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世纪以来,商业化的繁荣带来了大众文化的兴起,逐渐衍生成当代社会以新媒体为主导的视觉文化。在作家们纷纷考虑如何能与影视环境接轨,刘震云作为“触电”比较早的作家,其作品被搬上荧幕并获得强烈的反响。本文主要分析刘震云影视化小说具有的特征,可以看出刘震云是如何进行自己独特的小说创作的。
关键词:刘震云;影视化;影视技巧
一、叙事的视听化——小说的画面感
叙事性是小说的基本要素,电影同小说一样,要通过一连串的故事和对话推进情节发展,刻画一系列人物形象。影视要在一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讲清楚故事并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这就要求影视剧本的节奏快于传统小说。传统小说叙事在阅读过程中调动想象空间,影视叙事相比较下缺乏文学叙事的心理描写、议论、抒情等,而多了光、影、线等具体可感的形式来营造一个逼真的世界。小说叙事的影像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叙事的视觉化和叙事的听觉化上。[1]刘震云小说情节和语言本身就更接近剧本,适合被改编成影视。
小说《手机》中于文娟发现严守一出轨时,“拼命拨严守一的手机,一直拨了两个小时,但次次都关机。这时脚盆里的水早凉了。于文娟清醒过来,打了一个寒战,一双湿脚直接从脚盆里拔出来,踏到地上,开始像没头苍蝇一样在屋里乱走。回过身再看,地板上留下一趟湿漉漉的脚印。脚印的水迹马上蒸发变形,地板上显得支离破碎。看着这支离破碎,于文娟哭了。” “于文娟流着眼泪慢条斯理地说:‘守一,叫你脱衣服,就跟当众扒我的衣服是一样的。’……‘守一,你没我了。’说完这句话,竟笑了。”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和电影剧本一样,脚印蒸发后的支离破碎呈现在于文娟和读者面前,让人感受到妻子从怀疑到一步步确认丈夫出轨后的情绪崩溃。
小说《我不是潘金莲》中写李雪莲打官司前去拜菩萨:“李雪莲坐乡村公共汽车往回走,路过戒台山。戒台山有座庙。先听到庙里高音喇叭传出的念经声,后看到许多男女老少往山上爬,去庙里烧香。李雪莲本来以为事情已经准备妥当,这时想到了落了这一项:只顾准备人和人之间的事,忘了世上还有神这一宗。李雪莲赶紧让公共汽车停车,跳下车,跑到山上。”“李雪莲花了十块钱买了门票,又花五块钱买了把土香。进庙,将土香点着,举到头顶,跪在众多善男信女之中,跪到了菩萨面前。 这段描写充满画面感,一连串动作描写(跳、跑、点、举、跪)让读者眼前出现一幅画面:一位农村妇女怀着恳切的心跪在菩萨面前许愿。
二、形式的影视化——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对比蒙太奇类似文学中的对比描写,即通过镜头或场面、段落之间在相反相对内容和形式上的强烈对比,产生相互冲突的作用,表达影视创作者的某种寓意,强化所表现的内容、情绪、和思想。[2]刘震云小说《手机》《我不是潘金莲》都是成功运用对比蒙太奇手法的典型。《手机》中,整个小说以对比关系为结构基础,以人名命名章节并划分出不同时代空间,第一章“吕桂花——另一个人说”,写1969年二十岁的吕桂花出现在严守一的青春中,她带着成熟麦杏的甜腻香味,轻易地打开了严守一的情窦。第二章“于文娟 沈雪 伍月”写严守一周旋在这三个女人中间的谎言与欺骗。第三章“严朱氏”写1927年,严老有通过种种人往口外捎口信让儿子结婚的故事。三个不同的时代不一样的交流方式,“打电话,手机通话和短信,捎口信”,但越便捷的沟通方式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充满了一个个的谎言与欺骗。作家将二十世纪初期、中期、晚期都纳入到同一个作品中,在世纪的变迁中对比了“语言和交流”在现实生活中的改变。
小说《我不是潘金莲》在结构上也体现作家创作的新意,如第一章“序言‘那一年’”主要写和丈夫假离婚但却成真的农村妇女李雪莲为了纠正丈夫说其是“潘金莲”这一句话,去北京告状。第二章“序言:二十年后”写李雪莲千辛万苦一路到了北京却突闻前夫出了车祸死了,生活失去重心的李雪莲想了结生命。第三章“正文:玩呢”二十年前被撤职的县长史为民,为在春运期间能回到老家与友人打麻将不惜举着“申冤”的牌子引来警察注意,随即被遣送回乡。这可能是我们见过最长的序言和最短的正文,刘震云将这三部分交错的时空放到一起对比,李雪莲为了纠正一句话的荒谬行为,老史利用小小的圈套达到自己的目的,从制度的守护者变成了制度的玩弄者,用荒谬的态度来对待荒谬的世事。
图像化时代的到来,更改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影响了受众的阅读要求。作家在面对时代挑战时也在积极地寻找被大众广泛接受的方式,劉震云对影视和小说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宽容的态度,接受影视对自己小说改编的影响,同时在创作过程中仍然保持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个性和艺术表现手法。在文学和影视彼此互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保持清醒,承担起自己身上的文学责任。
参考文献:
[1]王坤.刘震云“影视化”小说论——以《手机》《我叫刘跃进》为例[D].郑州大学,2009.
