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人们对职业教育认同的问题,中职教育改革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我国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中职教育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面对新时代新机遇,中职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中职学校要提升质量,必须认真分析问题,真正向内涵建设转变;必须认真思考对策,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认真研究需求,真正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只有扎实有效地推进办学理念的转变,以更高、更远、更广的视野谋划改革发展之路,才能打赢质量提升的攻尖战。
关键词:新时代;中职教育;质量;思考
“我的娃儿读书不行,只有送到你们学校去混两年算了……”又是一年中考季,中职学校提前2个月就开始部署招生工作,所有教师分区分片下派到各个初中学校,不厌其烦地宣传学费减免、技能高考、成才有路、就业有门,但得到的答复往往就是前面这样的话。
为什么“读书不行”才到中职学校?为什么读中职就是“混两年”?主要原因无非两个:一是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往往以分数为主,在多数人心目中,考试分数不管是在升学还是在各类人才招聘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读书不行”的就是“失败者”。二是觉得在中职学校学不到很实用的东西,大部分出来直接打工,就业质量低;就是参加技能高考,升学比例也不高,还选择不到“好学校”。其实,这两个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职业教育认同的问题。
为解决职业教育这个“洼地”和“短板”,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近些年来,国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颁布《职业教育法》,达成《上海共识》,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实施学费减免和资助政策,建设国家示范校等,使职业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尤其是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规划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蓝图。
按照这一蓝图,中职教育也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如: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中职学生升学道路将更为广阔;建立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启动“1+X证书”制度,中职教育学业标准将更加明确,就业条件将更加充分;还有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办好内地少数民族中职班,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等措施,都将为中职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带来强劲的动力!
面对新时代新机遇,中职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中职教育主要阵地的中职学校,必须扎实有效地推进办学理念的转变,以更高、更远、更广的视野谋划改革发展之路,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创新校园文化,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才能真正提升教育质量。
首要的是认真分析问题,真正向内涵建设转变。
但凡说中职教育的问题,大都从办学条件、师资、生源质量、社会认识方面去谈。我想说的问题主要是人为造成的。这些年,中职学校轰轰烈烈地搞省级、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实施職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开展教学改革、信息化建设、现代学徒制、教学整改试点,建设各类品牌、重点、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取得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我们总结各类工作时,往往把成绩尽可能地放大,把问题尽可能地缩小。不少地方的中职学校越建越好,设备越来越多,但招生工作却越来越紧张!还有一些中职学校特别是县一级的学校,校领导由人事部门从其他行政单位甚至乡镇干部中提拔,部分校长从来没有接触过教育工作,只热衷于“疏通关系”和选人用人,导致学校办学定位不明确,管理队伍过于庞大。
当前,我国正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正在逐渐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职业教育必须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认识到中职教育不是比普通高中教育低一层次的教育,而是具有同等地位的另一类型的教育,是为社会培养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中职生不是“差生”,而是特殊学生,通过学习和培养,他们就能成为数以千万计的技能型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中职学校必须建立一支专家型的管理团队和“学术+技能”型的教师队伍,把工作重心转向打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自律自觉的质量文化,构建起质量文化的总目标、总构想,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校园氛围,逐步实现了从规模发展到质量提高、从外延扩展到内涵提升的新转变。
其次要认真思考对策,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中职学校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了很多探索,尤其是“国家示范校”建设以来,各学校实施“校校合作、校企联合、工学结合、长短结合”的模式,为中职教育发展积累丰富的经验。但目前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现代学徒制”的问题。2016年6月,湖北省开展中职“现代学徒制”试点,各试点校随即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在部分专业试行“双主体育人”,为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求了一条有效途径。但目前中职现代学徒制实施情况并不乐观,特别是工业并不发达的三四线城市,现代学徒制几乎被异化和扭曲,学生到企业实习被当作廉价劳动力的情况屡见不鲜。
2.中高职一体化的问题。湖北省从2014年起开展的“3+2”中高职分段培养改革试点,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很多学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就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学籍管理、教学资源、师资力量、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大量有效的研讨。但由于各方面原因,这种改革也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我校近几年新生报读与恩施职院联办的“3+2”学制的虽然达到300人左右,实际转段的只有1/5左右,甚至有个别县职校转段数为0。
