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鞋垫赚大钱

来源 :金点子生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s2997iz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该吃饭了,你摆弄的那些鞋垫能当饭吃啊?”
  “可以啊,当年你爸爸就是看上了我的针线活儿!”
  几乎每到吃饭的时间,张红就要跟妈妈重复这样的拌嘴。这是2003年9月,张红结束了在城里的打工生涯,回到重庆万州区的乡下老家。
  一天,一位60多岁的大爷听说张红的母亲鞋垫绣得好,慕名前来定做了5双,并交了10元定金。
  “鞋垫真能当‘饭’吃?”张红替母亲收下了定金,若有所思。
  第二天,张红将母亲绣的几十双鞋垫,拿到朋友开的一家店铺试销,售价20元一双的绣花鞋垫当天就卖完了。随后,张红翻箱倒柜,把母亲存下来的所有鞋垫都找出来卖了。
  万州地处三峡库区,绣鞋垫是三峡库区女子的传统针线活儿。农闲时分,农村女子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把花鸟虫鱼和对生活的美好期待,都绣在了鞋垫上。但是,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愿意拿起针线来的女子越来越少,这生活中的平常之物慢慢显得珍贵起来。张红意识到,自己无意中摸到了一扇致富的大门。
  张红从万州周围的农村,挨家挨户收购了几百双绣花鞋垫,正式卖起了鞋垫。
  一天下午,张红的摊位前来了一对情侣。女孩看见色彩斑斓的绣花鞋垫,爱不释手,想买一双,男孩却在一旁说:“这么老土的图样,一看就是我妈那辈人用的。穿上,准让人笑话。”男孩的一番话让张红琢磨开了:难怪来买绣花鞋垫的都是中老年人,这传统的绣花鞋垫古老而纯朴,契合了老一辈人的怀旧心理,但年轻人也是潜在的消费群体,抓住他们的心才能抓住最大的市场。但如何让年轻人接受这种在他们眼里“土得掉牙”的传统产品呢?
  晚上,红红回到家里,连饭也没顾上吃,翻出一堆时尚杂志寻找灵感。经过一番选择,近80种既保留了民间风情,又糅合了时尚元素的新图案展现在她面前。她把这些新图案绣在鞋垫上,果然赢得了年轻顾客的喜爱。一位20多岁的城市姑娘,一次就买去了20双,说是带到北京送给朋友:“让他们看看我们三峡的特色绣花鞋垫。”
  一天,一位朋友到张红家里串门,无意中说:“上海一家单位对口支援我们,我们想送些既经济实惠又有地方特色的礼品给他们,但在商场转了半天,也没找到合适的东西。”张红突然想起那位城市姑娘的话,马上拿出绣花鞋垫问:“这个可以当礼物送啊,这是三峡库区妇女一针一线绣出来的,最能代理库区人民的心意,又具有地方特色。”几天之后,这家单位订购了200双绣花鞋垫。
  这件事给了张红极大的启示:鞋垫是生活品,但同时更是满载情谊的礼物。她坚信这小小的绣花鞋垫有大文章可作,她要把一双双绣花鞋垫卖到更远的地方。
  接下来,张红将简易的塑料包装改为高中低档系列的新包装,并随包装盒制作了包含深情的贺卡。经过全新包装,不仅给绣花鞋垫增了色,而且还上了档次,既能进高档商店,又能进寻常百姓家。与此同时,她还给自己的产品注册了“巧大嫂”商标,并成立了以“巧大嫂”命名的公司。
  自从有了大宗业务之后,张红和母亲仅凭两人的手工和在周围的农村收购已无法满足订户的需求。张红立即将鞋垫底样交给工厂加工,按照标准尺码统一制作,然后再让农妇手工刺绣。
