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观幸福感(SWB)是指“个体对其生活的整体评估,包括情感和认知2个方面”,是个体衡量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1]。Diener等认为主观幸福感主要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3个成分。生活满意度是对生活的整体认知评价,积极情感是指合群、乐观、自尊、愉快等,消极情感则与此相反[2]。
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的研究,人格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3]。目前,国内关于医学院校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较少。医学院校的本科教育大多为5年制,学费相对于农业、师范类学校也较高,这使得医学院校的贫困生承受着更大的经济压力。家庭经济上的贫困有可能对贫困生的人格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其主观幸福感。本研究试图以医学院校的贫困生为研究对象,探究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及其与人格的关系,为增进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从山西省长治医学院1~5年级贫困生数据库中随机抽取440人,确定贫困大学生的标准为月生活费低于200元,并有生源所在地政府出示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为进行对比研究,另选取长治医学院1~5年级非贫困生480人。共发放问卷920份,剔除无效问卷25份,有效被试为895人。其中贫困生423人,非贫困生472人;男生419人,女生476人。
1.2 方法
1)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国际大学调查》量表进行施测。《艾森克人格问卷》由龚耀先修订[4],包括3个分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即神经质(N)、内外向(E)、精神质(P)和掩饰性(L)量表,共88道条目。本研究的E、N、P、L四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9、0.75、0.63和0.64。《国际大学调查》量表由Diener等人编制[5],包括总体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4个分量表。本研究4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是0.73、0.77、0.80和0.66。
2)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如表1所示,在人格各维度上,贫困生内外向得分显著低于非贫困生;神经质得分非常显著高于非贫困生;精神质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
如表2所示,在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上,贫困生总体幸福感得分非常显著低于非贫困生;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低于非贫困生;消极情感得分非常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在积极情感上得分差异不显著。
如表3所示,为进一步研究贫困生的人格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研究以人格各成分作为自变量,以主观幸福感各成分作为因变量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回归方程有效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方程是有效的。在预测总体幸福感上,人格的子成分神经质和内外向先后进入回归方程,联合解释总变异量的14.5%;在生活满意度维度上,只有神经质进入回归方程,解释总变异量的10.7%;在积极情感维度上,神经质和内外向先后进入回归方程,联合解释总变异量的21.6%;在消极情感维度上,神经质和精神质先后进入回归方程,联合解释总变异量的26.3%。
3 讨论
研究发现,贫困生的人格特点明显不同于非贫困生,贫困生更为内向,情绪更为不稳定,对他人更为冷淡。这可能和贫困生的经济压力有关,经济条件的限制使他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比非贫困生差,因此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他人,从而逐渐封闭自己形成内向性格。这种性格及心理使贫困生即使心中不快,也不愿与他人述说,压抑自己,情绪也因此更不稳定。长此以往,他们的性格逐渐变得对外界冷漠。同时,调查表明贫困生的总体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得分都显著低于非贫困生,在消极情感上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这和他们的人格特点有很大关系。贫困生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对他人冷淡,这都导致他们有较多消极情绪;加上自卑心理、经济压力等诸多不良因素,他们很难对生活满意,也更少有幸福的感觉。
通过分析发现,神经质是个体主观幸福感的最佳预测因子。神经质在主观幸福感4个维度上的回归系数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情绪的稳定性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感。内外向很好地预测了总体幸福感和积极情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外向的人容易与他人乐观相处,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精神质预测力较差,它只和一个人的消极情感有关:精神质得分高的人被认为是个冷漠的人,而冷漠的人由于人际交往不好,更多体验到消极情感。精神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其他因子预测力较差,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Seligman M E P,Csikszent M.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5-14
[2]Diener E.Assessing subjective well-being: Progress and opportunities[J].Social IndicatorsResearch,1994(31):103-157
[3]任志洪,叶一舵.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52-158
[4]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Z].长沙:湖南医学院,1983
[5]Diener E,Carol L,et a1.Similarity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marital statu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across cultures[J].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2000,31(4):419-436
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的研究,人格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3]。目前,国内关于医学院校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较少。医学院校的本科教育大多为5年制,学费相对于农业、师范类学校也较高,这使得医学院校的贫困生承受着更大的经济压力。家庭经济上的贫困有可能对贫困生的人格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其主观幸福感。本研究试图以医学院校的贫困生为研究对象,探究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及其与人格的关系,为增进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从山西省长治医学院1~5年级贫困生数据库中随机抽取440人,确定贫困大学生的标准为月生活费低于200元,并有生源所在地政府出示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为进行对比研究,另选取长治医学院1~5年级非贫困生480人。共发放问卷920份,剔除无效问卷25份,有效被试为895人。其中贫困生423人,非贫困生472人;男生419人,女生476人。
1.2 方法
1)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国际大学调查》量表进行施测。《艾森克人格问卷》由龚耀先修订[4],包括3个分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即神经质(N)、内外向(E)、精神质(P)和掩饰性(L)量表,共88道条目。本研究的E、N、P、L四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9、0.75、0.63和0.64。《国际大学调查》量表由Diener等人编制[5],包括总体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4个分量表。本研究4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是0.73、0.77、0.80和0.66。
2)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如表1所示,在人格各维度上,贫困生内外向得分显著低于非贫困生;神经质得分非常显著高于非贫困生;精神质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
如表2所示,在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上,贫困生总体幸福感得分非常显著低于非贫困生;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低于非贫困生;消极情感得分非常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在积极情感上得分差异不显著。
如表3所示,为进一步研究贫困生的人格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研究以人格各成分作为自变量,以主观幸福感各成分作为因变量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回归方程有效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方程是有效的。在预测总体幸福感上,人格的子成分神经质和内外向先后进入回归方程,联合解释总变异量的14.5%;在生活满意度维度上,只有神经质进入回归方程,解释总变异量的10.7%;在积极情感维度上,神经质和内外向先后进入回归方程,联合解释总变异量的21.6%;在消极情感维度上,神经质和精神质先后进入回归方程,联合解释总变异量的26.3%。
3 讨论
研究发现,贫困生的人格特点明显不同于非贫困生,贫困生更为内向,情绪更为不稳定,对他人更为冷淡。这可能和贫困生的经济压力有关,经济条件的限制使他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比非贫困生差,因此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他人,从而逐渐封闭自己形成内向性格。这种性格及心理使贫困生即使心中不快,也不愿与他人述说,压抑自己,情绪也因此更不稳定。长此以往,他们的性格逐渐变得对外界冷漠。同时,调查表明贫困生的总体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得分都显著低于非贫困生,在消极情感上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这和他们的人格特点有很大关系。贫困生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对他人冷淡,这都导致他们有较多消极情绪;加上自卑心理、经济压力等诸多不良因素,他们很难对生活满意,也更少有幸福的感觉。
通过分析发现,神经质是个体主观幸福感的最佳预测因子。神经质在主观幸福感4个维度上的回归系数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情绪的稳定性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感。内外向很好地预测了总体幸福感和积极情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外向的人容易与他人乐观相处,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精神质预测力较差,它只和一个人的消极情感有关:精神质得分高的人被认为是个冷漠的人,而冷漠的人由于人际交往不好,更多体验到消极情感。精神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其他因子预测力较差,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Seligman M E P,Csikszent M.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5-14
[2]Diener E.Assessing subjective well-being: Progress and opportunities[J].Social IndicatorsResearch,1994(31):103-157
[3]任志洪,叶一舵.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52-158
[4]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Z].长沙:湖南医学院,1983
[5]Diener E,Carol L,et a1.Similarity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marital statu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across cultures[J].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2000,31(4):419-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