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道德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关爱学生,充分发挥情感体验的效能;只有这样,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魅力才能得以展现。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单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渗透;效能
情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特点,是语文教育的生命之源。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从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入手,探讨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教育,采用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教学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创设合情合理、具体生动的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令其在如临其境的学习氛围中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同时也使他们受到性情陶冶。如《桂林山水》授课之初,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有关桂林风光的影音资料。在抒情的音乐声中欣赏着如诗如画的大自然景观,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的风景优美迷人。这样,较好地填补了学生感性认识的空白,同时促使他们产生急于走进文本、验证影音形象的内动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心中热爱桂林山水、从而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已被激发。
二、“读”、“阅”结合,挖掘情感
1、“读”中体情。读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情感的极佳途径,名师于永正说过:“读好了,什么都在其中。”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帮助学生体验作品表达的情感,有了情感体验之后又能进一步领悟课文。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的学习中,在自由读文时,当读到阿曼达在废墟中第二次和父亲对话;“爸爸,真的是你吗”这一句时,有的同学读出缓慢的探询的语气,因为他悟出的是阿曼达想进一步证实是否是自己父亲;有的同学读得响亮欢快,因为他悟出的是阿曼达的喜悦之情……这时授课者不动声色,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继续品读,再读到阿曼达的话:“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学生反复品读后,终于体会到了阿曼达对父亲的信赖和引为骄傲之情。学生不仅体会到父子之间深厚的美好情感,而且为领悟“这对父子了不起”奠定了基础。
2、“阅”中悟情。语文课堂需要琅琅的书声,但也需要给孩子一个宁静的时空。只有让孩子静下心来,走进文本,融入文本,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才能入境悟情,绽放出情感之花。但,“宁要有缺撼的突破,不要无价值的完整。”我看到一位教师在《理想的风筝》一文的教学中,有了大胆的突破。为了挖掘出学生思想深处的情感体验,这位教师在课堂大胆地给予学生大段的时间默读思考。看着学生专心致志地划着、想着、查着、写着,我相信“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只要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就会产生表达的欲望,达到“悱”“愤”的境界。从默读后的交流中证明,该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虽然那一节课多花了点时间,但最终学生悟出了刘老师的深沉的爱国情感、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在默读中又得到了一次美好的情感熏陶。
三、交流讨论,分享情感
不同的人读同一文学作品往往有不同的感受。教学不但是认知建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共融和价值共享的过程,因此学习成果需要说出来。如学习《田忌赛马》一文时,学生谈学了本文的感受。有的说:“我觉得孙膑是个充满智慧的人,正由于他认真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帮田忌转败为胜,我要向他学习。”这位学生学习作品后产生的是对智慧的向往追求。有的说:“我认为田忌不该遇到失败就垂头丧气,而应该想办法努力赢取以后比赛的胜利。”这位学生学习作品时产生的是面对挫折该以顽强态度对待的情感体验。有的说:“从第二场比赛中我知道了有些时候为了赢取最终的胜利必须牺牲一些小利益。”这位学生学习后懂得了该怎样顾全大局。
四、注意评价,升华情感
学生学了一篇文章,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当他说出自己的体验后,教师与同学应给予恰当的评价、正面的引导。当自己的体验得到认可或有了正确的导向,就好比是大海中有了航标灯,学生的情感之舟才不会迷途。如学《鲁本的秘密》一文,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有位叫小晖的学生说:“从鲁本的妈妈收到胸针礼物之后那么激动可见,儿子对她表示出一点点的爱她就非常满足了。”这时,另外有的学生表示赞同他的看法,可老师并没有马上表示肯定赞赏,而是继续追问:“那你是否为母亲做过什么?她有怎样的反应?”小晖沉默片刻,有点羞愧地说:“我记得在家里,平时妈妈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我却没想过为妈妈做点什么。一次买螃蟹吃,我偶然帮妈妈夹了只螃蟹,妈妈高兴得眼睛眨了半天,后来才发现她的眼中有点泪光。从那以后,我想我也该多关心妈妈。”这时,老师走到小晖身边,亲切地抚摸着他的头,欣慰地说:“说得好!小晖,你长大了,懂事了。我相信你能这么想,以后也会努力这么做。同学们,你们也会的,对吗?”我看到学生们认真地、使劲地点着头,我相信,此时,学生们对父母亲感恩之情才真正得到提升!
