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在江户时期传入日本,随着初译本《通俗西游记》的诞生,《西游记》被反复翻译为日文版本,供日本读者阅读欣赏,直至今日这股热潮依然不减。众多译本中,小野忍与中野美代子共同翻译的版本耗时最长,堪称上乘之作。这部《西游记》译本从翻译底本的甄选、目录和诗词译法的斟酌,甚至對原著作者的研究,都可见译者的用心。通过对这部译作的分析,可管窥《西游记》在日本的传播和接受之一斑。
关键词:《西游记》 翻译 小野忍 中野美代子
由小野忍和中野美代子二人先后翻译的《西游记》译本,自1977年开始发行第一册,至1998年发行第十册,先后耗时二十一年,完成了百回本的翻译,每册十回,由岩波书店出版。第一册到第三册,即《西游记》的第一回到第三十回,由小野忍翻译。之后小野忍突然离世,翻译重任交由中野美代子继续完成,1988年出版完成。
一、小野忍翻译底本的甄选
小野忍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专攻中国文学。曾以东亚考古学会会员和教育研究所所员的身份,赴中国进行调查研究,回国后任东京大学教授。出版《现代的中国文学》《中国文学杂考》等研究中国文学的著作多部,翻译中国古典小说《金瓶梅》和《西游记》等。小野忍的译作所依据的底本是明刊本《西游记》,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讲孙悟空登场,修道成仙,在天界造反,被如来制服;第二部分,如来造经,魏征梦斩泾河龙,唐太宗赴冥界,玄宗登场,应玄宗、太宗之命赴西天取经;第三部分,玄奘西天取经路上遭遇了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作为《西游记》的日译本,第三部分才是正题,小野忍认为第一部分是作为序曲,让相关主人公登场,第二部分看似几个独立不相关的故事,最后为导入正题设定了舞台,叙述了沙悟净、猪悟能、白龙马的来历,孙悟空再次登场,玄奘也终于出现,师徒一行悉数登场,要开始西天取经的艰难险阻的旅程了。第二部分中除了《西游记》,还参考了其他书目,像唐太宗入冥界的故事就源自张的《朝野佥载》,或者敦煌变文中的《唐太宗入冥记》等。
《西游记》和《三国演义》《水浒传》有类似的形成过程,都是先有史实,后经过讲义师的传播,形成了平话,即讲书的底本,再后来被搬上舞台,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戏剧形式呈现,最后经过各时期不同作家的改写和完善,形成了我们今天读到的四大奇书。南宋时期流传于世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就是讲书的底本,虽然在中国亡佚,在日本却传存至今,高山寺旧藏,题为《大唐三藏取经记》。《西游记平话》中国虽已不存,但流传到了朝鲜半岛保留下来,其内容要比《大唐三藏取经记》翔实很多,结构上也与现在的《西游记》更加接近。元末明初的元杂剧《西游记》现也存于日本,全六卷,每卷四折,合计二十四折构成。这部元杂剧的主线是唐僧的人生经历,述尽了他的委屈,西天取经路上的艰险却草草带过,体现了戏曲形式的特点和局限。种种迹象表明,元杂剧《西游记》中去往西天取经的戏份内容像是源自《西游记平话》。另外还要提到《陈光蕊江流和尚》,这是关于三藏法师幼时传说的一段故事,也被收入《西游记》中,根据版本不同,收录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短歌谣和散文故事两种形式。从历史到白话小说,《西游记》完成了它的演变过程。《西游记》的版本数量众多,概因出版时的商业主义考量,新版都会有所改进,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和阅读。像清代出版的《西游真诠》就属于精进改良后的本子。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小说一向是作为娱乐读物来定位的,因此受到轻视,对其进行简化改写也是家常便饭,原来的本子叫作繁本的话,经过简化的就被称为简本。简化的方法有各种,例如把描写简化为说明草草带过,原文中的诗词歌赋一概略去不要,或者部分的不要,再或者只把一般俗众特别喜欢的精彩片段单独拿出来成书,等等。《西游记》的成书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先是繁本的出现,然后是简本,后来加上陈光蕊的故事,最后就形成了清代以后的版本,与原本有一定的差异。小野忍所译《西游记》的底本是明代刊本,明刊本主要有以下五种:
