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或许是一种标记,承载了太多青春的苦涩和记忆。所以韩寒写的歌词里面,用这两句来形容本片传达的一种情感氛围竟是如此地贴切便不会感到惊奇了。然而如果只是去描写青春的残酷和悲恸,我想娄烨的《颐和园》或者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会更加深刻,然而李玉在《观音山》里对于那些青春的洒脱也不是浅尝辄止的,她似乎游离到了另外一种哲学层面,这就是生命本身的思考。
生命或绚烂,或悲悯,或快乐。
电影里每个人都陷入了生命的羁绊。然而首先是从青春开始的,懵懂和迷惘,迷失和寻找,欢乐或分享,那么残忍,又是如此美丽。很多导演遇到青春这个话题,或多或少都会变得多元和开放。因为,没人说得清青春本身的所有可能性。它或许是疯狂的,或许是纯美的,或许是疏离的。我非常敬佩导演李玉对于这部作品和作品本身表达的诚意。因为它具有一种现实的力量,同时又有一种记忆的冲击。她将青春的残酷和生命的思考本土化了。所以,我能体会到,观影中迎面扑来的过去。
有几个段落是感性情愫里面,非常喜欢的。
火车穿梭的瞬间,青春定格的画面
女房东,倚着车座,歌声伴着泪水
蓝风和丁波卧轨扬言殉情,差点送命,肥皂生气的表情。
这些都是他们的羁绊,有青春的迷离,有丧子的悲痛,有兄弟的意气。他们只是平凡人,做着平凡人该做的事。这就是现实。电影过于凌厉,将现实通过影像,飞射过来。
但是,这种现实里面有着生命哲学的思考,以及灵魂的拯救。
生存的意义是什么?赋予一点感性的色彩,电影便将这一切变成了开放式的表达,但是导演的意图里面还是偏向了自我。一种自我心灵的救赎和快活。每一个人对生存意义的表达不尽相同,每个人有选择生命符合自我的心灵契合点。正如电影结尾里,女房东仍然选择了死亡一样。因为只有那样,她才能使自己的生存意义和心灵达到平衡点。她似乎是陷入了生存的盲点:倘若自己独活,还能快乐吗?她的答案是不能,因为忘不了。她的灵魂是痛苦的,于是,为什么还要独活呢?对。反正一起上路,我不过是晚了一步,来吧。我相信死的那一瞬,她的心灵一定有一种解脱的愉悦。
正如光影留白里闪过耳畔的那句话:
“孤独不是永恒的,在一起才是永恒的。”
生命或绚烂,或悲悯,或快乐。
电影里每个人都陷入了生命的羁绊。然而首先是从青春开始的,懵懂和迷惘,迷失和寻找,欢乐或分享,那么残忍,又是如此美丽。很多导演遇到青春这个话题,或多或少都会变得多元和开放。因为,没人说得清青春本身的所有可能性。它或许是疯狂的,或许是纯美的,或许是疏离的。我非常敬佩导演李玉对于这部作品和作品本身表达的诚意。因为它具有一种现实的力量,同时又有一种记忆的冲击。她将青春的残酷和生命的思考本土化了。所以,我能体会到,观影中迎面扑来的过去。
有几个段落是感性情愫里面,非常喜欢的。
火车穿梭的瞬间,青春定格的画面
女房东,倚着车座,歌声伴着泪水
蓝风和丁波卧轨扬言殉情,差点送命,肥皂生气的表情。
这些都是他们的羁绊,有青春的迷离,有丧子的悲痛,有兄弟的意气。他们只是平凡人,做着平凡人该做的事。这就是现实。电影过于凌厉,将现实通过影像,飞射过来。
但是,这种现实里面有着生命哲学的思考,以及灵魂的拯救。
生存的意义是什么?赋予一点感性的色彩,电影便将这一切变成了开放式的表达,但是导演的意图里面还是偏向了自我。一种自我心灵的救赎和快活。每一个人对生存意义的表达不尽相同,每个人有选择生命符合自我的心灵契合点。正如电影结尾里,女房东仍然选择了死亡一样。因为只有那样,她才能使自己的生存意义和心灵达到平衡点。她似乎是陷入了生存的盲点:倘若自己独活,还能快乐吗?她的答案是不能,因为忘不了。她的灵魂是痛苦的,于是,为什么还要独活呢?对。反正一起上路,我不过是晚了一步,来吧。我相信死的那一瞬,她的心灵一定有一种解脱的愉悦。
正如光影留白里闪过耳畔的那句话:
“孤独不是永恒的,在一起才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