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究脑瘫儿童的作业治疗中应用任务导向性游戏及音乐融合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痉挛型脑瘫儿童中随机性抽取42,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作业治疗,研究组应用任务导向性游戏及音乐融合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脑瘫儿童采用常规作业治疗与任务导向性游戏及音乐融合治疗的效果与特点,并观察两组脑瘫儿童不同方法治疗后精细运动评估。结果 两组抽取的脑瘫儿童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后,结果显示,研究组脑瘫儿童应用任务导向性游戏及音乐融合治疗后其精细运动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 针对脑瘫儿童应用任务导向性游戏及音乐融合治疗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有助于患者精细运动能力的恢复,及早恢复身体功能,值得在康复治疗中推荐和应用。
【关键词】 任务导向性游戏 音乐融合 脑瘫儿童作业治疗 效果
本文通过分析任务导向性游戏及音乐融合在脑瘫儿童的作业治疗效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靠性建议和策略,以供参考。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痉挛型脑瘫儿童中随机性抽取42,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作业治疗,研究组应用任务导向性游戏及音乐融合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脑瘫儿童采用常规作业治疗与任务导向性游戏及音乐融合治疗的效果与特点。其中研究组患者男性有11例,女性患者有10例,年龄区间在2-11 岁,平均年龄为5.5±2.3岁;同一时期抽取的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区间在1-10岁,平均年龄为4.8±3.7岁,两组抽取的研究對象按照2007年WHO制定的《脑瘫儿童的诊断与治疗标准》排除了严重脏器受损与精神异常患者,均为自愿参加本次实验研究,且两组对象在身高、体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等因素上不存在明显性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抽取的21例脑瘫儿童全部应用常规作业治疗,即一对一的作业治疗模式,包括正确的训练释放物品、抓握、前臂摆动、手指活动、指令运动等一系列强化措施,并对其身体进行稳定性训练,同时还包括手眼训练、协调性指导和打击动作训练等。每周治疗治疗5次,每次30min,每八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研究组抽取的21例脑瘫儿童全部通过任务导向性游戏及音乐融合治疗,一对一开展,根据儿童的喜好、兴趣和功能等来开展任务导向性游戏,并将音乐融入其中。尝试用音乐《黄鹂鸟》来锻炼儿童运动功能,在音乐播放中让儿童扮演音乐中黄鹂和蜗牛的角色,并且跟着音乐的节奏等进行表演,提升对节奏的理解,和对事物的表达能力。应用音乐《小蜘蛛》等让儿童模拟外展、前屈和前臂旋转等动作,加强对手肘肌肉和手指的运动。应用音乐《小毛驴》等来让儿童踩着节奏锻炼其走路和站立时的状态,保持其稳定性。并且可以根据其他音乐来提高儿童锻炼的积极性,能够根据音乐进行坐立行走,并且能够随着音乐节奏的轻重缓解做出动作,提高对游戏的认识,音乐中穿插游戏节目[1],拼图、堆积木等游戏可以提高儿童的思维和智力。在舒缓轻柔的音乐中让多名儿童参与游戏,并可以模拟传递、交接扥动作,让儿童进行表达和训练,当音乐停止,让某位儿童讲述关于音乐中的故事,或者自己对该首音乐的理解。每周治疗治疗5次,每次30min,每八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1.3 统计学数据处理
所得试验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选用卡方值检验、t检验,在P<0.05的情况下认为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价值
2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脑瘫儿童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后的效果评分分析
3 讨论
近些年脑瘫儿童的治疗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当前脑瘫儿童发病率较高,属于致残性较高的疾病,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脑瘫是由于神经系统受损对儿童的运动、感觉和认知等多方面产生障碍,降低了儿童的生活质量[2]。尤其是对儿童期间的交友、游戏和自理等造成影响,必须要加强对脑瘫儿童的治疗研究,尽早恢复健康。我国脑瘫儿童发病率高达1.8%-4.2%,脑瘫儿童在生活中不仅会受到异常姿势和运动障碍的影响,还会被同伴所耻笑或者讥讽,对儿童的心理等造成不利影响[3],使得儿童时常表现为焦虑、抑郁、自卑和孤僻等消极情绪,严重者会产生厌世等心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展,任务导向性游戏及音乐融合作业治疗等逐步被应用于脑瘫儿童的治疗中[4],并起到了较好的效果。音乐可以缓解人的疲劳、消极的情绪,使其身心得到放松,并且根据音乐的节奏能够提升儿童的运动积极性,而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音乐中融入游戏和运动,是必不可少的[5]。本次实验研究中通过任务型游戏和音乐的融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儿童的视觉运动和抓握能力,有效的改善其运动效果,加快脑瘫儿童的恢复。
参考文献
[1]范亚蓓,吴玉霞,伊文超等.任务导向性游戏结合音乐治疗在脑瘫儿童作业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15,30(6):416-417.DOI:10.3870/zgkf.2015.06.004.
[2]董作华,董薇.脑瘫儿童的心理行为障碍与音乐心理治疗[C].//国际中华心理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24):64-65.DOI:10.3969/j.issn.1006-2890.2014.24.061.
[3]覃洁.音乐治疗在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中的效果观察[J].华夏医学,2013,26(5):943-946.
[4]辛晶,刘振寰.脑瘫儿童的心理行为障碍与音乐心理治疗[C].//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43-49.
[5]童华敏.脑瘫儿童在CRT测验中反映的智力特征[D].中山大学,2016,(33):193-193,194.
