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真正的人民英雄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河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走遍河南山和水,至今怀念‘三书记’。”所谓“三书记”,指的是兰考的焦裕禄书记、林县的杨贵书记和辉县的郑永和书记。焦裕禄早已闻名全国。而豫北山区的杨贵、郑永和亲率10万民众,劈山开路修渠,历10年乃至数十年之久,他们表现出的“人民书记风范”同样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深深爱戴和衷心拥护。近日,带着读者的期望,记者奔赴河南北部的革命老区——林县、辉县,追寻两位昔日县委书记的足迹,探访他们的英雄业绩。
  
  杨贵:“红旗渠”引来漳河水
  
  可能很多读者都难以分清“水库”与“渠”的区别。记者在亲临实地之前,也一直以为“红旗渠”乃是一座碧波荡漾的大水库。
  简单地说,“水库”是蓄水的“池子”,而“渠”则是流水的“河”。“红旗渠”是林县人民修建的一条全长1500公里、可流经林县绝大部分山区的“长河”,这条“长河”的河首与山西境内的漳河上游对接,目的是把漳河水引入林县,灌溉林县的几十万亩山地(注:漳河上游又称“浊漳河”,水量大,下游在河北境内,又称“清漳河”)。因为红旗渠的总干渠悬挂在海拔1000米的太行山山腰上,所以有人称其为“天河”;又因为这条“天河”是由10万林县民众一镐一钎地开凿出来的,所以周总理曾经称它为“人工天河”。
  林县地下少水,天上少雨,水资源非常稀缺。1954年,26岁的杨贵到林县当县委书记,带领群众修了3座水库,但不到一年,全县大旱,境内4条河流干枯,3座水库见底儿。
  1959年底,杨贵下了决心,要从山西境内的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截流,将浊漳河水引入林县!
  林县的青壮劳力几乎都上过红旗渠工地,县委书记杨贵、县长李贵头戴安全帽、肩扛钢钎走在修渠大军的最前列。由于缺粮,修渠大军曾分为三班轮流作业:一班挖渠、一班挖野菜、一班休息。
  当几十名男女青年们奋不顾身,跳入冰冷的河中,结成人墙抗拒激流时;当100多名民工被轰然倒塌的石头埋葬在工地、永远闭上了眼睛时;当数百名汉子天天腰间系着粗绳,在悬崖峭壁间荡来荡去地清理险石、打眼放炮时;当数万名劳累了一天、食不果腹的民工夜里蜷缩在恶岩下、石缝里,在尖厉的山风中瑟瑟发抖时,他们显示出了中国人特有的坚韧、顽强、无所畏惧的英雄本色。
  33年后,年过花甲的杨贵感慨地说:“修建红旗渠、改造大自然的人民战争造就了一代英雄——一个英雄前面走,众多英雄跟上来!”
  迄今为止,几乎所有关于红旗渠的报道都“疏漏”了一个背景,即这项宏大的工程动工于三年困难时期。1961年,党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全国许多工程都下了马,而红旗渠还在“顶风”作业。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上的咽喉工程。此洞长616米,高5米,宽6.2米,上有千仞绝壁,下临滔滔漳河,极为险峻,洞区全是坚硬无比的石英沙。杨贵当年的部下、公社书记彭美中向记者回忆说:“修青年洞时,中央要求‘三年休整’,杨贵就领着300多名青年偷着挖,有人检查就停下来,人一走接着再挖。”
  实际上,自从开工之日,杨贵就一直冒着被非议、被整治甚至被撤职的风险。当时林县的年财政收入只有200万元,而修建红旗渠的投资是6900万元,另要投工3740万个——即使按1个工折款1元钱计算,红旗渠的总投资也达亿元以上。有人向中央反映:“林县群众没有饭吃,树皮都剥光了。县委不顾群众死活,还在大搞红旗渠建设。”1961年7月杨贵到地委开会,受到在当地蹲点的中央领导同志批评,有些县委书记甚至不敢和他说话、握手。
  这项工程该不该修是一个问题,能不能修好则是另一个严峻问题。杨贵也因此而走在“功臣”与“罪人”之间的钢丝绳上。一位省领导曾提醒他说:“这么大的工程一旦出了问题,你就不好交代。红旗渠是沿山斩过来的,测量得怎么样?水究竟能不能流过来?浊漳河泥沙很大,给你淤积堵塞了怎么办?过水量那么大,渠底坍塌冲垮渠墙怎么办?诸如此类问题,你有没有把握?一旦出了问题,这就不是一功,而是一罪了。”杨贵听后彻夜难眠,反复组织力量复测,还是不敢放心,直到总干渠通水,心里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红旗渠修成后,解决了林县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的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有人曾对以上数据提出质疑,认为“红旗渠灌溉面积不实”。但90年代中期,康克清同志到红旗渠纪念馆参观,出来后脸色凝重,语气坚定地说:“红旗渠是人间奇迹——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别说浇地54万亩了,就是能浇10万、20万亩,它也是一个伟大工程!”
  老林县人津津乐道的一个故事是:六七十年代,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经常到中国来要援助。有时索要的援助额太大,双方谈不拢,周总理就一摆手说:“这个问题明天接着讨论,今天晚上先搞个电影晚会!”晚会上放的片子就是《红旗渠》。外国友人一看,林县人民在那么恶劣的条件下都能艰苦奋斗,创造出人间奇迹,心里非常感动,第2天主动要求减少援助额,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老林县人还喜欢说:“如果在今天,有哪个县敢于去干一个耗资超过本县财政收入100倍、200倍的富民工程?又有哪个县还能组织起10万群众去大干整整10年的义务劳动?”平心而论,这种比较的现实意义并不大,因为计划经济时期的群众运动做法,不可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到市场经济社会,否则只能意味着倒退。
  也许,在这里,说者更多地是在喟叹一种精神的失落,而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焦点:难道物质文明的进步必然意味着艰苦奋斗精神的丢失?难道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人人只重私利而不愿奉献?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位有责任感的中国公民认真思索。
  
