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新教材实验的探究价值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499710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省实施新课程已两年,实验探究教学已引起广大一线化学教师的重视和共识,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本文结合自身的化学教学实践,对教学中如何体现新教材实验的探究价值谈几点体会。
  
  一、 用好新教材,挖掘新教材实验的“探究价值”
  
  化学新课程中所倡导的化学实验问题,应有“探究价值”。所谓探究价值,是指化学实验问题一定要满足化学实验教学的主体学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需要,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材使用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和程度)以及教学计划(课时松紧)、具体学习内容和学校的教学条件等,适当安排探究活动。如苏教版的《化学①》,课本中共设置了“活动与探究”13项,“观察与思考”15项,全书36课时中至少有20课时安排有实验活动。所以,无论从课程标准还是从新教材内容来看,实验活动都占有较大的篇幅和课时。 “活动与探究”和“观察与思考”两个栏目中的实验与旧教材中 “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呈现方式有较大的区别。由于新教材中未严格界定学生和教师谁为实验主角,部分教师产生了“究竟哪些是学生必做的实验”的疑问。新教材中不再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其目的在于:一是要根据实验内容和各学校的条件,尽量为学生自主探究、亲自动手做实验创设条件;二是要减少演示实验,尽可能多做学生分组实验,或变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都是很好的探究内容。新教材中“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绝大部分都是进行探究学习活动的好素材。
  
  二、 通过学生实验,展现新教材实验的“探究价值”
  
  1.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获取直观的学习效果
  实验是一个全方位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可能在黑板或草稿纸这样的二维空间取得相同或相似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暴露出很多问题,也会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不都是我们教师能够预测的,这些问题可以说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案例),若能予以重视和解决,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学生分组做“Zn-Cu原电池”实验时,会有学生问到,为什么两电极表面均产生气泡,而不是我们课本上所讲的“用导线连接后,锌片不断溶解,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引导学生去思考:理论上的分析出现了什么问题?Zn难道也做正极了?锌片表面产生气泡有哪些可能的原因?和电极材料有没有关系……最终推测:锌片中可能含有一些杂质,从而在锌片内部形成了若干个小原电池。这样,学生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会有进一步的了解;还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生产中一些涉及原电池的问题,如钢铁腐蚀等。通过对实验中产生的一些问题的提出、思考、解答,学生不仅对原有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而且掌握的层次有了很大的提升。
  2. 通过实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究、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学生亲身体验经历这种过程,主动探究,就能自动引发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与新情境、新信息、新知识间的相互作用和链接,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出新的生长点,使学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不断地提高和发展,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中生成新知识,形成新观念,产生新思路,解决新问题。例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基础上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根据所给实验用品(锌片、铜片、铝片、石墨棒、导线、电流计、稀硫酸、酒精溶液、蔗糖溶液),设计一系列实验,探究原电池形成条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设计方案,根据提供的材料,自由选择设计原电池,并填表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记录:
  
  各小组汇报实验设计方案、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探究归纳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1)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2)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学生在实验探究学习中亲身经历了由实验设计、动手操作、表格设计、记录数据、得出规律结论等一系列的探究过程,最终获得的是一种能力,掌握的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这也是学生今后生活工作等其他方面用得着的东西。我想,如果学生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方法,他将是终身受益的,这也是新教材试图达到的教学目的。
  
  三、 通过教师引导,实现新教材实验的“探究价值”
  
