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利工程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达到工程建设的目的,能否发挥理想的工程效益。主要针对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1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防洪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由于防洪工程产品建设的复杂性和多功能性,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也较多,主要有:人员、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五大因素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1.1“人员”包括参与基础上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政治思想水平、身体素质等。高质量的人及其高质量的工作就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
12“材料”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严把材料采购关;合理使用,减少损失;建立检验制度,严把质量关;合理处理剩余材料。
13 “机械”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等。
1.4“方法”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质量达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资等情况。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1.5“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搞好地方干群关系,遵守地方风俗。
2 提升水利施工质量的基本策略
2.1 积极建设市场信用体系
首先,法制建设是市场信用体系的支撑,要强化法制建设,严格遵守水利工程的相关法律规章,自觉守法,依法工作。其次,工程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也关系到水利工程质量,因此要大力加强对水利建筑行业从业者的知识培训与职业道德培训,积极推行法人责任制度和工程监理制度,对工作程序进行规范,以保证工程质量。此外,要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还要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完善行业协会,为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提供制度、技术与服务的支撑。最后,水利工程要加强行业自律,在政府监督的前提下,进一步构建良好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体系营造良好的设市场环境。
2.2 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的制定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一个结合具体情况,全面、综合考虑了各方面情况的设计方案,可以使施工进度大大加快,并节约资金,保证施工质量,从而使工程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应综合考虑先进的工艺、良好的设备,对施工场地进行科学布局,规划出明确的生产流程。这样的设计方案对于提升质量与效益,节约成本是非常有利的,因此要慎重制定和选择设计方案。
2.3 加强施工监理工作
水利工程施工监理也很关键,应制定出相应的监理工作细则,结合具体工程的特点与要求来明确监理工作所涵盖的目标、进度、人员和材料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为了实现以上目标而制定的规定、制度和安全体系等等。在监理细则中,应明确工程的所有部位、所有工序、所有阶段的相关质量标准、质量评价以及验收程序。要建立水利工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并规定质检部门的机构组成和人员条件,明确其相关的权限与责任。
2.4 加强原料质量管理
施工现场所使用的原材料应具有《建筑材料报验单》与合格证及技术说明书。工程的承包单位应提交检验报告,经过审查程序,得到监理方的同意之后才能让材料进场。
2.5 构建良好的质量管理环境
应具备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使质量控制自检系统健康运行。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以及检测的标准都应该得到良好的执行,配备足够的技术人员,责权明确,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2.6 施工装备的性能管理
对于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应严密监视其性能与状态,只有性能良好的设备才能提升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监理工程师应在现场做好检验和控制工作,保证施工装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此外还应意识到,施工质量的控制绝非只限于施工过程的控制,其涵盖的范围从工程开工到竣工验收,控制的方面也包括了安全管理控制、环境保护控制等因素。因此,应该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识,综合构建各种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工程所涉及到的各方面人员,包括业主方面、设计机构、建立部门、施工队伍等的行为,都要进行监督与规范。此外要积极协调,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大量事实证明,很多工程项目之所以质量不佳,直接原因来自于资金不到位以及地方矛盾的影响。这些因素均影响到施工的预期进度和工程的最终质量,有些时候甚至致使工程质量标准有所下降。最后,为了避免与减少施工进程中各方面的扯皮现象与资源的无谓耗费,还应注重构建相关方面的沟通与联动机制,在工程质量管理中,要实现全过程管理,全项目管理和全员管理。质量控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在多个环节综合、协调的完成,因此应该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不能让某一个部门单独负责工程质量。科学的做法是使各方参与工程的部门均树立起质量意识,共同协作、协调配合,促进质量体系的完善。
3 水利工程施工中加强质量控制的措施
3.1 事前控制措施
