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你是封建的卫道士还是人文主义的拓荒者?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fe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王阳明心学与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具有相似性,但普氏号称人文主义先驱,王氏则是封建的卫道士。事实究竟如何?通过本文的探究,可以发现王阳明思想源自于传统,但与朱熹等人的理学思想存有明显差异。在以“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为代表的心学体系当中,王阳明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凸显了对个人价值的尊重,体现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逐步转型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人文主义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2
  笔者曾遇到这样一道习题,引发了对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身份定位的相关思考。原题如下:
  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感知是判断万物的标准,与其有相似哲学观点的我国古代哲学家是()
  A.荀子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
  毫无疑问,本题的答案为C,因为王阳明作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曾经提出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著名论断。这种把“心”等同于“理”的态度与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疑问也就因此产生了:依据现行教材观念,千年之前的普罗泰格拉因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成为了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那为什么千年之后的王阳明因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就成了固守守旧传统、维护封建伦常的恶人?
  带着这样的疑问与困惑,我又发现了张帆先生另一段关于王阳明的论述:“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八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张先生的文字进一步激起起了我的好奇:王阳明,你究竟是封建的卫道士还是人文主义的拓荒者?我迫切希望能够一探究竟。
  在正式考察之前,我不得不首先梳理普罗泰格拉及其所在的智者学派的相关信息,毕竟他是我们考察王阳明身份的重要参照。对于普氏及智者学派,现行高中历史教材通常如此定位: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罗塔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其最著名的主张。普罗泰格拉与智者学派以认识社会为讨论重点,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这一切尽管过分强调了个人主观感受,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但是由于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树立了人的尊严,因此相关思想构成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
  参照已然明确,那接下来需要搞清的是王阳明为何方神圣,其思想有何特色?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经这样点评:“阳明以不世出之天姿,演畅此愚夫愚妇与知与能的真理,其自身之道德、功业、文章均已冠绝当代,卓立千古,而所至又汲汲以聚徒讲学为性命,若饥渴之不能一刻耐,故其学风淹被之广,渐渍之深,在宋明学者中,乃莫与伦比。"由是观之,王阳明在钱穆先生心目中的地位可是非同寻常。现有资料表明,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他集心学之大成,并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派,即阳明学。
  阳明学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讲乃时代之使然。众所周知,在有明一代,乃至更前的百数年,统治阶级一向奉程朱理学为圭臬。特别是1415年,由明成祖亲自主持和作序,由胡广等人负责的《五经大全》、《四书大全》开始编修,标志着程朱理学官学化的正式确立。此后,程朱理学不仅成为明朝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而且成为牢笼天下人心的唯一凭借。《明史》也因此记载,“原夫明初诸儒,皆朱子门人之支流余裔,师承有自,矩镬秩然。”然而,至迟至明代中叶,程朱理学业已远离曾经的辉煌和荣耀,呈现出日趋僵化与保守的态势。
  此时,纵观中国资本主义的早期萌芽在南方部分富庶区域已悄然诞生。与此相对应,民风习气也较之以往发生很大变化。史书曾载,明朝初年民风尚且淳朴,然自正德、嘉靖之后,“贫民世富,其奢侈乃日复一日”,追求现世幸福与个性自由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与时尚。由此,朱子理学中的绝对天理,以及由此衍生的“存天理、灭人欲”,开始面临着越来越多批评与质疑。与此同时,明初高度集权的弊病日益凸显,官场腐败、宦官乱政激化了社会矛盾,大明王朝逐渐滑向衰败。值此时代嬗变之际,王阳明的心学应运而生。
  那阳明心学究竟有什么样的内容,又该作何评判呢?人教版高中教材如是描述:王阳明更多地吸收了佛教的“心外无物,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他的知行合一,是说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尽管教材对王阳明思想没有直接提出批判,但编者的价值指向十分明显。以“知行合一”为例,教材的结论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关系”。“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关系”是什么含义?在长期以来的官方话语中,该叙述意味着唯心主义,意味着愚昧落后,意味着与封建专制存在剪不断理还乱的暧昧关系!正因为此,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阳明心学”仍然是一个极具否定性的贬义名词。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是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的惊世名言。尽管克罗齐的这句论述很受一些人的批评,但对于历史学者来说,失去了当时当下的语境而从事学术研究,历史可能真的一无所用。同样道理,脱离王阳明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以及这一时代所决定的王阳明所处的特定的历史环境,只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而研究心学体系,就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偏颇。换一个角度看阳明,或许会有不少的新鲜结论。
