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各地学校体育工作都在围绕着如何进行课间操的改革展开讨论,经过多次改革,这项活动已在全国学校蓬勃地开展。实践证明,改革后的大课间活动与传统的课间操比,不仅活动时间加长,内容、组织形式灵活,练习强度适宜,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节作用,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要,促进学生到操场上、在阳光下陶冶身心,锻炼身体,对促进学生体质有明显的效果,而且还能反映学校的校风、学风,甚至班风,体现学生、班级、学校良好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体育活动;综合素质;有效性
一、为什么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
近十多年来,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能水平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心肺功能、耐力素质持续下降,肥胖学生增多,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同龄青少年身高与日本相比差3-5厘米,调查结果令人担忧。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学校挤占了体育锻炼的时间,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007年5月,国务委员陈至立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电话电视会议上指出,学校体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大事,也是体育工作的大事。学校体育职能部门适时地提出多项改革举措,其中大课间体育活动意义尤为重大!
二、如何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运动场地和体育设备实施因校而异,良莠不齐是短期之内难以改变的现状。在推进素质教育,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实施大课间操的过程中,我们着重于组织工作,努力探索如何在场地、器材等发展不均衡的条件下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1.设置科学合理,适合校情的锻炼项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的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建立符合学生心理、生理需求的体育活动项目,使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自主掌握一定的技能与技巧,增强体能,成为社会大家庭中身心健康、活泼开朗的一份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张扬。
2.加强对体育活动价值的舆论宣传。通过校园各种文化宣传窗口大张旗鼓地对体育活动的价值进行宣传,增强全体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使每个学生知道大课间活动不是单纯的放松活动而是具有终身受用的重要意义。通过体育活动的开展和锻炼,促进人体结构和肌体线条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情感、操行和审美观念,为社会造就更多的合格人才。
3.引入和完善监督机制,加大体育工作在学校全面工作效益评估中所占的权重。把大课间活动列入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依据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赏罚分明。克服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的不良倾向,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的建设,使学校体育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广大体育工作者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营造浓郁的体育活动氛围。
4.灵活运用现有的场地器材设施来实施大课间活动。既然我们不能一下子投入大量资金短期实现高标准的场地与器材设施,就只能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完善和补充。所以,广大体育教师应该着眼于现实,要针对实际情况来组织和实施大课间活动,将有限的场地器材有效地分配,高效地使用。
三、大课间体育活動对学生的体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身体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要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体现出良好的状态。2004年,教育部对7-12岁的城乡男女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检测,结果表明,我国学生体能素质以及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肥胖的学生持续增多,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且未得到遏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0年来持续下降的严峻现实,引起政府各界及社会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和深切忧虑。关心学生体质健康,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2.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鼓励学生走向操场,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意见指出必须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也就是说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有很强的必要性。
3.体质分四个方面:一是力量,指肌肉力量;二是耐力,指心肺功能;三是协调,指神经系统各器官的协调;四是灵敏,指反应性。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重要途径,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在大课间活动中体现出合作、民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我们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平台,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进阳光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的新型活动形式。在课间操只有10分钟时间的基础上,延长至30分钟以上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并赋予了新的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体育活动。同时认真分析和思索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学校体育工作一定会开创出新的局面。
关键词:体育活动;综合素质;有效性
一、为什么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
近十多年来,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能水平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心肺功能、耐力素质持续下降,肥胖学生增多,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同龄青少年身高与日本相比差3-5厘米,调查结果令人担忧。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学校挤占了体育锻炼的时间,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007年5月,国务委员陈至立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电话电视会议上指出,学校体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大事,也是体育工作的大事。学校体育职能部门适时地提出多项改革举措,其中大课间体育活动意义尤为重大!
二、如何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运动场地和体育设备实施因校而异,良莠不齐是短期之内难以改变的现状。在推进素质教育,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实施大课间操的过程中,我们着重于组织工作,努力探索如何在场地、器材等发展不均衡的条件下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1.设置科学合理,适合校情的锻炼项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的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建立符合学生心理、生理需求的体育活动项目,使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自主掌握一定的技能与技巧,增强体能,成为社会大家庭中身心健康、活泼开朗的一份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张扬。
2.加强对体育活动价值的舆论宣传。通过校园各种文化宣传窗口大张旗鼓地对体育活动的价值进行宣传,增强全体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使每个学生知道大课间活动不是单纯的放松活动而是具有终身受用的重要意义。通过体育活动的开展和锻炼,促进人体结构和肌体线条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情感、操行和审美观念,为社会造就更多的合格人才。
3.引入和完善监督机制,加大体育工作在学校全面工作效益评估中所占的权重。把大课间活动列入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依据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赏罚分明。克服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的不良倾向,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的建设,使学校体育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广大体育工作者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营造浓郁的体育活动氛围。
4.灵活运用现有的场地器材设施来实施大课间活动。既然我们不能一下子投入大量资金短期实现高标准的场地与器材设施,就只能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完善和补充。所以,广大体育教师应该着眼于现实,要针对实际情况来组织和实施大课间活动,将有限的场地器材有效地分配,高效地使用。
三、大课间体育活動对学生的体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身体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要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体现出良好的状态。2004年,教育部对7-12岁的城乡男女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检测,结果表明,我国学生体能素质以及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肥胖的学生持续增多,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且未得到遏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0年来持续下降的严峻现实,引起政府各界及社会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和深切忧虑。关心学生体质健康,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2.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鼓励学生走向操场,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意见指出必须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也就是说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有很强的必要性。
3.体质分四个方面:一是力量,指肌肉力量;二是耐力,指心肺功能;三是协调,指神经系统各器官的协调;四是灵敏,指反应性。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重要途径,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在大课间活动中体现出合作、民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我们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平台,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进阳光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的新型活动形式。在课间操只有10分钟时间的基础上,延长至30分钟以上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并赋予了新的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体育活动。同时认真分析和思索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学校体育工作一定会开创出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