《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二十卷,百回,出像意为有插图,官板就是上等底板的意思,是金陵世德堂刊行的版本,这是现存《西游记》的最古老版本,在中国已经散佚,日本有日光山轮王寺藏本、广岛市浅野图书馆藏本、天理图书馆藏本。
《新镌京板全像西游记传》,二十卷,百回,日本内阁文库藏。卷数和回数与繁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一致,也有陈元之的序文,属于繁本的节略本。京板即都城北京的版本,也和官板一样是上等板。全像就是每页都有插图,这个版本每页上面四分之一是图,下面四分之三是文。这个版本的版元来自福建的书斋杨闽斋,当时的福建非常盛行通俗小说的大众版。
《唐僧西游记》,十二卷,百回。与前面两个版本一样的卷数和回数,也一样有陈元之的序文,也同样属于繁本的节略本,收藏于国立国会图书馆,另有睿山文库藏本和日光山轮王寺藏本。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百回,不分卷,内阁文库藏本。推定为明末天启年间,苏州杭州一带出版的刊本,它与世德堂本的原文一致,省掉了陈元之的序,代之以袁于令的题词。袁于令是明末清初的文人、戏曲小说作家。“李卓吾先生批评”应该是出版者为了大卖添上去的,虽说没法和李卓吾先生的文笔相提并论,却也不是很糟。日藏有内阁文库版、宫内厅书陵部、广岛市浅野图书馆藏本等,另还有个人收藏的版本。
《鼎锲全像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十卷,不分回,朱鼎臣编,万历年间刘莲台刊行。日本只有日光山轮王寺藏本。村口书房曾出过世德堂本和这个本子,被北京图书馆购得,现在好像远渡美国。
小野忍译《西游记》就选了《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作为翻译的最主要底本。之所以反复比较选择这个版本,小野忍也是经过深思熟路后做出的决断。首先这个底本是众多评点本中比较优秀的本子,其评点从内容到形式都趋于成熟,对理解小说的艺术特色和思想主旨大有裨益,有很高的文学理论价值。另外,这个底本本身也吸收了之前世德堂本的优点,文本没有删改,和世德堂本保持一致。除此以外,李卓吾点评本印刻精良,插图精美,是不可多得的优质版本,所以一经发行就受到欢迎,是明末清初最流行的《西游记》版本。小野忍选择这个版本作为《西游记》翻译的底本再合适不过。 二、中野美代子翻译风格的斟酌
小野忍在译完《西游记》第三册的1980年12月18日不幸辞世,《西游记》的翻译也暂告停顿,直到三年后的1983年,经过各种曲折,翻译《西游记》的接力棒才交到了《西游记》研究者中野美代子手中。中野美代子之所以接受这份棘手的工作,除了她与小野忍先生的渊源以外,最重要的动力就是《西游记》的魅力深深吸引着这位译者。中野美代子作为《西游记》研究者,当时正专注于自己的新作《西游记の秘密——タオと炼丹术のシンボリズム》(福武书店,1984年11月),她认为这本书是让自己可以进行《西游记》翻译的必要准备和必须前提。她在开始翻译《西游记》时,决定继承前任的翻译方针,但也要多少表达自己的想法,改变如下:
首先,关于作者。中野在开始第四册,即第三十一回到第四十回的翻译时,去掉了前三冊翻译所标注的原作者吴承恩,她认为到目前为止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西游记》的作者就是吴承恩,而且像《西游记》这样成立过程十分纷繁复杂的小说,作者就确定为某一个人,好像也不可取。小野忍在翻译《西游记》时,也曾谈及对作者是否是吴承恩的怀疑,但是最后还是尊崇了通说。虽然中国国内一直鲜有对此问题的怀疑,一直根深蒂固地认为作者就是吴承恩,但当时也出现了章培恒和苏兴氏之间的争论,对此问题开始有所动摇。据此,中野美代子毅然决定去掉原作者吴承恩,除非在翻译结束之前找到确凿的证据。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中野不只是《西游记》的译者,同时还是《西游记》研究的专家。
