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研究核心约束空腹式型钢混凝土(LSRCC)柱的恢复力模型,通过8个LSRCC柱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获取了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分析了其滞回特性;基于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特征,在弹塑性刚度、软化刚度和卸载刚度等模型特征参数的计算中,量化了型钢与螺旋箍筋的约束效应,建立了考虑型钢与螺旋箍筋复合约束作用的骨架曲线模型和恢复力模型。结果表明:核心约束空腹式型钢混凝土柱的滞回特性主要受轴压比、截面类型、螺旋箍筋配箍率和型钢间接配钢率的影响;所建议的三折线型骨架曲线模型与实测骨架曲线吻合较好,所建议的定点指向型恢
【机 构】
:
宁波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大学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816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Q20E0800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核心约束空腹式型钢混凝土(LSRCC)柱的恢复力模型,通过8个LSRCC柱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获取了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分析了其滞回特性;基于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特征,在弹塑性刚度、软化刚度和卸载刚度等模型特征参数的计算中,量化了型钢与螺旋箍筋的约束效应,建立了考虑型钢与螺旋箍筋复合约束作用的骨架曲线模型和恢复力模型。结果表明:核心约束空腹式型钢混凝土柱的滞回特性主要受轴压比、截面类型、螺旋箍筋配箍率和型钢间接配钢率的影响;所建议的三折线型骨架曲线模型与实测骨架曲线吻合较好,所建议的定点指向型恢
其他文献
低阶模态参数及其变化率是目前玻璃幕墙粘接结构无损检测的主要指标,基于这些指标的检测手段均无法有效鉴别局部微损伤且操作繁琐不利于快速实施。为此,该研究提出了一种以原点频响函数相对累计偏差(RAE)为指标的敏感且快速的损伤检测方法。该方法以特定频率段内的RAE值为检测指标,以玻璃幕墙面板四周结构胶脱离损伤程度为识别目标;仅需安装一个加速度传感器,并在紧邻传感器区域用力锤敲击面板来实现对粘接结构损伤的检测。该研究以4组隐框玻璃幕墙为例,研究传感器安装位置、截止分析频率(fu)、敲击位置误差对RAE的影响,并检测
为深入神经层面客观研究与安全相关心理现象和行为活动,首先,明确提出神经安全学的定义,并剖析其概念内涵;然后,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需求2方面探讨神经安全学建设的背景;最后,从理论、应用和技术3方面,深入论证神经安全学建设的基础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安全科学与神经科学的新兴交叉学科,神经安全学的建设具有充分的背景和坚实的基础,建设神经安全学必要且可行。
为有效解决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注册安全工程师任职标准脱节的问题,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安全专业认证委员会在广泛的国内外调查研究基础上,构建安全工程专业认证双标
针对滚动轴承微弱故障特征易受噪声干扰且退化起始点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变分模态分解和包络谐噪比的滚动轴承早期退化检测方法。首先,采用灰狼优化算法自适应地选择变分模态分解的分解层数和二次惩罚因子,以最小平均包络熵为目标函数获得最佳参数组合。其次,通过引入有效加权稀疏峭度指数实现了有效模态分量和噪声模态分量的分离,使重构后的信号滤除了干扰而保留了故障信息。最后,计算了重构信号的包络谐噪比,利用其对周期性故障冲击的敏感性实现了滚动轴承早期退化起始点的检测。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解决了轴承运行
为探索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下安全工程专业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促使安全工程专业教育与新时代科技、产业变革相匹配,通过分析安全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现状,阐述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注重持续改进的高水平人才培养思路,建立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活动、达成评价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新型矿山安全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OBE理念对于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基于OBE理念的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保障和提升高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并能提升安全工程专业
为应对“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提出的更高层次的挑战,首先,分析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根据其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教学课程体系、创新师生教学关系、融合多种创新教育、重视课程质量评价4个方面,提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进建议;然后,以郑州大学安全工程人才培养为例,探索“六卓越一拔尖”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改进,并举例介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表明: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比例增加,并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力等的培养,满足“六卓越一拔尖”
为提升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安全管理能力,针对当前课程设置与实践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提出以安全专业人才在生产中的专业输出设置大学教育课程输入的观点.
为实现一流学科促进一流专业、一流专业反哺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构建“学科+专业”双驱动牵引下安全工程多元人才培养体系。首先,分析我国安全工程专业建设在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机制、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双一流”建设要求确立安全工程“学科+专业”协调发展机制;然后,通过构建多学科牵引的“安全+”模块化课程体系,基于平台与师资共享、知识体系互补建立“学科+专业”融合机制,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构建四位一体的循环教学模式;最后,以山东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实施验证。结果表明:在“学科+专业”双驱
为填补安全复杂学学科基础理论的空白和构建安全复杂学,运用历史分析法、推理法、归纳法、理论建模法和预测法等开展理论研究,预测未来安全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提出判断安全复杂问题的4种途径,给出安全复杂性研究需要遵循的8条基本原则,创建安全复杂学的5个核心概念和基于安全系统学的9个基础定义,归纳出安全复杂性研究的9类典型方法,构建表征安全复杂系统的通用模型及其超逻辑结构图和表达式,并提出安全复杂系统控制的5种策略,最后从8种视角给出安全复杂学的学科分支。研究结果表明:上述研究结果契合安全科学的发展趋势,构成安全复
为提高能源行业安全人才培养质量,总结能源行业特色高校安全人才培养现状,分析能源行业安全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并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运用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导向理念(OBE)构建安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能源行业特色高校安全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包括国家宏观政策因素、行业发展因素、社会需求因素及高校内生动力因素等4大类;在教学效果评估中,应当推动政府、学校、企业及协会等多主体共同开展包括理论及实践的双维度教学效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