总之,语文教学必须注重人文情感渗透,要把语文教学人文色彩建立在文质兼美的文本之上,而不是采取抛弃解读文本之舍本逐末的做法。让我们在课标理念的指引下,传递着“人文”情感的激情薪火。为语文课堂加温加热,打造有温度、高度、深度的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渗透;效能
情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特点,是语文教育的生命之源。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从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入手,探讨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教育,采用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教学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创设合情合理、具体生动的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令其在如临其境的学习氛围中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同时也使他们受到性情陶冶。如《桂林山水》授课之初,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有关桂林风光的影音资料。在抒情的音乐声中欣赏着如诗如画的大自然景观,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的风景优美迷人。这样,较好地填补了学生感性认识的空白,同时促使他们产生急于走进文本、验证影音形象的内动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心中热爱桂林山水、从而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已被激发。
二、“读”、“阅”结合,挖掘情感
1、“读”中体情。读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情感的极佳途径,名师于永正说过:“读好了,什么都在其中。”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帮助学生体验作品表达的情感,有了情感体验之后又能进一步领悟课文。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的学习中,在自由读文时,当读到阿曼达在废墟中第二次和父亲对话;“爸爸,真的是你吗”这一句时,有的同学读出缓慢的探询的语气,因为他悟出的是阿曼达想进一步证实是否是自己父亲;有的同学读得响亮欢快,因为他悟出的是阿曼达的喜悦之情……这时授课者不动声色,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继续品读,再读到阿曼达的话:“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学生反复品读后,终于体会到了阿曼达对父亲的信赖和引为骄傲之情。学生不仅体会到父子之间深厚的美好情感,而且为领悟“这对父子了不起”奠定了基础。
2、“阅”中悟情。语文课堂需要琅琅的书声,但也需要给孩子一个宁静的时空。只有让孩子静下心来,走进文本,融入文本,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才能入境悟情,绽放出情感之花。但,“宁要有缺撼的突破,不要无价值的完整。”我看到一位教师在《理想的风筝》一文的教学中,有了大胆的突破。为了挖掘出学生思想深处的情感体验,这位教师在课堂大胆地给予学生大段的时间默读思考。看着学生专心致志地划着、想着、查着、写着,我相信“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只要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就会产生表达的欲望,达到“悱”“愤”的境界。从默读后的交流中证明,该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虽然那一节课多花了点时间,但最终学生悟出了刘老师的深沉的爱国情感、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在默读中又得到了一次美好的情感熏陶。
三、交流讨论,分享情感
不同的人读同一文学作品往往有不同的感受。教学不但是认知建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共融和价值共享的过程,因此学习成果需要说出来。如学习《田忌赛马》一文时,学生谈学了本文的感受。有的说:“我觉得孙膑是个充满智慧的人,正由于他认真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帮田忌转败为胜,我要向他学习。”这位学生学习作品后产生的是对智慧的向往追求。有的说:“我认为田忌不该遇到失败就垂头丧气,而应该想办法努力赢取以后比赛的胜利。”这位学生学习作品时产生的是面对挫折该以顽强态度对待的情感体验。有的说:“从第二场比赛中我知道了有些时候为了赢取最终的胜利必须牺牲一些小利益。”这位学生学习后懂得了该怎样顾全大局。
四、注意评价,升华情感
学生学了一篇文章,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当他说出自己的体验后,教师与同学应给予恰当的评价、正面的引导。当自己的体验得到认可或有了正确的导向,就好比是大海中有了航标灯,学生的情感之舟才不会迷途。如学《鲁本的秘密》一文,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有位叫小晖的学生说:“从鲁本的妈妈收到胸针礼物之后那么激动可见,儿子对她表示出一点点的爱她就非常满足了。”这时,另外有的学生表示赞同他的看法,可老师并没有马上表示肯定赞赏,而是继续追问:“那你是否为母亲做过什么?她有怎样的反应?”小晖沉默片刻,有点羞愧地说:“我记得在家里,平时妈妈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我却没想过为妈妈做点什么。一次买螃蟹吃,我偶然帮妈妈夹了只螃蟹,妈妈高兴得眼睛眨了半天,后来才发现她的眼中有点泪光。从那以后,我想我也该多关心妈妈。”这时,老师走到小晖身边,亲切地抚摸着他的头,欣慰地说:“说得好!小晖,你长大了,懂事了。我相信你能这么想,以后也会努力这么做。同学们,你们也会的,对吗?”我看到学生们认真地、使劲地点着头,我相信,此时,学生们对父母亲感恩之情才真正得到提升!
总之,语文教学必须注重人文情感渗透,要把语文教学人文色彩建立在文质兼美的文本之上,而不是采取抛弃解读文本之舍本逐末的做法。让我们在课标理念的指引下,传递着“人文”情感的激情薪火。为语文课堂加温加热,打造有温度、高度、深度的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