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小说的影视化特征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zz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世纪以来,商业化的繁荣带来了大众文化的兴起,逐渐衍生成当代社会以新媒体为主导的视觉文化。在作家们纷纷考虑如何能与影视环境接轨,刘震云作为“触电”比较早的作家,其作品被搬上荧幕并获得强烈的反响。本文主要分析刘震云影视化小说具有的特征,可以看出刘震云是如何进行自己独特的小说创作的。
  关键词:刘震云;影视化;影视技巧
  一、叙事的视听化——小说的画面感
  叙事性是小说的基本要素,电影同小说一样,要通过一连串的故事和对话推进情节发展,刻画一系列人物形象。影视要在一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讲清楚故事并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这就要求影视剧本的节奏快于传统小说。传统小说叙事在阅读过程中调动想象空间,影视叙事相比较下缺乏文学叙事的心理描写、议论、抒情等,而多了光、影、线等具体可感的形式来营造一个逼真的世界。小说叙事的影像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叙事的视觉化和叙事的听觉化上。[1]刘震云小说情节和语言本身就更接近剧本,适合被改编成影视。
  小说《手机》中于文娟发现严守一出轨时,“拼命拨严守一的手机,一直拨了两个小时,但次次都关机。这时脚盆里的水早凉了。于文娟清醒过来,打了一个寒战,一双湿脚直接从脚盆里拔出来,踏到地上,开始像没头苍蝇一样在屋里乱走。回过身再看,地板上留下一趟湿漉漉的脚印。脚印的水迹马上蒸发变形,地板上显得支离破碎。看着这支离破碎,于文娟哭了。” “于文娟流着眼泪慢条斯理地说:‘守一,叫你脱衣服,就跟当众扒我的衣服是一样的。’……‘守一,你没我了。’说完这句话,竟笑了。”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和电影剧本一样,脚印蒸发后的支离破碎呈现在于文娟和读者面前,让人感受到妻子从怀疑到一步步确认丈夫出轨后的情绪崩溃。
  小说《我不是潘金莲》中写李雪莲打官司前去拜菩萨:“李雪莲坐乡村公共汽车往回走,路过戒台山。戒台山有座庙。先听到庙里高音喇叭传出的念经声,后看到许多男女老少往山上爬,去庙里烧香。李雪莲本来以为事情已经准备妥当,这时想到了落了这一项:只顾准备人和人之间的事,忘了世上还有神这一宗。李雪莲赶紧让公共汽车停车,跳下车,跑到山上。”“李雪莲花了十块钱买了门票,又花五块钱买了把土香。进庙,将土香点着,举到头顶,跪在众多善男信女之中,跪到了菩萨面前。 这段描写充满画面感,一连串动作描写(跳、跑、点、举、跪)让读者眼前出现一幅画面:一位农村妇女怀着恳切的心跪在菩萨面前许愿。
  二、形式的影视化——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对比蒙太奇类似文学中的对比描写,即通过镜头或场面、段落之间在相反相对内容和形式上的强烈对比,产生相互冲突的作用,表达影视创作者的某种寓意,强化所表现的内容、情绪、和思想。[2]刘震云小说《手机》《我不是潘金莲》都是成功运用对比蒙太奇手法的典型。《手机》中,整个小说以对比关系为结构基础,以人名命名章节并划分出不同时代空间,第一章“吕桂花——另一个人说”,写1969年二十岁的吕桂花出现在严守一的青春中,她带着成熟麦杏的甜腻香味,轻易地打开了严守一的情窦。第二章“于文娟 沈雪 伍月”写严守一周旋在这三个女人中间的谎言与欺骗。第三章“严朱氏”写1927年,严老有通过种种人往口外捎口信让儿子结婚的故事。三个不同的时代不一样的交流方式,“打电话,手机通话和短信,捎口信”,但越便捷的沟通方式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充满了一个个的谎言与欺骗。作家将二十世纪初期、中期、晚期都纳入到同一个作品中,在世纪的变迁中对比了“语言和交流”在现实生活中的改变。
  小说《我不是潘金莲》在结构上也体现作家创作的新意,如第一章“序言‘那一年’”主要写和丈夫假离婚但却成真的农村妇女李雪莲为了纠正丈夫说其是“潘金莲”这一句话,去北京告状。第二章“序言:二十年后”写李雪莲千辛万苦一路到了北京却突闻前夫出了车祸死了,生活失去重心的李雪莲想了结生命。第三章“正文:玩呢”二十年前被撤职的县长史为民,为在春运期间能回到老家与友人打麻将不惜举着“申冤”的牌子引来警察注意,随即被遣送回乡。这可能是我们见过最长的序言和最短的正文,刘震云将这三部分交错的时空放到一起对比,李雪莲为了纠正一句话的荒谬行为,老史利用小小的圈套达到自己的目的,从制度的守护者变成了制度的玩弄者,用荒谬的态度来对待荒谬的世事。
  图像化时代的到来,更改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影响了受众的阅读要求。作家在面对时代挑战时也在积极地寻找被大众广泛接受的方式,劉震云对影视和小说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宽容的态度,接受影视对自己小说改编的影响,同时在创作过程中仍然保持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个性和艺术表现手法。在文学和影视彼此互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保持清醒,承担起自己身上的文学责任。
  参考文献:
  [1]王坤.刘震云“影视化”小说论——以《手机》《我叫刘跃进》为例[D].郑州大学,2009.