其次,关于回目。中野美代子希望像原著的回目,尽量用对句,但也只能尽量以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作为回目标题,为此采取了意译的方法。不管怎样翻译,目的都是为了让读者对本回的主题一目了然,因此特意绕开原著中咬文嚼字的说法,但也因此,这个译文没有办法复原回原文。译文中除了与内容相关的注解,也省去了很多只是与原文相关联的各种注释。
再次,关于诗词。将原著中频繁出现的诗词以意译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以往翻译中国诗词的经验是用训读的方法,中野美代子干脆打破这种传统,如同回目的译法,以意译作为翻译的基本方针。当然,原诗是绝句、律诗或者定型古诗的形式的话,译者也进行了最大努力,以字数规整的译文来表现。
这部历时二十一年、经两位译者之手才终于得以完成的《西游记》译本,也如同它的底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一样,在众多的日译本中堪称最为精良、最为用心之作。译者努力忠实于原著,希望将《西游记》的原貌展示给日本读者,所以才以长年的坚持和字斟句酌的努力完成了十册的译本。在忠实原著的同时,译者也在积极地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思考,比如对原著作者的考证,对目录译法的执着,对诗文翻译的考量,如此种种才可以呈现给读者一部优秀的《西游记》译著。译者的辛勤工作,为《西游记》在日本的传播开疆拓土,在日本大众中流行开来,一部中国古典名著才得以在日本生根发芽,《西游记》的流行热潮至今也依然不减。
参考文献:
[1] 小野忍译.西游记(1).东京:岩波书店,1977.
[2] 小野忍译.西游记(2).东京:岩波书店,1978.
[3] 小野忍译.西游记(3).东京:岩波书店,1980.
[4] 中野美代子译.西游记(4).东京:岩波书店,1986.
[5] 中野美代子译.西游记(5).东京:岩波书店,1988.
[6] 中野美代子译.西游记(6).东京:岩波书店,1990.
[7] 中野美代子译.西游记(7).东京:岩波书店,1993.
[8] 中野美代子译.西游记(8).东京:岩波书店,1995.
[9] 中野美代子译.西游记(9).东京:岩波书店,1997.
[10] 中野美代子译.西游记(10).东京:岩波书店,1978.
关键词:《西游记》 翻译 小野忍 中野美代子
由小野忍和中野美代子二人先后翻译的《西游记》译本,自1977年开始发行第一册,至1998年发行第十册,先后耗时二十一年,完成了百回本的翻译,每册十回,由岩波书店出版。第一册到第三册,即《西游记》的第一回到第三十回,由小野忍翻译。之后小野忍突然离世,翻译重任交由中野美代子继续完成,1988年出版完成。
一、小野忍翻译底本的甄选
小野忍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专攻中国文学。曾以东亚考古学会会员和教育研究所所员的身份,赴中国进行调查研究,回国后任东京大学教授。出版《现代的中国文学》《中国文学杂考》等研究中国文学的著作多部,翻译中国古典小说《金瓶梅》和《西游记》等。小野忍的译作所依据的底本是明刊本《西游记》,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讲孙悟空登场,修道成仙,在天界造反,被如来制服;第二部分,如来造经,魏征梦斩泾河龙,唐太宗赴冥界,玄宗登场,应玄宗、太宗之命赴西天取经;第三部分,玄奘西天取经路上遭遇了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作为《西游记》的日译本,第三部分才是正题,小野忍认为第一部分是作为序曲,让相关主人公登场,第二部分看似几个独立不相关的故事,最后为导入正题设定了舞台,叙述了沙悟净、猪悟能、白龙马的来历,孙悟空再次登场,玄奘也终于出现,师徒一行悉数登场,要开始西天取经的艰难险阻的旅程了。第二部分中除了《西游记》,还参考了其他书目,像唐太宗入冥界的故事就源自张的《朝野佥载》,或者敦煌变文中的《唐太宗入冥记》等。