  1.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完成一定数量的实验,得到了和书本上同样的结论仅仅体现了“实验性”的字面含义,更应看重的是蕴含其中的科学精神。如果只实现了前者,最多是部分地满足了知识技能的教育目标,只有真正落实了化学的科学教育目标,才能较完整地体现课标所要求的三维教育目标。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的实验中,水层的颜色总是不能褪去,甚至几乎没有变化,如果草草了之,也就无非是用碘水浓度过大等理由搪塞掉。教师准备演示或分组实验时自己先做一遍,在做一遍的过程中经常产生一些小问题,甚至有些去年做过的实验,今年再做又会产生新的问题。适时引导学生重视这些小问题,会让学生学到很多新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树立起严谨的科学态度。
  2.引导学生,用好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师对化学教科书中的实验不仅要做、会做,还应该十分有把握。教师应从中挑选实验室条件已具备、学生能在课内完成、能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比较安全的实验来让学生完成。教师要努力去改进实验,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成功率更高。例如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的 “盐类的水解规律”:探究盐溶液是否一定显中性?用pH试纸测CH3COONa、Na2CO3、NH4Cl、Al2(SO43、NaCl、KNO3 六种盐的PH值。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最后学生们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以下问题上来。
  (1)为什么盐溶液有的显酸性,有的显中性,有的显碱性?
  (2)哪些盐溶液显酸性,哪些盐溶液显中性,哪些盐溶液显碱性?
  学生在课堂上用pH试纸测NaCl溶液时却得出pH为6(因为上述盐溶液的配制,实验员是用自来水,而我校的自来水用pH计测为6.4);而同一种盐溶液不同组别也有不同(如Na2CO3溶液的pH为11、13、14。原来实验员配制Na2CO3溶液时的浓度也并不相等)。如果教师事先不去做一遍,不去探究原因,可能上课就受这个问题困扰解释不清楚而影响课堂教学,偏离了知识结论。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针对这一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明白“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显酸性,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显中性”这一规律。
  总之,教师实施实验探究教学的要务是开启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让他们亲自体验、经历探究的过程。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是难免的,但我坚信经过广大一线教师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会理解新课改精神,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适应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上是笔者的一点浅见,敬请各位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试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祖浩,王磊主编.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 顾晔.由一道高考实验题想到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 (1-2):59~61.
  [4] 吴思杰.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学要求.高中新课程培训资料,2006.10.
  (责任编辑 付一静)
其他文献
最近看到美国北美行业分类系统的最新定义,信息产业特指将信息转变为商品的行业,它不但包括软件、数据库、各种无线通信服务和在线信息服务,还包括了传统的报纸、书刊、电影
如何处理外研社出版的新教材《英语》(新标准)里每个模块(module)中第三单元(Unit3)的语法训练课(Language in use),是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完成新教材教学任务的一个极有意义的探讨活动。  学生掌握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表意功能,不能靠机械操练,也不能靠完成多少道习题来实现,而是靠在语言实践中内化语法知识,领悟语法结构的形式及表意功能来完成。因此,我们在教学时,把握住初中学生
<正> 北京的深秋,树叶凋零,微风轻拂,已是大雁南飞的日子。街上的人都是行色匆匆,鲜有闲庭散步的。“中国寻书网“站所在的位置离北京电视台不太远,在一个名叫外研社的大厦里
人教版必修1、必修2中的插图按图片内容分为四种类型:联系生产生活相关图、肖像图、环保图,微观、原理模拟图、模型示意图,实验图(包括装置示意图、仪器实物图、操作示意图),曲线图、饼状图、规律图、数据表格等图表。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都承载着相应的教学功能,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读图方式,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教材插图的作用达到最优化,使学生在对插图的观察学习中,锻炼和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每一个真正的管理者包括CIO都渴望对企业具有领导力和管理力。那么如何能成为一个具有决策能力的人?如何在大环境下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甚至是决策能力?在这个管理大师一如既往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个古老的比喻因今天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而成为现实。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我们可以坐在计算机旁来了解世界、管理城市、指挥战争、分析市场、保护环境、调度生产、运筹经济、决策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的确已成为当代人不能不了解、不能不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地理空间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地理贸源和环境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地理信息就成为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主要信息。根据有
本文主要是采用了线性规划法LP来设计旁瓣抑制滤波器对13位巴克码的截断巴克码旁瓣进行抑制,用Matlab7.4.0对13位巴克码截断巴克码进行了相应的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