  “拿起白面馍,想起郑永和”
  
  当林县红旗渠工程接近尾声时,在与之相邻的辉县,刚上任的县委书记郑永和也开始带领群众治水。辉县70%的面积是山区,全部山区可分为西山、东山。西山水多土薄,东山水少土厚,郑永和提出要把西山的水蓄积起来,调到中部和东北部丘陵浅山区,解决那里的用水问题。他把整个县委班子都搬到工地上,全县劳力统一调配,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兴建水库18座,水电站36座,灌溉干渠和支渠5122条,总长3632公里,开凿公路隧道34条,打通山洞、架设桥梁近1.54万米。在郑永和主持辉县工作的10年里,新增水浇地40多万亩,该县财政收入增长了41倍。老百姓说:“拿起白面馍,想起郑永和。”
  70年代末,郑永和调离辉县,此时全县调水工程已基本完成,只剩下了尾工——东分支渠。该渠涉及到5个乡镇,53个行政村,包括开凿9个山洞,修筑10个渡槽,27公里转山渠,关系着4万口人的用水、4万亩耕地、8万亩荒山的灌溉用水。郑永和走后,东分支渠一直没有动工。
  1989年,郑永和从河南省委副书记任上离休,回到辉县。东分支渠成了压在他心头的一块沉甸甸的石头。这里的群众从50年代末就参与全县统筹劳力,在“先易后难”的水利、交通、化肥、水泥、水火电、煤矿等大型项目建设中立过大功,如今这里却成了全县最大的无水贫水区。郑永和觉得自己无颜面对4万名父老乡亲。
  在郑永和的呼吁下,辉县县委、县政府召开了东分支渠(已更名为北干渠)建设规划会议,有关方面拿出的预算为1.05亿元,远远超出了当年辉县的财政收入。有人认为修建北干渠得不偿失:“有这么多钱,不如干脆把这4万人迁出来算了!”郑永和不相信这个算法,他赌气说:“只要我们充分发动群众,我看1000万元就够用了!”为了降低工程造价,3年里,70多岁的郑永和带领几名离休干部沿北干渠走了五六趟。该渠原规划线路41公里,郑永和跑了五六趟后,把它缩短到35公里。
  这期间,郑永和与老伙计们走到哪儿,哪儿就是家。“锅碗瓢勺咱都有,油盐酱醋都带全,两块石头支起锅,一会儿面条做出来啦!”有次吃过饭后,伙伴们不见了郑永和,急忙找他,他正一个人在哭:“我跑了这么长时间都没给群众办成事,我心中有愧,对不起群众。”又有一次,郑永和对杨有金、原永两位老干部说:“这个北干渠,我就不相信没人修!总要有人修哩。到时候,就是我80岁了,你们俩也要扶着我过来瞧瞧。”说到这儿,又大哭起来。
  1999年4月底北干渠开工,郑永和出任工程总顾问。5个受益乡镇全力以赴,48支农民工程队主动请战。2001年4月24日,北干渠基本竣工,工程用款4100万元,比预算整整减少了6400万元。
  