首先,原材料、半成品、设备是构成工程实体的基础,其质量是工程项目实体的组成部分。为此,加强对原材料、半成品及设备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控制好用于本工程项目的各种材料、设备性能、标准及设计文件的相符性;控制材料、设备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检验测试指标及标准要求的相符性;控制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程序及质量文件资料的齐全程度等。凡不能满足质量控制文件要求,凡未经项目监理部同意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机械设备等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事先控制是质量控制体系的主要部分,它能将工程事故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高标准按序施工。 其次,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全面正确的分析工程特点、技术关键和环境条件等资料,明确质量目标、验收标准、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前者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后者包括施工段的划分、施工流向和劳动组织;合理选用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和施工临时设施,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和各阶段施工平面图;选用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模具、脚手架等设备;编制工程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专项技术方案和质量控制方案;编写气象、地质等环境不利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再次,需要加强施工设备的管理。对施工所采用的机械设备,应根据工程需要从设备选型、主要理论参数及使用要求等方面加以控制;对施工方案选用的模板、钢管脚手架扣件等设备,除按适用的标准定型选用外,一般需要根据设计文件及施工要求进行专项设计,对其设计方案和制作质量的控制及验收应作为重点,进行控制;按照现场施工管理制度要求,工程项目所采用的施工机械、模具、脚手架,特别是危险性较大的现场安装的起重机械设备,不仅要对其设计安装方案进行审批,而且安装完毕使用前必须经专业管理部门的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2 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就是从每道工序控制开始,实行“二级三检报验制”,一级是为保证监理目标的实现,指令施工企业建立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施工企业终检的质检机构与质检制度;二级是施工企业在其内部检查合格的基础上,填报“报验申请单”,报工程监理部由监理工程师负责终检,保证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对工程质量问题,实行“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明不放过、处理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不吸取经验教训不放过。施工企业及项目负责人要彻底查明原因,提出积极措施及妥善处理意见,并向工程项目监理部和质量监督机构做出书面报告以备审核、备案。对每一单元工程,监理工程师在评定表上签验收意见和评定质量等级,以确保每道工序都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3.3 事后控制
对已完成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继续进行观察、检测,收集运行过程中的情况,同时对工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检查验收。
4 结束语
水利工程一般具有投资规模大、施工周期长、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受自然和社会条件制约,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材料、机械、方法、管理等。因此,施工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为确保施工质量,业主通常委托监理工程师对工程施工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控制与检查。水利事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水利工程的安全操作和科学管理,关系到水利事业的正常发展,也是其扩大再生产的关键。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1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防洪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由于防洪工程产品建设的复杂性和多功能性,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也较多,主要有:人员、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五大因素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1.1“人员”包括参与基础上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政治思想水平、身体素质等。高质量的人及其高质量的工作就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
12“材料”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严把材料采购关;合理使用,减少损失;建立检验制度,严把质量关;合理处理剩余材料。
13 “机械”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等。
1.4“方法”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质量达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资等情况。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1.5“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搞好地方干群关系,遵守地方风俗。
2 提升水利施工质量的基本策略
2.1 积极建设市场信用体系
首先,法制建设是市场信用体系的支撑,要强化法制建设,严格遵守水利工程的相关法律规章,自觉守法,依法工作。其次,工程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也关系到水利工程质量,因此要大力加强对水利建筑行业从业者的知识培训与职业道德培训,积极推行法人责任制度和工程监理制度,对工作程序进行规范,以保证工程质量。此外,要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还要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完善行业协会,为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提供制度、技术与服务的支撑。最后,水利工程要加强行业自律,在政府监督的前提下,进一步构建良好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体系营造良好的设市场环境。
2.2 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的制定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一个结合具体情况,全面、综合考虑了各方面情况的设计方案,可以使施工进度大大加快,并节约资金,保证施工质量,从而使工程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应综合考虑先进的工艺、良好的设备,对施工场地进行科学布局,规划出明确的生产流程。这样的设计方案对于提升质量与效益,节约成本是非常有利的,因此要慎重制定和选择设计方案。
2.3 加强施工监理工作
水利工程施工监理也很关键,应制定出相应的监理工作细则,结合具体工程的特点与要求来明确监理工作所涵盖的目标、进度、人员和材料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为了实现以上目标而制定的规定、制度和安全体系等等。在监理细则中,应明确工程的所有部位、所有工序、所有阶段的相关质量标准、质量评价以及验收程序。要建立水利工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并规定质检部门的机构组成和人员条件,明确其相关的权限与责任。