  接下来,张红又采取由公司提供白色鞋垫、绣花花样、彩线等原材料,农村妇女们按成本价购买回去加工,然后公司再按质量对成品绣花鞋垫进行回购的办法加快了资金周围,提高了产品质量。
  接着,张红在近10个乡镇和街道办起了培训班,将公司的鞋垫花样和刺绣方式传授给更多人,很快就拥有了大量的刺绣工人。
  小生意需要机遇,做企业却需要谋略。当张红在万州附近的乡村开展鞋垫加工时,市场却跟她开了个最大的玩笑:曾经买过鞋垫的单位,现在都不需要了;曾经买过鞋垫的顾客也不再继续购买——这种绣花鞋垫,一双少说也能用两年。
  收购回来的鞋垫越积越多,根本卖不出去,精心培育起来的生产网络眼看就要陷于停滞。
  与其等待,不如主支出击,用一切方式找到更广阔的销售空间。几天后,张红作出一个决定:开家绣花鞋垫专卖店。
  不久,在万州最繁华的商业地段,一间5平方米左右的“巧大嫂”绣花鞋垫专卖店开张了。
  小店里,每天人流如织,但销售并不好,好几天都卖不掉一双鞋垫。张红却反倒没有了惊慌感觉:“有了自己的宣传销售阵地,绣花鞋垫迟早会被更多的人认可,走向全国。”结果,看到如此规模的产品陈设,一家单位主动上门订购150双绣花鞋垫,作为礼物送出三峡去。接过万余元货款,张红终于长长地舒了口气。接着,又陆续来了几家单位,80双、100双……
  不久,张红主动走出三峡,来到上海。在外滩熙来攘往的游客中,张红拿着一只鞋垫,坐在椅子上静静地在上面绣起花来。她的刺绣吸引了不少游客的注意,几个外国人当场买下了她的鞋垫;在虹桥机场,她的刺绣引起了乘客的好奇,居然有人出150元一双的价格,买下了她手上还没完工的鞋垫……
  后来,张红又去了一些大城市,她惊喜地发现,人们对手工鞋垫充满了喜爱。
  如今,“巧大嫂”鞋垫已走进了上海、北京、成都等大城市,小小绣花鞋垫每月的销售量达到一万余双。
  在万州的专卖店里,张红亲手绣制的一双“天长地久”情侣鞋垫被精致地装裱了起来,或者代表了她对爱情的向往,或者代表了她对绣花鞋垫事业的期待。这个还不到22岁的姑娘,正快乐地期待着“天长地久”的护佑。■
其他文献
各地生意发生了哪些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带来了哪些商机和新生意,这些是投资者普遍关心的资讯信息。这些发生在生意场里的新变化,我们一一为投资者奉上。    武汉 新卖法,抖空竹比卖空竹更赚钱  卖空竹不赚钱,可表演抖空竹却赚到了钱,这件新鲜事发生在武汉。武汉的杨洋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将抖空竹做成了一个创业项目,如今还成立了专业表演公司,平均每个月的利润过万。眼下,杨洋正紧锣密鼓组建自己的表演队,打算在国内
期刊
读者王先生曝料:我一直关心卵清素加工项目,后来去山东某公司一考查,简直不敢相信,他们没有自己的生产加工厂,自己也没有做。看了他们在广告上宣传的成功事例,他们却又提供不出真实的案例。做了好几年广告,难道连一个成功的加工户都没有?两间房内的证书倒是挺不少。在他们的诱导下,我交了1800元,给了我三张资料,平均每张600元,根本没用。  他们传授的所谓的卵清素技术,就是先用几种化工原料沉淀出白色的粉末状
期刊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创业初期选择开店是个不错的台阶,事实上,也有不少商业大亨有过开店的经历。成功的事例有很多人追捧,而失败的例子总被人淡忘。怎样避免失败的悲剧?笔者通过对几十个加盟商进行考察,发现那些死去的加盟商本身属于不具备开店的人,按照他们失败的不同原因,笔者给出的答案是“六种人开店必死无疑”。  一是盲目入行者。许多人在开店之初对开什么店并没任何客观依据,只是看到或听到某人开什么店赚到钱,就