[2]邹定武,刘成杰.影视蒙太奇的分类及其功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03).
关键词:刘震云;影视化;影视技巧
一、叙事的视听化——小说的画面感
叙事性是小说的基本要素,电影同小说一样,要通过一连串的故事和对话推进情节发展,刻画一系列人物形象。影视要在一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讲清楚故事并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这就要求影视剧本的节奏快于传统小说。传统小说叙事在阅读过程中调动想象空间,影视叙事相比较下缺乏文学叙事的心理描写、议论、抒情等,而多了光、影、线等具体可感的形式来营造一个逼真的世界。小说叙事的影像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叙事的视觉化和叙事的听觉化上。[1]刘震云小说情节和语言本身就更接近剧本,适合被改编成影视。
小说《手机》中于文娟发现严守一出轨时,“拼命拨严守一的手机,一直拨了两个小时,但次次都关机。这时脚盆里的水早凉了。于文娟清醒过来,打了一个寒战,一双湿脚直接从脚盆里拔出来,踏到地上,开始像没头苍蝇一样在屋里乱走。回过身再看,地板上留下一趟湿漉漉的脚印。脚印的水迹马上蒸发变形,地板上显得支离破碎。看着这支离破碎,于文娟哭了。” “于文娟流着眼泪慢条斯理地说:‘守一,叫你脱衣服,就跟当众扒我的衣服是一样的。’……‘守一,你没我了。’说完这句话,竟笑了。”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和电影剧本一样,脚印蒸发后的支离破碎呈现在于文娟和读者面前,让人感受到妻子从怀疑到一步步确认丈夫出轨后的情绪崩溃。
小说《我不是潘金莲》中写李雪莲打官司前去拜菩萨:“李雪莲坐乡村公共汽车往回走,路过戒台山。戒台山有座庙。先听到庙里高音喇叭传出的念经声,后看到许多男女老少往山上爬,去庙里烧香。李雪莲本来以为事情已经准备妥当,这时想到了落了这一项:只顾准备人和人之间的事,忘了世上还有神这一宗。李雪莲赶紧让公共汽车停车,跳下车,跑到山上。”“李雪莲花了十块钱买了门票,又花五块钱买了把土香。进庙,将土香点着,举到头顶,跪在众多善男信女之中,跪到了菩萨面前。 这段描写充满画面感,一连串动作描写(跳、跑、点、举、跪)让读者眼前出现一幅画面:一位农村妇女怀着恳切的心跪在菩萨面前许愿。
二、形式的影视化——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对比蒙太奇类似文学中的对比描写,即通过镜头或场面、段落之间在相反相对内容和形式上的强烈对比,产生相互冲突的作用,表达影视创作者的某种寓意,强化所表现的内容、情绪、和思想。[2]刘震云小说《手机》《我不是潘金莲》都是成功运用对比蒙太奇手法的典型。《手机》中,整个小说以对比关系为结构基础,以人名命名章节并划分出不同时代空间,第一章“吕桂花——另一个人说”,写1969年二十岁的吕桂花出现在严守一的青春中,她带着成熟麦杏的甜腻香味,轻易地打开了严守一的情窦。第二章“于文娟 沈雪 伍月”写严守一周旋在这三个女人中间的谎言与欺骗。第三章“严朱氏”写1927年,严老有通过种种人往口外捎口信让儿子结婚的故事。三个不同的时代不一样的交流方式,“打电话,手机通话和短信,捎口信”,但越便捷的沟通方式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充满了一个个的谎言与欺骗。作家将二十世纪初期、中期、晚期都纳入到同一个作品中,在世纪的变迁中对比了“语言和交流”在现实生活中的改变。
小说《我不是潘金莲》在结构上也体现作家创作的新意,如第一章“序言‘那一年’”主要写和丈夫假离婚但却成真的农村妇女李雪莲为了纠正丈夫说其是“潘金莲”这一句话,去北京告状。第二章“序言:二十年后”写李雪莲千辛万苦一路到了北京却突闻前夫出了车祸死了,生活失去重心的李雪莲想了结生命。第三章“正文:玩呢”二十年前被撤职的县长史为民,为在春运期间能回到老家与友人打麻将不惜举着“申冤”的牌子引来警察注意,随即被遣送回乡。这可能是我们见过最长的序言和最短的正文,刘震云将这三部分交错的时空放到一起对比,李雪莲为了纠正一句话的荒谬行为,老史利用小小的圈套达到自己的目的,从制度的守护者变成了制度的玩弄者,用荒谬的态度来对待荒谬的世事。
图像化时代的到来,更改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影响了受众的阅读要求。作家在面对时代挑战时也在积极地寻找被大众广泛接受的方式,劉震云对影视和小说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宽容的态度,接受影视对自己小说改编的影响,同时在创作过程中仍然保持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个性和艺术表现手法。在文学和影视彼此互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保持清醒,承担起自己身上的文学责任。
参考文献:
[1]王坤.刘震云“影视化”小说论——以《手机》《我叫刘跃进》为例[D].郑州大学,2009.
[2]邹定武,刘成杰.影视蒙太奇的分类及其功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