  老干部服务队:
  他们从这里走完人生里程
  
  1954年辉县的干部一共800人,1989年光离退休干部就有3500人。郑永和离休回到辉县,很快成立了“老干部服务队”,领着离退休的老干部们义务为山区群众服务:治虫、治水、治山、宣传党的政策等等,不要一分钱报酬。
  一天,郑永和领着老干部服务队的队员来到尖山洼,老百姓一听说郑书记来了,都围过来诉苦:“我们这儿没水,能走的人都走了!”平岭村原来有830口人,现在只剩下380口;尖山洼原来有100多口人,现在只有不到50口了。“有办法的人都走了,我们没能耐,只能在这儿熬……”群众哭,郑永和也哭了。他跟群众说:“有一个办法能把水引过来,就是打洞!”群众一听有了希望,集资5000元开始打洞,郑永和亲自指挥施工。这是郑永和退休后打的第一个洞——“益民洞”。
  群众打洞速度太慢,郑永和把原来的愚公专业队队长找来,说:“你带着人马过来干。这是个扶贫工程,只管饭,不给钱。”愚公队队长说:“只要你老书记一句话,钱不钱的无所谓。”专业队一上去,进度就快了。
  洞快打通时,郑永和的老伴有病了,想让他陪着去医院检查,郑永和说:“让保姆陪你去吧。”检查结果,老伴患了食道癌,郑永和说大城市医院花钱多,让她就在辉县医院治疗,几个孩子伺候她,自己一直在忙通水工程。后来,老伴的病情恶化,转到新乡市医院,几天后就去世了。
  郑永和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他对老干部服务队的队员说:“你们说我对老伴不负责,不对!我也关心她……说是能看好的,谁知道会出现这个问题?”尖山洼的村民知道郑永和老伴去世,从村上一直哭到灵棚跟前。那几天,郑永和整天神情恍惚,走路差点儿撞到汽车上。17天以后,益民洞通水了,省、市领导都来参加通水仪式。上午12时左右,通水仪式结束,领导走了,群众散了,郑永和哭了:“雪萍啊,你承许我,修好渠,打好洞,通了水,你给我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让我休息两天。现在水通了,我去哪儿找你?……”
  祖籍辉县的郑州交行行长邓世敏,曾跟随辉县老干部服务队上山劳动。看到炎炎盛夏,老头子们忙碌了一晌,中午只能靠着小树席地而坐,闭目养神,心里非常难过。不久,他捐资20万元,为老干部们在尖山洼村建造了一座二层小楼,从此,老干部服务队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窝”。
  1999年4月,老干部服务队活动室落成那天,郑永和带着几十名队员来到屋里,他环顾老伙计们,说了一段顺口溜:
  “十年野炊尖山洼,今天终于有了个家。进门一数,少了拾仨。”盖因至此为止,老干部服务队已有13名队员离世,他们都是从这里走完了自己人生的里程。
  70多岁的傅明义,10年前就跟着郑永和去常村镇燕窝村蹲点治虫。两人浇水、施肥、除草、剪枝。治虫之前,12棵柿子树一年只收50来公斤;治虫之后,第一年就是500多公斤,第二年翻一番;第三年,每棵树上都能结果200多公斤。1996年冬天,为了给山上的群众义务送树,傅明义与同伴早上5点起床,晚上八九点钟都没回来,他老伴连打几次电话向郑永和要人。1998年秋,傅明义心脏病发作,当天就去世了。
  63岁的冯全文,队里不管什么事,都是他去料理,重活脏活都归他。老干部服务队在尖山洼劳动时,他身体有病,硬是一声不吭,直到工程结束,下山就住进了医院。他得的是胃癌,病重时,做梦梦见山上的水池修好了,水哗啦哗啦地流,年轻人都往山上跑,他跑不动。冯全文把自己的梦讲给伙伴们听,老伙伴们安慰他说:“等你的病好了,就能跑上去了!”35天后,冯全文永远闭上了双眼。郑永和闻讯大哭:“黄叶不落青叶落呀!跟着我郑永和,他没有享一天的福,我还不断批评他……冯全文病得可怜、死得可惜、名声可佳!”追悼大会那天,老干部服务队的伙伴们一声不响地全都去了,他们老泪纵横,默默地送别了自己的战友。
  郑永和说:“干部有退休的一天,但共产党员没有退休的一天。”如今,辉县老干部服务队共有86名队员,其中包括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原新华社社长穆青等,队员中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60出头,他们都将从这里走完自己的人生里程。
  