2.4 加强原料质量管理
施工现场所使用的原材料应具有《建筑材料报验单》与合格证及技术说明书。工程的承包单位应提交检验报告,经过审查程序,得到监理方的同意之后才能让材料进场。
2.5 构建良好的质量管理环境
应具备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使质量控制自检系统健康运行。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以及检测的标准都应该得到良好的执行,配备足够的技术人员,责权明确,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2.6 施工装备的性能管理
对于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应严密监视其性能与状态,只有性能良好的设备才能提升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监理工程师应在现场做好检验和控制工作,保证施工装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此外还应意识到,施工质量的控制绝非只限于施工过程的控制,其涵盖的范围从工程开工到竣工验收,控制的方面也包括了安全管理控制、环境保护控制等因素。因此,应该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识,综合构建各种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工程所涉及到的各方面人员,包括业主方面、设计机构、建立部门、施工队伍等的行为,都要进行监督与规范。此外要积极协调,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大量事实证明,很多工程项目之所以质量不佳,直接原因来自于资金不到位以及地方矛盾的影响。这些因素均影响到施工的预期进度和工程的最终质量,有些时候甚至致使工程质量标准有所下降。最后,为了避免与减少施工进程中各方面的扯皮现象与资源的无谓耗费,还应注重构建相关方面的沟通与联动机制,在工程质量管理中,要实现全过程管理,全项目管理和全员管理。质量控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在多个环节综合、协调的完成,因此应该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不能让某一个部门单独负责工程质量。科学的做法是使各方参与工程的部门均树立起质量意识,共同协作、协调配合,促进质量体系的完善。
3 水利工程施工中加强质量控制的措施
3.1 事前控制措施
首先,原材料、半成品、设备是构成工程实体的基础,其质量是工程项目实体的组成部分。为此,加强对原材料、半成品及设备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控制好用于本工程项目的各种材料、设备性能、标准及设计文件的相符性;控制材料、设备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检验测试指标及标准要求的相符性;控制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程序及质量文件资料的齐全程度等。凡不能满足质量控制文件要求,凡未经项目监理部同意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机械设备等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事先控制是质量控制体系的主要部分,它能将工程事故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高标准按序施工。 其次,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全面正确的分析工程特点、技术关键和环境条件等资料,明确质量目标、验收标准、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前者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后者包括施工段的划分、施工流向和劳动组织;合理选用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和施工临时设施,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和各阶段施工平面图;选用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模具、脚手架等设备;编制工程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专项技术方案和质量控制方案;编写气象、地质等环境不利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再次,需要加强施工设备的管理。对施工所采用的机械设备,应根据工程需要从设备选型、主要理论参数及使用要求等方面加以控制;对施工方案选用的模板、钢管脚手架扣件等设备,除按适用的标准定型选用外,一般需要根据设计文件及施工要求进行专项设计,对其设计方案和制作质量的控制及验收应作为重点,进行控制;按照现场施工管理制度要求,工程项目所采用的施工机械、模具、脚手架,特别是危险性较大的现场安装的起重机械设备,不仅要对其设计安装方案进行审批,而且安装完毕使用前必须经专业管理部门的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2 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就是从每道工序控制开始,实行“二级三检报验制”,一级是为保证监理目标的实现,指令施工企业建立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施工企业终检的质检机构与质检制度;二级是施工企业在其内部检查合格的基础上,填报“报验申请单”,报工程监理部由监理工程师负责终检,保证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对工程质量问题,实行“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明不放过、处理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不吸取经验教训不放过。施工企业及项目负责人要彻底查明原因,提出积极措施及妥善处理意见,并向工程项目监理部和质量监督机构做出书面报告以备审核、备案。对每一单元工程,监理工程师在评定表上签验收意见和评定质量等级,以确保每道工序都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3.3 事后控制
对已完成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继续进行观察、检测,收集运行过程中的情况,同时对工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检查验收。
4 结束语
水利工程一般具有投资规模大、施工周期长、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受自然和社会条件制约,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材料、机械、方法、管理等。因此,施工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为确保施工质量,业主通常委托监理工程师对工程施工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控制与检查。水利事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水利工程的安全操作和科学管理,关系到水利事业的正常发展,也是其扩大再生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