3.技能高考的问题。目前的技能高考应该是中职生升学的一大创新举措,但不少中职学校又过于看重这项高考改革,大规模地办起“技能高考班”,像普高一样抓教学、设奖励、严管理;有的学校虽然坚持“升学、就业”两条线,却把“好老师”全部安排在高考班,就业班只要求管住学生就行,使得职业教育变了味。而且,参加技能高考的学生就读的院校也未必如意,据不少学生反映,他们读的是原来的“三本”院校转成的“二本”,学费贵,就业依然不理想。 上述这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该说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中职生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升学,要么就业。中职学校不应偏重哪一个,而应根据情况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从某种程度上说,选择就业的班级,恰恰更需要职业道德高尚、技能过硬的老师,不能让用人单位觉得“好学生”都走了,就业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
三是认真研究需求,真正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國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曙光。“双师型”概念在上世纪末就提出了,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权威性的科学解释,也没有具体统一的认定标准。很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只是大家认为的“能人”,工作做得比别人多,待遇上没有什么体现。有的地方,“双师”反而成为一种麻烦,如我校有位政治专业毕业的老师一直从事电器维修教学,评职称时教育主管部门只认定他政治专业方面的成果,导致他不再愿意从事电器教学。
打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双师型”队伍,需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1.建立“双师型”教师认定和评价考核标准
认定和评价标准最好是国家或省级层面的,这样更具权威性。国家职教改革方案全面实施后,或许会有相关标准出台,如果没有,学校也要通过广泛调查、反复研究,制订出可行的标准,要让“双师型”教师“有名有分”,有工作平台和工作积极性。
2.加强教师队伍培训
既要积极组织开展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要建立和完善教师学习制度,通过定期组织学习,促使教师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教学技能。同时,还要建立较稳定的师资培训基地,分别进行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培训。
3.通过强化教育科研提高教师水平
通过近几年组织和参加本地或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活动,笔者发现,要提升教师水平能力,除常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外,最有成效的是组织好“精准帮教,结对帮扶”之类的活动。我校在教科研部门组织下,广泛开展名师带普通教师、老教师带青年教师、专业骨干带转岗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带校内教师的“师徒式”结对帮扶活动,“师徒”共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相互听评课或手把手地开展实训操作,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自2017年来,有26名教师参加恩施州中职教师教学大赛,其中22人获得一等奖,4人获得二等奖,几乎包揽了所有项目的前三名,赢得了极高的赞誉。
诚然,提升中职教学质量,远不止做好上述三方面工作,还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方法策略、行动实践才能撬动“质量提升”的杠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已非常明确地提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作为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职学校,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打赢这场质量提升的攻尖战。
参考文献:
[1]徐兵.中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对策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8(10):251.
[2]徐鸿洲,何春梅.中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7):69-72.
作者简介:
王健,男,土家族,1972年2月出生,湖北大学中文本科毕业,高级讲师,现任教于湖北省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恩施十佳人民教师,恩施州名师,湖北省特级教师。任教以来,共获得各类教学成果和表彰170项。
关键词:新时代;中职教育;质量;思考
“我的娃儿读书不行,只有送到你们学校去混两年算了……”又是一年中考季,中职学校提前2个月就开始部署招生工作,所有教师分区分片下派到各个初中学校,不厌其烦地宣传学费减免、技能高考、成才有路、就业有门,但得到的答复往往就是前面这样的话。
为什么“读书不行”才到中职学校?为什么读中职就是“混两年”?主要原因无非两个:一是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往往以分数为主,在多数人心目中,考试分数不管是在升学还是在各类人才招聘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读书不行”的就是“失败者”。二是觉得在中职学校学不到很实用的东西,大部分出来直接打工,就业质量低;就是参加技能高考,升学比例也不高,还选择不到“好学校”。其实,这两个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职业教育认同的问题。
为解决职业教育这个“洼地”和“短板”,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近些年来,国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颁布《职业教育法》,达成《上海共识》,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实施学费减免和资助政策,建设国家示范校等,使职业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尤其是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规划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蓝图。
按照这一蓝图,中职教育也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如: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中职学生升学道路将更为广阔;建立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启动“1+X证书”制度,中职教育学业标准将更加明确,就业条件将更加充分;还有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办好内地少数民族中职班,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等措施,都将为中职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带来强劲的动力!