  “人民英雄”的精神何在?
  
  记者随同辉县老干部服务队的队员登上方山。这座山海拔600多米,没有上山的路,只有简单清理出来的石阶。一路攀登,未到山顶已是心慌气短,大汗淋漓。陪同的队员说:别看郑书记快80岁的人了,登山速度快得很,年轻人都跟不上。1973年12月,他率领县直机关团委30多人上山植树,自己在山顶上垒了一座小石屋,冒着严寒住了24天,平整出一层层的梯田,种下了上万棵柏树。如今,这些柏树已长成胳膊粗细。放眼望去,往昔光秃秃的山顶上矗立起一片直直的密林,像是都市里流行的某种很酷的发型。这些年来,郑永和带领老干部服务队,又陆续在山腰、山脚种植了数万株柏树。终有一天,这片荒山会被厚厚的植被完全覆盖。
  在采访中,记者感触最深的是:所谓“人民英雄”,并非只有杨贵、郑永和两个县委书记,它是由无数中国人所组成的一个伟大群体;“人民英雄”的精神,其实蕴藏在全体中国人民身上。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历史已经无数次地证明了: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往往能够激发起人民群众身上的英雄气质,带领他们战胜困难,创造人间奇迹。这不仅是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真正力量之源,也是中华民族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真正希望所在。□
  
