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伊始,众外贸企业又开始计划未来的参展计划。市面上开始流传一种说法:巴西过热,现在开始降温了。这是真的吗?
OECD预计2014年拉美地区平均增长率为1.4%,为五年来最低。巴西全年增长0.2%,世界杯惨败都成为制约因素。同时,去过巴西参展的企业也反映:巴西市场确实很好,购买力强,产品售价高,但是市场太难进入——进口关税太高,税制复杂不明朗,产品需要进口认证,认证费用过高,海关无提单放货,发货很没有安全感……但这样的尴尬是否也存在于其他的新兴市场?在那个货币急速贬值的国家,抑或在另一个商业信誉全球最低的国家?
十余载漫漫外贸路,接下来去向何处?新兴市场开发,是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还是欧美经济疲软时期的替代市场?巴西,是否还值得我们去投资?
指数背后的数字解读
经济指数与增长率是个顽皮的孩子,数字背后的故事不可不知。
分析显示,影响拉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原材料的回落。拉美地区资源丰富,原材料出口对这些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原材料价格走低,影响了出口和相关的企业,拉低了经济指数。而我们显然不应因为其暂时的影响忽略了长期的投资,不容忽视的是巴西仍然拥有世界最丰富的自然资源。目前,巴西的总统选举已经结束,政局保持稳定状况。这些都是有利条件。
再来看一组贸易数据。近几年,中国企业对拉美的贸易投资快速增长。中国与拉美的双边贸易2013年为2600亿美元,2014年前11个月是2400亿美元,其中出口1200亿美元,进口1100亿美元,基本持平,我们还略有顺差。中国对整个拉丁美洲的投资存量超过830亿美元,远远超过在美国的400亿美元投资和在加拿大的500亿美元投资。投资领域从能源矿产领域到制造业、电力、农业、金融延伸,投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
我国与巴西双边贸易商品呈现出鲜明的结构互补特性,对巴西出口商品主要为纺织服装、箱包、塑料制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钢材、机电产品等工业制成品,自巴西进口商品则主要是铁、铜、锰等矿砂产品以及粮食、食糖、食用植物油、皮革以及肉等初级产品。中国持续稳居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是巴西的第一大的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巴西工贸部公布的数据表明,2013年巴西对华出口总额为460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0.8%,主要出口商品为阴极铜、铜矿石、大豆、糖、牛皮、纸浆和铁矿石等;从中国进口商品总额达到3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对华贸易顺差为87亿美元。自从巴西实施贸易多元化政策以来,巴西和美国之间的贸易额一直在下降,与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额则逐年上升。2004~2013年,我国与巴西双边贸易额由123.5亿美元增至904.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24.8%,高于我国与拉美整体 23.2%的增速水平。双边贸易额占我国与拉美进出口总额的比例由30.9%增至34.6%,提升了3.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由36.7亿美元增至 361.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28.9%;进口由86.7亿美元增至542.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22.6%。
商业模式决定成败
2004~2013年,也是大量中国企业涌入巴西参展的阶段。据不完全统计,粗略估算,每年有4千~5千家企业到巴西参展。这期间产生了一些广为熟悉的成功案例。短短几年已完成全部交由巴西经营管理的美的巴西,在玛瑙斯采取差异化经营的格力品牌。通过细分定位已成功在巴西抢滩中低端市场的民族汽车品牌:比亚迪、江淮、长城、力帆和长安。仍在巴西热土上角逐的中国摩托车企业,以嘉陵为代表的先销售再建厂模式,以豪豹为代表的先建厂再销售以及以济南轻骑为代表的为当地摩托车品牌贴牌生产。国家电网与巴西电力公司组成联合体中标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其中国家电网占51%股份)。国家电网收购并接管了巴西12家输电特许公司,成为巴西第五大书店运营商。中石油、中海油和另外两家国外石油公司组成联合体中标全球最大的海上油田—巴西外海里贝拉区块(中石油、中海油各占10%的股份,其余股份由巴西石油、壳牌和道达尔所有)。
相同的是,这些企业都选取参加巴西展会获取当地市场信息以及客户信息以及品牌宣传。所不同的是,展会结束后企业制定出了巴西开发战略以及实施计划,并且持续使用展会的平台。外贸企业不妨也可以思索一下自己现行的商业模式是否适用:单一的寻找代理,回国生产发货收钱,再生产再发货的模式是否需要改变?
2014年世界杯闭幕后,巴西又将开始为2016年奥运会大量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此外,巴西的物流成本很高,铁路很落后,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机械设备、工程承包等领域存在着极好的机会。除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机遇外,巴西政府推出的大规模招商引资项目也对中国企业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从2000年初始,中国企业开始进驻巴西,第一波投资浪潮主要依赖于进口巴西矿产资源;第二次主要是以制造业的输入为主;第三次则是消费类品制造企业的进入。习主席于2014年7月访问巴西时签署了56项合作文件,涵盖了经贸、文化、科技、教育、防务、金融、人员往来等诸多领域。随着鼓励企业参与双边合作,
专家预测,巴西即将经历第四次中国投资的浪潮。
当曾经的“走起,去巴西”,变成了“去过”。我们是否真的要去开发另一个新兴市场,还是科学的分析我们已经掌握的市场信息,最大化的使用已有的平台,突破我们的新兴市场开发之路?决定在脚下,机会在巴西,模式决定成败。
OECD预计2014年拉美地区平均增长率为1.4%,为五年来最低。巴西全年增长0.2%,世界杯惨败都成为制约因素。同时,去过巴西参展的企业也反映:巴西市场确实很好,购买力强,产品售价高,但是市场太难进入——进口关税太高,税制复杂不明朗,产品需要进口认证,认证费用过高,海关无提单放货,发货很没有安全感……但这样的尴尬是否也存在于其他的新兴市场?在那个货币急速贬值的国家,抑或在另一个商业信誉全球最低的国家?