《西游记》和《三国演义》《水浒传》有类似的形成过程,都是先有史实,后经过讲义师的传播,形成了平话,即讲书的底本,再后来被搬上舞台,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戏剧形式呈现,最后经过各时期不同作家的改写和完善,形成了我们今天读到的四大奇书。南宋时期流传于世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就是讲书的底本,虽然在中国亡佚,在日本却传存至今,高山寺旧藏,题为《大唐三藏取经记》。《西游记平话》中国虽已不存,但流传到了朝鲜半岛保留下来,其内容要比《大唐三藏取经记》翔实很多,结构上也与现在的《西游记》更加接近。元末明初的元杂剧《西游记》现也存于日本,全六卷,每卷四折,合计二十四折构成。这部元杂剧的主线是唐僧的人生经历,述尽了他的委屈,西天取经路上的艰险却草草带过,体现了戏曲形式的特点和局限。种种迹象表明,元杂剧《西游记》中去往西天取经的戏份内容像是源自《西游记平话》。另外还要提到《陈光蕊江流和尚》,这是关于三藏法师幼时传说的一段故事,也被收入《西游记》中,根据版本不同,收录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短歌谣和散文故事两种形式。从历史到白话小说,《西游记》完成了它的演变过程。《西游记》的版本数量众多,概因出版时的商业主义考量,新版都会有所改进,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和阅读。像清代出版的《西游真诠》就属于精进改良后的本子。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小说一向是作为娱乐读物来定位的,因此受到轻视,对其进行简化改写也是家常便饭,原来的本子叫作繁本的话,经过简化的就被称为简本。简化的方法有各种,例如把描写简化为说明草草带过,原文中的诗词歌赋一概略去不要,或者部分的不要,再或者只把一般俗众特别喜欢的精彩片段单独拿出来成书,等等。《西游记》的成书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先是繁本的出现,然后是简本,后来加上陈光蕊的故事,最后就形成了清代以后的版本,与原本有一定的差异。小野忍所译《西游记》的底本是明代刊本,明刊本主要有以下五种:
《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二十卷,百回,出像意为有插图,官板就是上等底板的意思,是金陵世德堂刊行的版本,这是现存《西游记》的最古老版本,在中国已经散佚,日本有日光山轮王寺藏本、广岛市浅野图书馆藏本、天理图书馆藏本。
《新镌京板全像西游记传》,二十卷,百回,日本内阁文库藏。卷数和回数与繁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一致,也有陈元之的序文,属于繁本的节略本。京板即都城北京的版本,也和官板一样是上等板。全像就是每页都有插图,这个版本每页上面四分之一是图,下面四分之三是文。这个版本的版元来自福建的书斋杨闽斋,当时的福建非常盛行通俗小说的大众版。
《唐僧西游记》,十二卷,百回。与前面两个版本一样的卷数和回数,也一样有陈元之的序文,也同样属于繁本的节略本,收藏于国立国会图书馆,另有睿山文库藏本和日光山轮王寺藏本。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百回,不分卷,内阁文库藏本。推定为明末天启年间,苏州杭州一带出版的刊本,它与世德堂本的原文一致,省掉了陈元之的序,代之以袁于令的题词。袁于令是明末清初的文人、戏曲小说作家。“李卓吾先生批评”应该是出版者为了大卖添上去的,虽说没法和李卓吾先生的文笔相提并论,却也不是很糟。日藏有内阁文库版、宫内厅书陵部、广岛市浅野图书馆藏本等,另还有个人收藏的版本。
《鼎锲全像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十卷,不分回,朱鼎臣编,万历年间刘莲台刊行。日本只有日光山轮王寺藏本。村口书房曾出过世德堂本和这个本子,被北京图书馆购得,现在好像远渡美国。
小野忍译《西游记》就选了《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作为翻译的最主要底本。之所以反复比较选择这个版本,小野忍也是经过深思熟路后做出的决断。首先这个底本是众多评点本中比较优秀的本子,其评点从内容到形式都趋于成熟,对理解小说的艺术特色和思想主旨大有裨益,有很高的文学理论价值。另外,这个底本本身也吸收了之前世德堂本的优点,文本没有删改,和世德堂本保持一致。除此以外,李卓吾点评本印刻精良,插图精美,是不可多得的优质版本,所以一经发行就受到欢迎,是明末清初最流行的《西游记》版本。小野忍选择这个版本作为《西游记》翻译的底本再合适不过。 二、中野美代子翻译风格的斟酌