作者简介:项超英,性别:男,出生年月:1984-11-15民族:汉,籍贯:浙江省乐清市,学历:大专,毕业学校: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职称:初级技师,中级技师考出,证明年拿到,主要研究方向:脑瘫儿童作业治疗技术,辅助器具在脑瘫儿童的使用和作用
【关键词】 任务导向性游戏 音乐融合 脑瘫儿童作业治疗 效果
本文通过分析任务导向性游戏及音乐融合在脑瘫儿童的作业治疗效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靠性建议和策略,以供参考。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痉挛型脑瘫儿童中随机性抽取42,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作业治疗,研究组应用任务导向性游戏及音乐融合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脑瘫儿童采用常规作业治疗与任务导向性游戏及音乐融合治疗的效果与特点。其中研究组患者男性有11例,女性患者有10例,年龄区间在2-11 岁,平均年龄为5.5±2.3岁;同一时期抽取的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区间在1-10岁,平均年龄为4.8±3.7岁,两组抽取的研究對象按照2007年WHO制定的《脑瘫儿童的诊断与治疗标准》排除了严重脏器受损与精神异常患者,均为自愿参加本次实验研究,且两组对象在身高、体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等因素上不存在明显性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抽取的21例脑瘫儿童全部应用常规作业治疗,即一对一的作业治疗模式,包括正确的训练释放物品、抓握、前臂摆动、手指活动、指令运动等一系列强化措施,并对其身体进行稳定性训练,同时还包括手眼训练、协调性指导和打击动作训练等。每周治疗治疗5次,每次30min,每八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研究组抽取的21例脑瘫儿童全部通过任务导向性游戏及音乐融合治疗,一对一开展,根据儿童的喜好、兴趣和功能等来开展任务导向性游戏,并将音乐融入其中。尝试用音乐《黄鹂鸟》来锻炼儿童运动功能,在音乐播放中让儿童扮演音乐中黄鹂和蜗牛的角色,并且跟着音乐的节奏等进行表演,提升对节奏的理解,和对事物的表达能力。应用音乐《小蜘蛛》等让儿童模拟外展、前屈和前臂旋转等动作,加强对手肘肌肉和手指的运动。应用音乐《小毛驴》等来让儿童踩着节奏锻炼其走路和站立时的状态,保持其稳定性。并且可以根据其他音乐来提高儿童锻炼的积极性,能够根据音乐进行坐立行走,并且能够随着音乐节奏的轻重缓解做出动作,提高对游戏的认识,音乐中穿插游戏节目[1],拼图、堆积木等游戏可以提高儿童的思维和智力。在舒缓轻柔的音乐中让多名儿童参与游戏,并可以模拟传递、交接扥动作,让儿童进行表达和训练,当音乐停止,让某位儿童讲述关于音乐中的故事,或者自己对该首音乐的理解。每周治疗治疗5次,每次30min,每八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1.3 统计学数据处理
所得试验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选用卡方值检验、t检验,在P<0.05的情况下认为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价值
2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脑瘫儿童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后的效果评分分析
3 讨论
近些年脑瘫儿童的治疗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当前脑瘫儿童发病率较高,属于致残性较高的疾病,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脑瘫是由于神经系统受损对儿童的运动、感觉和认知等多方面产生障碍,降低了儿童的生活质量[2]。尤其是对儿童期间的交友、游戏和自理等造成影响,必须要加强对脑瘫儿童的治疗研究,尽早恢复健康。我国脑瘫儿童发病率高达1.8%-4.2%,脑瘫儿童在生活中不仅会受到异常姿势和运动障碍的影响,还会被同伴所耻笑或者讥讽,对儿童的心理等造成不利影响[3],使得儿童时常表现为焦虑、抑郁、自卑和孤僻等消极情绪,严重者会产生厌世等心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展,任务导向性游戏及音乐融合作业治疗等逐步被应用于脑瘫儿童的治疗中[4],并起到了较好的效果。音乐可以缓解人的疲劳、消极的情绪,使其身心得到放松,并且根据音乐的节奏能够提升儿童的运动积极性,而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音乐中融入游戏和运动,是必不可少的[5]。本次实验研究中通过任务型游戏和音乐的融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儿童的视觉运动和抓握能力,有效的改善其运动效果,加快脑瘫儿童的恢复。
参考文献
[1]范亚蓓,吴玉霞,伊文超等.任务导向性游戏结合音乐治疗在脑瘫儿童作业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15,30(6):416-417.DOI:10.3870/zgkf.2015.06.004.
[2]董作华,董薇.脑瘫儿童的心理行为障碍与音乐心理治疗[C].//国际中华心理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24):64-65.DOI:10.3969/j.issn.1006-2890.2014.24.061.
[3]覃洁.音乐治疗在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中的效果观察[J].华夏医学,2013,26(5):943-946.
[4]辛晶,刘振寰.脑瘫儿童的心理行为障碍与音乐心理治疗[C].//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43-49.
[5]童华敏.脑瘫儿童在CRT测验中反映的智力特征[D].中山大学,2016,(33):193-193,194.
作者简介:项超英,性别:男,出生年月:1984-11-15民族:汉,籍贯:浙江省乐清市,学历:大专,毕业学校: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职称:初级技师,中级技师考出,证明年拿到,主要研究方向:脑瘫儿童作业治疗技术,辅助器具在脑瘫儿童的使用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