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灵活多变性,新课程下教师与学生地位的转变,面对新的教学情境的挑战。这五个方面是新体育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需要体育教师重新认识自己、塑造自己、完善自己。体育教师必须由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只知“教书”的“匠人”转变成同专家、学生、家长等一起共同构建新体育课程的合作者,拥有正确的教学观念,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新一轮课改非常重视教师改变课堂专业生活方式,提升课程意识,掌握技术,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健康第一 课堂教学 新课程体育 主导作用 主体地位 体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6-0135-02
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在新课程环境下体育教师更具有创造新形式及新内容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研究并有效实施体育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热情,体现学生主体,奖励学生发生、探究与质疑,突出教学的育人价值,关注学生情观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课程的研究者。未来教师帮助他人发挥其最佳能力解决规定的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是支持和帮助,而不是控制和权威。因此新课程下体育教师,应该是创新,发展型体育教师。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新课程下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大力提倡以人為本,强调情感观念,关注学生主体发展。近年来有些理论工作者把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标准——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引人学校体育目标,并加以阐释为“三维体育观”。早在50年前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身体好,学习好”的号召。现在,我国的学校体育应该说是健康发展,与时俱进的。
2.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
2.1 具备学科专业知识。
包括:人体科学理论知识,专项运动技术理论,应用学科理论。
2.2 具备教育学科理论知识。
这类知识分为教育理论和体育教育理论两方面:
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等体育教育理论:体育概论、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论、体育心理学等。
2.3 具备普通基础知识。
这一层知识包括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基本知识,以工具栏学科的扎实基础和熟练运用,更多地了解、熟悉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等基础知识,了解体育教育对社会,人类进步的人文价值。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人际交往和表达能力,具备文学、哲学、历史、美学、新闻学、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校体育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科研、训练等能力的基础。
2.4 具备多媒体知识。
随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体育教学、训练也走向科学的时代,在体育教学训练中运用计算机已成为现代体育教育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教材可以做到双向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来调节教学进度,可以通过视觉形象展示规范动作,做表象训练,通过揭示动作的软科学原理,辅以教师指导动作,运动技术较易提高。所以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必备能力之一。
3.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灵活多变性
从关注“教”到关注“学”,是课堂教学重心的转移,这使体育教师重新对教学能力进行新的思考和认识。对教材的把握力显然不足,自主实践将引发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储备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此外,更具挑战的是,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课堂管理能力是必要的,但又不同了,安静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热闹的课堂又是课堂纪律的大敌,如何让学生在热闹中有序地进行学习是教师课堂管理的新课题;课堂环节的设计能力又不近相同了,教师不能完全按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更关注随堂机智。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创新意识,才能驾驭现代课堂。
4.新课程下体育教师与学生地位的转变
由于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相当教师在实现体育课程过程中,主观无意识地走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把学生视为被教育的实体的老路上。在体育课程建设和体育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忽视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忽视非智力因素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在制定时明确提出: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旨在重新确立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即要追求“愉快的情感体验,又要追求运动技能教学的过程”。其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确立和发展的。学生虽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但却是身心尚未发展成熟的发展中的主体,他们在学习上也存在着幼稚性、片面性和盲目性特点。因此,教育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主体性体现的效果。正确地认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和发展是每个学生的权利,体育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需要教师清楚地认识学生主体的发展看一个不成熟性、依赖性和独立性发展的过程,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得到发挥。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列束,确实给教师提供了观念更新角色转变的新课题。
5.面临新的教学情境的挑战
新的课程因素的出现,体育教师面临新的教学情境的挑战。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的结合。
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环境”是四种因素持续交互的动态情境,在教学论述中,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各要素之内及各要素之间互相沟通,只有四要素有机和谐地联系相辅相成,才能形成固若金汤的课程论述领域。
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而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这将同时带来一个更好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M],华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体育教学心理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 体育与科学[J],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2005
[4] 教学与管理[J],太原师范学院主办,教学与管理杂志社编辑出版,2005
关键词:健康第一 课堂教学 新课程体育 主导作用 主体地位 体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6-0135-02
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在新课程环境下体育教师更具有创造新形式及新内容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研究并有效实施体育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热情,体现学生主体,奖励学生发生、探究与质疑,突出教学的育人价值,关注学生情观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课程的研究者。未来教师帮助他人发挥其最佳能力解决规定的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是支持和帮助,而不是控制和权威。因此新课程下体育教师,应该是创新,发展型体育教师。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新课程下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大力提倡以人為本,强调情感观念,关注学生主体发展。近年来有些理论工作者把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标准——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引人学校体育目标,并加以阐释为“三维体育观”。早在50年前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身体好,学习好”的号召。现在,我国的学校体育应该说是健康发展,与时俱进的。
2.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
2.1 具备学科专业知识。
包括:人体科学理论知识,专项运动技术理论,应用学科理论。
2.2 具备教育学科理论知识。
这类知识分为教育理论和体育教育理论两方面:
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等体育教育理论:体育概论、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论、体育心理学等。
2.3 具备普通基础知识。
这一层知识包括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基本知识,以工具栏学科的扎实基础和熟练运用,更多地了解、熟悉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等基础知识,了解体育教育对社会,人类进步的人文价值。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人际交往和表达能力,具备文学、哲学、历史、美学、新闻学、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校体育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科研、训练等能力的基础。
2.4 具备多媒体知识。
随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体育教学、训练也走向科学的时代,在体育教学训练中运用计算机已成为现代体育教育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教材可以做到双向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来调节教学进度,可以通过视觉形象展示规范动作,做表象训练,通过揭示动作的软科学原理,辅以教师指导动作,运动技术较易提高。所以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必备能力之一。
3.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灵活多变性
从关注“教”到关注“学”,是课堂教学重心的转移,这使体育教师重新对教学能力进行新的思考和认识。对教材的把握力显然不足,自主实践将引发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储备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此外,更具挑战的是,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课堂管理能力是必要的,但又不同了,安静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热闹的课堂又是课堂纪律的大敌,如何让学生在热闹中有序地进行学习是教师课堂管理的新课题;课堂环节的设计能力又不近相同了,教师不能完全按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更关注随堂机智。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创新意识,才能驾驭现代课堂。
4.新课程下体育教师与学生地位的转变
由于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相当教师在实现体育课程过程中,主观无意识地走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把学生视为被教育的实体的老路上。在体育课程建设和体育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忽视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忽视非智力因素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在制定时明确提出: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旨在重新确立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即要追求“愉快的情感体验,又要追求运动技能教学的过程”。其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确立和发展的。学生虽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但却是身心尚未发展成熟的发展中的主体,他们在学习上也存在着幼稚性、片面性和盲目性特点。因此,教育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主体性体现的效果。正确地认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和发展是每个学生的权利,体育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需要教师清楚地认识学生主体的发展看一个不成熟性、依赖性和独立性发展的过程,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得到发挥。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列束,确实给教师提供了观念更新角色转变的新课题。
5.面临新的教学情境的挑战
新的课程因素的出现,体育教师面临新的教学情境的挑战。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的结合。
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环境”是四种因素持续交互的动态情境,在教学论述中,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各要素之内及各要素之间互相沟通,只有四要素有机和谐地联系相辅相成,才能形成固若金汤的课程论述领域。
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而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这将同时带来一个更好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M],华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体育教学心理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 体育与科学[J],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2005
[4] 教学与管理[J],太原师范学院主办,教学与管理杂志社编辑出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