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农村一线老师,在互相听课过程中看到一些老师在课堂上只提出简单的问题,学生不用深入思考就能解答。有时,老师将学生当成知识容器,授课可谓细致。但是笔者常思忧虑,如此教学,学段越高孩子便越不会学习了。参加龙岩市教科院卢晓荣老师主持福建省课题《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阅读教学核心问题设计和使用的研究》给了笔者很大启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会孩子学习提升阅读能力,农村的语文教学工作也需要主动变革。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提问教学有着显著优势,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核心问题引领思考,促阅读能力提升”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
在课堂教学中,孩子阅读能力培养是重点,也直接关系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这一时期我们更应该不断革新阅读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注重课堂核心问题设计,打造互动、开放、有效的课堂,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设置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提问是促进课堂互动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助于培育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设计核心问题,合理利用提问,设置思考问题,以问题启迪学生,吸引他们的兴趣,能够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动机,为之后的阅读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例如:教学部编版《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在阅读课一开始,为了高效导入新课,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在多媒体上,我们可以展示几幅高清的太空拍摄照片,让学生们直观观察地球,在浩瀚无边的宇宙,学生们看见了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通过这一直观的情景演示,我们可以快速引入本课的阅读主题,带领学生们去认识可爱的地球。此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们提问:“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关于地球你们都知道哪些知识?”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课外的积累,主动分享知识。在如此氛围之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很浓厚,通过知识的分享学生们也增长了见识。教师:“大家的知识很丰富,有的学生真是比老师懂得还要多,我真是为你们骄傲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一起去阅读吧!看看作者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通过这一问题,我们很好地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动机,学生们都带着问题参与到阅读之中。
二、把握时机追问,培育学生深度思维
提出核心问题,引发学生阅读思考交流分享。追问是在把握合理纠错时机和掌握正确提问基础上,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寻找教育点,将知识隐藏在巧妙的追问中,借助追问将思维引向深处,引发学生们的深度学习,从而有效培养学生们的深度思维。
例如:教学部编版《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目标是引领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严谨、用词的准确,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深读课文,帮助学生们从内心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从而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即“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让学生们理解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为此,我们提出本课的思考问题: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呢?由此,进入到课文各个模块知识的学习。在带领学生们学习地球“渺小”这一部分时,让学生们完成对课文的自由阅讀。随后,我们可以向学生们提问“从本段,我们得知了地球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这一问题旨在考察学生们对内容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们了解地球的渺小。在这一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拓展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进行追问:“想一想看,作者是如何写出地球的渺小的?”由此,让学生们知道作者运用列数字和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地球的渺小——在茫茫的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地球就那么大不会变。教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鼓励学生们联系本文的核心观点“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从而将学生们的思维引向主旨。
三、借助问题探究,发展学生阅读能力
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一直是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手段,能够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问题的提出,我们可以设置探究任务,组织学生们进行探究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去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学部编版三年级《小兴安岭》一课,在学习到课文的第二部分时,我们提出思考问题:课文第二部分具体介绍了小兴安岭哪些季节的景物?给学生们思考的线索:春、夏、秋、冬,请学生们在小组之中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放手给他们自学的空间,鼓励学生们在小组之中互相朗读有关的段落,用双横线画出景物名称的词语,去分析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在小组讨论之中总结答案。在探究小兴安岭夏天的景物特点时,学生们找到了其中的几句话。很多学生特别喜欢“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这句话,学生们互相朗读,仔细去体会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样的感受。一个学生回答,作者用词太好了,其中的“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直接写出了夏天树木的特点,特别是这句话的“封”字用得真好。他们互相讨论着,一起朗读体验,感悟“封”字的妙处。学生讨论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之后,对于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留下深刻印象。此时此刻,他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通过小组活动,我们不仅帮助学生们理解了小兴安岭的景物特点,还很好地发展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在这样的合作探究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四、问题延伸,拓展阅读积累
在课堂上,我们不仅仅要立足教材进行阅读教学,同时也要通过问题的延伸进行拓展性的阅读,要注重学生阅读知识的积累和潜力的挖掘,这就意味着必须要求他们有一定的课外阅读,让他们实现自我成长。
例如:教学部编版《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结束之后,为了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们的阅读积累,我们可以找出一些有关环保的科普文章,设置问题:保护我们的地球环境,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要求学生们课下去继续阅读这些科普文章,从其中总结保护地球的一些有益方法;同时也可以让“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理念深入到他们的内心。有的学生们读了老师推荐的《低碳生活》这篇文章,不仅从其中学到了很多的词语知识,还总结出了保护地球的一些做法:同学们可以通过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尽可能低碳出行、减少浪费水的次数、减少用电量等方法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在一篇关于水的科普文章之中,学生们总结了列数字的方法,并惊叹于我们对水的浪费。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人类将无法生存。于是,文章建议大家都要节约用水,用完后要及时拧紧水龙头,有些水可以重复利用,比如淘米水用来洗碗能够去除油渍,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洗拖把等。通过这些课外阅读,我们很好地拓展了学生们的阅读视野,帮助他们积累了知识。