面对新时代新机遇,中职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中职教育主要阵地的中职学校,必须扎实有效地推进办学理念的转变,以更高、更远、更广的视野谋划改革发展之路,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创新校园文化,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才能真正提升教育质量。
首要的是认真分析问题,真正向内涵建设转变。
但凡说中职教育的问题,大都从办学条件、师资、生源质量、社会认识方面去谈。我想说的问题主要是人为造成的。这些年,中职学校轰轰烈烈地搞省级、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实施職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开展教学改革、信息化建设、现代学徒制、教学整改试点,建设各类品牌、重点、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取得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我们总结各类工作时,往往把成绩尽可能地放大,把问题尽可能地缩小。不少地方的中职学校越建越好,设备越来越多,但招生工作却越来越紧张!还有一些中职学校特别是县一级的学校,校领导由人事部门从其他行政单位甚至乡镇干部中提拔,部分校长从来没有接触过教育工作,只热衷于“疏通关系”和选人用人,导致学校办学定位不明确,管理队伍过于庞大。
当前,我国正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正在逐渐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职业教育必须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认识到中职教育不是比普通高中教育低一层次的教育,而是具有同等地位的另一类型的教育,是为社会培养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中职生不是“差生”,而是特殊学生,通过学习和培养,他们就能成为数以千万计的技能型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中职学校必须建立一支专家型的管理团队和“学术+技能”型的教师队伍,把工作重心转向打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自律自觉的质量文化,构建起质量文化的总目标、总构想,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校园氛围,逐步实现了从规模发展到质量提高、从外延扩展到内涵提升的新转变。
其次要认真思考对策,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中职学校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了很多探索,尤其是“国家示范校”建设以来,各学校实施“校校合作、校企联合、工学结合、长短结合”的模式,为中职教育发展积累丰富的经验。但目前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现代学徒制”的问题。2016年6月,湖北省开展中职“现代学徒制”试点,各试点校随即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在部分专业试行“双主体育人”,为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求了一条有效途径。但目前中职现代学徒制实施情况并不乐观,特别是工业并不发达的三四线城市,现代学徒制几乎被异化和扭曲,学生到企业实习被当作廉价劳动力的情况屡见不鲜。
2.中高职一体化的问题。湖北省从2014年起开展的“3+2”中高职分段培养改革试点,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很多学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就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学籍管理、教学资源、师资力量、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大量有效的研讨。但由于各方面原因,这种改革也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我校近几年新生报读与恩施职院联办的“3+2”学制的虽然达到300人左右,实际转段的只有1/5左右,甚至有个别县职校转段数为0。
3.技能高考的问题。目前的技能高考应该是中职生升学的一大创新举措,但不少中职学校又过于看重这项高考改革,大规模地办起“技能高考班”,像普高一样抓教学、设奖励、严管理;有的学校虽然坚持“升学、就业”两条线,却把“好老师”全部安排在高考班,就业班只要求管住学生就行,使得职业教育变了味。而且,参加技能高考的学生就读的院校也未必如意,据不少学生反映,他们读的是原来的“三本”院校转成的“二本”,学费贵,就业依然不理想。 上述这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该说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中职生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升学,要么就业。中职学校不应偏重哪一个,而应根据情况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从某种程度上说,选择就业的班级,恰恰更需要职业道德高尚、技能过硬的老师,不能让用人单位觉得“好学生”都走了,就业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
三是认真研究需求,真正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國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曙光。“双师型”概念在上世纪末就提出了,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权威性的科学解释,也没有具体统一的认定标准。很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只是大家认为的“能人”,工作做得比别人多,待遇上没有什么体现。有的地方,“双师”反而成为一种麻烦,如我校有位政治专业毕业的老师一直从事电器维修教学,评职称时教育主管部门只认定他政治专业方面的成果,导致他不再愿意从事电器教学。
打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双师型”队伍,需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1.建立“双师型”教师认定和评价考核标准
认定和评价标准最好是国家或省级层面的,这样更具权威性。国家职教改革方案全面实施后,或许会有相关标准出台,如果没有,学校也要通过广泛调查、反复研究,制订出可行的标准,要让“双师型”教师“有名有分”,有工作平台和工作积极性。
2.加强教师队伍培训
既要积极组织开展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要建立和完善教师学习制度,通过定期组织学习,促使教师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教学技能。同时,还要建立较稳定的师资培训基地,分别进行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培训。
3.通过强化教育科研提高教师水平
通过近几年组织和参加本地或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活动,笔者发现,要提升教师水平能力,除常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外,最有成效的是组织好“精准帮教,结对帮扶”之类的活动。我校在教科研部门组织下,广泛开展名师带普通教师、老教师带青年教师、专业骨干带转岗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带校内教师的“师徒式”结对帮扶活动,“师徒”共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相互听评课或手把手地开展实训操作,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自2017年来,有26名教师参加恩施州中职教师教学大赛,其中22人获得一等奖,4人获得二等奖,几乎包揽了所有项目的前三名,赢得了极高的赞誉。
诚然,提升中职教学质量,远不止做好上述三方面工作,还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方法策略、行动实践才能撬动“质量提升”的杠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已非常明确地提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作为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职学校,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打赢这场质量提升的攻尖战。
参考文献:
[1]徐兵.中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对策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8(10):251.
[2]徐鸿洲,何春梅.中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7):69-72.
作者简介:
王健,男,土家族,1972年2月出生,湖北大学中文本科毕业,高级讲师,现任教于湖北省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恩施十佳人民教师,恩施州名师,湖北省特级教师。任教以来,共获得各类教学成果和表彰17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