其他文献
传统上,妇女的事业多半渊源于家庭关系或政府服务。不少人至今如此。但是现在欧洲和亚洲最有力量的女商人一半来自5年前还不存在的产业之中,这就是新经济的力量。    “全球商人”    海泽·凯伦现任雅虎公司的国际运作经理,她出身于澳大利亚,家在加里福尼亚,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和德语,负有全球性的工作职责,作为雅虎的主管人物,每年要在空中旅行40万公里。  雅虎公司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你是否雅虎?”今天
期刊
“精英导向”的尴尬    原定于今年全面铺开的“费改税”政策在“两会”期间还被说成是“中国农村的第3次革命”,未到年中,已经传出了“缓行”的确切消息。许多省份此前作了大量的宣传动员工作,农民也欢欣鼓舞,翘首企盼,但突然的“变卦”让他们不得其解。据说,“费改税”的症结在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中央没钱买单,地方财政缩减,势必危及岌岌可危的农村义务教育。但是,在安徽等省试点了一年之后提交到中央的方案,居然
期刊
合作前景广阔    我们在新德里的客户是一家医药领域的高科技公司,同时也是一个家族企业,已有40 多年历史。现在由其创始人的儿子负责,其两个孙子也在公司中供职。虽然是家族企业,但管理井井有条,其企业已通过了ISO9001、世界卫生组织的GMP认证,产品大量出口到亚洲和欧洲各国,公司有不少留学归国的博士,研发实力不容小视。我们与其开展业务,都是他们主动付款,其业务方式的正规严谨与西方企业相差无几。
期刊
从今年1月到美国,近1年间,几乎每天都可以在报纸、电视上发现“Campaign2000”一词。Campaign真是一个生动形象的词语,它既是名词又是动词,是“竞选”是“战役”,是“宣传”是“游说”,是“运动”。运动了,运动了,4年来一次的美国大选,不仅牵动着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吸引着国际社会的视线。  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国会制订法律,总统执行法律,最高法院解释法律。国会分参议院和
期刊
如果把中国入世的技术细节同中美撞机事件联合起来的话,就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事实:6月6日中美就EP-3侦察机返还的具体技术细节达成协议,6月9日,中美双方分别证实,两国已经在中国入世的农业补贴以及其它一些遗留问题上达成了最终的一致。这个突破代表着中国入世多边谈判的最后障碍已经被扫清。7月3日,美国的EP-3侦察机在中国海南陵水机场搁置3个月后,正式被运离中国。而6月28日至7月4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
期刊
新世纪伊始,中国政坛焕发出许多新的气息,大批年轻干部开始涌现,并活跃在中国政坛的各个阶层。  关心中国时局的人士注意到,自去年10月始,中国政坛人事变动频繁起来,一大批高素质、高学历、年富力强的新人登上了省、部级的位置,迄今为止,至少有几十个省部级职位发生人事变动。  厅处级职位上年轻干部的涌现更是平常之事,与高层变动相比,基层干部的年轻化算是悄悄进行的革命。  其实,干部年轻化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期刊
摘译:Rita  两个人的遭遇    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在上海已经不复存在,对年轻人和有才干的人无疑是件好事,但蓝领阶级的工人一时恐怕难以适应这种变化。  1993年,当一个加拿大商人雇佣了一个名叫伊沙贝拉·周的人当他的秘书时,她只能讲蹩脚的英语,有一头披肩的长发,穿一套套装,这个商人回忆,看起来那似乎“是从她的外祖母处继承来的”。当这个商人在90年代末再见到她的时候,她一身剪裁讲究的运动装,修剪
期刊
贴水    侯春幸判刑了,3年6个月。恩平人并没有拍手称快的喜悦,相反,对于这个搞垮恩平经济的罪魁祸首之一,不少人觉得,这个判决来得太迟,也判得太轻。  侯是2000年3月21日被抓获的,逃窜3年,终于落网。被起诉的罪名是“玩忽职守罪”:侯春幸在1994年2月至1995年11月任建设银行恩平市支行行长期间,违反国家金融法律法规,指使该行下属7个办事处通过高息贴水吸收存款和账外拆借资金的方式,违规吸
期刊
瞬间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之夜。  国际奥委会的莫斯科全会已经到了最高潮。当萨翁慢慢地走上台来,取出那个大信封的时候,中国申奥代表团驻地四周悄然无声。  庆祝的香槟已经准备好了,但谁也没有心思去理会它。所有人都脸色严肃,神情紧张地盯着电视。  一位衣冠楚楚的绅士此刻也不安地睁大了眼睛,宽宽的脸庞上渗出一片细汗。  在以前的会议服务中,从座位的名字上,服务生知道这位先生叫朱树豪,是中国
期刊
云南德钦县因其“香格里拉”犹如仙境的旅游奇景而声名日隆。但如果深入到当地藏民群众的生活中仔细看看,情形可就远不像旅游者眼中的那般诗情画意了。当地藏民生活仍相当地原始穷困。德钦山势险峻,山深林密。自从国家下达天然林禁伐令以来,藏民群众除种植青稞外,主要靠进山采集松茸蘑菇和少量虫草药为生活来源。但多年的砍伐已造成大量林木被毁,而且即使在国家禁伐令之后,当地近万人口的藏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仍须砍伐薪柴,每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