总之,通过科学合理设置思考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把握时机追问,可以培育学生深度思维;借助问题能发展学生阅读能力、延伸拓展学生的阅读积累。提问教学有利于我们语文课堂有更强的互动性,能够让学生们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升思维,为其今后语文的深层次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本文系福建省课题“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阅读教学核心问题设计和使用的研究”(MJYKT2019-074)研究成果。
在课堂教学中,孩子阅读能力培养是重点,也直接关系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这一时期我们更应该不断革新阅读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注重课堂核心问题设计,打造互动、开放、有效的课堂,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设置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提问是促进课堂互动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助于培育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设计核心问题,合理利用提问,设置思考问题,以问题启迪学生,吸引他们的兴趣,能够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动机,为之后的阅读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例如:教学部编版《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在阅读课一开始,为了高效导入新课,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在多媒体上,我们可以展示几幅高清的太空拍摄照片,让学生们直观观察地球,在浩瀚无边的宇宙,学生们看见了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通过这一直观的情景演示,我们可以快速引入本课的阅读主题,带领学生们去认识可爱的地球。此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们提问:“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关于地球你们都知道哪些知识?”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课外的积累,主动分享知识。在如此氛围之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很浓厚,通过知识的分享学生们也增长了见识。教师:“大家的知识很丰富,有的学生真是比老师懂得还要多,我真是为你们骄傲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一起去阅读吧!看看作者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通过这一问题,我们很好地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动机,学生们都带着问题参与到阅读之中。
二、把握时机追问,培育学生深度思维
提出核心问题,引发学生阅读思考交流分享。追问是在把握合理纠错时机和掌握正确提问基础上,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寻找教育点,将知识隐藏在巧妙的追问中,借助追问将思维引向深处,引发学生们的深度学习,从而有效培养学生们的深度思维。
例如:教学部编版《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目标是引领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严谨、用词的准确,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深读课文,帮助学生们从内心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从而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即“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让学生们理解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为此,我们提出本课的思考问题: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呢?由此,进入到课文各个模块知识的学习。在带领学生们学习地球“渺小”这一部分时,让学生们完成对课文的自由阅讀。随后,我们可以向学生们提问“从本段,我们得知了地球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这一问题旨在考察学生们对内容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们了解地球的渺小。在这一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拓展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进行追问:“想一想看,作者是如何写出地球的渺小的?”由此,让学生们知道作者运用列数字和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地球的渺小——在茫茫的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地球就那么大不会变。教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鼓励学生们联系本文的核心观点“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从而将学生们的思维引向主旨。
三、借助问题探究,发展学生阅读能力
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一直是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手段,能够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问题的提出,我们可以设置探究任务,组织学生们进行探究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去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学部编版三年级《小兴安岭》一课,在学习到课文的第二部分时,我们提出思考问题:课文第二部分具体介绍了小兴安岭哪些季节的景物?给学生们思考的线索:春、夏、秋、冬,请学生们在小组之中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放手给他们自学的空间,鼓励学生们在小组之中互相朗读有关的段落,用双横线画出景物名称的词语,去分析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在小组讨论之中总结答案。在探究小兴安岭夏天的景物特点时,学生们找到了其中的几句话。很多学生特别喜欢“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这句话,学生们互相朗读,仔细去体会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样的感受。一个学生回答,作者用词太好了,其中的“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直接写出了夏天树木的特点,特别是这句话的“封”字用得真好。他们互相讨论着,一起朗读体验,感悟“封”字的妙处。学生讨论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之后,对于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留下深刻印象。此时此刻,他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通过小组活动,我们不仅帮助学生们理解了小兴安岭的景物特点,还很好地发展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在这样的合作探究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四、问题延伸,拓展阅读积累
在课堂上,我们不仅仅要立足教材进行阅读教学,同时也要通过问题的延伸进行拓展性的阅读,要注重学生阅读知识的积累和潜力的挖掘,这就意味着必须要求他们有一定的课外阅读,让他们实现自我成长。
例如:教学部编版《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结束之后,为了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们的阅读积累,我们可以找出一些有关环保的科普文章,设置问题:保护我们的地球环境,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要求学生们课下去继续阅读这些科普文章,从其中总结保护地球的一些有益方法;同时也可以让“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理念深入到他们的内心。有的学生们读了老师推荐的《低碳生活》这篇文章,不仅从其中学到了很多的词语知识,还总结出了保护地球的一些做法:同学们可以通过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尽可能低碳出行、减少浪费水的次数、减少用电量等方法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在一篇关于水的科普文章之中,学生们总结了列数字的方法,并惊叹于我们对水的浪费。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人类将无法生存。于是,文章建议大家都要节约用水,用完后要及时拧紧水龙头,有些水可以重复利用,比如淘米水用来洗碗能够去除油渍,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洗拖把等。通过这些课外阅读,我们很好地拓展了学生们的阅读视野,帮助他们积累了知识。
总之,通过科学合理设置思考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把握时机追问,可以培育学生深度思维;借助问题能发展学生阅读能力、延伸拓展学生的阅读积累。提问教学有利于我们语文课堂有更强的互动性,能够让学生们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升思维,为其今后语文的深层次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本文系福建省课题“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阅读教学核心问题设计和使用的研究”(MJYKT2019-07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