期刊
最 火 爆    西安 “糖葫芦西施”,月赚2万元  近日,西安交大南门一位小贩的生意做得相当火爆,仅靠销售糖葫芦居然能一个月赚取2万元纯利。原因何在呢?据西安交大一位男学生介绍,该小贩因为长得年轻漂亮,而被人称为“糖葫芦西施”,本来她的生意并不怎么样!后来,一批关于她做生意时候的生活照,发到西安各大学的论坛中,结果生意一下子火爆,其100%的顾客都是男学生。目的就是为了一睹“糖葫芦西施”的风采。
期刊
读者李先生曝料:近日,他在某杂志上看到一则组装机器零配件的广告,广告宣称,为了完成订单任务,厂家提供原材料,负责组装者不交一分钱,组装好以后厂家以相应的价格回收。有这样的好事,李先生很动心。因为考虑到现在许多包回收的骗局靠收取押金和材料费骗人,因此,他与厂家进行了多次电话沟通了解,在确定不用交一分钱后,他才决定到厂家去签订合同。合同签订之前,厂家要收取他500元合同签订费,李先生心里不情愿,但一想
期刊
读者刘先生曝料:我近日在百度上搜索金丝沙画(景泰蓝画)的制作工艺时,发现其中的骗局。  现在一些搞金丝沙画加工回收的人,一般都会先让你练习做几个,让你认为做这个画很简单,赚钱很容易。然后要求你交188元押金,签一个协议:要完整作完15个合格产品才能返还押金,制作一个合格的会付给你30元钱。但是如果未完成15个,押金不退回。  实际情况上是,等你交了押金之后,你做的画他们会反复说你后来做的不合格,这
期刊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陷入了低谷,各地纷纷出台了相应的再就业措施,许多返乡人员面临着创业的机遇与风险,因此,须谨防返乡创业中的五种虚假招商骗局:    一、“四包”服务设陷阱签订合同骗钱财    实施诈骗的不法分子瞄准返乡人员急于创业的焦急心态,抛出“包教会、包原料、包产品合格、包回收产品”四包服务的诱人优惠条件,诱使他人签订产品加工合同,同时又以厂家上门收购、现金结算、创业成
期刊
去年以来,网络游戏“开心农场”盛行,“时尚达人”们纷纷在网上租地耕耘,做网上农夫。  但网上开心农场毕竟是虚拟人,不能真正满足一些人的需求。河南郑州的郭明亮却从中发现了另外的商机,他在黄河滩头开了一个现实版的“开心农场”,既赚了人气,也赚了钱。    一    2009年初,郭明亮的一位同事因迷上“开心农场”的网络游戏,耽误了工作,结果被解雇了。小伙子离开时忍不住向他诉苦:“其实我也不想这样,只是
期刊
连日来,多家外地企业经营者被大连市一些所谓的“贸易公司”诱骗人局。这类所谓的“贸易公司”真相空间如何?为什么会屡屡得逞?    被迫赔偿“违约金”    安先生是河北滦县金利薯片厂的负责人,他把自己厂的信息登录在网络上。2008年11月,大连一家贸易公司的业务员联系上安先生,说准备出口一批薯片,希望安先生送样品到大连。突如其来的商机让安先生很兴奋,随后就通过快递将样品发至大连,事后对方订购了200
期刊
笔者在多年从事书画鉴定工作中,曾数次见过一些非作者主观授意的类似名家的代笔作品,而其性质却属明显的作伪,可称之“间外代笔”或“被动代笔”。其成因大致有二:一是事实的署名者在明知某成品不是自己的笔迹时,因碍于情面或受利益驱动,竟然“违心”地补作题款(有的还添加笔墨),属有意性质地将某件(或某些)伪迹认作自己的“真笔”;二是有的书画家因年老体衰,识别能力不济,从而误将(多半也存在利益因素)模仿他的笔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