  [2]邹定武,刘成杰.影视蒙太奇的分类及其功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03).
其他文献
自远古至今,婚姻作为人类社会得以繁衍和进步的基础,其状况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不同的制度和形式。近代婚姻的形制我们可以根据历史典籍的记载进行了解和考查,但是远古时期,因年代久远,且文献记载比较简略,我们祖先的婚姻状况难以考证。然而汉字作为文化的“活化石”对于我们研究远古时期的婚姻形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娶”现指迎娶女子为妻,本作“取”,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取”的甲骨文字形左为“耳”(耳),右
期刊
摘要:在高校的育人体系中,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而且,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问题是全社会的关注焦点。但是,在运行的实际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像缺乏学业支持、宣传力度不够、专家指导方面不专业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立足于学生的视角,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  关键词:创新创业;激励;问题;对策  在创业的所有人群之中,大学生
期刊
摘要:幽默的可译与不可译是翻译界长期争论的话题。幽默翻译必然会遇到诸多困难,但只要选取恰当的翻译方法,译者便能最大限度的在不同语言之间构建桥梁,使读者感受不同语言的魅力。本文将从幽默的文化背景出发,以《认真点儿,我开玩笑呢!》一书为蓝本,对幽默的翻译方法进行粗略分析。  关键词:幽默翻译;翻译方法  幽默一词常用来形容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在文学作品中,幽默屡见不鲜。而在翻译界,对幽默翻译的研究可
期刊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研究古代民俗最可靠的原始性文献之一,本文以《诗经》中女性服饰作为切入点,以此来了解人们的生活习俗与审美观念,并对周代社会女性的等级构架做一分析,以此窥见周代渐趋完善的礼制规范及等级制度构架。  关键词:《诗经》;女性;服饰;等级  《白虎通义》:“圣人所以制衣服何?以为絺绤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加注释)身份之尊卑会详尽地体现在服饰方面,而其区别主要通
期刊
摘要:艾丽丝·沃克的小说《紫色》描写了黑人女性西丽为代表的女性长期受到以白人为中心男权主义的压迫,在姐妹情谊的帮助下奋起反抗,自我觉醒,最后成为一个妇女主义者,从而赢得家庭和社会方面的经济与人格的独立,找回了爱与自我成长的过程。西丽正是沃克给广大受压迫的妇女提供的一个妇女主义榜样。女性的自我觉醒和自我成长关键取决于女性本身,只要她们自己勇于奋起斗争,才能真正实现解放。  关键词:压抑与反抗;妇女主
期刊
像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西方文论家曾说:“一件虚构的事能表达普遍的真理。”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凝结成的《红楼梦》刻画了封建末世贵族阶级的人生悲剧,取材自元稹《莺莺传》的传奇《西厢记》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悲剧结局,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期许。  司马长风先生曾在《中国新文学史》中说,《围城》“地地道道是一部爱情小说”,虽然
期刊
摘要:《钱神论》是西晋元康后期鲁褒在社会腐朽,纲纪大坏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在赋中,作者对当时腐朽社会的从各个方面揭示了金钱的起源和特点,金钱的重要作用,以及金钱那巨大的力量。借以对当时以金钱为尊的社会风气给以揭露和批判。  关键词:鲁褒;金钱;社会;《钱神论》  鲁褒,是西晋时期的隐士,《晋书·鲁褒传》记载曰:“鲁褒,字元道,南阳人也。好学多闻,以贫素自立。元康之后,纲纪大坏,褒伤时之贪鄙,乃隐姓
期刊
摘要:《浮士德》是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创作的一部诗剧,以主人公浮士德的思想发展为线索,讲述一个资产阶级因对现实的不满而不断追求的过程。该部诗剧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碰撞的结果,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  关键词:浮士德;梅菲斯特;玛格丽特;悲剧  一、总体介绍  歌德的《浮士德》、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但丁的《神曲》和《荷马史诗》在世界文学史上被称作欧洲的“四
期刊
摘要:薇拉·凯瑟(Willa Cather 1873—1947)的众多作品都备受关注,如《我的安东妮亚》,人关注作品的拓荒主题、生态主题,和文化冲突、女性主题或是女性生态主义等,但是从成长小说视角来研究这部作品的并不多。本文将从成长小说的视角来研读该作品。  关键词:成长;引路人;同行者;爱情和婚姻  成长是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文学界中一个重要而且经常想要表达的主题。成长小说关注的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石黑一雄的《远山淡影》中女主人公悦子作为一名母亲在面对丧子之痛时的沉默,认为悦子的沉默是因对母亲身份的焦虑和所受历史创伤的难以言表。  关键词:丧子之痛;沉默;身份焦虑;历史创伤  石黑一雄的处女作《远山淡影》(1982)讲述了主人公悦子在移居英国多年后在次女妮基来访的五日里断断续续回忆起自己早年在日本长崎的生活以及当时的朋友佐知子和她孩子的故事。大女儿敬子的自杀给悦子带来了挥之不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