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考试情况来看,同学们在古代诗歌鉴赏的炼字题上失分较多。下面,笔者对答题中的失误类型逐一进行分析与矫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错误一: 理解偏离,令人费解
例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拦: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学生答案:“隔”字,一是写自己望乡的视线被烟树所隔;二是写自己思乡的情感被烟树所隔。一个“隔”字,生动形象,意蕴丰富。
解析:得2分。学生的回答看似流畅,但对第二点分析有误。因为“思乡的情感被烟树所隔”,意思难懂,从字面看好像是说自己浓郁的思乡情被树隔离了,难以表达了,这种说法显然与诗境不吻合。实际上,视线被树所隔,是实写,而深层意思是自己难以回家,身体与家乡隔离,是虚写。
参考答案:一是写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以望见江东;二是写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表达了对江东的留恋之情。
例2:2012年高考四川卷第12题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学生答案:一个“空”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贪夫居他乡时生活的困窘,也暗喻自己外出贪杯或贪财时的失意,增加了怅惘若失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诗的标题是“子规”,可见是怀乡思亲诗。“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这两句意思为:不管是厌倦了杜鹃的啼鸣,还是初闻子规的哀怨,客居他乡的游子无不低眉惆怅,伤心欲绝。由此可知,诗句不是写生活的困顿与落魄,而是写思乡的无奈与归意的浓烈。
参考答案:“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且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小结:理解出现偏离,关键是没有读懂诗歌,而没有读懂诗歌,就是因为不会三结合:一是结合标题,二是结合背景,三是结合前后语境。只是摘出个别词语,无视语境而想当然地思考,自是会偏离诗句原意,令人费解。
错误二:忽视位置,就句品析
例3: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2分)
湖州歌九十八(其六)
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注]此诗是南宋灭亡后,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学生答案:写望“燕云”,不知自己命运如何。一个“望”字,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的无奈与忧虑。
解析:分析字在句中的作用,应从字面意义,以及表情达意的层面上去分析,有的还要考虑字在开头或结尾的领起、收束之作用。此“望”字,实际上领起了以下几句话:望“燕云”,望“大江东去”,望“夕阳”“寒鸦”,望“四百州”。
参考答案:“望”字统领全诗,四句都紧紧围绕着“望”字来写。北望“燕云”,不知自己命运如何;望“大江东去”,无力挽回南宋灭亡之势;望“东南四百州”,充满无限依恋之情。
例4:首句中的“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南陵道中
杜 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学生答案:“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与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从容,也暗透出一丝羁旅的孤独。
解析:得1分。开头句子的作用,往往有三点:1.奠定情感基调,为后文的抒情进行铺垫;2.点出诗作的时间、地点等背景;3.领起全诗的内容,起提领中心的作用。我们品味具体字词的意义或作用,也要考虑其位置,观照全文。“悠悠”一词放置开头,不仅言景状情,还有为下文进行铺垫的作用。
参考答案: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进行了铺垫,奠定了基础。
小结:对字进行品味赏析,不仅要考虑字之意义及承载的情感,还要考虑所居的特定位置。分析开头的字,往往需考虑是否照应结尾,是否引出下文,是否有奠定情感基调或统领全诗的作用。分析中间的字,往往要考虑是否具有起承转合的作用。分析结尾的字,还要考虑是否具有开阔的意境,是否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错误三:缺乏分析,答不到位
例5: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学生答案:江楼醉别,橘柚飘香,可江风引雨,满眼凄凉,想到行将告别,情何以堪。
解析:得0分。因为没有告诉读者如何表达了惜别之情。只有对句子的理解,而没有分析,无法让读者有清晰的感受。
参考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例6:“青苔满阶砌”中的“满”字用得精妙,你如何理解?(2分)
题扬州禅智寺
杜 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学生答案:一个“满”字,形象鲜明地写出青苔之多,让人想象砌阶的浓绿湿滑之状,不免心生几分感慨。
解析:得1分。一个“满”字,是形象鲜明地写出了青苔之多,但答案没有分析作者写青苔之多目的何在。如此理解,缺乏对深层意义的分析,显然是赏析不到位。其实诗中写青苔之满,是为写寺的幽静服务的。
参考答案:一是形象鲜明地写出青苔之多;二是写人迹罕至,借此映衬禅寺之幽静。
小结:对字进行赏析时,我们不仅要思考该字的字面意义,还要进一步分析该字的表情达意等功能。如果使用了修辞,我们还要分析出采用了什么修辞,还要写出修辞的作用。
错误四:语言模糊,读者疑惑
例7:2012年高考辽宁卷第9题
“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3分)
初见嵩山
张 耒[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学生答案:“清瘦”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诗意情怀。
解析:得1分。答“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诗意情怀”,不是一点都不对,只是太模糊,没有扣住其形容了山峰的特点。揣摩诗句,是说高峻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中凸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所以,精神内涵必须与高峻挺拔相关,如此才能清晰地表达而不让人有“被忽悠”之感。
参考答案:“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坚守人格的精神气质。
小结:答题要清晰,不可用华丽的语言“忽悠”。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与主题分析品味,让读者清晰地把握你的理解与思想,感觉你分析得有理有据。一些同学采用空泛、雷同的词语,欲避免风险,但却给人一种没有真正读懂诗歌的感觉。
