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调查和了解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即基于“岗、证、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据此培养高职财务管理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7-0146-02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实施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能力提升项目建设的通知》(渝教高[2014]48号)精神,按照《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渝委[2012]11号)要求,紧密结合重庆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国际性金融服务外包基地”等政策背景,积极贯彻落实重庆市财政局决定2013—2015年实施“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的建设要求,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作为成功申报了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提升能力项目的专业,它的专业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讨也十分必要。
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是重庆市最早招收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的院校,学院从2008年开始招收财务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在2013年去“信息”改为财务管理专业,迄今为止已有近七年的办学历史。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长期以来都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管理、生产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备本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财务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和扎实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从事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及其相关岗位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从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比较抽象、概念化,大多院校也存在这个问题,没有对学生起到明确的指导作用;其次,在多数高职院校中,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财务管理由于基本是从属于会计系或财经系,受会计专业的影响,会计与财务职责很难区分,人才培养目标大同小异。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通过对重庆市内外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十几所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研,笔者发现,大多数院校开设的课程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基本相似,设置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会计电算化等,优点是只需要在会计课程体系上稍做变动,比如课程名称,然后师资共用;缺点是没有同会计专业区分开,体现不出财务管理专业特色。
(三)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都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例如,教学主要以教为主,教师在讲台上按照着课本授课。近年来,高校扩招,财会专业学生数量庞大,相应地师资需求增加,带来了大量的年轻教师进入高职院校课堂,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这在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带来挑战。另外,财务管理教材内容的设计也是教学模式陈旧的一个原因,缺乏资金预算、财务规划等内容,影响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针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2013年起,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结合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改革,确立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根据学院“政、行、企、校合作,走开方式办学之路”的理念,依托重庆职教基地财贸职业教育集团平台,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岗、证、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为总体框架的课程体系,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以校内仿真实训为主的一流的实训环境,拓展社会服务渠道,使财务管理专业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
三、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 “岗、证、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岗、证、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所谓“岗、证、课一体化”是指:岗位知识、证书知识与课程知识融入一个整体。也就是将岗位知识和证书知识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模式的建立,充分融入到课程当中,从而形成“岗、证、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计
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岗、证、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重新设计了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调研,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是面向中小企业的出纳、会计核算、财务与会计信息化操作、财务管理、税务会计等岗位,根据这些岗位所需的操作能力,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再结合职业资格考试课程融入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和考试内容分别融入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学生毕业时获得会计、ERP资格认证等证书,实现“多证制”人才培养。主要开设了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财政金融基础、经济法基础、税费计算与申报、出纳基础工作、管理学原理、统计基础、会计制度设计9门专业基础课和初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软件应用、成本会计实务、个人理财、财务管理实务、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财务报表分析、管理会计8门专业核心课。根据这些课程的开设达到财务管理等岗位能力的掌握以及会计从业、ERP资格认证和初级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实现“岗、证、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三)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优化
依托重庆职教集团,积极实施政、行、企、校合作,使政、行、企、校合作真正落到实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由课内实践教学、集中实践、校外顶岗实习三方面构成。
校内主要实施课内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践,比如在基础会计课程里就会加入凭证、账簿、报表的课内实践;初级会计实务课程加入会计基本核算实训,以企业的经营业务为起点,结合原始凭证核算相应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科目,根据数据登记总账和明细账,最后编制财务报表。
校外顶岗实习及毕业调研报告(或论文)主要分散在校外完成,因此要注重校外实习环境的优化。争取足够数量的校外实训基地,发挥学院和学生的力量多联系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为每位学生配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
参考文献:
[1] 谭爱强.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财会通讯,2010,(3).
[2] 蔡清龙,高捷.高职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5,(2).
[3] 潘上永,孔德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集[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安世友]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7-0146-02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实施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能力提升项目建设的通知》(渝教高[2014]48号)精神,按照《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渝委[2012]11号)要求,紧密结合重庆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国际性金融服务外包基地”等政策背景,积极贯彻落实重庆市财政局决定2013—2015年实施“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的建设要求,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作为成功申报了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提升能力项目的专业,它的专业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讨也十分必要。
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是重庆市最早招收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的院校,学院从2008年开始招收财务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在2013年去“信息”改为财务管理专业,迄今为止已有近七年的办学历史。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长期以来都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管理、生产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备本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财务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和扎实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从事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及其相关岗位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从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比较抽象、概念化,大多院校也存在这个问题,没有对学生起到明确的指导作用;其次,在多数高职院校中,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财务管理由于基本是从属于会计系或财经系,受会计专业的影响,会计与财务职责很难区分,人才培养目标大同小异。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通过对重庆市内外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十几所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研,笔者发现,大多数院校开设的课程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基本相似,设置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会计电算化等,优点是只需要在会计课程体系上稍做变动,比如课程名称,然后师资共用;缺点是没有同会计专业区分开,体现不出财务管理专业特色。
(三)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都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例如,教学主要以教为主,教师在讲台上按照着课本授课。近年来,高校扩招,财会专业学生数量庞大,相应地师资需求增加,带来了大量的年轻教师进入高职院校课堂,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这在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带来挑战。另外,财务管理教材内容的设计也是教学模式陈旧的一个原因,缺乏资金预算、财务规划等内容,影响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针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2013年起,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结合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改革,确立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根据学院“政、行、企、校合作,走开方式办学之路”的理念,依托重庆职教基地财贸职业教育集团平台,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岗、证、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为总体框架的课程体系,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以校内仿真实训为主的一流的实训环境,拓展社会服务渠道,使财务管理专业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
三、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 “岗、证、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岗、证、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所谓“岗、证、课一体化”是指:岗位知识、证书知识与课程知识融入一个整体。也就是将岗位知识和证书知识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模式的建立,充分融入到课程当中,从而形成“岗、证、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计
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岗、证、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重新设计了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调研,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是面向中小企业的出纳、会计核算、财务与会计信息化操作、财务管理、税务会计等岗位,根据这些岗位所需的操作能力,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再结合职业资格考试课程融入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和考试内容分别融入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学生毕业时获得会计、ERP资格认证等证书,实现“多证制”人才培养。主要开设了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财政金融基础、经济法基础、税费计算与申报、出纳基础工作、管理学原理、统计基础、会计制度设计9门专业基础课和初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软件应用、成本会计实务、个人理财、财务管理实务、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财务报表分析、管理会计8门专业核心课。根据这些课程的开设达到财务管理等岗位能力的掌握以及会计从业、ERP资格认证和初级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实现“岗、证、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三)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优化
依托重庆职教集团,积极实施政、行、企、校合作,使政、行、企、校合作真正落到实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由课内实践教学、集中实践、校外顶岗实习三方面构成。
校内主要实施课内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践,比如在基础会计课程里就会加入凭证、账簿、报表的课内实践;初级会计实务课程加入会计基本核算实训,以企业的经营业务为起点,结合原始凭证核算相应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科目,根据数据登记总账和明细账,最后编制财务报表。
校外顶岗实习及毕业调研报告(或论文)主要分散在校外完成,因此要注重校外实习环境的优化。争取足够数量的校外实训基地,发挥学院和学生的力量多联系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为每位学生配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
参考文献:
[1] 谭爱强.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财会通讯,2010,(3).
[2] 蔡清龙,高捷.高职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5,(2).
[3] 潘上永,孔德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集[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