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是前三排、中间的座位,位置还不错。这得亏了夫人的先见之明,早订了票。
离演出时间还有十分钟,音乐堂的座位还有三分之一空位,这多少有点扫兴,顿时一种顾虑不免从心底升起:会不会今天的音乐会像天桥看戏的气氛呢?
演出按着门票开出那个时间开始了。赖田裕子女士一出场,华艳四射,场下掌声、嘈杂搅和在一起,压住了她那不太熟悉的中国话开场白。我身后两位儿童突然问起母亲,“妈妈,她口吃吗?”声音特别刺耳。接着,一群像是学龄前儿童的孩子从舞台下边的走道疯狂跑过,看到没有座位,又三两个稀拉拉跑回。赖田裕子停住开场白,看着这些孩子。我身后的那个孩子突然发问,“妈妈,盛中国不是男的吗?”这位女士压低了声音,叫儿子闭嘴,接着将孩子带到边道的座位上。这位母亲衣着看不出多么入时,还算是懂得欣赏音乐的规矩。她们留出的座位上,立刻挤进来两个中青年女士,唧唧喳喳坐在那两个位子上。
我想,等正式开场可能这两个女士就闭嘴了。
演出开始,赖田裕子的抒情钢琴曲将人们带入美妙境地。我感觉身后隐约传来两个女人嘈杂的议论声。她们在议论什么,我无暇听清楚,可是这噪音一直骚扰着我的右耳。我眼睛看着舞台,暂时关闭两只听音乐的耳朵,仔细地听了片刻来自右侧的聒噪——也许聊一些东家长西家短的咸淡话?到底说什么内容,我还是没有听清楚。
赖田裕子的第一首钢琴曲结束,全场掌声爆响。我感觉到身旁的两位女士是边聊边鼓掌,聊兴眉飞色舞那种。我希望着下一首钢琴曲,能安抚她们的聒噪。
第二首曲子开始,两位女士依然如故。我不由得将自己的听力转移到两位女士的谈话上,在她们谈话中想象着俩人的身份及形象。
我听见她们在评头论足什么文章稿件之类的,属于文化人相关的事情。我不由得瞥了她们一眼,发现座位离我近的女士,高挽发髻,面若止水,衣着素色挺整,发音虽不是莺声,但也有中音之气,典型文人雅女之相啊!另一位则没有这般的高雅了,她散披长发,略有修理,花色的上衣,正歪着脖颈,嘴不停地朝着另一位女士痛诉,显然没有这般的正派之相。
赖田裕子的第三首钢琴曲奏闭,身后看台上突然传出了一声:“好!”把我吓了一跳,女儿不屑地回头看了一眼,悄声地说了一句:“把这里当成天桥的戏园子了。”我悄悄地拍拍女儿的手,示意她冷静。
身旁的两位女士又玩起了语言接龙:盛中国多大岁数了?裕子这么年轻!她的长裙太短了,应该再长出十至二十厘米,那样更……
我终于听清楚了身旁两位女士的谈话。这不怪我,只因她们的声音太洪亮,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女儿瞥了那两位女士一眼,眼睛转向舞台。知女莫如父,我从她那眼睛和竖起的耳朵上,看出她此时已经忍无可忍了。于是,希冀着盛先生的小提琴演奏开始,也许这样能封住两位中年女士躁动的嘴巴。
盛中国先生一上台,厅内掌声如海啸。不爱拍手的女儿,此时也使劲地鼓起掌来。身旁的两位中年女士,半张着嘴巴,弯着腰,一副想站起来又站不直的样子,那个认真劲,那个喜庆……掌声平静下去,她们又掀起一阵浪潮声。
我不由得惊愕与疑问——她们是冲着盛先生来的还是冲着小提琴来的?
第二个节目是小提琴和钢琴合奏。厅内暂时静下来。两个中年女士果然不再口若悬河。果然盛中国先生是剂镇静药。
舞台前,突然有少年跑过。身后看台上突然喝出彩来:“好!”这声音一连带动了好几声噪音。身旁的两位女士也开了口,但那声音,分明是只喊出一半。我寻思着:该让她俩憋屈一下了,要不又要与赖田裕子女士争艳了。
我突然间明白了什么:也许她们不喜欢钢琴,是冲着盛中国先生来的,根本不喜欢赖田裕子,或是醋意大发?但愿她们平静下去,不要躁动起来了。阿弥陀佛!
盛中国先生小提琴独奏开始,掌声更是爆响。悠扬凄婉的《梁祝》琴乐,将人们带入凄美的爱情故事当中,那时而欢快,时而倾诉的琴声,引领人们沿着相识、相知、相爱、遭拒的故事,一路走来。台上的盛中国先生汗水淋漓,乐曲到了《化蝶》一节,还未停顿,两位女士突然带头使劲鼓起掌来,带动身后看台上口哨声、喝彩声响成一片。我的思绪停顿片刻后,马上给这两个女士打了个分数: 2分,《化蝶》一节还没开始,怎么鼓起掌来了呢?
与其说演奏会在接连不断的掌声中结束,不如说 《化蝶》在几次被掌声打断后结束的。
好在,大多数看官,还能看出盛先生没再挥起弓子致意、画上休止符号那一刻前,顽强、沉着地在嘈杂中听完了《梁祝》 。
女儿说:“爸爸,咱买张碟,回家听吧!”
我不敢想象,一向拉琴的女儿,会不会因此忌讳听音乐会,紧忙打趣:下次咱们带一只耳朵听音乐会!
