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药用植物学》教学实践,对理论课、实验课、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意见。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42-02
课程教学改革是高职教学的核心与重点,课程改革突出应用性、实战性、重组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系统学习植物学知识,用来研究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调查药用植物资源,整理中草药的种类,保证临床用药准确有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1]。目前全国绝大多数中医药院校中药与药学类专业均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这门课程仅凭老师课堂上的讲授,学生很难融会贯通。为培养出更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总结如下几个方面的经验,以此仅同行相互切磋交流。
1.理论课改革
1.1教材内容改革
我校目前使用教材为郑汉臣主编的《药用植物学》第5版本教材,共分为15章。该统编教材列举的植物种类远远超出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范围,而且在内容注重均衡介绍我国的药用植物分布,而没有考虑地域性的差异。我校该课程安排紧凑,总学时为54学时(含12学时实验课)。为此,我们对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对一般内容不讲,例如植物细胞、器官、组织构造的内容,学生在生物课中学习过,启发学生自学讨论,老师总结即可,从而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
1.2教学手段改革
目前《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老师口头讲解,机械、生硬地灌输,学生被动地记录、接受,内容涵盖范围较广,涉及植物学、中药学、药物化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内容复杂,虽易学但难记。我们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模型、语言的形象描述,图文、挂图、实物演示、多媒体、现场参观、数码相机拍摄视频等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从而使课堂内容更加真实、生动。
例如在讲授植物器官时,我们带一些实物对照讲解,使同学们一目了然。对于比较抽象的内容如植物的解剖结构,植物分类等,我们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通过电子课件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为教学提供了直观的、更有效的手段,使得教学具体化、直观化、简单易懂。
2.实验课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以老师为中心进行传统灌输式教学,学生根据老师讲授内容进行验证性实验,完成实验报告。这种方式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和激情,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要从过去单纯的验证性实验逐步转变为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从把实验当做验证已有理论、加深对已有理论的理解,过渡到把实验作为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手段。
2.1精简内容,突出特色
在实验内容上,精简植物学的基础内容,如细胞的基本结构、基本组织和分类中的低等植物等,突出于生药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如细胞后含物、保护组织、分泌组织、输导组织等生药鉴定常用的知识点,以及根的显微构造和被子植物的分类等。
2.2 增加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内容
减少验证性实验内容,如固定切片的显微观察等。加强技能环节,如粉末制片、表面制片、徒手切片、石蜡制片、显微照相等实验。当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后,可以在自由开放型实验室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结合生药学的相关知识安排综合性实验,让学生按照自主意愿,自由选择药用植物,自己动手制作组织切片观察。
3.考核方式改革
以往的考核办法理论课考核占比重90%,这样很容易形成学生死记硬背,纸上谈兵,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进行了改革,将学生期末成绩分三大部分,理论课考核、实训课考核和日常出勤考核,分别占60%、30%和10%。
理论课采取闭卷考试形式,卷面分为100分,学生所得成绩60%计入总成绩;实训课考核共计30分,其中10分为学生平时实训课所得分数之平均数(我们每次实训课成绩满分为10分,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打分),另外20分为实训课现场考核得分,参考赵华等人的改革经验,一是将学生随机分组,每组2人,要求学生寻找一种药用植物并且制成标本,同时辅以文字描述其名称(包括中文名及拉丁名)、科属、形态特征、采集地、采集人和采集日期;二是要求同学找到任意一种药用植物的特征性器官并拍摄照片,以便增加学生对植物形态认识特征。
4.充分利用校园药物植物资源
一是校园景观设计结合医学院校特点,设计种植了多种药用植物。二是校园内建设药用植物园,这为实验教学提供充足的材料,鼓励学生参与药用植物园的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药用植物园客服了学生在课堂上无法看到原生植物和生药的缺点,使学生对所学药用植物及生药产生感性认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研究的课题,需要教师不断身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坚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通过从理论课、实训课、考核这几个方面进行大胆的教学改革,我校藥用植物学教学效果明显提升,从而为药学各行业培养具有扎实岗位知识、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型人才 。
参考文献:
[1]季宝玉,裴莉昕,张飞.《药用植物学》授课实例与体会[J].中国西部科技,2014,1(13):117-118.
