寸步难行的。
  其实所谓的深度思维,就是超越感性层面,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物理概念构建的最根本的地方,确保物理概念真正成为学生所理解的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概念,这就是思维深度的体现。
  二、用问题驱动“惯性”概念的建立
  初二力学中,从“力”的概念开始其实就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力的概念的时候就会存在困难。初中物理中对力的定义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学生首先难以理解的就是“作用”一词,根据学生的先前经验:力就是力,怎么就变成了作用呢?如果说这个作用还可以通过举生活中推、拉、提、压等例子,让学生对作用产生理解的话,那惯性概念的理解就更具有挑战性了。笔者在惯性的概念教学中,是用问题来驱动学生的思维的:
  首先,呈现生活中的惯性事例(这里不赘述),然后演示相关的惯性实验,如用直尺击飞棋子的实验。让学生先对惯性现象产生感性认识。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其次,基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此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已经学完)去思考物体的这种固有属性——惯性决定于质量,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因此惯性实际上就是物体的属性。认识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属性”实际上已经与后面需要建立的“惯性”概念产生了质的联系。教师提出问题: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中,说物体不受力时只有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两种状态,大家想一下,如果现在宇宙中的物体全部不受力了,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什么情形?这是一个物理中常提,同时能够培养学生推理、想象能力的问题。学生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自然会去思考:不受力,那就只能是静止或者是匀速直线运动。于是呈现在面前的,要么就是静止的物体,要么就是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再也没有第三种可能。
  再次,教师继续追问: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那是因为什么?受到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包括哪些情形?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而物体不受力时就是这两种状态,这就说明物体不受力时的状态,是物体表现出属性时的状态。这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学生思维所加工的,正是力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而当学生认识到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的属性时,惯性概念就可以建立起来了。
  最后,用惯性概念解釋此前的例子。这个解释不是机械地用“惯性”两个字来回答,而是具体分析:如坐在运动的汽车上,汽车突然刹车,人的上身由于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而人的臀部与椅子接触,有摩擦力的存在,阻止了臀部的前移,正因为人的上身状态与臀部状态不一致,所以人才表现出前倾的情形。
  三、对提高学生思维深度的浅显思考
  实际上,初二物理的力学概念教学中,很多概念都需要深度思维的参与。说深度思维也不需要讳莫如深,其实深度思维并不意味着难度大,深度思维其实是要理清物理力学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用清晰的道理来解释物理现象。有时候,为了回避所谓的难度,教师通常都用模糊的方式来解释物理现象,比如说上面所提到的用“惯性”一词作为许多惯性现象的统一解答,笔者以为这是不恰当的。
  总之,初二物理力学概念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深度思维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为力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以兰.初中物理概念学习深度的策略研究[J].中学物理,2014.32(6):64-65.
  [2]孙莉.物理概念建立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4.32(12):3-5.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知识的体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做合一,渗透陶行知教育思想,让学生自主学做,实现高效率学习,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关键词】 陶行知思想;数学课堂;教学合一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被动吸收,机械记忆、练习。而教师扮演中“救世主”的角色,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
【摘 要】 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只有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幼儿园一日生活处处皆教育,一朵花,一棵树,一片树叶都是教育的良好契机,孩子们发现生活,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引领孩子走进不同的领域,发现不同的世界!  【关键词】 生活教育;认知;探索;创作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生活与教育是相辅相成。陶行知主
【摘 要】 小学生正处于各项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其中劳动与技术也显得极为重要。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劳动塑心灵,技术显个性”的教育理念,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学策略,倾力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收获更多。  【关键词】 小学劳动与技术;高效课堂;学生  在小学阶段,劳动与技术是一门让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获取与发现的学科,教学内容相对抽象、难懂,尤其是他们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有限
【摘 要】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对其提问能力的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提问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着重研究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提问能力;教学  在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课本内容的教授,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培养小学生的提问能力,不仅能够提高教师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也有利
【摘 要】 育书先育人,育人先育情。教师教书育人的最大魅力和价值在于如何通过育情达成育人的效果,达成以情促智、以智生情、情智共生的效果。笔者阅读《教育魅力》以后,感触颇深,对此又有新的感想与思考。  【关键词】 魅力;情感;育人;价值  《现代汉语词典》中對于“魅力”一词的解释是:极能吸引人的力量。摆脱了师本课堂的当今教育,都是以学生作为主心骨和学习的能动性一方,如何将其对立面,即教师的主阵地,施
【基本思路】  秉持纲要精神、结合我园运动特色、选取简易材料开展活动。  体育活动目标主要在于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和提高幼儿的智力水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园要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体”是首位,这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中体育的重要性。结合我园“我运动,我快乐”的特色理念,我选择在评优活动中开展了一节《玩轮胎》的体育活动。而体育活动
【摘 要】 以动手制作肾单位结构简图,例谈在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课时),借助动手制作简图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打造学的课堂  【关键词】 初中生物;自制简图;学的课堂  一、教材分析  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二节是“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学生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了解血液
冬爷爷走了,春姑娘挎着百花篮悄然而至。呼一口气,就能闻到春天的气息,哇,春天,好清爽。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我踏着这飘着花香的风去寻找春天的足迹。  走着走着,我看见了一条绿茵茵的“毯子”——绿草。一棵棵绿草在春风的摇曳下,都变得活灵活现起来:有的看见路人经过,立刻弯下腰来向他们致敬;有的若无其事,在梳理着自己的“长发”;有的正在交头接耳,谈论着春天……  路旁的桃花欣欣然绽开了笑脸,俏
我的妈妈是我的后妈,我一直觉得后妈对我不好,我一点也不喜欢她。直到有一次, “呼呼呼,砰砰砰”,只见远处的山边有一道閃电划过天际,同时隆隆的雷声也沉沉地压了过来。“啊,啊啊,求求你不要过来,救命啊。”我吓得一下子从床上蹦了起来。我感觉脑袋有些疼痛,眼睛也迷糊着。等我适应时,我发现后妈正用紧张的眼神注视着我。“唉,原来是一场梦啊!”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后妈见我的脸红得像个大苹果,摸了一下我的
【摘 要】 “小篮球”在我校有着浓厚的运动氛围和良好的运动基础。我们在省体育特级教师的专业引领下,积极目标定位,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小篮球”校本化课程体系。通过校本化课程的建设,将“小篮球”运动中顽强的拼搏意识、不屈的灵魂斗志和高贵的冠军品质内化为学校内涵文化的一部分,成为支持学生一生行走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印迹。  【关键字】 校本化课程;实践探索;目标价值;文化建设;精神历练  “小篮球”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