  譬如,以历史的角度论之,王阳明心学的重要性首先体现为对程朱理学之反叛。程朱理学之所以被明朝推崇至至高地位,不外乎其思想主张符合明朝统治阶级的期望,迎合了当权者的需求。特别是朱熹强调“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并且要想确保“理”能够在天下畅行无阻,必须剿灭人心中的私欲,即所谓“存天理,灭人欲"。朱熹的学说,为皇权提供了恰当而合理的解释,但其弊病也显而易见,正如王阳明所述,当时的士人,“记诵之广,而适以专其傲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辩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有鉴于此,一度笃信程朱理学的王阳明,才转而向南宋的心学代表陆九渊寻求精神资源,在其基础上再次提出了“心即理”的哲学命题,并进而结合佛教禅宗思想,指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著名观点。   不少论者认为,王氏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属于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并且极力维护封建纲常伦理。但抛却旧有的成见与窠臼,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理”存在于人心,其实就是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权威?如果这种假设成立,那“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不就属于人文主义?诚然,王阳明的“理”与纲常伦理确有千丝万缕之联系,但这是否能够成为讨伐他的证据?答案是否定的!同其他事物一样,纲常伦理也具有两面性,它在维护等级制度的同时,也有力的制约着统治阶级。我们不妨以“君为臣纲”作为例子。“君为臣纲”,意味着臣要服从于君,君权至上;但硬币的另一面,君作为领袖与榜样,他是否应当有自己的表率与担当?《离娄下》就曾这样描述君臣关系:“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或许,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并不完美,但若以本文开篇所置之参照普罗泰格拉而论,其“人是万物的尺度”又何尝不是如此。
  关于“致良知”,也有再探讨之必要。作为心学的核心理念,王阳明认为良知是一直存在的,只不过像蒙上了一层灰尘。致良知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他曾经这样论述:“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处,真是与物无对”。“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的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此种论述,与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莎士比亚所言“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是何其相似。如果我们敢于承认莎翁饱含了人文主义的激情,那我们也不能否认王阳明突出良知就在于论证人的尊贵与价值。并且,依据王阳明的文字,既然人的良知成为天地万物的本原和主宰,人在天地万物中理所当然地处于唯我独尊的地位。在封建时代的中国,天地的尊贵甚至要高于帝王,而王阳明却将人的尊贵超过天地,那么是否意味着即便是号称天子的帝王,也不如天下万民尊贵?以对传统的批判力度来看,即便激烈如普罗泰格拉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大致也不及于此。
  至于“知行合一”,王阳明认为知的过程就是行的过程,知行不能脱节,因此“知行合一”与“致良知”关联紧密。通过“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王阳明期望实现世间“满街都是圣人”的理想目标。何为“满街都是圣人”?简而言之,即人人皆可成为圣人。就此,有论者指出,王阳明的追求与程朱相比,从本质上都是期望人格精神升华进入“至圣”境界。然而,在对于“圣人”的看法上,双发却发生了根本的分歧。程朱理学中的“圣人”带有明显的等级色彩,他高居庙堂之上,几乎脱离了一切人性。他囊括世间万物的天理,深知宇宙浩瀚的规律,不食人间烟火而遥不可及。王阳明的圣人说,强调人人皆可成为圣人,却唤起了千百年来被压抑的人性,它启发了人的心智,活跃了人的思想,给无数的普罗大众指明了人生意义。
  综上所述,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源自于传统,同时也是明清社会转型之产物。其诸多言行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阳明学说与封建、保守确实相距甚远。如果我们再继续扩大视野,这种事实在其他地方同样并不鲜见。譬如,他在为弃儒经商的方麟所写的《节庵方公墓表》一文中,提出“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的观点,其“工商皆本”思想非常明显。又如,王守仁曾讲,“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其再传弟子李贽则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不难看出,后者发挥了前者的思想。或许,王阳明思想中的人文主义特征尚不纯粹,也在某种程度迎合了后世专制统治之需要,但瑕不掩瑜,不能就此以“封建卫道士”之标签,而彻底抹杀其作为早期人文主义者的光芒。
  参考资料:
  [1]张帆.中国古代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钱穆.王守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0
  [3]张廷玉.明史.儒林传[M]//二十五史:卷十三.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4]王通.王守仁心学思想形成浅析.学术探讨.2010(1)
  [5]王阳明全集.答东桥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6]罗骥.对王阳明政治教育思想的当代解读[D].南京理工大学.2010
