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金先生说过,经典是我们的文化宝库,它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美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确实,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可以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塑造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话一点都没有夸大其词,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些教育思想,直到现在两千多年了,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论语》虽未提以人为本,但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充分体现出来。比如“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说明孔子关注人的生死远远超出关心马。其实,当时四个奴隶才能换一匹马。而孔子与弟子之间友好相处、平等和谐的教学情景,更让我感動。他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也不是表面上和学生笑脸相迎,一团和气,而是从心里融入学生之中,做到了和学生真正的平等。孔子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让我更加关爱学生,尤其在对待一些调皮鬼的时候,少了许多急躁,多了很多等待。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作为老师,我们的“本”就是将孩子培养好,培育他们成人。真正做到对得起家长,对得起学生,对得起社会,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诵读国学经典,不仅让我有凤凰涅槃般重生的感觉,我的学生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为他们听、说、读、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发了学生的右脑,提高了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健全了学生的人格,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他们在品读国学经典中不断内化,不断自省,不断感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经典效应。从“言必信,行必果”中明白了诚实守信;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懂得了尊老爱幼;从“人所重,非貌高”理解了一个人的品行好,人们自然尊重他……国学经典本身就是一部很好的德育教材。
记得学生看《水浒传》,一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竟让学生品出了不同的滋味。有对鲁提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精神的赞叹,有对他行事粗中有细,鲁莽中见机警的称颂,关键是还有对他善意的批评:行事太鲁莽,冲动,视人命如草芥;不识字,连抓捕他的公文也看不懂;好喝酒,喝了酒就坏事……这些对人物丰满的评价,也让他们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懂得了怎样做一个大家喜欢的人,完善的人。
“不关己,莫闲管……斗闹场,绝勿进”。这是《弟子规》中的一句话,小李同学在日记中对这句话产生了质疑。看到两个同学为了一点小事发生纠纷,大打出手,他很想上前劝解。可一想到《弟子规》里讲的这句话,又走开了。事后得知其中一个同学被打坏了眼镜后,感到后悔不迭,自己为什么不去劝劝呢?“斗闹场,绝勿进”有道理,不过,事不关己也不应该高高挂起。看来,《弟子规》上讲的也不完全对呀!诵读经典让孩子学会了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
随着经典诵读的进行,我越发感觉到,经典诵读给予孩子的,不只是认识的加深和知识的增多,还有自信力的普遍提升。在这种自信力提升过程中,激活了孩子各个方面的生命活力,孩子的精神面貌也大为改观,阅读,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在学生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慢慢地,我发现家长也在发生变化。家长们也爱上了读书,坦言自身修养也有所提高。在“亲子共读”中,好多家长由起初的陪读慢慢变成了一种自觉的阅读:有的家长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有的家长看了《窗边的小豆豆》后,改变了有些偏颇的教育观念;有的家长甚至和孩子一起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思想也得到了升华……
在诵读中成长,在感悟中升华。国学中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摒弃的精髓,能使我们以健康的心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变迁,使我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做有理想追求的人,有生命精神的人,有高尚道德的人,有诗意情愫的人,有健全人格的人!
让经典诵读成为指引我们建立魅力人格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步伐;让我们诵读国学经典,共同醇化道德人格;愿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总是彩霞满天!
因为我执着追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教育美景!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师范学校附属小学(614000)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话一点都没有夸大其词,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些教育思想,直到现在两千多年了,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论语》虽未提以人为本,但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充分体现出来。比如“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说明孔子关注人的生死远远超出关心马。其实,当时四个奴隶才能换一匹马。而孔子与弟子之间友好相处、平等和谐的教学情景,更让我感動。他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也不是表面上和学生笑脸相迎,一团和气,而是从心里融入学生之中,做到了和学生真正的平等。孔子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让我更加关爱学生,尤其在对待一些调皮鬼的时候,少了许多急躁,多了很多等待。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作为老师,我们的“本”就是将孩子培养好,培育他们成人。真正做到对得起家长,对得起学生,对得起社会,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诵读国学经典,不仅让我有凤凰涅槃般重生的感觉,我的学生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为他们听、说、读、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发了学生的右脑,提高了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健全了学生的人格,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他们在品读国学经典中不断内化,不断自省,不断感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经典效应。从“言必信,行必果”中明白了诚实守信;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懂得了尊老爱幼;从“人所重,非貌高”理解了一个人的品行好,人们自然尊重他……国学经典本身就是一部很好的德育教材。
记得学生看《水浒传》,一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竟让学生品出了不同的滋味。有对鲁提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精神的赞叹,有对他行事粗中有细,鲁莽中见机警的称颂,关键是还有对他善意的批评:行事太鲁莽,冲动,视人命如草芥;不识字,连抓捕他的公文也看不懂;好喝酒,喝了酒就坏事……这些对人物丰满的评价,也让他们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懂得了怎样做一个大家喜欢的人,完善的人。
“不关己,莫闲管……斗闹场,绝勿进”。这是《弟子规》中的一句话,小李同学在日记中对这句话产生了质疑。看到两个同学为了一点小事发生纠纷,大打出手,他很想上前劝解。可一想到《弟子规》里讲的这句话,又走开了。事后得知其中一个同学被打坏了眼镜后,感到后悔不迭,自己为什么不去劝劝呢?“斗闹场,绝勿进”有道理,不过,事不关己也不应该高高挂起。看来,《弟子规》上讲的也不完全对呀!诵读经典让孩子学会了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
随着经典诵读的进行,我越发感觉到,经典诵读给予孩子的,不只是认识的加深和知识的增多,还有自信力的普遍提升。在这种自信力提升过程中,激活了孩子各个方面的生命活力,孩子的精神面貌也大为改观,阅读,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在学生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慢慢地,我发现家长也在发生变化。家长们也爱上了读书,坦言自身修养也有所提高。在“亲子共读”中,好多家长由起初的陪读慢慢变成了一种自觉的阅读:有的家长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有的家长看了《窗边的小豆豆》后,改变了有些偏颇的教育观念;有的家长甚至和孩子一起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思想也得到了升华……
在诵读中成长,在感悟中升华。国学中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摒弃的精髓,能使我们以健康的心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变迁,使我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做有理想追求的人,有生命精神的人,有高尚道德的人,有诗意情愫的人,有健全人格的人!
让经典诵读成为指引我们建立魅力人格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步伐;让我们诵读国学经典,共同醇化道德人格;愿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总是彩霞满天!
因为我执着追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教育美景!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师范学校附属小学(6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