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物语 品味诗情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8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努力让物语成为学生领悟诗情的桥梁,让学生通过这座桥梁走进中华古文化这座魅力之城。
  【关键词】 情景交融 ;感悟;升华;深解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也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的一个切入点。所以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去热爱古诗,感受其境、其情。
  古代诗歌讲究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是古代诗歌最基本的特征,理解好这个特征,对阅读和鉴赏古诗的意义非常重大。诗中的景物,都是为烘托气氛、抒发感情服务的。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景因情生,情因景化,情景交融。考虑到景物与感情的这种密切关系,我们不妨将感情的“哀”与“乐”与景物的“哀”与“乐”结合起来,教学中教会学生解读物语,品味诗情,真正领会古诗的魅力。
  一、认识古诗词的特点
  中国的古典诗词以凝练的语言,描写所见景物之特征,通过对景物描写传达作者心中的感情。有许多学者在考证诗歌来源时就提出“诗言志”,“不平则鸣”的说法,就是说诗歌是人们用于抒发自己志向的;人们心中有了对于现实的某些看法想法后通过诗歌这种文学形式表现出来,对看到的问题进行赞扬或者批判。中国的诗歌由于其语言凝练,意境含蓄,所以不适宜直抒胸臆的表现形式,中国文人创作的作品大都选择借景抒情,借物咏志的方式,追求意境的创造,这就是中国文学所追求的含蓄美。唐代的山水田园诗和部分边塞诗都体现了这个特征。
  二、善于引导学生抓住特定景物,感悟不同的诗情
  人们常说“花儿含笑,鸟儿歌唱”,景物描写是诗人将情感投注在特定景物上,然后再以诗人的目光来观察这个景物,使这些景物描写带上人的主观情感。所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特点,感悟不同的诗情。就如四年级上册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都是送别诗,而其中的离情却有不同的味道,这可以从所送的朋友要去的地方体会得到。孟浩然要去的是扬州,扬州是个什么地方呢?扬州——美丽的江南城市,是当时最繁华的都会,尤其春天的扬州到处歌舞升平,到处柳絮如烟,繁华似锦。“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本首诗中的孟浩然并非如元二出使荒僻的安西那般无奈。扬州是当时最繁华的都会,众多才子佳人聚集于此,作为“风流天下闻”的大诗人孟浩然,此行的愉悦心情可想而知。而喜爱游山玩水的李白自然为好友高兴,在情深意重的惜别之中,也流露出了一丝羡慕与向往。所以诗人笔下就是“烟花三月”的春天情景,而元二要去的却是三千多里之外的荒凉的塞外,所见的就是“朝雨、柳色”等离别之物,离别的愁绪更浓。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不同的景物,感悟不同的诗情。
  三、扣紧重点之物,升华诗情
  一首诗中描写的物有时会有很多,而教学时不可能平均用力,所以,要善于抓住诗中重点之物,探究诗情。还是《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有位教师上课时是如此处理的:
  师:你们注意到诗中的“酒”了吗?
  生:这酒一定是美酒。
  师:“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
  生1:离别的酒。
  生2:友谊的酒。
  生3:也是一杯祝福的酒。
  生4:也是一杯连心的酒。
  师:这是一杯离别的酒——
  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是一杯友谊的酒——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也是一杯连心的酒——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更是一杯祝福的酒——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诗中最富表现力的物语,集中引导学生对“酒”进行多元解读后,又情满胸腔地采用了“这是一杯离别的酒——”“这是一杯友谊的酒——”“这也是一杯连心的酒——”“这更是一杯祝福的酒——”的层进式步步引读,使学生透过“酒”这似乎平淡的物语看到了它深层蕴涵的深挚情谊。于是每复读一次,学生的感情也随之澎湃升腾。
  四、深解浅读,物语巧渡到情语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毕竟不比成人,虽抓住物语,教学时仍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去领悟意境。在《渔歌子》一课的教学中,我由诗人张志和辞官归隐山林,醉心垂钓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学词兴趣,让学生从词中找出景物,感知词中五彩斑斓的色彩,解读物语,领悟画面美,再展开想象、诵读,感受春天景色的生机勃勃,领悟意境美。学生在一定的背景中有了对物语充分的解读之后,抓住“不须归”进行研读,辅以相关张志和《渔歌子》相关材料的补充阅读,在悠扬的古筝中,一句“乐在风波不用仙”道出了诗人“不须归”的追求,物语到情语的过渡水到渠成。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理解到位,学词的过程也成了感受美的过程,从中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魅力。
  总之,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努力让物语成为学生领悟诗情的桥梁,让学生通过这座桥梁走进中华古文化这座魅力之城。
  (责任编辑:郭颖)
其他文献
建立科学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指标体系有助于准确评价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从而为节水灌溉项目决策及灌溉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分析了目前灌溉水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并
今天早上,我和姥爷正在看电视,我忽然想起一个问题,问姥爷:“船和舟有什么区别?”姥爷想了一会儿,和蔼地对我说:“我也不知道啊!我认为舟和船是一个意思。”听了姥爷的话,我认真想了
银叶槭学名:Acer saccharinum槭树科、槭树属。落叶大乔木,高15~20米,宽10~13米,卵圆形树冠。树皮灰白色,开裂,片状剥落,皮层橘红色,小枝断裂时散发气味。单叶对生,5裂,中间裂片3小裂,叶宽
【摘要】在初中语文的写作当中,材料作文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所谓的材料作文,指的是给一段指定的材料,让学生根据这段材料进行立意,从而写出一篇作文。在写材料作文的时候,不但要体现自己的思想,还不能脱离材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非常的难实现,因此也存在很多问题。笔者针对初中语文材料作文的高效写作方式进行了探讨,具体如下。  【关键词】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写作;方式  【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高坝的陆续兴建,泄洪雾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迫切需要进行预测研究.由于泄洪雾化的物理过程与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基于大量原型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期刊
蓝花鸢尾(Iristectorum)鸢尾科、鸢尾属。别名:蓝蝴蝶、扁竹叶。宿根草本,株高30~40厘米。叶剑形,质薄,淡绿色。花蓝紫色,径约8厘米,垂瓣倒卵形,旗瓣较小,淡蓝色,花旗4~5月。性强健,耐半阴,
将土壤溶质运移理论和土壤微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农田土壤氮素运移、转化与吸收的综合数学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中德合作项目试验田1999~2000年冬小麦优化
平枝栒子(Cotoneaster horizontalis)为蔷薇科、子属植物,别名铺地蜈蚣、矮红子,原产中国,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多散生于海拔2000~3500米灌木丛
利用河北雄县和望都两气象站的数据,对FAO推荐的气象数据缺测时参照腾发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检验和评价,分析了参照腾发量对各气象要素的敏感性,提出了在气象数据缺测条件下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