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主体参与意识的研究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riving_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体参与意识是个体参与实践发展和变革的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也就成为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先导。在小学低年级课堂出现了面对教师提问,学生沉默不语的问题,教与学不和谐的现象。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主体参与意识的各种表现说明了低年级学生主体性差,这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本文以学习动机理论为理论支撑,主张自学前导,建立师生角色动态化的教学交互原则;依据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点带面的帮扶计划,营造民主化课堂氛围,设置层次化课堂内容;充分运用层次意识转化,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主体参与意识。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课堂 主体参与意识 提高
  一、创建民主课堂,给予学生合理期望
  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有助于学生课堂主体性发挥,并形成良好的师生合作情景,教师是实现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因素。首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建立师生平等、相互尊重、情感交流的双向沟通,不断缩短师生心理上的距离。其次,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的“皮哥马利翁效应”证明了教师对学生的合理期待的重要性,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在六至八岁,在成年人眼里他们是孩子,需要牵着学;但在教育工作者看来,低年级的学生是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人群,教师应还权于学生,相信他们有能力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知识。
  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交融
  根据我国国情,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一直采取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了人才的批量生产,在人才数量上极大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班级授课制的弱点已渐趋显露,如人才质量不高,缺乏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班容量大,教师难以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课堂教学活动由教师设计并组织,需要学生适应教师,这样一来,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主动性。因此,班级授课制急需改进,实现个别化教学、综合教学和集体化教学的优势融合,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以学生自学为基础,在自学中学生能动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接受新知识;以学生尝试上课为起点,自主设计、组织课堂,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以流动的课堂小组为中点,在合作、交流、信任中巩固知识,并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以教师大班授课为结尾,教师集中讲解知识的重、难点,做到精讲精练。
  三、课堂教学中,教师呈现的课堂内容要有选择性
  课堂教学内容在难度上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分为挑战性内容、基础性内容和低难度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利于学生的差异发展,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课堂的机会。以往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共性,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然而学生是存在差异的,教学中需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培养学生。教师在“备教材”过程中更应该首先“备学生”,实现了对课程内容的加工再创造,并以不同的层次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更好地发挥其主体性,提高其课堂主体参与意识。
  四、自学前导,教师引导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也有极大的帮助。书本是课堂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运用书本,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体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提供基础。自学既符合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心理原则,能很好的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还能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自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心理活动需要在教师的监督下自始至终地处于积极参与状态,这种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敏捷,接受知识既快又牢固;而且,学生的自学是在旧知的基础上进行的,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五、师生角色动态化,加强教学交互
  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交互以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对话、理解和互相作用为主的活动。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互动过程。在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下,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并在交流、补充的过程中实现情感体验的沟通。课堂上,学生代替教师的传统角色,学生不仅提出问题,还可以指定教师在内的任何人来回答。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参与,只做一位忠实的倾听者;当学生通过个人的、集体的努力还不能理解决问题时,教师就会顺应学生的需求变为知识的引导者,精讲知识重、难点,此时,学生则担任着倾听者和思考者的角色。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就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动态转化,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在一步步提升,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六、层次意识环环相扣
  低年级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程度低与学生自身的主体参与意识有极大关系,外界对学生主体性的阻碍只是外因,真正决定学生主体参与的是其自身的原因。所以,提高低年级学生的主体参与,首先应从强化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着手,要让学生认识到参与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从中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就想参与,有参与的意识;此时则需要教师抓住机会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替代强化、直接强化和自我强化,其中,自我强化的效果最佳;经过强化的参与意识不能停滞不前,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起学生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满足成功的动机,进而将主体参与意识转向竞争意识,实现学生行为上的主体参与,这个阶段的课堂已经成为以学生为主的新课堂;新课堂教学是今后课堂教学的必然形态,所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要真真实实的存在于课堂上,还要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这需要学生习得主体参与带来的体验,成为课堂参与的效能感。学生有了课堂参与的效能感,才会有主体参与意识。三者关系如下图:
  因此,强化主体参与意识,引导转向竞争意识,习得自我效能感三者环环相扣,不断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堂主体参与意识。
  参考文献:
  [1]韩立福.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方法策略研究[J] .2004(07).
  [2]庞丽丽.“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7.
  [3] 范锋浩 .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究性 [J]. 焦点 .2009(12).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刘固本.教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吴金印同志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的优秀代表,他的模范事迹和高尚品质,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向吴金印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热爱农村、扎根基层、为民造福的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美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他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一、得当的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  小学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包括对学生
我和《支部生活》成为挚友,要追溯到4年前。那是1993年,第一期《支部生活》杂志上,有一篇“小尹够党员标准吗”的文章,号召大家参与讨论。我也同所有的党务工作者及要求入党
期刊
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根据测量的离散数据求得函数的模型,来进行预测和分析。传统的回归方法是先预估经验公式,然后对公式进行参数估计。然而对于无法确定或较难确定经验模型的样本数据,拟合效果不甚理想。采用基于遗传程序设计方法实现函数自动建模无需预先确立经验模型,只需指定样本数据和精度要求即可获得回归表达式。本文介绍了遗传程序设计的理论、计算流程、遗传操作以及其发展和应用,提出了基于遗传程序设计实现函数自动建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时的重要难点,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我国农民工群体所面临的八大难题中,都包含有各种农民工信息利用方面的问题,信息化虽
“十一五”期间青海油田公司提出了“建设高原千万吨级大油田”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必须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创建符合自身发展的科技管理体
每当我走进教室,孩子们一定会立刻迸发出愉快的欢呼声,他们是多么的喜欢美术课啊!每到下课的时候,孩子们又会手忙脚乱的追着我喊:“老师等等我,马上就完成……”也有的孩子无奈的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