小野忍在译完《西游记》第三册的1980年12月18日不幸辞世,《西游记》的翻译也暂告停顿,直到三年后的1983年,经过各种曲折,翻译《西游记》的接力棒才交到了《西游记》研究者中野美代子手中。中野美代子之所以接受这份棘手的工作,除了她与小野忍先生的渊源以外,最重要的动力就是《西游记》的魅力深深吸引着这位译者。中野美代子作为《西游记》研究者,当时正专注于自己的新作《西游记の秘密——タオと炼丹术のシンボリズム》(福武书店,1984年11月),她认为这本书是让自己可以进行《西游记》翻译的必要准备和必须前提。她在开始翻译《西游记》时,决定继承前任的翻译方针,但也要多少表达自己的想法,改变如下:
首先,关于作者。中野在开始第四册,即第三十一回到第四十回的翻译时,去掉了前三冊翻译所标注的原作者吴承恩,她认为到目前为止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西游记》的作者就是吴承恩,而且像《西游记》这样成立过程十分纷繁复杂的小说,作者就确定为某一个人,好像也不可取。小野忍在翻译《西游记》时,也曾谈及对作者是否是吴承恩的怀疑,但是最后还是尊崇了通说。虽然中国国内一直鲜有对此问题的怀疑,一直根深蒂固地认为作者就是吴承恩,但当时也出现了章培恒和苏兴氏之间的争论,对此问题开始有所动摇。据此,中野美代子毅然决定去掉原作者吴承恩,除非在翻译结束之前找到确凿的证据。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中野不只是《西游记》的译者,同时还是《西游记》研究的专家。
其次,关于回目。中野美代子希望像原著的回目,尽量用对句,但也只能尽量以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作为回目标题,为此采取了意译的方法。不管怎样翻译,目的都是为了让读者对本回的主题一目了然,因此特意绕开原著中咬文嚼字的说法,但也因此,这个译文没有办法复原回原文。译文中除了与内容相关的注解,也省去了很多只是与原文相关联的各种注释。
再次,关于诗词。将原著中频繁出现的诗词以意译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以往翻译中国诗词的经验是用训读的方法,中野美代子干脆打破这种传统,如同回目的译法,以意译作为翻译的基本方针。当然,原诗是绝句、律诗或者定型古诗的形式的话,译者也进行了最大努力,以字数规整的译文来表现。
这部历时二十一年、经两位译者之手才终于得以完成的《西游记》译本,也如同它的底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一样,在众多的日译本中堪称最为精良、最为用心之作。译者努力忠实于原著,希望将《西游记》的原貌展示给日本读者,所以才以长年的坚持和字斟句酌的努力完成了十册的译本。在忠实原著的同时,译者也在积极地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思考,比如对原著作者的考证,对目录译法的执着,对诗文翻译的考量,如此种种才可以呈现给读者一部优秀的《西游记》译著。译者的辛勤工作,为《西游记》在日本的传播开疆拓土,在日本大众中流行开来,一部中国古典名著才得以在日本生根发芽,《西游记》的流行热潮至今也依然不减。
参考文献:
[1] 小野忍译.西游记(1).东京:岩波书店,1977.
[2] 小野忍译.西游记(2).东京:岩波书店,1978.
[3] 小野忍译.西游记(3).东京:岩波书店,1980.
[4] 中野美代子译.西游记(4).东京:岩波书店,1986.
[5] 中野美代子译.西游记(5).东京:岩波书店,1988.
[6] 中野美代子译.西游记(6).东京:岩波书店,1990.
[7] 中野美代子译.西游记(7).东京:岩波书店,1993.
[8] 中野美代子译.西游记(8).东京:岩波书店,1995.
[9] 中野美代子译.西游记(9).东京:岩波书店,1997.
[10] 中野美代子译.西游记(10).东京:岩波书店,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