  [7]诸焕灿.略论王阳明的工商思想.光明日报.2005年1月28日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势流理论和计算流体力学等方法,开展高海况条件下多用途船并靠多浮体海上基地水动力性能研究。
  基于势流理论,利用AQWA软件计算并靠补给作业时多用途船与多浮体海上基地的运动响应,研究不同船舶间距对船舶运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受双船水动力干扰的影响,船舶运动响应幅值明显增大并增加新的共振频率,其中多用途船运动响应对双船间隙距离更加敏感;当双船间隙距离较近时,间隙内存在明显的波浪升高现象。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利用Fluent软件计算并靠补给作业中船舶的流载荷,分析了不同船舶类型、船
海洋工程结构长期以来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运作,利用智能监测技术处理监测信号可以对结构的损伤状况进行反演,或利用多种信息评估结构的整体安全性。本文通过对结构识别理论的研究与拓展,针对现阶段参数识别与损伤识别的现状和问题,引入一种新颖的盲源分离(Blind Source Separation,BSS)即复杂度追踪理论(Complexity Pursuit,CP)。CP-BSS能够综合信号统计特性及时间结构判据作为理论基础,进行仅输出模态参数识别。将CP-BSS算法引入到模态识别领域,并结合Hilbert、统计机
本文以地震载荷作用下海底油气输送系统的失效作为研究方向,针对海底悬跨管道的地震响应及穿越断层管道的局部屈曲失效两个关键问题进行研究。
  通过数值仿真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压及动力载荷联合作用下海底管道响应和屈曲失效机理进行研究。试验方面,依托全尺寸深水压力试验舱的侧向振动装置,对全尺寸管件进行了一系列侧向振动-水压联合加载试验。数值仿真方面,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通过对其进行二次开发模拟外部流体对管道的惯性作用,建立了悬跨管道受侧向振动和水压联合作用的屈曲失效模型。试验结果和数值仿真模
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再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在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
期刊
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的学会学习为标志,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实施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全面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益。针对目前生物课堂教学的实际,本着从基础入手,从规范入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原则,各地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
期刊
【摘 要】 本文对一个小学数学竞赛问题进行了解题研究和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解题探索,对于努力了解这类问题的解法的同行以及研究人员,比较有参考价值。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解题,是我们地区比较缺乏的意识与思想。希望本文的写作,能对数学解题以及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解题;信息技术;编程  【中图分类号】 G63.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
期刊
一、认真钻研教材  为了在课堂上成功地进行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恰当处理教材,精心设计、组织每一节课,认真备课。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积极引导,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兴趣爱好、学习欲望、学习方法等。如果教师上课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这节课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也可让学生先预习教材,感知教材,使学生对教材有感性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
期刊
识字教学的主体是通过游戏猜字谜等有趣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识字氛围,通过以读促识,以识促读;多读多识,多识多读的途径,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识字、互助识字、注音识字,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尽快进入独立阅读和写作打好基础。  一、欢愉游戏法  游戏是由兴奋原则促动的,它是知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知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重力
期刊
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很多学生刚开始学习数学的时候还存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时间久了,数学的学习兴趣就逐渐消失了。数学虽然具有高度抽象性,但并不神秘,并非天外来物。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采用直观教学法,将课本上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浅显的、具体形象的事物
期刊
本文对海底管道在载荷单独或联合作用下的屈曲破坏进行重点研究,借助全尺寸管道试验、规范校核、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手段探究其失效机理。
  针对纯外压作用下海底管道的局部屈曲及屈曲传播,建立了仿真模型对其真实工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准静态条件下的管道压溃压力及屈曲传播压力,并与试验结果以及规范中的校核结果进行对比;在有限元模型中利用数据传递的方法,将准静态条件下管道的局部压溃状态传递到动态模型中,并对动态条件下管道的变形特点进行探究,讨论屈曲传播过程中的动态响应,传播速度越快,反向椭圆度越大,对屈曲传播的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