(作者系福建教育学院特级教师)
错误一: 理解偏离,令人费解
例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拦: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学生答案:“隔”字,一是写自己望乡的视线被烟树所隔;二是写自己思乡的情感被烟树所隔。一个“隔”字,生动形象,意蕴丰富。
解析:得2分。学生的回答看似流畅,但对第二点分析有误。因为“思乡的情感被烟树所隔”,意思难懂,从字面看好像是说自己浓郁的思乡情被树隔离了,难以表达了,这种说法显然与诗境不吻合。实际上,视线被树所隔,是实写,而深层意思是自己难以回家,身体与家乡隔离,是虚写。
参考答案:一是写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以望见江东;二是写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表达了对江东的留恋之情。
例2:2012年高考四川卷第12题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学生答案:一个“空”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贪夫居他乡时生活的困窘,也暗喻自己外出贪杯或贪财时的失意,增加了怅惘若失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诗的标题是“子规”,可见是怀乡思亲诗。“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这两句意思为:不管是厌倦了杜鹃的啼鸣,还是初闻子规的哀怨,客居他乡的游子无不低眉惆怅,伤心欲绝。由此可知,诗句不是写生活的困顿与落魄,而是写思乡的无奈与归意的浓烈。
参考答案:“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且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小结:理解出现偏离,关键是没有读懂诗歌,而没有读懂诗歌,就是因为不会三结合:一是结合标题,二是结合背景,三是结合前后语境。只是摘出个别词语,无视语境而想当然地思考,自是会偏离诗句原意,令人费解。
错误二:忽视位置,就句品析
例3: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2分)
湖州歌九十八(其六)
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注]此诗是南宋灭亡后,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学生答案:写望“燕云”,不知自己命运如何。一个“望”字,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的无奈与忧虑。
解析:分析字在句中的作用,应从字面意义,以及表情达意的层面上去分析,有的还要考虑字在开头或结尾的领起、收束之作用。此“望”字,实际上领起了以下几句话:望“燕云”,望“大江东去”,望“夕阳”“寒鸦”,望“四百州”。
参考答案:“望”字统领全诗,四句都紧紧围绕着“望”字来写。北望“燕云”,不知自己命运如何;望“大江东去”,无力挽回南宋灭亡之势;望“东南四百州”,充满无限依恋之情。
例4:首句中的“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南陵道中
杜 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学生答案:“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与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从容,也暗透出一丝羁旅的孤独。
解析:得1分。开头句子的作用,往往有三点:1.奠定情感基调,为后文的抒情进行铺垫;2.点出诗作的时间、地点等背景;3.领起全诗的内容,起提领中心的作用。我们品味具体字词的意义或作用,也要考虑其位置,观照全文。“悠悠”一词放置开头,不仅言景状情,还有为下文进行铺垫的作用。
参考答案: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进行了铺垫,奠定了基础。
小结:对字进行品味赏析,不仅要考虑字之意义及承载的情感,还要考虑所居的特定位置。分析开头的字,往往需考虑是否照应结尾,是否引出下文,是否有奠定情感基调或统领全诗的作用。分析中间的字,往往要考虑是否具有起承转合的作用。分析结尾的字,还要考虑是否具有开阔的意境,是否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错误三:缺乏分析,答不到位
例5: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学生答案:江楼醉别,橘柚飘香,可江风引雨,满眼凄凉,想到行将告别,情何以堪。
解析:得0分。因为没有告诉读者如何表达了惜别之情。只有对句子的理解,而没有分析,无法让读者有清晰的感受。
参考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例6:“青苔满阶砌”中的“满”字用得精妙,你如何理解?(2分)
题扬州禅智寺
杜 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学生答案:一个“满”字,形象鲜明地写出青苔之多,让人想象砌阶的浓绿湿滑之状,不免心生几分感慨。
解析:得1分。一个“满”字,是形象鲜明地写出了青苔之多,但答案没有分析作者写青苔之多目的何在。如此理解,缺乏对深层意义的分析,显然是赏析不到位。其实诗中写青苔之满,是为写寺的幽静服务的。
参考答案:一是形象鲜明地写出青苔之多;二是写人迹罕至,借此映衬禅寺之幽静。
小结:对字进行赏析时,我们不仅要思考该字的字面意义,还要进一步分析该字的表情达意等功能。如果使用了修辞,我们还要分析出采用了什么修辞,还要写出修辞的作用。
错误四:语言模糊,读者疑惑
例7:2012年高考辽宁卷第9题
“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3分)
初见嵩山
张 耒[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学生答案:“清瘦”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诗意情怀。
解析:得1分。答“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诗意情怀”,不是一点都不对,只是太模糊,没有扣住其形容了山峰的特点。揣摩诗句,是说高峻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中凸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所以,精神内涵必须与高峻挺拔相关,如此才能清晰地表达而不让人有“被忽悠”之感。
参考答案:“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坚守人格的精神气质。
小结:答题要清晰,不可用华丽的语言“忽悠”。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与主题分析品味,让读者清晰地把握你的理解与思想,感觉你分析得有理有据。一些同学采用空泛、雷同的词语,欲避免风险,但却给人一种没有真正读懂诗歌的感觉。
(作者系福建教育学院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