十余载漫漫外贸路,接下来去向何处?新兴市场开发,是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还是欧美经济疲软时期的替代市场?巴西,是否还值得我们去投资?
指数背后的数字解读
经济指数与增长率是个顽皮的孩子,数字背后的故事不可不知。
分析显示,影响拉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原材料的回落。拉美地区资源丰富,原材料出口对这些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原材料价格走低,影响了出口和相关的企业,拉低了经济指数。而我们显然不应因为其暂时的影响忽略了长期的投资,不容忽视的是巴西仍然拥有世界最丰富的自然资源。目前,巴西的总统选举已经结束,政局保持稳定状况。这些都是有利条件。
再来看一组贸易数据。近几年,中国企业对拉美的贸易投资快速增长。中国与拉美的双边贸易2013年为2600亿美元,2014年前11个月是2400亿美元,其中出口1200亿美元,进口1100亿美元,基本持平,我们还略有顺差。中国对整个拉丁美洲的投资存量超过830亿美元,远远超过在美国的400亿美元投资和在加拿大的500亿美元投资。投资领域从能源矿产领域到制造业、电力、农业、金融延伸,投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
我国与巴西双边贸易商品呈现出鲜明的结构互补特性,对巴西出口商品主要为纺织服装、箱包、塑料制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钢材、机电产品等工业制成品,自巴西进口商品则主要是铁、铜、锰等矿砂产品以及粮食、食糖、食用植物油、皮革以及肉等初级产品。中国持续稳居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是巴西的第一大的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巴西工贸部公布的数据表明,2013年巴西对华出口总额为460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0.8%,主要出口商品为阴极铜、铜矿石、大豆、糖、牛皮、纸浆和铁矿石等;从中国进口商品总额达到3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对华贸易顺差为87亿美元。自从巴西实施贸易多元化政策以来,巴西和美国之间的贸易额一直在下降,与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额则逐年上升。2004~2013年,我国与巴西双边贸易额由123.5亿美元增至904.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24.8%,高于我国与拉美整体 23.2%的增速水平。双边贸易额占我国与拉美进出口总额的比例由30.9%增至34.6%,提升了3.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由36.7亿美元增至 361.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28.9%;进口由86.7亿美元增至542.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22.6%。
商业模式决定成败
2004~2013年,也是大量中国企业涌入巴西参展的阶段。据不完全统计,粗略估算,每年有4千~5千家企业到巴西参展。这期间产生了一些广为熟悉的成功案例。短短几年已完成全部交由巴西经营管理的美的巴西,在玛瑙斯采取差异化经营的格力品牌。通过细分定位已成功在巴西抢滩中低端市场的民族汽车品牌:比亚迪、江淮、长城、力帆和长安。仍在巴西热土上角逐的中国摩托车企业,以嘉陵为代表的先销售再建厂模式,以豪豹为代表的先建厂再销售以及以济南轻骑为代表的为当地摩托车品牌贴牌生产。国家电网与巴西电力公司组成联合体中标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其中国家电网占51%股份)。国家电网收购并接管了巴西12家输电特许公司,成为巴西第五大书店运营商。中石油、中海油和另外两家国外石油公司组成联合体中标全球最大的海上油田—巴西外海里贝拉区块(中石油、中海油各占10%的股份,其余股份由巴西石油、壳牌和道达尔所有)。
相同的是,这些企业都选取参加巴西展会获取当地市场信息以及客户信息以及品牌宣传。所不同的是,展会结束后企业制定出了巴西开发战略以及实施计划,并且持续使用展会的平台。外贸企业不妨也可以思索一下自己现行的商业模式是否适用:单一的寻找代理,回国生产发货收钱,再生产再发货的模式是否需要改变?
2014年世界杯闭幕后,巴西又将开始为2016年奥运会大量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此外,巴西的物流成本很高,铁路很落后,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机械设备、工程承包等领域存在着极好的机会。除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机遇外,巴西政府推出的大规模招商引资项目也对中国企业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从2000年初始,中国企业开始进驻巴西,第一波投资浪潮主要依赖于进口巴西矿产资源;第二次主要是以制造业的输入为主;第三次则是消费类品制造企业的进入。习主席于2014年7月访问巴西时签署了56项合作文件,涵盖了经贸、文化、科技、教育、防务、金融、人员往来等诸多领域。随着鼓励企业参与双边合作,
专家预测,巴西即将经历第四次中国投资的浪潮。
当曾经的“走起,去巴西”,变成了“去过”。我们是否真的要去开发另一个新兴市场,还是科学的分析我们已经掌握的市场信息,最大化的使用已有的平台,突破我们的新兴市场开发之路?决定在脚下,机会在巴西,模式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