离演出时间还有十分钟,音乐堂的座位还有三分之一空位,这多少有点扫兴,顿时一种顾虑不免从心底升起:会不会今天的音乐会像天桥看戏的气氛呢?
演出按着门票开出那个时间开始了。赖田裕子女士一出场,华艳四射,场下掌声、嘈杂搅和在一起,压住了她那不太熟悉的中国话开场白。我身后两位儿童突然问起母亲,“妈妈,她口吃吗?”声音特别刺耳。接着,一群像是学龄前儿童的孩子从舞台下边的走道疯狂跑过,看到没有座位,又三两个稀拉拉跑回。赖田裕子停住开场白,看着这些孩子。我身后的那个孩子突然发问,“妈妈,盛中国不是男的吗?”这位女士压低了声音,叫儿子闭嘴,接着将孩子带到边道的座位上。这位母亲衣着看不出多么入时,还算是懂得欣赏音乐的规矩。她们留出的座位上,立刻挤进来两个中青年女士,唧唧喳喳坐在那两个位子上。
我想,等正式开场可能这两个女士就闭嘴了。
演出开始,赖田裕子的抒情钢琴曲将人们带入美妙境地。我感觉身后隐约传来两个女人嘈杂的议论声。她们在议论什么,我无暇听清楚,可是这噪音一直骚扰着我的右耳。我眼睛看着舞台,暂时关闭两只听音乐的耳朵,仔细地听了片刻来自右侧的聒噪——也许聊一些东家长西家短的咸淡话?到底说什么内容,我还是没有听清楚。
赖田裕子的第一首钢琴曲结束,全场掌声爆响。我感觉到身旁的两位女士是边聊边鼓掌,聊兴眉飞色舞那种。我希望着下一首钢琴曲,能安抚她们的聒噪。
第二首曲子开始,两位女士依然如故。我不由得将自己的听力转移到两位女士的谈话上,在她们谈话中想象着俩人的身份及形象。
我听见她们在评头论足什么文章稿件之类的,属于文化人相关的事情。我不由得瞥了她们一眼,发现座位离我近的女士,高挽发髻,面若止水,衣着素色挺整,发音虽不是莺声,但也有中音之气,典型文人雅女之相啊!另一位则没有这般的高雅了,她散披长发,略有修理,花色的上衣,正歪着脖颈,嘴不停地朝着另一位女士痛诉,显然没有这般的正派之相。
赖田裕子的第三首钢琴曲奏闭,身后看台上突然传出了一声:“好!”把我吓了一跳,女儿不屑地回头看了一眼,悄声地说了一句:“把这里当成天桥的戏园子了。”我悄悄地拍拍女儿的手,示意她冷静。
身旁的两位女士又玩起了语言接龙:盛中国多大岁数了?裕子这么年轻!她的长裙太短了,应该再长出十至二十厘米,那样更……
我终于听清楚了身旁两位女士的谈话。这不怪我,只因她们的声音太洪亮,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女儿瞥了那两位女士一眼,眼睛转向舞台。知女莫如父,我从她那眼睛和竖起的耳朵上,看出她此时已经忍无可忍了。于是,希冀着盛先生的小提琴演奏开始,也许这样能封住两位中年女士躁动的嘴巴。
盛中国先生一上台,厅内掌声如海啸。不爱拍手的女儿,此时也使劲地鼓起掌来。身旁的两位中年女士,半张着嘴巴,弯着腰,一副想站起来又站不直的样子,那个认真劲,那个喜庆……掌声平静下去,她们又掀起一阵浪潮声。
我不由得惊愕与疑问——她们是冲着盛先生来的还是冲着小提琴来的?
第二个节目是小提琴和钢琴合奏。厅内暂时静下来。两个中年女士果然不再口若悬河。果然盛中国先生是剂镇静药。
舞台前,突然有少年跑过。身后看台上突然喝出彩来:“好!”这声音一连带动了好几声噪音。身旁的两位女士也开了口,但那声音,分明是只喊出一半。我寻思着:该让她俩憋屈一下了,要不又要与赖田裕子女士争艳了。
我突然间明白了什么:也许她们不喜欢钢琴,是冲着盛中国先生来的,根本不喜欢赖田裕子,或是醋意大发?但愿她们平静下去,不要躁动起来了。阿弥陀佛!
盛中国先生小提琴独奏开始,掌声更是爆响。悠扬凄婉的《梁祝》琴乐,将人们带入凄美的爱情故事当中,那时而欢快,时而倾诉的琴声,引领人们沿着相识、相知、相爱、遭拒的故事,一路走来。台上的盛中国先生汗水淋漓,乐曲到了《化蝶》一节,还未停顿,两位女士突然带头使劲鼓起掌来,带动身后看台上口哨声、喝彩声响成一片。我的思绪停顿片刻后,马上给这两个女士打了个分数: 2分,《化蝶》一节还没开始,怎么鼓起掌来了呢?
与其说演奏会在接连不断的掌声中结束,不如说 《化蝶》在几次被掌声打断后结束的。
好在,大多数看官,还能看出盛先生没再挥起弓子致意、画上休止符号那一刻前,顽强、沉着地在嘈杂中听完了《梁祝》 。
女儿说:“爸爸,咱买张碟,回家听吧!”
我不敢想象,一向拉琴的女儿,会不会因此忌讳听音乐会,紧忙打趣:下次咱们带一只耳朵听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