作者简介:
王利英(1980年—),女,河南鹤壁人,硕士研究生,讲师。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42-02
课程教学改革是高职教学的核心与重点,课程改革突出应用性、实战性、重组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系统学习植物学知识,用来研究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调查药用植物资源,整理中草药的种类,保证临床用药准确有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1]。目前全国绝大多数中医药院校中药与药学类专业均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这门课程仅凭老师课堂上的讲授,学生很难融会贯通。为培养出更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总结如下几个方面的经验,以此仅同行相互切磋交流。
1.理论课改革
1.1教材内容改革
我校目前使用教材为郑汉臣主编的《药用植物学》第5版本教材,共分为15章。该统编教材列举的植物种类远远超出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范围,而且在内容注重均衡介绍我国的药用植物分布,而没有考虑地域性的差异。我校该课程安排紧凑,总学时为54学时(含12学时实验课)。为此,我们对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对一般内容不讲,例如植物细胞、器官、组织构造的内容,学生在生物课中学习过,启发学生自学讨论,老师总结即可,从而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
1.2教学手段改革
目前《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老师口头讲解,机械、生硬地灌输,学生被动地记录、接受,内容涵盖范围较广,涉及植物学、中药学、药物化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内容复杂,虽易学但难记。我们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模型、语言的形象描述,图文、挂图、实物演示、多媒体、现场参观、数码相机拍摄视频等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从而使课堂内容更加真实、生动。
例如在讲授植物器官时,我们带一些实物对照讲解,使同学们一目了然。对于比较抽象的内容如植物的解剖结构,植物分类等,我们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通过电子课件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为教学提供了直观的、更有效的手段,使得教学具体化、直观化、简单易懂。
2.实验课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以老师为中心进行传统灌输式教学,学生根据老师讲授内容进行验证性实验,完成实验报告。这种方式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和激情,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要从过去单纯的验证性实验逐步转变为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从把实验当做验证已有理论、加深对已有理论的理解,过渡到把实验作为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手段。
2.1精简内容,突出特色
在实验内容上,精简植物学的基础内容,如细胞的基本结构、基本组织和分类中的低等植物等,突出于生药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如细胞后含物、保护组织、分泌组织、输导组织等生药鉴定常用的知识点,以及根的显微构造和被子植物的分类等。
2.2 增加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内容
减少验证性实验内容,如固定切片的显微观察等。加强技能环节,如粉末制片、表面制片、徒手切片、石蜡制片、显微照相等实验。当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后,可以在自由开放型实验室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结合生药学的相关知识安排综合性实验,让学生按照自主意愿,自由选择药用植物,自己动手制作组织切片观察。
3.考核方式改革
以往的考核办法理论课考核占比重90%,这样很容易形成学生死记硬背,纸上谈兵,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进行了改革,将学生期末成绩分三大部分,理论课考核、实训课考核和日常出勤考核,分别占60%、30%和10%。
理论课采取闭卷考试形式,卷面分为100分,学生所得成绩60%计入总成绩;实训课考核共计30分,其中10分为学生平时实训课所得分数之平均数(我们每次实训课成绩满分为10分,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打分),另外20分为实训课现场考核得分,参考赵华等人的改革经验,一是将学生随机分组,每组2人,要求学生寻找一种药用植物并且制成标本,同时辅以文字描述其名称(包括中文名及拉丁名)、科属、形态特征、采集地、采集人和采集日期;二是要求同学找到任意一种药用植物的特征性器官并拍摄照片,以便增加学生对植物形态认识特征。
4.充分利用校园药物植物资源
一是校园景观设计结合医学院校特点,设计种植了多种药用植物。二是校园内建设药用植物园,这为实验教学提供充足的材料,鼓励学生参与药用植物园的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药用植物园客服了学生在课堂上无法看到原生植物和生药的缺点,使学生对所学药用植物及生药产生感性认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研究的课题,需要教师不断身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坚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通过从理论课、实训课、考核这几个方面进行大胆的教学改革,我校藥用植物学教学效果明显提升,从而为药学各行业培养具有扎实岗位知识、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型人才 。
参考文献:
[1]季宝玉,裴莉昕,张飞.《药用植物学》授课实例与体会[J].中国西部科技,2014,1(13):117-118.
作者简介:
王利英(1980年—),女,河南鹤壁人,硕士研究生,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